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等级考·历史: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历史等级考试卷(历史等级考真题)带答案

2018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历史等级考试卷(历史等级考真题)带答案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史前史上限不断前移,内容不断丰富得益于A.考古资料的发掘 B.古本文献的考订C.神话传说采用 D.口述史料引入2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A.采集渔猎 B.农耕生活 C.青铜冶炼 D.铁器牛耕3 .《资治通鉴》以公元前 403 年为起点,这一时间可表述为A.公元前 4 世纪前期 B.公元前 4 世纪后期C.公元前 5 世纪前期 D.公元前 5 世纪后期4 .“大楚兴,陈胜王”,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楚汉战争 B.秦末农民起义 C.牧野之战 D.吴楚七国之乱5 .“柔道”治天下的中兴之主是A.汉武帝 B.汉光武帝 C.孝文帝 D.唐玄宗6 .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体现了A.民族融合的影响 B.礼乐的规范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家族制度的强化7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

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出自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8 . 17 — 18 世纪兼具资本主义与民族解放战争性质的双重革命是A.英国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辛亥革命9 . 19 世纪末德国现代高速发展的关键得益于A.国家的统一 B .殖民地的拓展 C.内政的改革 D.移民的刺激10 . 1870 年代,日本兴起自由民权运动,宣传“主权在民”思想,其理论依据主要出自A.《社会契约论》 B.《百科全书》C.《论法的精神》 D.《政府论》11 .以“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为主要手段的资本扩张方式始于A.新航路开辟 B.英国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战后科技革命12 .与右侧漫画相关的事件是A.百年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13 .罗斯福新政“新”在A.推行民族共同体政策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实施国家宏观调控 D.大力引入外国资本14 .“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

上海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学科)

上海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学科)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考试结果以A、B、C、D和F五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为合格,F为不合格。

二、考试能力目标(一)考试能力目标和具体要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的历史科学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基本技能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如下:Ⅰ记忆与领悟1.1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1.2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1.3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

1.4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1.5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Ⅱ.探究与阐释Ⅱ.6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Ⅱ.7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Ⅱ.8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Ⅱ.9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等方面。

)下解释。

Ⅱ.10比较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

III.组织与交流III.11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

III.12运用多种技巧(包括描述、叙述和阐述。

)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

(二)等第能力描述A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A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全面地达到考核要求。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l)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2)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3)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

(4)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5)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6)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7)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

(8)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历史】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班测试一(第四分册第一单元)试题(解析版)

【历史】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班测试一(第四分册第一单元)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班测试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最大意义。

所以“分水岭”的含义是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 美洲B. 非洲C. 亚洲D. 大洋洲【答案】C【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3.1522年9月6日,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给远航归来的勇士,他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以下属于这次远航经历的是A. 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B. 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C. 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D. 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是哥伦布,故A选项错误;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是迪亚士,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故B选项错误;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B.崧泽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

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重义轻利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张骞出使西域B.遣唐使节来华C.海上丝路繁荣D.朝贡贸易推行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A.秉笔直书B.知往鉴来C.经世致用D.祥今略古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的演变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工业社会的来临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

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A.汉口B.上海C.天津D.重庆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大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俄国十月革命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13.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

其中以军事力量完成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家是A.法国B.日本C.德国D.俄国14.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B.租界设立C.瓜分狂潮D.门户开放15.“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一、单选题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瓷器行销世界,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

这发生于____。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

()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3.瓷器影响世界。

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

()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4.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

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二、填空题5.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

(填涂字母)(1)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

(2)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

(3)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

三、多选题6.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7.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 (2)强调人权: • 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并且宣布人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 们主张一切人,无论其出身如何,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 追求生存和幸福的权利,都应该成为有知识的人、自由的 人。 • (3)破除宗教迷信: • ①一部分先进的启蒙思想家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否定有超 自然的所谓神的力量的存在。 • ②他们大力传播科学知识,向宗教神学宣战,从而在破除 人们的宗教迷信思想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 (4)构建政治蓝图: • ①带来了政治、经济、科技的巨大进步。 • ②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
• • • • • •
• • • •
(1)伏会,称教皇是“两足禽兽”;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 法律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 应该享有言论、信仰和财产自由。 (2)孟德斯鸠: 主要著作是《论法的精神》等,他反对君主专制,主 张君主立宪制; 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主张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 (3)卢梭: • 其主要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他提倡“社会契约论” 和“人民主权说”; • 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主张平均分配财产, 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 宣扬科学与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 (5)康德: • 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 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 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 • 法律应该保护个人的权利,同时也强调人在享受自由时不 能损害他人的自由,人必须自律; • 不赞成为了自由进行暴力革命; • 平等只有法律的平等而没有经济的平等。
资本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壮 大;专制主义 和教权主义对 社会发展的阻 碍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1年出笼的“皇族内阁”,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

用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话叫做“参与爆炸”。

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

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

可见,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是A.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B.辛亥革命的发生纯系立宪失败后的历史偶然C.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没有防止辛亥革命的发生2.日军某部《战斗详报》载:12月13日(1937年),“根据旅团部命令,俘虏全部杀掉,其方法可以十几名为一组枪杀。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南京大屠杀D.九一八事变3.“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4.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

这些举措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使儒学被统治者所摒弃5.下列引文,符合王守仁核心思想观点的是A.“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班测试一(第四分册第一单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班测试一(第四分册第一单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鲁迅中学历史等级班测试一2019.4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最大意义。

所以“分水岭”的含义是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 美洲B. 非洲C. 亚洲D. 大洋洲【答案】C【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3.1522年9月6日,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给远航归来的勇士,他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以下属于这次远航经历的是A. 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B. 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C. 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D. 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是哥伦布,故A选项错误;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是迪亚士,材料内容指的是麦哲伦,故B选项错误;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既保障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力,又避免发生革命。他还倡导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 平等思想。 2、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奠基人。(《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1)法的精神:理论核心是法律的精神。他认为“法”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存 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人类的法并不服从于神,而遵从理性。
【知识点四】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从中发现其联系与差异
1、伏尔泰——温和改良主义者、反教权的斗士、启蒙运动的泰斗。(《风俗论》) (1)宗教观念: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认为信仰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重要的。称教皇为“两足禽兽”,
教士为“败类”。但他并不反对宗教,而是自然神论者。 (2)政治理念:实行开明专制——制约君主权力以免专制统治;制约贵族权力以免无政府状态;实行政教分
上海高中历史·17-18 世纪的启蒙思想
本专题的内容承接之前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后面的资产阶级的现代化运动。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 18世纪后发展到欧洲,以法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本专题内容的考查包括所有的出题类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及论述题)。本专题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在于不
同思想家观点著作的区分和辨别。
(2)分权学说:反对君主或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欣赏“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制度。汲取洛克分权思 想,将政府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止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注意: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都反对“君权神授”、都有社会契约思想,都反对封建教权和神学。 但是,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各有各的设计。而在分权理论上,洛克与孟德斯鸠有联系,有差别) 3、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主要代表作是《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和《社会契约论》。他从探索怎 样解决社会中的不平等、不自由的问题入手,最终得出革命的结论:
权利,以保障契约参加者的生命和利益。
3
(3)在政治上主张统治者具有绝对权力,其权力不可分割和剥夺。人民对统治者应该无条件服从,因为他是 契约的产物。
(4)是培根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 (5)语录:“统一在一个人格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一个最坏的政府也胜过没有政府”《利维坦》 3、洛克的主要思想观点——君主立宪和分权学说(《政府论》) (1)否定霍布斯个人专制政体。提出在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 最高权力,由民选的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由君主行使。君主服从法律,但对议会有一定制约。 (2)国家根据契约产生,政府职能是保卫人民的自然权利,尤其是私有财产权。 (3)政府与人民发生争执,人民就是最高审判官。如果统治者不能保护人民的财产,即被视为暴政。反对暴 政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和公民个体。 (4)语录:“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都反对君权神授;都认同社会契约理论等;但是在国家政权体制上是完全对立的。)
A
亚洲:日本、中国
A
相关考点
英国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
C
启蒙运动的背景
C
启蒙运动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及作用
D
早期资产阶级
《独立宣言》
B
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
C
《人权宣言》
C
法国革命
《法国民法典》
C
1
【知识点一】启蒙运动概况
(1)背景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延续文艺复兴思想。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
【知识点二】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
1、比较西方人文精神的演变
演变
历史特征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成熟
历史表现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宗教改革运动 ①理性时代的到来 ②英、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③启蒙运动的扩展
【知识点三】英国启蒙思想家主要观点及其联系与差异
1、培根——近代唯物主义的始祖 (1)认为自然就是物质,研究自然就是研究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及规律。由此指明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联系,
并且提出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永恒性的唯物主义原理。 (2)主张科学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即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法(归纳推理)。这是因为培根所处的时代自然
一、考试要求
培根的近代唯物主义思想
A
17 世纪英国的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A
启蒙思想
洛克的政治分权学说
A
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启蒙运动的泰斗
C
启蒙思想
启蒙思想
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C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
B
欧洲:德国、俄国
A
启蒙思想的传播
美洲:美国、拉美各国
科学尚处在搜集材料阶段,必须重视归纳。 (3)语录:“知识就是力量”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
2、霍布斯的主要思想观点——主张君主专制 (1)他反对神学、宗教和教会,承认人的自然权利,批判君权神授,但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2)作为近代社会契约论倡导者,他认为人为了生存和安全,通过契约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一个人代理行使
(2)启蒙思想家
这场运动最初兴起于 17 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 18 世纪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启蒙运动声势最大,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 狄德罗等人。 启蒙思想家们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3)内容 批判君主专制: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则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 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宣扬自由和平等: 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但 要“受法律支配”。 (4)启蒙思想影响 猛力冲击了封建势力,传播了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为即将到了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