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措施

土壤处理
喷雾防治
根据棉花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同时 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配比, 避免产生抗药性。
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杀死土壤中的 病原菌和害虫。
03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棉花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建立病虫害监测点
01
在棉花种植区域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定期观察和记录病虫害发
昆虫信息素
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昆虫 的交配和繁殖,降低害虫 的种群数量。
物理防治技术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 黑光灯等诱杀害虫。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设置 黄色板等诱杀害虫。
温度处理
通过温汤浸种等方法,杀 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和害 虫。
化学防治技术
种子处理
对棉花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预 防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
04
棉花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与改 进建议
棉花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评估 等。
评估指标
建立包括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 效益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棉花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结果分析与应用
结果分析
对棉花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
病的发生。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措施如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施肥管理等也会影 响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例如,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增
加猝倒病的发生风险。
棉花病虫害防治的意义与重要性
保障棉花生产安全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保障棉花生产安全对于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 意义。
提高棉花产量和品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杂草上,孵化后在杂草上取食和生长、 繁殖,棉花苗期转移到棉苗上为害,在棉
花生长中期有几次发生高峰。棉花衰老后 转移到杂草上生活。棉叶螨在20~28℃温 幅中,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少雨有利于其
发生。大雨有抑制作用,小雨对它扩散有
利。棉花与粮、油作物间作套种,会加重 它在棉花上的危害。合理增施氮、磷肥和 及时除草可以减轻危害。
小地老虎
▪ (一)发生特点
▪ 小地老虎食性很杂。初孵化的幼虫日夜群集在作物幼 苗的心叶或叶片背面,把叶片咬成缺口或孔洞。3龄 后进入暴食阶段,白天隐藏在土表下,天将亮露水多 时出来活动,将玉米从地面3—4厘米高处茎部咬断把 断苗拉至洞中取食。 小地老虎在河南一年发生4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3-4月化蛹,4-5月羽化, 第一代幼虫是危害的严重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期。成 虫白天栖息在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夜间活动,趋化 性强,喜食甜酸味汁液,对黑光灯也有明显趋性,在 叶背、土块、草棒上产卵,在草类多、温暖、潮湿、 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头基数多。幼虫夜间危害,白天 栖在幼苗附近土表下面,有假死性。
▪ 在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 棉区年发生4-5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 第1代主要在麦田危害,第2代幼虫主要危 害棉花顶尖,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 的蕾、花、铃,造成受害的蕾、花、铃大 量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第4、5代 幼虫除危害棉花外,有时还会成为玉米、
花生、豆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的主要 害虫。
棉叶螨
▪ (一)发生特点 ▪ 棉叶受害后,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白色斑点,
3~5天以后斑点面积扩大,斑点加密,叶 片开始出现红褐色斑块(单是截型叶螨危害, 只有黄色斑点,叶片不红)。随着危害加重, 棉叶卷曲,最后脱落,受害严重的,棉株 矮小,叶片稀少甚至光杆,棉铃明显减少, 发育不良。
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除一、虫害(一)虫害1、棉铃虫可蛀蕾,食害花蕊、花瓣;蛀铃、造成落花,落蕾、烂铃等症状。
是棉花蕾铃期大害虫,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
化学防治:①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本品为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
②硫双灭多威:有效成份500-625毫克/升(例如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200-1500倍液);③多杀霉素:有效成份25-35毫克/升(例如2.5%多杀霉素悬浮剂715-1000倍液);④甲氧虫酰肼:有效成份320-600毫克/升(例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0-750倍液)。
10%氯氰菊酯乳油30-40ml,,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⑤氟铃脲:有效成份50-70毫克/升(例如5%氟铃脲乳油715-1000倍液);⑥甲氨基阿维茵素:有效成份10-12毫克/升(例如1%甲氨基阿维茵素乳油833-1000倍液)。
在田间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喷雾使用。
2、棉蚜刺吸棉苗嫩头,造成卷缩,植株生长停滞。
夏季伏蚜造成棉叶烟煤状。
化学防治:①飞电呲蚜酮:有效成份2.5-3.5克/亩(例如25%飞电呲蚜酮可湿性粉剂10-14克/亩),在蚜虫始盛期喷雾作用。
②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③氯噻啉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④噻虫嗪防治棉蚜,有效成分1.5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⑤烯啶虫胺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⑥77.5%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亩用50公斤均匀喷雾。
⑦25%氧乐氰乳油每亩50-100毫克、或蚜虫专用杀虫剂(5%啶虫·高氯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4.5%氯氰菊酯乳油每亩25-50毫升,以上药剂每亩兑水50公斤交替喷雾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喷时应喷头朝上,注意喷洒叶背面。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案例分析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案例分析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棉花病虫害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来应对棉花病虫害。
本文将探讨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其有效性。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棉花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灰霉病等;虫害则包括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花蚜虫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棉花叶片凋谢、枯萎,花铃脱落和棉铃变小等现象,从而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因此,综合防治病虫害对保障棉花生产至关重要。
综合防治的意义在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应用效果。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改变棉花生长环境或使用物理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有下列几种:1. 清除病虫源。
定期清理棉花园地周围的杂草和枯叶,消除病原体和虫源。
此外,应加强地下水和灌溉水源的管理,以防止病原体和虫害的传播。
2. 覆盖保护。
采用棉花覆盖膜或防虫网覆盖,可以防止虫害的入侵,并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
案例分析:某农户在棉花栽培区域周围铺设了防虫网,有效防止了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入侵,大幅降低了虫害的发生率。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的优势在于对环境友好,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并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1. 天敌引入。
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棉花蚜虫。
2. 寄生植物利用。
选择寄生植物来吸引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例如,选择寄生性草本植物来吸引棉红蜘蛛。
案例分析:某种植园引入天敌捕食性昆虫——瓢虫来控制棉花蚜虫的数量。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河南农业年第6期N NNONGY 农药与植保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临颍棉花病虫害种类繁多,常年发生的病虫就有近40种。
其中发生面积大、危害较重的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盲蝽、玉米螟、棉蓟马、枯萎病、黄萎病、苗期病害和铃期病害等10余种。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充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积极运用物理、生态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
各阶段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一、播种期(一)合理轮作套种,清洁田园,种植诱集作物。
实行麦-棉、豆-棉、瓜-棉等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减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的危害。
集中连片棉田可在行间种植少量玉米、芹菜、萝卜等作物,以诱集棉铃虫成虫栖息或产卵,集中消灭。
棉花枯、黄萎病严重发生区域或田块,可以改种小麦、玉米3年以上,可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二)药剂处理种子。
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毫升,加水100毫升,搅拌均匀后拌棉种10公斤,对棉花苗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枯、黄萎病新发生区必须对棉种进行硫酸脱绒,然后用40%多菌灵胶悬剂0.4~0.5公斤加清水50公斤,在常温下浸棉种20公斤,浸泡12~14小时后捞出晾至种芽发白播种。
这种方法对棉花苗期病害如炭疽病、立枯病等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三)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当土壤5厘米地温稳定在14℃时为适宜播期,一般播种深度在45厘米为宜,播种过早易发生立枯病。
二、苗期棉花苗期的防治重点是苗蚜、苗病、地老虎等。
苗期进行中耕松土,破坏板结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地温,减轻苗病的发生,还可以清除杂草,消灭部分地老虎的卵和刚刚孵化的幼虫。
苗蚜:当蚜株率达到30%,卷叶株率5%时可选用内吸剂滴心。
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倍液或20%灭多威250倍液或35%棉安磷150倍液,将工农16型喷雾器的喷头用纱布包住,开关开1/3,打小气,药液滴在棉株顶尖上,3片真叶前每株1~2滴,4片真叶后2~3滴。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措施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在棉花种植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农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与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旨在帮助农民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一、合理选用品种合理选用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流行特点,选择抗病虫性好、适应力强的棉花品种。
例如,抗灰霉病、立枯病和黄萎病的晚熟品种适合高病压地区的种植。
二、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管理可以增强棉花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首先,进行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其次,加强翻耕深翻,松土保湿,并注意排水。
此外,注意农田周围杂草的清除,杂草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传播媒介。
三、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经过监测,及早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农民可以利用相应的病虫害监测方法,如黄板诱虫、粘虫板、地面巡查等,进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利用拟小菜蛾来防治棉铃虫,利用昆虫寄生蜂防治棉红蜘蛛等。
生物防治既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又能有效降低病虫害。
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选择专用农药,并遵循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合理选用药剂,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六、合理灌水与调控温度合理灌水和调控温度有助于提高棉花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科学制定灌溉计划,避免出现过湿或过干的情况。
调控温度可以适应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总结起来,棉花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措施。
通过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合理土壤管理、病虫害监测、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合理灌水和调控温度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棉花病虫害的发生。
棉花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攻关

棉花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攻关随着全球棉花产业的发展,棉花病虫害成为制约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科研人员和农业专家们付出了不懈努力,进行了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的攻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技术,并探讨其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一、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是防治棉花病虫害的第一道防线。
种子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消毒和种子涂覆。
种子消毒是通过药剂处理来杀灭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的病菌和虫卵,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种子涂覆则是利用杀虫剂、杀菌剂等药剂对种子表面进行涂覆,从而增强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土壤管理技术优良的土壤管理技术对于预防和控制棉花病虫害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施肥是土壤管理的基础。
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调整土壤肥力平衡,提高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
其次,合理轮作和间套作物。
适时轮作不同品种的作物,利用其间套作的效应,阻断病虫害的传播。
同时,合理利用绿肥和覆盖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和肥力。
三、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繁殖和扩散,达到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
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培育寄生性昆虫、利用微生物制剂和释放昆虫性信息素等。
这些技术通过调节生态平衡,降低病虫危害,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四、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一种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存在安全性和环境污染问题,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需要慎重,并合理控制农药使用量和频次。
此外,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做到精准施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五、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它包括综合利用种子处理、土壤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综合防治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技术手段的优势,提高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长周期长,生长期内遭受到许多病虫害的危害。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是实现高产高质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重点介绍棉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棉农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一、棉花主要病害及预防措施1. 灰霉病灰霉病是棉花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在花朵和嫩叶上发生。
其症状为受侵染的组织表面布满了一层灰白色的霉层,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预防措施:首先要做好病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
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源,如有病害者,要马上进行剪除和销毁,防止病害的扩散。
可以使用适量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杀灭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叶斑病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特点为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褐色或黑色斑点,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预防措施:及时清除病害源,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避免积水。
可以在发病期间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繁殖和扩散。
3. 萎缩病萎缩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特点为受侵染的植株出现黄叶、枯萎的症状,植株生长迟缓。
1. 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危害棉花的铃部,导致棉铃长势不好,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预防措施:首先进行害虫的监测,及时发现虫害的发生。
其次可以采用中毒饲料进行诱杀,或者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
棉铃蝽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主要导致棉铃变小和产量下降。
棉花蚜虫主要危害棉花的嫩叶和嫩梢,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预防措施:可以采用拾虫或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控制,或者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
另外要多加重视田间的清洁,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印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吧!
棉蚜
【危害特征】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5%金好年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加40%毒死蜱12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治蚜虫兼治其它害虫。
棉株封行后,还可用80%敌敌畏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晴天无风的傍晚喷洒于棉垄间,对伏蚜效果较好,并可兼治棉花红蜘蛛。
棉叶螨
【危害特征】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
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
【防治方法】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