敦煌介绍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

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

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敦煌莫高窟是位于甘肃省莫高窟市的一座古代唐代窟,它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全球著名的文化景点。

莫高窟是现存最完整最精美的佛教壁画窟之一,其中的佛塔,壁画,塑像等都是佛教艺术的鼎盛时期的精华。

莫高窟保留了大量关于佛教早期发展的记载,对于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来说,都非常有价值。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456年,历经五代、十国,直到西夏时期就已经形成定型。

莫高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的热带雨林”。

敦煌莫高窟的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它有45座大佛塔,石窟1020多座,僧舍1000多座,一共包括了大小石窟4700多座,壁画45000平方米,画家1000多人。

其中代表性的石窟有玉泉宫、脱离宗派、百佛窟、十佛窟、贡桑窟、茶花崖石窟、观自在窟等。

敦煌莫高窟有大量的壁画,最具代表性的是香门宫壁画,它由百座石窟壁画组成,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除了佛教壁画外,还有大量的禅宗壁画,这些壁画浓缩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充分显示了中国社会思想和宗教思想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参考。

敦煌莫高窟的文物收藏也名列前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收藏了大量的佛教圣经、新石器时代文物以及石窟壁画保存的大量的手稿。

其中,《莫高窟经》和《青海湖记》是全世界最具价值的古老藏书,非常珍贵。

敦煌莫高窟的风景独特,是因为它所处的环境,它位于西北平原的南部,地处青海湖和滨河之间,周围被植物覆盖,尤其是在夏季,形成一片碧绿的景色,令人难以忘怀。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深厚,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全球著名的文化景点,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它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不但可以了解中国佛教文化,还可以增强自身素养,体验历史文化的乐趣。

敦煌莫高窟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处历史古迹,也是一处文化景点,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恭敬叩问。

敦煌莫高窟保留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记载,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也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体验到历史文化的乐趣。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摘要:一、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二、敦煌莫高窟三、敦煌壁画与艺术价值四、敦煌的其他文化遗产五、旅游资源与建议正文:甘肃敦煌,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自古以来,它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

敦煌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胜地。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莫高窟的壁画题材丰富多样,有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世俗生活等,堪称一部图像化的中国古代社会史。

这些壁画艺术价值极高,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除了莫高窟外,敦煌还有其他文化遗产值得探寻。

例如,敦煌博物馆、敦煌文献馆等,都展示了敦煌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此外,敦煌还有许多古代寺庙、古城遗址等遗址,让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古代敦煌的繁荣与昌盛。

敦煌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游客可以参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著名景点,领略大漠风情和丝绸之路的韵味。

同时,敦煌还有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让游客在游玩之余,还能品尝地道的美味和带回家乡的纪念品。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敦煌,以下是一些建议:1.提前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以便在参观时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莫高窟等景点。

2.选择合适的旅游季节,避免高峰期,以获得更为宁静的游览体验。

3.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遵守景区规定,保护文化遗产。

4.准备好防晒和防寒措施,确保旅途中的身体健康。

总之,甘肃敦煌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探寻。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欣赏到世界顶级的艺术瑰宝。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 9、张氏归义军时期 统治敦煌40余年,新开窟71个,且开凿 了许多具有家庙性质的家族窟。
❖ 10.曹氏归义军时期(五代至宋初) 莫高窟开窟40多个,榆林窟20多个,并对 前朝280多个洞窟进行了修复和重建。
❖ 11.西夏时期 1038-1227年,统治敦煌191年,崇信佛教, 所建石窟承袭了曹氏画院题材和风格,12世 纪末才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 12.蒙元时期 藏传佛教流行全国,密宗盛行敦煌成为主要 教派。莫高窟现存元代洞窟10个,代表性的 是3窟,铁线描绘的千手千眼观音图,为莫高 窟晚期壁画艺术代表作。
❖ 13.明 1516年敦煌被吐鲁番占领,1524年明王朝下 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至关内,放弃了 包括敦煌在内的嘉峪关以外地区,从此敦煌荒 芜近200多年,渐渐被人遗忘。
❖ 14.清 康熙后期,渐次收复嘉峪关外的广大地区,开 发新疆,从甘肃各地移民敦煌垦荒定居,清理 维修莫高窟,直至民国24年(1935),九层楼 建成后,莫高窟的建造全部结束,但由于清文 化传承的断代,传统技艺的丧失,所绘制的壁 画艺术水平较低。
❖ 北道:长安(洛阳)—敦煌—车师前王廷(吐鲁 番)—龟兹(库车)—疏勒—喀什—越葱岭—大宛、 康居(撒马尔罕)—安息—大秦
பைடு நூலகம்
❖ 2、东汉初年,匈奴征服大部分西域地 区,丝路被迫中断。公元75年,东 汉王朝出兵,凉州牧窦固收复伊吾 等失地,重新打开西域门户。班超 两次出使西域,使中断65年的丝路 重新畅通。中原文化在敦煌扎根。 以儒家经典为主的汉文经典开始在 本地传播。
天宝年间,“河州敦煌道,岁屯田,实边食, 余粟转输灵州,漕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 中凶年。”(《太平广记》卷485引)
“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 富足”(《新五代史》卷14)。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是世界著名的古代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遗址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

敦煌的历史背景十分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敦煌的重要历史背景知识。

文化交流的枢纽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

在古代,敦煌是中国同中亚、印度和西亚地区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种交流使得敦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交融之地,融合了多种艺术、宗教和文化元素。

的传播中心在公元4世纪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而敦煌则成为了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中心。

敦煌莫高窟是艺术的杰作,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壁画和雕塑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传播过程。

文化繁荣的时期敦煌处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其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敦煌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和艺术家前来创作。

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重要的历史遗迹除了莫高窟之外,敦煌还拥有其他重要的历史遗迹。

敦煌城为唐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城池,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此外,敦煌还有著名的沙漠冰山、月牙泉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艺术瑰宝的保护与传承敦煌的艺术瑰宝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国内外学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和复制壁画、建立博物馆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敦煌的历史背景灿烂而庞大,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佛教传播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阶段。

通过了解敦煌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敦煌简介三分钟演讲稿范文

敦煌简介三分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敦煌。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敦煌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接下来,我将用三分钟的时间,带领大家领略敦煌的风采。

首先,让我们从地理位置说起。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部,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

这里东临兰州,西接新疆,北依内蒙古,南望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自古以来,敦煌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东方的罗马”。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敦煌的历史。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据考古学家研究,敦煌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汉武帝时期,敦煌正式成为我国版图的一部分。

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繁荣发展,敦煌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而敦煌莫高窟的建立,更是为敦煌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的扩建,形成了庞大的石窟群。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涵盖了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观无量寿经变》等。

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独特的审美观念、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莫高窟,敦煌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

比如敦煌壁画艺术馆、敦煌研究院、鸣沙山月牙泉等。

敦煌壁画艺术馆收藏了大量的敦煌壁画、彩塑、文书等珍贵文物,是了解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

鸣沙山月牙泉则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敦煌,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丰富的文化遗产,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敦煌是回、汉、藏、蒙古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敦煌的多元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敦煌特色小吃,如驴肉黄面、手抓羊肉、羊杂碎等;还可以欣赏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如敦煌舞、花儿、秦腔等。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1、敦煌历史沿革“敦,大也;煌,盛也”。

盛大辉煌的敦煌承载了4000多年文明史,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建臸史。

远古时期敦煌属三危地域。

距今四五千年,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是有史记载敦煌地区最早的先民。

夏、商、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地,三苗族的后裔羌戎在这里游牧定居,属玉门火烧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月氏和乌孙民族相继驻牧敦煌,后月氏将乌孙驱逐异乡,称雄河西。

秦汉时期秦末汉初,匈奴赶走大月氏独占敦煌及河西地区。

汉武帝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统一了河西,并派张骞“凿空”西域,通过“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移民屯田,保证了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从而揭开了敦煌辉煌历史的崭新一页。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敦煌郡,派将军赵破奴调集酒泉、张掖等郡人工筑敦煌城,至后元元年(前88年)敦煌郡陆续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

敦煌建郡后,为西汉王朝经营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代大宛,赵破奴败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应基地。

东汉丝绸之路“三通三绝”,敦煌伴随丝路的兴衰而兴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仓慈、皇甫隆先后任敦煌太守,他们抵臸豪强,保护西域商旅,改进农耕技术,使百姓蒙惠。

东晋十六国时,中原地区“五胡乱华”,战火烽起,但敦煌地区则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教振兴。

从公元317至437年,敦煌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北凉等割据政权统辖。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由沙门乐僔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后迁往酒泉,这是历史上敦煌第一次作为封建割据政权国都。

421年,北凉灭西凉,敦煌归北凉。

439年,北魏统一河西,敦煌经济文化再度繁荣,佛教兴盛。

南朝刘昭引《耆旧记》赞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隋唐时期隋朝统一全国后,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沙漠,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曾是唐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中心,拥有丰富的佛教石窟壁画和雕塑,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

下面将为您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以及保护与传承情况。

一、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兴建始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敦煌地区成为东部与西部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佛教东传中国的要冲。

为了传播佛教,大量的石窟和寺庙在这一地区兴起。

莫高窟的建造则起源于一位名叫摄罗骠骑将军的高僧。

他为了修建离山精舍,亲自动员石匠和艺术家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第一个佛教石窟。

此后,莫高窟的建造逐渐扩大,并经历了北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兴盛与衰落。

二、艺术特色莫高窟以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艺术风格多样,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壁画约有四万余平方米,内容涵盖佛教经典、诗歌、肖像等。

1. 壁画莫高窟的壁画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描绘佛教故事、传说和历史人物。

画面技法独特,色彩鲜艳,充满生动感。

在壁画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姿态各异,服饰繁复。

不仅展现了佛教的教义,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2. 雕塑莫高窟的雕塑以佛像为主体,包括坐像、卧像和立像等形式。

这些佛像造型圆润,神态庄严,从整体上体现了佛教的智慧和超脱。

不仅如此,莫高窟的雕塑还包含了丰富的装饰技法和精湛的工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三、保护与传承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长期以来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蚀和破坏,亟需得到保护和修复。

为此,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了敦煌莫高窟研究院和敦煌莫高窟保护修复中心,以加强对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

同时,积极推动莫高窟的传承和研究工作。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已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学者与国际研究者通力合作,进行艺术鉴定与修复工作,保证了遗址本身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5篇介绍甘肃敦煌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甘肃敦煌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甘肃敦煌的导游词范文“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

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

煌,盛也。

”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

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甘肃敦煌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甘肃敦煌的导游词范文(一)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5篇介绍甘肃敦煌的导游词范文(二)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

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

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介绍: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东邻安西,南接阿克塞,西北接新疆,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这块茫茫戈壁沙漠中,有数片小绿洲,敦煌就是其中之一。

两千余年来,人们在这里生活、劳动,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敦煌艺术。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就有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

他们都是游牧民族。

“敦煌”是“盛大”的意思。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又因城在鸣沙山下,古称沙洲。

汉武帝元鼎六年这一带地方首次以“敦煌”之名建郡。

从那时起,古人习惯以敦煌为界,出此向西,是“丝绸之路”的新疆境内的三条线路,都以敦煌为出发点。

不论从东来或向西去的商旅都经过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参观说明须知及40个开发洞窟内容介绍门票:160元(外宾+20讲解费)莫高窟是古丝绸路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在神秘的三危山下的峭壁上,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的大泉河谷里,南北长约1600米。

那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洞窟犹如蜂巢嵌在刀削斧劈的断岸上。

窟前栈道蜿蜒曲折,楼阁巍峨兀立,铁马风铎悬响,气势宏伟壮观。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终止营造。

在唐朝武则天时代建造的洞窟已达到一千余龛。

因之,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洞窟492个,珍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气魄宏伟。

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窟,内容极为丰富。

历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文化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

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完整地保存了千百年来的建筑形式。

现在的492个洞窟中,有形式多样的禅窟、殿堂窟、塔庙窟、影窟等形制。

它是设置宗教雕塑和壁画的神殿,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的外来形式的窟形,到隋唐时期开始消失。

隋唐时期的石窟,典型的形制是平面方形,覆斗顶,后壁一龛。

唐代后期以至宋元,壁画佛龛又被洞窟中央的佛坛所代替,腾出一整块石壁绘制大型壁画。

从建筑形式的演变,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加以融化吸收,使它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形式。

其中不少是我国绝无仅有的古建筑杰作。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在石窟中占据着主要位置。

彩塑多为一佛二菩萨的三身组合还有阿难、迦叶、十大弟子及罗汉、天王、金刚、力士等。

莫高窟现存彩塑2400余身。

其造型从北魏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为后期的清瘦。

隋唐以来,出现了七至九身彩塑的群像。

艺术风格又趋向雍容华丽。

特别是唐以后的许多优秀作品——那轻倩柔媚的菩萨和刚劲勇猛的金刚、力士,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娴熟技巧和注入的真情实感。

这些塑像与西壁、顶部的壁画。

地面上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天堂。

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的壁画艺术!现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巨大的美术陈列馆。

当你置身于窟中,那神态逼真、含笑自如的菩萨;那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仙女;那姿态妩媚、凌空翱翔的飞天;那五彩缤纷的鲜花纷纷扬扬;那不奏自鸣的乐器演奏着仙曲——仿佛把你带进神仙天国,身心随着飞天飘旋,好像整个洞窟都在晃动!壁画内容丰富,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经变画、山水画、动物画、佛教史迹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

从艺术上讲,它显示了各族艺术家非凡的创造才能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从历史上讲,它反映了我国历代各民族、各阶层的劳动生活、社会活动、科学技术、音乐舞蹈、民族风情、衣冠服饰等等。

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历史之悠久,技艺之精湛,实乃举世罕见。

各个朝代不同的绘画风格,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美术史。

敦煌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由于宋代以后海运开通,古丝绸之路渐趋冷落,莫高窟默默无闻地沉睡在三危山麓。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洞窟流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16窟甬道的北壁,有一个不知何时封闭的小石室。

里面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经卷、手稿、文书、织绣。

因沙漠干燥,保存得非常完整。

这是神话中的聚宝洞!它的神秘在于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人将这批珍贵文物放在里面,并将洞门封闭。

从此,便无人知晓。

这就是17窟藏经洞。

当王圆箓用一双枯瘦的手打开宝库的洞门之后,一批批外国探险家、考古家接踵而来,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桔瑞超等。

他们想方设法、挖空心思从王道士的手中拿走了大批文物,分别收藏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博物馆。

从此,莫高窟的珍贵文物流散到国外,其辉煌的艺术也随之介绍到了国外,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吸引了不少学者对莫高窟的遗书和造型艺术进行了专门研究。

形成了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

40年代,被誉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神”的常书鸿先生从国外来到敦煌。

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对年久失修的莫高窟进行了清理、保护。

建国后,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

1963年,国务院拨款对残破不堪的洞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和维修,使这座古老的石窟的外貌焕然一新。

1984年成立了“敦煌研究所”“,下设11个研究机构,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研究。

今天,莫高窟以崭新的姿态,欢迎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迎接中外学者进行国际学术文化交流。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雅丹地貌门票:50+20(区间车)元/人据《辞海》解释,“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在罗布泊洼地的东部、西部和北部,都分布着大量的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的壮丽、雄浑、怪异和神奇,不亲临其境,无法领略。

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创造出了许多奇观异景,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距玉门关西北80余公里处,有一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

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

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

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

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

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这座奇特的城堡,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整个雅丹地貌群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布局有序。

城堡内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

如同巧夺天工的设计师精心布局一般。

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

像宝塔、像宫殿、像麦垛、像昂首屹立远眺的金孔雀、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像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船队、像怒目远视的武士,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美女… 。

在这里,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会使你心旷神怡,放飞思绪,浮想联翩;在这里你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领略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

不同的时间进入雅丹地貌群,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清晨走进雅丹地貌,旭日东升时,登高远眺,点点朝霞,金光四射,气象万千;中午走进雅丹地貌,头顶太阳高照,身边怪影重重,千奇百怪的雅丹群中,仿佛处处青烟缭绕;傍晚进入雅丹群中,巨大的红日悠悠西沉,身边徐徐清风,头顶霞光灿烂,给人美的享受。

敦煌的雅丹地貌面积大,造型奇特。

正如地质专家所言“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时间之久远,地貌之奇特多样,规模之大,艺术品位之高,堪称世界仅有的大漠地质博物馆。

2001年5月敦煌雅丹地貌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雅丹地貌地质公园。

2003年8月20日,敦煌市举办“千年阳关寻梦,金秋敦煌”活动期间,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正式揭牌开园。

相关资讯:1、雅丹的形成: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沙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2、雅丹的分布:雅丹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地区都可以找到,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荒漠。

据记载,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罗布泊周围。

敦煌雅丹地貌占地面积最大,造型千奇百怪,巧夺天工。

是最具有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电影《英雄》、《天脉传奇》、《齐天大圣孙悟空》等影视片中可领到敦煌雅丹地貌的神奇景观,敦煌雅丹地貌是敦煌自然景观的又一亮点。

敦煌雅丹地质公园:门票50元(坐观光车需另交费20元),全天开放。

交通:从敦煌市区到雅丹地质公园200公里,路途较远,需包车或与当地旅行社联系。

旅游提示:雅丹地貌多处于戈壁荒滩中,走在巨大的雅丹群里非常容易迷失方向且气候条件恶劣。

冬冷夏热,风沙较大需自带墨镜、遮阳伞、食品、足够的水和衣服。

鸣沙山、月牙泉门票:120元/人鸣沙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

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

它像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凤凰一样美丽!它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

远远望去,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游人非常喜欢登鸣沙山。

但要登上山顶,可真不容易,虽无攀华山之惊险,但与登泰山一样艰难!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似平行而无进,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

登上山顶,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

细看那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横生。

还有那沙山下的一泓清泉,像一个妙龄少女,温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怀抱中。

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童心不由萌发!下山最为有趣,顺坡而下,只觉两肋生风,一跳十步,驾空驭虚,仿佛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

当人多结伴下滑,推动流沙疾速下跌,只见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

此时就会听到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动魄惊心而又玩味无穷。

鸣沙山是怎样形成的?为啥发出锣鼓声?这是敦煌自然景观中的又一个谜。

相传很久以前,鸣沙山是苍郁茂盛的青石山。

月牙泉畔神庙多,每逢庙会,都要唱戏敬神。

有一年正月十五闹社火,泉畔社火队云集,锣鼓喧天。

不料,惊动了瀚海沙漠中的黄龙太子。

黄龙太子凶猛残暴,吼叫一声,就会黑风四起,积沙如山。

这晚,它难耐寂寞,愉跑出来看杜火。

看到精彩处,激动得大声叫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