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液压马达是利用液压能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液压执行元件。

它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液压能使其内部的液压缸、齿轮或柱塞等部件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输出轴转动,实现对机械设备的驱动。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当液压油进入液压马达的液压缸内部时,液压缸内的活塞受到液压力的作用而产生位移,使得液压缸内的工作物质(如齿轮、柱塞等)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机械能。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液压泵相反,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而液压马达则是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即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律指出,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传递压力时,传递的压力是均匀的,且方向不受限制。

这就是说,液压能够均匀地传递压力,并且可以在任何方向上传递。

液压马达正是利用了帕斯卡定律,通过液压能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其他重要元件,如液压缸、齿轮、柱塞等。

这些元件在液压马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设计和工作原理直接影响着液压马达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液压缸的密封性能和活塞的运动稳定性,齿轮的传动效率和柱塞的工作频率等都会影响液压马达的工作效果。

总的来说,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压能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涉及到帕斯卡定律和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各种液压元件。

了解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对于正确使用和维护液压马达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为液压传动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消除困油现象的方法:在泵的前后盖或浮动轴套等 零件上开卸荷槽。在开设荷槽后,可以将闭死容腔限制 为最小。即当闭死容腔容积由大变小时,卸荷槽始终与 压油腔相通;当容积由小变大时,卸荷槽始终与吸油腔 相通。
2. 径向不平衡力
齿轮工作时,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均匀 的。爱压油腔和吸油腔,齿轮外圆分别承受着系统工 作压力和吸油压力;在齿轮齿顶圆与泵体内孔的径向 间隙中,可以认为油液压力由高压腔压力逐级下降到 吸油腔压力。这些液体压力综合作用的合力,相当于 给齿轮一个径向不平衡的作用力,使齿轮和轴承受载。
径向力是影响齿轮泵寿命的重要因素。当使用压 力增大,使径向力很大时,会使泵轴弯曲及泵体偏磨, 同时也加速轴承的磨损,降低了机械效率及轴承的使 用寿命。因此,要力求减小径向力,通常在结构上采 用以下措施:
(1)缩小压油口 缩小压油口,使排油腔作用在齿轮 上的面积减小到只作用1至2个齿的范围内
(1)缩小压油口 缩小压油口,使排油腔作用在齿轮 上的面积减小到只作用1至2个齿的范围内
(4)油箱中的油液必须具有一 定的压力,以保证液压泵工 作容积增大时能及时供油
3.液压泵的分类及图形符号 液压泵按其输出流量是否可以调节分为定量泵
和变量泵两类;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叶片 式和柱塞式三种;按其一个工作周期密闭容积的变 化次数可以分为单作用泵、双作用泵和多作用泵等。 液压泵的一般图形符号如下图所示。
3.功率和效率
用机械效率ηm来表征泵的机械损失,有
m
Tt T
Tt
Tt T

1 1 T
Tt
对于液压马达,实际输出转矩小于理论转矩,其机 械效率为
m

T Tt

Tt
T Tt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是一种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液压执行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液压系统中的液压能,通过液压马达内部的转子和液压油的作用,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械设备的运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首先,液压马达内部主要由转子、液压油和外壳组成。

液压油由液压泵提供,经过液压系统输送到液压马达内部。

当液压油进入液压马达内部时,它会对转子施加压力,从而使转子开始旋转。

转子的旋转运动会驱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进行旋转或直线运动,从而驱动机械设备的运动。

其次,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液压泵相似,都是通过液压油的流动来实现能量转换。

液压马达内部的液压油流动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会对转子施加力,从而使转子开始旋转。

液压马达内部的转子通常采用齿轮、柱塞或轴向柱塞等结构,不同结构的转子会产生不同的旋转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机械设备。

最后,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还包括一些辅助部件的作用,如液压马达的排油口和进油口、密封件等。

排油口和进油口的设计会影响液压马达内部液压油的流动方式,从而影响转子的旋转方式和速度。

密封件的作用是防止液压油泄漏,保证液压马达的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压能将液压油的压力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械设备的运动。

通过对液压马达内部结构和液压油流动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

液压马达作为液压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液压马达的原理

液压马达的原理

液压马达的原理
液压马达是一种将液体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它通过液体的压力和流动来驱动转动轴,从而产生机械输出。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如下:
结构组成:液压马达由外壳、转子、定子、密封件和控制阀组成。

其中,外壳是马达的主体部分,用于容纳和支撑内部部件;转子是马达的旋转部分,负责传递液体能量;定子是马达的静止部分,通过固定住转子,使其产生旋转力;密封件用于防止液体泄漏;控制阀用于控制液体的进出和流量。

工作过程:当液体从控制阀流入液压马达时,它被引导到转子的某些切向沟槽中。

液体的压力会使转子开始旋转,并且由于切向沟槽的设计,液体也会推动转子以连续旋转。

当液体通过液压马达流出时,液体的压力减小,转子的旋转速度也会相应减慢。

工作原理:液压马达利用液体的压力和流动来产生转矩。

当液体通过进入马达的控制阀时,根据阀门的开启程度和液体的流量决定马达的输出转矩。

液体在进入马达后,被引导到转子的切向沟槽中,由于沟槽的设计,液体会在转子上施加一个推动力矩,从而使转子开始旋转。

转子的旋转力矩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流量和压力来调节。

应用领域:液压马达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机械设备中,如挖掘机、装载机、农业机械、航空设备等。

它们可用于驱动旋转
部件,如液压泵、风扇、切割刀具等,提供动力和力矩输出。

总结起来,液压马达通过液体的压力和流动来产生转动力矩,实现将液体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其工作原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液体的流动和控制来推动转子旋转。

这种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许多工业和机械设备提供动力输出。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解说明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解说明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解说明液压马达是一种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在工程机械、船舶、风力发电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压系统中的液压能,通过液压马达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将液压能转化为旋转机械能,驱动机械设备的运动。

液压马达的内部构造通常包括定子、转子、油口、排油口、分配器等部件。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压力作用在定子和转子上,从而产生转矩,驱动机械设备的转动。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当液压油进入液压马达内部时,油液的压力作用在定子和转子上,使得定子和转子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产生转矩。

定子和转子的相对运动是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油液压力传递到液压马达内部的定子和转子上,使得定子和转子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产生转矩。

这种转矩可以驱动机械设备的转动,从而实现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还包括液压油的进出口控制。

液压马达内部的液压油进口和出口是通过液压系统中的分配器控制的。

分配器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需要,控制液压油的进出口,从而实现液压能的控制和调节。

这种控制和调节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需要,调整液压马达的转速和转矩,从而满足不同工况下机械设备的运行要求。

总之,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压力作用在液压马达内部的定子和转子上,从而产生转矩,驱动机械设备的转动。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还包括液压油的进出口控制,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需要,调整液压马达的转速和转矩,从而实现液压能的控制和调节。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在工程机械、船舶、风力发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现代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置。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的⼯作原理液压马达⼯作原理⼀、液压马达的特点及分类液压马达是把液体的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从原理上讲,液压泵可以作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也可作液压泵⽤。

但事实上同类型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虽然在结构上相似,但由于两者的⼯作情况不同,使得两者在结构上也有某些差异。

例如:1.液压马达⼀般需要正反转,所以在内部结构上应具有对称性,⽽液压泵⼀般是单⽅向旋转的,没有这⼀要求。

2.为了减⼩吸油阻⼒,减⼩径向⼒,⼀般液压泵的吸油⼝⽐出油⼝的尺⼨⼤。

⽽液压马达低压腔的压⼒稍⾼于⼤⽓压⼒,所以没有上述要求。

3.液压马达要求能在很宽的转速范围内正常⼯作,因此,应采⽤液动轴承或静压轴承。

因为当马达速度很低时,若采⽤动压轴承,就不易形成润滑滑膜。

4.叶⽚泵依靠叶⽚跟转⼦⼀起⾼速旋转⽽产⽣的离⼼⼒使叶⽚始终贴紧定⼦的内表⾯,起封油作⽤,形成⼯作容积。

若将其当马达⽤,必须在液压马达的叶⽚根部装上弹簧,以保证叶⽚始终贴紧定⼦内表⾯,以便马达能正常起动。

5.液压泵在结构上需保证具有⾃吸能⼒,⽽液压马达就没有这⼀要求。

6.液压马达必须具有较⼤的起动扭矩。

所谓起动扭矩,就是马达由静⽌状态起动时,马达轴上所能输出的扭矩,该扭矩通常⼤于在同⼀⼯作压差时处于运⾏状态下的扭矩,所以,为了使起动扭矩尽可能接近⼯作状态下的扭矩,要求马达扭矩的脉动⼩,内部摩擦⼩。

由于液压马达与液压泵具有上述不同的特点,使得很多类型的液压马达和液压泵不能互逆使⽤。

液压马达按其额定转速分为⾼速和低速两⼤类,额定转速⾼于 500r/min 的属于⾼速液压马达,额定转速低于 500r/min 的属于低速液压马达。

⾼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有齿轮式、螺杆式、叶⽚式和轴向柱塞式等。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转速较⾼、转动惯量⼩,便于启动和制动,调速和换向的灵敏度⾼。

通常⾼速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不⼤(仅⼏⼗⽜?⽶到⼏百⽜?⽶),所以⼜称为⾼速⼩转矩液压马达。

⾼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是径向柱塞式,例如单作⽤曲轴连杆式、液压平衡式和多作⽤内曲线式等。

液压马达原理是什么

液压马达原理是什么

液压马达原理是什么
液压马达原理是利用液压力来产生动力,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液压马达通常由马达本体、马达转子和定子组成。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压力传递的原理。

当液压系统的液体通过马达的进油口流入马达时,液体压力使马达转子产生转动。

转子内的活塞随即开始运动,并且通过连杆将动力传递给外部机械部件。

同时,在液压系统中提供足够的流量和压力以保持马达的持续运转。

液压马达中的转子通常由一系列槽和凸轮组成。

液压能量通过流入槽中的液压油产生扭矩,从而使转子旋转。

液压油流入槽所产生的压力差会推动转子的运动,并将动力传递给外部机械负载。

液压马达的转速和扭矩取决于液压系统的流量和压力。

通过调节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和流量,可以控制液压马达的输出速度和输出扭矩。

此外,液压马达还可以通过改变转子的设计和凸轮的形状来实现不同的输出效果。

总之,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流体的压力来推动转子旋转,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实现马达的动力输出。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工作原理液压马达是一种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它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力将液压能转化为旋转或线性运动。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压力对液压马达内部某些部件的作用,从而驱动液压马达实现旋转或线性运动。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液压力传递、液压能转换和输出功率三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首先,液压力传递是指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将液体压力传递给液压马达。

液压泵通过机械运动将液体压力传递给液压马达,形成一定的压力作用于液压马达内部的活塞或齿轮等部件上。

其次,液压能转换是指液压马达内部的活塞或齿轮等部件受到液压力的作用,产生相应的运动。

液压马达内部的活塞或齿轮等部件在受到液压力的作用下,产生旋转或线性运动,从而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最后,输出功率是指液压马达通过液压能转换产生的机械运动输出到液压系统中的执行机构上。

液压马达通过输出旋转或线性运动,驱动液压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实现对工作物体的控制或操作。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液压马达包括齿轮式液压马达、柱塞式液压马达和涡轮式液压马达等。

这些液压马达在工作原理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液压力传递、液压能转换和输出功率这三个基本原理来实现液压能的转换和输出。

齿轮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压力作用于齿轮,驱动齿轮旋转,从而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柱塞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压力作用于柱塞,驱动柱塞产生往复运动,从而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涡轮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压力作用于涡轮,驱动涡轮旋转,从而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除了工作原理的不同外,液压马达的工作效率、输出功率、扭矩和速度等性能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液压马达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液压系统的参数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总之,液压马达是一种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液压力传递、液压能转换和输出功率三个基本原理来实现液压能的转换和输出。

液压马达在工程机械、冶金设备、船舶设备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备课记录No9-1序号9 日期200811.10 班级数控0402课题§3.1第一节液压马达§3.2第二节液压缸重点与难点重点: 1.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难点: 2.液压缸的类型和特点教师魏志强2008 年11月1日一引入复习:(5分钟)1.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二正课第三章液压执行元件第一节液压马达一、液压马达的特点及分类液压马达是把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从原理上讲,液压泵可以作液压马达用,液压马达也可作液压泵用。

但事实上同类型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虽然在结构上相似,但由于两者的工作情况不同,使得两者在结构上也有某些差异。

例如:1.液压马达一般需要正反转,所以在内部结构上应具有对称性,而液压泵一般是单方向旋转的,没有这一要求。

2.为了减小吸油阻力,减小径向力,一般液压泵的吸油口比出油口的尺寸大。

而液压马达低压腔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所以没有上述要求。

3.液压马达要求能在很宽的转速范围内正常工作,因此,应采用液动轴承或静压轴承。

因为当马达速度很低时,若采用动压轴承,就不易形成润滑滑膜。

4.叶片泵依靠叶片跟转子一起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叶片始终贴紧定子的内表面,起封油作用,形成工作容积。

若将其当马达用,必须在液压马达的叶片根部装上弹簧,以保证叶片始终贴紧定子内表面,以便马达能正常起动。

5.液压泵在结构上需保证具有自吸能力,而液压马达就没有这一要求。

6.液压马达必须具有较大的起动扭矩。

所谓起动扭矩,就是马达由静止状态起动时,马达轴上所能输出的扭矩,该扭矩通常大于在同一工作压差时处于运行状态下的扭矩,所以,为了使起动扭矩尽可能接近工作状态下的扭矩,要求马达扭矩的脉动小,内部摩擦小。

由于液压马达与液压泵具有上述不同的特点,使得很多类型的液压马达和液压泵不能互逆使用。

液压马达按其额定转速分为高速和低速两大类,额定转速高于500r/min的属于高速液压马达,额定转速低于500r/min的属于低速液压马达。

高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有齿轮式、螺杆式、叶片式和轴向柱塞式等。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转速较高、转动惯量小,便于启动和制动,调速和换向的灵敏度高。

通常高速液压马达的输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备课记录No9-2转矩不大(仅几十牛·米到几百牛·米),所以又称为高速小转矩液压马达。

高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是径向柱塞式,例如单作用曲轴连杆式、液压平衡式和多作用内曲线式等。

此外在轴向柱塞式、叶片式和齿轮式中也有低速的结构型式。

低速液压马达的主要特点是排量大、体积大、转速低(有时可达每分种几转甚至零点几转),因此可直接与工作机构连接,不需要减速装置,使传动机构大为简化,通常低速液压马达输出转矩较大(可达几千牛顿·米到几万牛顿·米),所以又称为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也可按其结构类型来分,可以分为齿轮式、叶片式、柱塞式和其他型式。

二、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很多。

下面是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1.排量、流量和容积效率习惯上将马达的轴每转一周,按几何尺寸计算所进入的液体容积,称为马达的排量V,有时称之为几何排量、理论排量,即不考虑泄漏损失时的排量。

液压马达的排量表示出其工作容腔的大小,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因为液压马达在工作中输出的转矩大小是由负载转矩决定的。

但是,推动同样大小的负载,工作容腔大的马达的压力要低于工作容腔小的马达的压力,所以说工作容腔的大小是液压马达工作能力的主要标志,也就是说,排量的大小是液压马达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根据液压动力元件的工作原理可知,马达转速n、理论流量q i与排量V之间具有下列关系q i=nV (4-1)式中:q i为理论流量(m3/s);n为转速(r/min);V为排量(m3/s)。

为了满足转速要求,马达实际输入流量q大于理论输入流量,则有:q= q i+Δq (4-2)式中:Δq为泄漏流量。

ηv=q i/q=1/(1+Δq/q i) (4-3)所以得实际流量q=q i/ηv (4-4)2.液压马达输出的理论转矩根据排量的大小,可以计算在给定压力下液压马达所能输出的转矩的大小,也可以计算在给定的负载转矩下马达的工作压力的大小。

当液压马达进、出油口之间的压力差为ΔP,输入液压马达的流量为q,液压马达输出的理论转矩为T t,角速度为ω,如果不计损失,液压马达输入的液压功率应当全部转化为液压马达输出的机械功率,即:ΔP q=T tω (4-5)又因为ω=2πn,所以液压马达的理论转矩为:T t=ΔP·V/2π (4-6)式中:ΔP为马达进出口之间的压力差。

3.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由于液压马达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摩擦,实际输出的转矩T总要比理论转矩Tt小些,即:T=Ttηm (4-7)式中:ηm为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

4.液压马达的启动机械效率ηm 液压马达的启动机械效率是指液压马达由静止状态起动时,马达实际输出的转矩T0与它在同一工作压差时的理论转矩Tt之比。

即:ηm0=T/T t (4-8)液压马达的启动机械效率表示出其启动性能的指标。

因为在同样的压力下,液压马达由静止到开始转动的启动状态的输出转矩要比运转中的转矩大,这给液压马达带载启动造成了困难,所以启动性能对液压马达是非常重要的,启动机械效率正好能反映其启动性能的高低。

启动转矩降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在静止状态下的摩擦因数最大,在摩擦表面出现相对滑动后摩擦因数明显减小,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因为液压马达静止状态润滑油膜被挤掉,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备课记录No9-3 基本上变成了干摩擦。

一旦马达开始运动,随着润滑油膜的建立,摩擦阻力立即下降,并随滑动速度增大和油膜变厚而减小。

实际工作中都希望启动性能好一些,即希望启动转矩和启动机械效率大一些。

现将不同结构形式的液压马达的启动机械效率ηm0的大致数值列入表4-1中。

液压马达的结构形式启动机械效率ηm0/%齿轮马达老结构0.60~0.80新结构0.85~0.88叶片马达高速小扭矩型0.75~0.85轴向柱塞马达滑履式0.80~0.90非滑履式0.82~0.92曲轴连杆马达老结构0.80~0.85新结构0.83~0.90静压平衡马达老结构0.80~0.85新结构0.83~0.900.90~0.94多作用内曲线马达由横梁的滑动摩擦副传递切向力0.95~0.98传递切向力的部位具有滚动副压平衡马达居中,叶片马达较差,而齿轮马达最差。

5.液压马达的转速液压马达的转速取决于供液的流量和液压马达本身的排量V,可用下式计算:n t=q i/V (4-9)式中:n t为理论转速(r/min)。

由于液压马达内部有泄漏,并不是所有进入马达的液体都推动液压马达做功,一小部分因泄漏损失掉了。

所以液压马达的实际转速要比理论转速低一些。

n=n t·ηv (4-10)式中:n为液压马达的实际转速(r/min);ηv为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

6.最低稳定转速最低稳定转速是指液压马达在额定负载下,不出现爬行现象的最低转速。

所谓爬行现象,就是当液压马达工作转速过低时,往往保持不了均匀的速度,进入时动时停的不稳定状态。

液压马达在低速时产生爬行现象的原因是:(1)摩擦力的大小不稳定。

通常的摩擦力是随速度增大而增加的,而对静止和低速区域工作的马达内部的摩擦阻力,当工作速度增大时非但不增加,反而减少,形成了所谓“负特性”的阻力。

另一方面,液压马达和负载是由液压油被压缩后压力升高而被推动的,因此,可用图4-1(a)所示的物理模型表示低速区域液压马达的工作过程:以匀速v0推弹簧的一端(相当于高压下不可压缩的工作介质),使质量为m的物体(相当于马达和负载质量、转动惯量)克服“负特性”的摩擦阻力而运动。

当物体静止或速度很低时阻力大,弹簧不断压缩,增加推力。

只有等到弹簧压缩到其推力大于静摩擦力时才开始运动。

一旦物体开始运动,阻力突然减小,物体突然加速跃动,其结果又使弹簧的压缩量减少,推力减小,物体依靠惯性前移一段路程后停止下来,直到弹簧的移动又使弹簧压缩,推力增加,物体就再一次跃动为止,形成如图4-1(b)所示的时动时停的状态,对液压马达来说,这就是爬行现象。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备课记录 No9-4图4-1液压马达爬行的物理模型(2)泄漏量大小不稳定。

液压马达的泄漏量不是每个瞬间都相同,它也随转子转动的相位角度变化作周期性波动。

由于低速时进入马达的流量小,泄漏所占的比重就增大,泄漏量的不稳定就会明显地影响到参与马达工作的流量数值,从而造成转速的波动。

当马达在低速运转时,其转动部分及所带的负载表现出的惯性较小,上述影响比较明显,因而出现爬行现象。

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期望最低稳定转速越小越好。

7.最高使用转速液压马达的最高使用转速主要受使用寿命和机械效率的限制,转速提高后,各运动副的磨损加剧,使用寿命降低,转速高则液压马达需要输入的流量就大,因此各过流部分的流速相应增大,压力损失也随之增加,从而使机械效率降低。

对某些液压马达,转速的提高还受到背压的限制。

例如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转速提高时,回油背压必须显著增大才能保证连杆不会撞击曲轴表面,从而避免了撞击现象。

随着转速的提高,回油腔所需的背压值也应随之提高。

但过分的提高背压,会使液压马达的效率明显下降。

为了使马达的效率不致过低,马达的转速不应太高。

8.调速范围液压马达的调速范围用最高使用转速和最低稳定转速之比表示,即:i=n max /n min (4-11)三、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压马达的结构与同类型的液压泵很相似,下面对叶片马达、轴向柱塞马达和摆动马达的工作原理作一介绍。

1.叶片马达图4-2所示为叶片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图。

图4-2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图1~7—叶片当压力为p 的油液从进油口进入叶片1和3之间时,叶片2因两面均受液压油的作用所以不产生转矩。

叶片1、3上,一面作用有压力油,另一面为低压油。

由于叶片3伸出的面积大于叶片1伸出的面积,因此作用于叶片3上的总液压力大于作用于叶片1上的总液压力,于是压力差使转子产生顺时针的转矩。

同样道理,压力油进入叶片5和7之间时,叶片7伸出的面积大于叶片5伸出的面积,也产生顺时针转矩。

这样,就把油液的压力能转变成了机械能,这就是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

当输油方向改变时,液压马达就反转。

当定子的长短径差值越大,转子的直径越大,以及输入的压力越高时,叶片马达输出的转矩也越大。

在图4-2中,叶片2、4、6、8两侧的压力相等,无转矩产生。

叶片3、7产生的转矩为T 1,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假设马达出口压力为零,则:p R R B r R BP r R T ⋅-=+•-=)(]2)()[(22222111 (4-12)式中:B 为叶片宽度;R 1为定子长半径;r 为转子半径;p 为马达的进口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