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语文试题 (1)
辽宁省熊岳高中高三第三次尖子生竞赛语文试题

辽宁省熊岳高中高三第三次尖子生竞赛语文试题2002.12.21命题:丁君校对:丁君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除单项选择题以外的其他题型)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茁.壮屈.服罢黜.相形见绌.弄巧成拙.B.筵.席荒诞.蜿蜒.垂涎.三尺延.年益寿C.揣.摩湍.流瑞.雪五官端.正气喘.吁吁D.粘.贴玷.辱沾.染投机钻.营拈.轻怕重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成功计日程功斩钉截铁迫在眉睫 B.衷情一见钟情声名雀起脱颖而出C.神智神志不清全神贯注蜕化变质 D.做客作客他乡碌碌无为伸张正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时尚。
②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③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心中就泛起一种的感觉。
A.理念流传冷清 B.理想流传清冷C.理想留传冷清 D.理念留传清冷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媚俗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在许多作家那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完全靠迎合大众是无法在文学土壤中扎根的。
B.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C.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先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D.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毙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我国古代诗歌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也有许多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B.艺术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于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于那些情节具有典型性。
C.这些诗句,表现了经历过十年动乱之后,一代青年对于封建主义余毒的憎恨,以及对民族复兴的思考。
2015届高三语文尖子生素质展示试题

顺义区2015届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道小题,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在常年断流的黄河岸边,满目是干涸及河床爆裂的景象。
感受到的是缺水的焦渴和唇嗓的干躁。
面对此情此景,今天的孩子又如何模拟得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庞礴之势?又怎能打捞起一千年前太白诗中心中那份感动与豪迈?现在的孩子,除了疑心古人夸饰矫伪,又该作何感想呢?或许在不久之后,这般猜测语文课的尴尬亦不为过吧——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脆音琅琅;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中盛况……何等艰苦何等难为的遥想啊!明明那“古典场景”早已荡然无存,眼下找不到任何参照和对应,却还要要让学生们硬硬地抒情和陶醉一番。
这岂非无中生有、画饼充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在抚摸这些《诗经》句子的时候.为这些素朴的句子所传递的美丽而泪流满面,内心更有一份隐隐作痛。
因为就在模拟那份远古“现场”的同时,我骤然被一个念头惊醒:她已永远不属于我们了。
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诀和追悼,难道不该放声痛哭吗?1.下列字形或字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干躁 B.干涸.(gù) C.琅.琅(láng) D.庞礴2.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处,根据文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春浅香寒蝶未游 B.桃花流水鳜鱼肥C.蛰虫惊动春风起 D.榕叶满庭莺乱啼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B.“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出自苏东坡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外行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家从什么源头汲取了他的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才在我们心中激起了我们也许连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有的情感。
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即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作家是怎样决定选材的,了解了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也根本不能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作家。
——尽管如此,我们的兴趣一点儿也不会减弱。
②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像我们一样的人们身上,发现在某些地方有与创作相类似的活动该多好啊。
检验这种活动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作品开始作出一种解释。
确实,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毕竟作家自己是喜欢缩小他们这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
③难道我们不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
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像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使他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
如果认为他并不认真对待那个世界,那就错了;相反,他在玩耍时非常认真,并且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
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事物和情景与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
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日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
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
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
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
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语文(含答案)

商洛市2024届高三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数字技术带来无限想象空间的同时,数字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
数字技术应用的典型特点是高度依赖以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依托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的不平等、不健康和不安全,导致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治理面临数据滥用、算法乱象、隐私泄露等问题。
当下,一些互联网企业奉行“赢者通吃”的规则,在资本无序扩张的裹挟下展开恶性竞争,导致“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的数字生态灾难。
无论是某些外卖平台企业对外卖骑手的算法剥削,还是电商平台强制要求网店“二选一”,抑或是一些社区团购企业所采取的不正当竞争,都使我们看到数字生态失去控制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消费者个人数据的非法交易和批量泄露,庸俗低俗媚俗的网络内容甚置尘上,以及基于算法的大数据“杀熟”,也让人们对数字生态变坏而感到担忧。
数字生态就好比自然生态,有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树,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
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治理的依存环境和根基所在,如果数字生态受到污染和扭曲,那么数字中国建设就难以有效推进。
对此,“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良好数字生态。
良好的数字生态,如何建设?首先,规则先行,加快推动数字生态的制度建设。
目前在面对数字生态的问题时,数字治理往往处于尴尬的“守势”,不得不见招拆招,无法做到前瞻性布防。
高三尖子生能力竞赛语文试题.doc

高三尖子生能力竞赛语文试题第Ⅰ卷(共39分)一、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包扎(zā)症结(zhēng)兄弟参商(shēn)箪食壶浆(sì)B.讣告(fù)征辟(bì)夺取桂冠(guàn) 瑕瑜互见(jiàn)C.烘焙(bèi)偌大(ruò)下载歌曲(zǎi)悄无声息(qiǎo)D.证券(quàn)霰弹(sǎn)戛然而止(jiá)怏怏不乐(y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殊不知篷荜生辉流芳百世急风知劲草B.满堂彩集腋成裘戴罪立功欲速则不达C.座佑铭以逸待劳冒然行事防患于未然D.化妆品精诚所致山清水秀瑞雪兆丰年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该建议希望,能城乡二元化鸿沟,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二为一,实行城乡居民一体化管理。
②面对生命的疑惑,找不到答案;有迫切的需要,而不能解决,人们便会向他们所信奉的“神明” 。
③学校做出决定:鉴于军训辛苦,凡军训归来的学生,休息两天。
④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A.跨越祈求一律何况B.超越祈求一概况且C.跨越乞求一概况且D.超越乞求一律何况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正确的一项是A.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再三要求灾区各级政府要尽快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安居乐业。
B.字义丰富是汉字的一大特点,掌握了常用字的字义有利于理解词语,汉语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和学生必须加强互动。
D.晚会上,演员们个个粉墨登场,把自己的绝活都展现了出来,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
2021年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素质展示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试卷共20道小题,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荀子(约前325—前238),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后人对荀子争议颇大,有的说他是孔门嫡传..,有的说他是儒门异端;有的说他是法家,有的说他是道家……其实,荀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价值,荀子对儒学的贡献,就在于他的“杂”,他的“异”。
人们一般都以为荀子姓荀,名况,字卿。
这种说法其实有误。
先秦两汉的著作都称其姓为“孙”,特别是荀子著作集《荀子》一书,几乎都称其为“孙”。
荀子是赵人,为孙氏,很可能是卫公子惠孙之后,由卫而入赵。
荀子十五岁起到齐国稷下游学,后离齐赴楚,再后又回到齐国。
在齐国,他三次被推为祭酒(才高望重者)。
在范雎任秦相的时候,荀子到秦国拜见秦昭王,看到了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得出了“治之至”的结论;也作出了“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的判断。
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在那里就行不通了。
后来荀子也曾回到过赵国,几经辗转,最后由于春申君...的邀请,荀子留在了楚国,任兰陵县令。
春申君被杀后,荀卿被罢了官,不几年就去世了。
荀子的思想以儒家为中心,并具有兼融百家的色彩。
他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孔子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荀子学问渊博。
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自然观方面,他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反对信仰天命鬼神,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良善,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主张礼治法治相结合。
(T8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语文答案

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 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多维细目表1.D【解析】D项,曲解文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作者在文中对于创新决心和豪情的表达,并非指牺牲精神。
2.B【解析】B项,偷换概念,“居安思危”的前提是如今的科技发展环境是安定、无危机的,但不代表科技从未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
3.A【解析】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为自强不息,强调中国的科技发展要自强自主,解决技术发展的难点、堵点、断点,与国际高水平接轨,避免被国外“卡脖子”。
B 项重点强调创新思维,C 项强调科研投入,D项强调引进外国技术,都不如A 项切合段意。
4.①以西方“分”的文化带来的问题入手,引出中国“合”的文化;②通过引用传统经典,阐释中国文化中“合”的特性;③最后强调以“合”的价值指导科技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答出三点即得满分4 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1分)5.含义:①“向善”指规范科技发展方向,防范风险,避免科技发展误入歧途、危害社会;②“向上”指推动科技发展提速,从中获益,借助科技带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
关系:“向善”才能“向上”,“向善”是基础、保障、底线,“向上”是结果、目的、归宿。
(“含义”4分,每点2分,“关系”2分,共6分。
“关系”简单答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扣1分) 6.B【解析】“遗憾终身错”,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和战马分离,抗美援朝之前的这次离别由此变得更加动人。
7.D【解析】D项,错在“贯穿全文的线索”。
8.①家乡和平美好的图景是父亲等革命者的战斗牺牲奉献换来的,作者想告慰父亲,内心充满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②父亲去世四年了,作者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看到草原上的景象,勾起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每点2分,满分4分)【解析】答案第一条针对的内容是第①段和第②段,分别涉及家乡的美好景物和可爱的人,考生答题时可以分述,也可以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义区2012届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共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誊写貌和神离漂泊.(pō) 曲.(qū)突徙薪B. 法码韬光养晦肄.(yì)业模棱.(1ínɡ) 两可C. 诟病重蹈复辙戏谑.(nuè) 信手拈.(niān)来D. 疏朗宁缺毋滥滂.(pānɡ)沱量.(liànɡ)体裁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为了写这部《历史通俗演义》,光正史就看了4052卷,还查阅了众多的稗官野史....,在著述界他真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B.某建筑公司的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过了晚上十点钟还在作业施工,施工发出的噪声振聋发聩....,让周围群众不得安宁。
C.世博园里的展馆绚丽多姿、美轮美奂....,它们巧妙地将科技和各国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融为一体,完美体现了世博会的主题。
D.周庄的桥因陈逸飞出神入化的丹青而扬名天下,周庄也因此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古镇一跃而为“江南第一水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环保部门应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化,承认和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批评权,发挥公众对环境破坏者的监督和纠正作用。
B. 国家海洋局将模拟菲律宾以西海域发生强烈地震海啸,并作出应急响应,以提升组织受影响的有关省份开展海啸预警和避险决策等。
C. 目前,北京在周边的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建立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以保障北京农产品供应充分、质量安全。
D.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分三步实施,中国火星车将在火星荒原上取样后返回探测器,把火星“历史”带到我们眼前。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B.“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这副对联赞颂的历史人物是北宋的范仲淹。
C.巴金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等。
D. 莎士比亚戏剧为我们展示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的艺术高峰。
5.在文中①②③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
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①,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
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②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③。
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A.丰腴凛然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B.丰姿毅然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C.丰腴毅然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D.丰姿凛然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公则天下平矣。
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凡主之立也,生于公。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周公曰:“利而勿利也。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
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
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
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
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阿:偏袒B.寡人将谁属.国属:从属C.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比:这里是亲近的意思D.丑.不若黄帝丑:以……为羞愧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伯禽将行,请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治鲁师者,所以B.去其.‘荆’而可矣万物皆被其.泽C.故老聃则.至公矣勿已,则.隰朋其可乎D.愿仲父之.教寡人也鲍叔牙之.为人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周公曰:“利而无利也。
”周公说:“(为政时)要先考虑利人而不要先考虑利己。
”B.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天地大公无私啊,生育万物却不把万物作为自己的子女,成就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C.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隰朋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有志(追赶),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加以)劝勉。
D.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做大官的人,不愿观察小事情,不想要小智慧。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以为,三皇五帝等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是因为他们首先做到了公正无私。
B.文章以周公训诫伯禽“利而勿利也”和管仲临终举荐隰朋相齐为例,阐明了治天下必先公的观点。
C.对荆人遗弓而不肯索,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荆”,老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人”。
D.管仲素善鲍叔牙,但他并不同意在自己病故以后由鲍叔牙继任相齐,由此可以看出他没有偏私。
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在文章中,周公说:“利而勿利也”,你是否认同周公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
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
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分)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④,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关汉卿《窦娥冤》)⑤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诗经•氓》)⑥,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⑦,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⑧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千秋岁黄庭坚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
飞骑轧,鸣珂碎。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注释:①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宜州见到秦观遗作《千秋岁》词后的追和之作。
②兔园,汉梁孝王园。
13.(7分)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中的“飞骑轧,鸣珂碎”,表现了黄、秦二人飞骑奔驰,马头上的玉饰击鸣的情状。
B.“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写黄、秦二人在被贬后一起狂放高歌、翩然起舞的姿态。
C.“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两句,含蓄表现了黄庭坚对秦观离世万分痛惜的思想情感。
D.这首词感情深沉,既有词人痛悼故人的无限深情,也有自己的身世之感,切身之痛。
②请结合诗歌内容,任选角度赏析“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这一诗句。
(4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人类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历史。
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
从地理环境看,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并成熟于与外界隔绝的东亚大陆之上,是典型的“大陆型文化”。
大陆型文化的观点主要是冯天瑜提出来的。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区别于海洋文化的大陆民族文化,相比而言,西方文化属海洋文化,古希腊人依赖海洋,穿梭于海洋之上,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性文化类型。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东面毗邻浩淼的太平洋,西北横亘着漫漫的戈壁,西南耸立着险峻的青藏高原,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
中国陆地国界线东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南到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总长达22,800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陆界基本上以河流、山川、戈壁等自然物作为分界。
如东北的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及黑龙江;北面有沙漠及戈壁;西面和西南面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横断山脉等。
中国多山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交通不便,产生了相互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古语所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从而为封建割据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了特别完备的“隔绝机制”,而隔绝机制正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所以,从秦汉到隋唐,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与匈奴为代表的草原文化以及南亚大陆的佛教文化进行过颇有深度的交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的风格和系统,没有出现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被摧毁,埃及文化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尔希拉华,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南侵而中断那样的“断层”。
同时,辽阔的地理空间也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强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东南方向是广阔的太平洋,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有专家研究表明: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饭稻羹鱼”的古越人,在六七千年前即敢于以轻舟航海。
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了木桨、舟的模型与许多鲸鱼、鲨鱼的骨骼。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越族,古越人早已融合于汉族或某些少数民族。
同时,中国沿海一带的先民和后来的渔民很早就向海外迁移,台湾先民高山族也是古越人的一支。
一面临海,三面是险阻丛生的陆路交通的地理状况,使版图辽阔的中国,形成了其内部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而又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形成了与海洋文化、其他大陆型文化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特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既不同于游牧社会、也不同于工业社会的农业社会文化,是一种与中世纪亚欧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并列的宗法制度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