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汇编模拟串口通信程序

合集下载

51单片机模拟spi串行接口程序

51单片机模拟spi串行接口程序
val<<=1;
CLK=1;
if(DataO)val|=1; // read
}
CLK=0;
return val;
}
sbit CLK= P1^5;
sbit DataI=P1^7;
sbit DataO=P1^6;
#define SD_Disable() CS=1 //片选关
#define SD_Enable() CS=0 //片选开
unsigned char SPI_TransferByte(unsigned char val)
{
unsigned char BitCounter;
for(BitCounter=8; BiCounter!=0; BitCounter--)
{ CLK=0;
DataI=0; // write
if(val&0x80) DataI=1;
unsigned char SPI_TransferByte(unsigned char val)
{
unsigned char BitCounter;
for(BitCounter=8; BiCounter!=0; BitCounter--)
{ CLK=0;
DataI=0; // write
if(val&0x80) DataI=1;
val<<=1;
CLK=1;
if(DataO)val|=1; // read
}
CLK=0;
return val;
}
sbit CLK= P1^5;
sbit DataI=P1^7;
sbit DataO=P1^6;
#define SD_Disable() CS=1 //片选关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含详细例子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含详细例子

{ P3_4=0; P3_3=1;
} void RstPro()//编程器复位 {
pw.fpProOver();//直接编程结束 SendData();//通知上位机,表示编程器就绪,可以直接用此函数因为协议号(ComBuf[0])还没被修改,下同 }
void ReadSign()//读特征字 {
} void serial () interrupt 4 using 3 //串口接收中断函数 {
if (RI) { RI = 0 ; ch=SBUF; read_flag= 1 ; //就置位取数标志 }
} main()
{ init_serialcom(); //初始化串口 while ( 1 ) { if (read_flag) //如果取数标志已置位,就将读到的数从串口发出 { read_flag= 0 ; //取数标志清 0 send_char_com(ch); } }
while(RI == 0); RI = 0; c = SBUF; // 从缓冲区中把接收的字符放入 c 中 SBUF = c; // 要发送的字符放入缓冲区 while(TI == 0); TI = 0; } }
4.//////////////// /////////////////////////////////////////////////////////
SendData(); } else break;//等待回应失败 } pw.fpProOver();//操作结束设置为运行状态 ComBuf[0]=0;//通知上位机编程器进入就绪状态 SendData(); }
void Lock()//写锁定位
{
pw.fpLock();
SendData();

51单片机串口多机通信的实现和编程

51单片机串口多机通信的实现和编程

51 单片机串口多机通信的实现和编程
一、51 单片机的主从模式,首先要设定工作方式3:(主从模式+波特率可变)
SCON 串口功能寄存器:SM0=1;SM1=1(工作方式3)
注:主机和从机都要为工作方式3。

【工作方式2 (SM0 SM1 :1 0):串行口为11 位异步通信接口。

发送或接收
一帧信息包括1 位起始位0、8 位数据位、1 位可编程位、1 位停止位1。


送数据:发送前,先根据通信协议由软件设置TB8 为奇偶校验位或数据标识位,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即能启动发送器。

发送过程是由执行任何一条以SBUF 为目的寄存器的指令而启动的,把8 位数据装入SBUF,
同时还把TB8 装到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第9 位上,然后从TXD(P3.1)端口输出
一帧数据。

接收数据:先置REN=1,使串行口为允许接收状态,同时还要将RI 清0。

然后再根据SM2 的状态和所接收到的RB8 的状态决定此串行口在
信息到来后是否置R1=1,并申请中断,通知CPU 接收数据。

当SM2=0 时,
不管RB8 为0 还是为1,都置RI=1,此串行口将接收发送来的信息。


SM2=1 时,且RB8=1,表示在多机通信情况下,接收的信息为地址帧, 此时
置RI=1,串行口将接收发来的地址。

当SM2=1 时,且RB8=0,表示在多机通
信情况下,接收的信息为数据帧, 但不是发给本从机的,此时RI 不置为1,。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先传低位
} //查询计数器溢出标志位 void WaitTF0( void ) { while(!TF0); TF0=0; } 接收的程序,可以参考下一种方法,不再写出。这种办法个人感觉不错,接收和 都很准确,另外不需要计算每条语句的指令周期数。 方法三:中断法
中断的方法和计数器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当计算器溢出时便产生一次中断,用户 在中断程序中置标志,程序不断的查询该标志来决定是否发送或接收下一位,当然程 断进行初始化,同时编写中断程序。本程序使用Timer0中断。 #define TM0_FLAG P1_2 //设传输标志位 //计数器及中断初始化 void S2INI(void) { TMOD =0x02; //计数器0,方式2 TH0=0xA0; //预值为256-96=140,十六进制A0 TL0=TH0; TR0=0; //在发送或 接收才开始使用 TF0=0; ET0=1; //允许定时
//发送启始
位 Delay2cp(39); //发送8位数据位 while(i--) { TXD=(bit)(input&0x01); Delay2cp(36); input=input>>1; } //发送校验位(无) TXD=(bit)1; 位 Delay2cp(46); } //从串口读一个字节 uchar RByte(void) { uchar Output=0; uchar i=8; uchar temp=RDDYN; //发送8位数据位 Delay2cp(RDDYN*1.5); while(i--) { Output >>=1; if(RXD) Output Delay2cp(35); 占用26个指令周期 } while(--temp) 时间内搜寻结束位。 { Delay2cp(1); if(RXD)break; } return Output;

STC51单片机普通IO口模拟IIC(I2C)接口通讯的程序代码

STC51单片机普通IO口模拟IIC(I2C)接口通讯的程序代码

STC51单片机普通IO口模拟IIC(I2C)接口通讯的程序代码STC 51单片机普通IO口模拟IIC(I2C)接口通讯的程序代码原文:(改自周立功软件包)#include <reg51.h>#include <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define uint unsigned intextern void Delay1us(unsigned char );sbit SDA=P1^6; /*模拟I2C数据传送位*/sbit SCL=P1^7; /*模拟I2C时钟控制位*/bit ack; /*应答标志位*//************************************************************** *****起动总线函数函数原型: void Start_I2c();功能: 启动I2C总线,即发送I2C起始条件.*************************************************************** *****/void Start_I2c(){SDA=1; /*发送起始条件的数据信号*/Delay1us(1);SCL=1;Delay1us(5); /*起始条件建立时间大于4.7us,延时*/SDA=0; /*发送起始信号*/Delay1us(5); /* 起始条件锁定时间大于4μs*/SCL=0; /*钳住I2C总线,准备发送或接收数据 */Delay1us(2);}/************************************************************** *****结束总线函数函数原型: void Stop_I2c();功能: 结束I2C总线,即发送I2C结束条件.*************************************************************** *****/void Stop_I2c(){SDA=0; /*发送结束条件的数据信号*/Delay1us(1); /*发送结束条件的时钟信号*/SCL=1; /*结束条件建立时间大于4us*/Delay1us(5);SDA=1; /*发送I2C总线结束信号*/Delay1us(4);}/*******************************************************************字节数据发送函数函数原型: void SendByte(uchar c);功能: 将数据c发送出去,可以是地址,也可以是数据,发完后等待应答,并对此状态位进行操作.(不应答或非应答都使ack=0)发送数据正常,ack=1; ack=0表示被控器无应答或损坏。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随着单片机的使用日益频繁,用其作前置机进行采集和通信也常见于各种应用,一般是利用前置机采集各种终端数据后进行处理、存储,再主动或被动上报给管理站。

这种情况下下,采集会需要一个串口,上报又需要另一个串口,这就要求单片机具有双串口的功能,但我们知道一般的51系列只提供一个串口,那么另一个串口只能靠程序模拟。

本文所说的模拟串口,就是利用51的两个输入输出引脚如P1.0和P1.1,置1或0分别代表高低电平,也就是串口通信中所说的位,如起始位用低电平,则将其置0,停止位为高电平,则将其置1,各种数据位和校验位则根据情况置1或置0。

至于串口通信的波特率,说到底只是每位电平持续的时间,波特率越高,持续的时间越短。

如波特率为9600BPS,即每一位传送时间为1000ms/9600=0.104ms,即位与位之间的延时为为0.104毫秒。

单片机的延时是通过执行若干条指令来达到目的的,因为每条指令为1-3个指令周期,可即是通过若干个指令周期来进行延时的,单片机常用11.0592M的的晶振,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个奇怪数字的来历。

用此频率则每个指令周期的时间为(12/11.0592)us,那么波特率为9600BPS每位要间融多少个指令周期呢?指令周期s=(1000000/9600)/(12/11.0592)=96,刚好为一整数,如果为4800BP S则为96x2=192,如为19200BPS则为48,别的波特率就不算了,都刚好为整数个指令周期,妙吧。

至于别的晶振频率大家自已去算吧。

现在就以11.0592M的晶振为例,谈谈三种模拟串口的方法。

方法一:延时法通过上述计算大家知道,串口的每位需延时0.104秒,中间可执行96个指令周期。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P1_0 = 0x90;sbit P1_1 = 0x91;sbit P1_2 = 0x92;#define RXD P1_0#define TXD P1_1#define WRDYN 44 //写延时#define RDDYN 43 //读延时//往串口写一个字节void WByte(uchar input){uchar i=8;TXD=(bit)0; //发送启始位Delay2cp(39);//发送8位数据位while(i--){TXD=(bit)(input&0x01); //先传低位Delay2cp(36);input=input>>1;}//发送校验位(无)TXD=(bit)1; //发送结束位Delay2cp(46);}//从串口读一个字节uchar RByte(void){uchar Output=0;uchar i=8;uchar temp=RDDYN;//发送8位数据位Delay2cp(RDDYN*1.5); //此处注意,等过起始位 while(i--){Output >>=1;if(RXD) Output |=0x80; //先收低位Delay2cp(35); //(96-26)/2,循环共占用26个指令周期}while(--temp) //在指定的时间内搜寻结束位。

51单片机两机串口通信c程序

51单片机两机串口通信c程序

51单片机两机串口通信c程序(共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发送机#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code xuehao1[]={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uchar code xuehao2[]={2,0,0,9,0,5,4,0,2,1,5,3};void send(uchar dat){SBUF=dat; //将待发送的数据写入发送缓存器中while(TI==0) //只要接收中断标志位; //空操作TI=0; //为了接收下一帧数据,需用软件降RI清零}void delay(){uchar m,n;for(m=0;m<200;m++)for(n=0;n<250;n++);}void main(){uchar i;TMOD=0x20;//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SCON=0x50;//串口工作方式1PCON=0x00;//电源控制寄存器,波特率不加倍TH1=0xfd; //波特率为 9600()TL1=0xfd;TR1=1; //启动定时器T1while(1){for(i=0;i<12;i++){send(xuehao1[xuehao2[i]]); //发送数据idelay();delay();delay();delay();}}}接受机#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receive(){uchar dat;while(RI==0); //只要接收中断标志位RI=0; //为了接收下一帧数据,需用软件降RI清零dat=SBUF; // 将接收缓存器中的数据存于datreturn dat; //将接收到的数据返回}void main(){TMOD=0x20;//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SCON=0x50;//串口工作方式1PCON=0x00;TH1=0xfd; //波特率为 9600()TL1=0xfd;TR1=1; //启动定时器T1REN=1; //允许接收while(1){P0=receive();}}。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随着单片机的使用日益频繁,用其作前置机进行采集和通信也常见于各种应用,一般是利用前置机采集各种终端数据后进行处理、存储,再主动或被动上报给管理站。

这种情况下下,采集会需要一个串口,上报又需要另一个串口,这就要求单片机具有双串口的功能,但我们知道一般的51系列只提供一个串口,那么另一个串口只能靠程序模拟。

本文所说的模拟串口,就是利用51的两个输入输出引脚如P1.0和P1.1,置1或0分别代表高低电平,也就是串口通信中所说的位,如起始位用低电平,则将其置0,停止位为高电平,则将其置1,各种数据位和校验位则根据情况置1或置0。

至于串口通信的波特率,说到底只是每位电平持续的时间,波特率越高,持续的时间越短。

如波特率为9600BPS,即每一位传送时间为1000ms/9600=0.104ms,即位与位之间的延时为为0.104毫秒。

单片机的延时是通过执行若干条指令来达到目的的,因为每条指令为1-3个指令周期,可即是通过若干个指令周期来进行延时的,单片机常用11.0592M的的晶振,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个奇怪数字的来历。

用此频率则每个指令周期的时间为(12/11.0592)us,那么波特率为9600BPS每位要间融多少个指令周期呢?指令周期s=(1000000/9600)/(12/11.0592)=96,刚好为一整数,如果为4800BPS则为96x2=192,如为19200BPS则为48,别的波特率就不算了,都刚好为整数个指令周期,妙吧。

至于别的晶振频率大家自已去算吧。

现在就以11.0592M的晶振为例,谈谈三种模拟串口的方法。

方法一:延时法通过上述计算大家知道,串口的每位需延时0.104秒,中间可执行96个指令周期。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P1_0 = 0x90;sbit P1_1 = 0x91;sbit P1_2 = 0x92;#define RXD P1_0#define TXD P1_1#define WRDYN 44 //写延时#define RDDYN 43 //读延时//往串口写一个字节void WByte(uchar input){uchar i=8;TXD=(bit)0; //发送启始位Delay2cp(39);//发送8位数据位while(i--){TXD=(bit)(input&0x01); //先传低位Delay2cp(36);input=input>>1;}//发送校验位(无)TXD=(bit)1; //发送结束位Delay2cp(46);}//从串口读一个字节uchar RByte(void){uchar Output=0;uchar i=8;uchar temp=RDDYN;//发送8位数据位Delay2cp(RDDYN*1.5); //此处注意,等过起始位while(i--){Output >>=1;if(RXD) Output |=0x80; //先收低位Delay2cp(35); //(96-26)/2,循环共占用26个指令周期}while(--temp) //在指定的时间内搜寻结束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单片机汇编模拟串口通信程序
T2作为波特率控制UART_RXD 是硬中断0或1口,如果能进入中断,说明该线有一个起始位产生,进入中断后调
用下面的接收程序。

退出硬中断之前还需要将硬中断标志重新复位。

UART_TXD是任何其它IO即可。

UART_SEND:
PUSH IE
PUSH DPH
PUSH DPL
PUSH PSW
PUSH 00H
PUSH ACC
CLR EA
SETB UART_TXD ;START BIT
MOV R0,A
CLR TR2 ;TR2置1,计数器2启动,时间计数启动。

MOV A,RCAP2L;计数器2重新装载值
MOV TL2,A ;置计数器2初值;T2需要重新装载
MOV A,DPH
MOV A,RCAP2H
MOV TH2,A
MOV A,R0
SETB TR2 ;TR2置1,计数器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CLR UART_TXD ;START BIT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MOV R0,#08H
UART_SEND_LOOP:
RRC A
MOV UART_TXD,C ;8 BIT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DJNZ R0,UART_SEND_LOOP SETB UART_TXD ;END BIT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POP ACC
POP 00H
POP PSW
POP DPL
POP DPH
POP IE
RET ;;;;;;;;;;;;;;;;;;;;;;;;;;;;;;;;;;;;;;;;;;;; UART_REC:
PUSH IE
PUSH DPH
PUSH DPL
CLR EA
CLR TR2 ;TR2置1,计数器2启动,时间计数启动。

MOV A,RCAP2L;计数器2重新装载值
MOV TL2,A ;置计数器2初值;T2需要重新装载MOV A,DPH
MOV A,RCAP2H
MOV TH2,A
JB UART_RXD,$ ;REC
SETB TR2 ;TR2置1,计数器2启动,时间计数启动。

JNB TF2,$
CLR TF2 ;0.5 BIT
JNB TF2,$
CLR TF2 ;1 BIT
JNB TF2,$
CLR TF2 ;1.5 BIT
MOV C,UART_RXD
MOV ACC.0,C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2.5
MOV C,UART_RXD
MOV ACC.1,C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3.5
MOV C,UART_RXD
MOV ACC.2,C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4.5
MOV C,UART_RXD MOV ACC.3,C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5.5
MOV C,UART_RXD MOV ACC.4,C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6.5
MOV C,UART_RXD MOV ACC.5,C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7.5
MOV C,UART_RXD MOV ACC.6,C
JNB TF2,$
CLR TF2
JNB TF2,$
CLR TF2 ;8.5
MOV C,UART_RXD MOV ACC.7,C
JNB TF2,$
CLR TF2 ;9.5
JNB UART_RXD,$ ;等待停止位,并重新复位计数器SETB UART_RXD
POP DPL
POP DPH
POP IE
R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