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
写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写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事作文主要是能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结局写清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篇1写事要求清楚、具体。
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
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
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
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
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
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
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
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
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
写事片段作文--把事情写具体

第一关——想想,怎样把它写具体、写细致?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要想把一件事叙述得具体而生动,通常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灵活运用即可。
1、典型事例法描写一个人物,可以选用一个典型事例来突出。
比如,写妈妈环保,就要通过她环保的事例来表现。
写爸爸爱下棋,就集中笔墨写一写他是怎么“爱下棋”的,这样通过一件典型的事例,就能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点。
2、困难制造法困难制造法,就是给你要写的事情加一些“曲折的过程”。
比如,可以写这件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等等。
如果是第一次做某件事情,还要写出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比如,写《包书皮》,包第一本书时,可能不顺利,一会儿弄折了书,一会儿弄撕了书皮,搞得手忙脚乱,还是干不好。
心情一不好,就想着放弃,后来想一想包书皮的要领,慢慢地,一点点地细心去做,就变得越来越好了。
把这些真实具体地写下来,文章就会有情趣,感动人。
3、细节描写法要细致观察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节,并在叙事的基础上层层铺展开来,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的细节也会发生变化。
只有抓住这些表现人物某方面性格特点的细节来写,才能真正将事件写具体。
今天主要学习细节描写方法例子:1.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2.语文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了。
在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终于,试卷拿到手了。
啊?──58,可怜的“58”,我仿佛看到了……3.语文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了。
在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吧。
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终于,试卷拿到手了。
如何把事件写具体

如何把事件写得具体详细,清楚明白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包含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要体现出这六个要素,否则我们的文章就说不明白。
六要素之中如何把事件写具体又是重中之重。
如何才能写具体呢?1.注意事件发生的顺序。
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明白,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来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有的人认为这还不简单么?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简单,有顺序的记述首先是建立在很好的观察的基础上的,还与学生对时间的了解程度有关系。
比如,打扫教室卫生这件事,记述的时候就要按照上凳子、扫地、下凳子、拉齐桌椅这样的顺序来写。
如果先扫地再上凳子就不行了,事件的顺序就乱了。
2.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文章就写具体了。
举例:一个学生写自己在教室中拣到五角钱这件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教室里冷冷清清的,外面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这是同学们游戏的声音。
我挺了挺身子,想走出去。
突然之间,我看到了那五角钱,于是又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
向四周望了望,只有三五个人趴在地上拍纸片,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
我看看那五角钱,心里不住地想:如果这是我的该多好啊,我可以买三大张拍片。
想着想着,我就禁不起诱惑了。
我还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直打颤得手将那五角钱迅速拾起来,塞进了衣兜,边塞便装着如无其事的样子四处张望,确信的确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才哼着歌走出教室。
这一段描写具体生动,作者主要是抓住自己的动作和心理两方面来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理活动只能写自己的,不能替别人想。
孩子们的作文中总出现替别人思考的现象,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再看一个同学们经常写的活动的例子——《拔河比赛》“嘟——”随着一声短促的哨声,比赛开始了。
“三一班加油!”“三五班加油!”双方啦啦堆都在使劲为自己的班级加油。
你看三一班的那个小胖子,脸都喊得通红,恨不得自己冲上去祝队员们一臂之力。
四年级把事情写清楚的四种方法

四年级把事情写清楚的四种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在叙述一件事情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织内容,让读者
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例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来写作。
2.把事情写具体:在描述事情时,需要尽可能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事件的细节,让
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和氛围。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等来实现。
3.围绕一个意思写:在写一篇文章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内容都应
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展开。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4.写出自己的感受:在描述事情时,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可以让
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怎样把事情写具体

怎样把事情写具体(一)一,伯儒行为叙事法在写作训练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础的文体,练习写作应该从学习记事记叙文做起。
记事记叙文写些什么呢?顾名思义,是写事的。
我们怎样去写事呢?这要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去写。
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要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1:什么是伯儒行为?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
伯儒行为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2:什么是伯儒行为句?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的。
伯儒行为句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3:伯儒行为句:A:动作句:1):他扭过头。
2):他站在地上。
B:看见句:1):他看见小龙站在地上。
2):她看见窗台上放着一摞本子。
C:说话句:1):他说:“哎,你别走哇。
” 2):小明唱道:“美丽的草原……”D:听见句:1)我听见老师大吼:“都坐好!” 2):他听见“汪汪汪”的狗叫声。
E:感觉句:1):我觉得饿。
2):小明觉得他人品很好。
F:想句: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2)我想:这支花太漂亮了,我要买下它。
4:连句:小明在散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看见句),觉得很漂亮(感觉句),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
(想句)他走到花前(动作句),折断花(动作句),然后拿着花(动作句),走了。
讨论:以上是小明做的‘摘花’这件事。
在这件事中,有动作行为(3个),有看见行为(1个),有感觉行为(1个),有想行为(1个)。
做这件事,一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所以,我们写这件事,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句。
注意,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不算。
所以,我们要把事展开、写具体,只要把做事的一个一个行为,按照正确的顺序写出来,就可以了。
例:作文课后,王小铭愁眉苦脸地走到我身旁说:“老师,你说我没有把事情写具体,那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我拿起他的作文本,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外面下起了大雨,我等了一会儿妈妈也没有来接我,就自己冒雨走回家了。
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

会儿,轻轻地说:“这道题要求什么?”
“两次各倒出纯酒精多少升。” 我说。
她好象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设第一次倒出 x纯酒精,加满水后又倒出x升,难点应该是……” “第二次倒出纯酒精多少升。”我接过她的 话说。 “那第二次倒出多少呢?”顺着她的思路, 我边思考边说,“第一次已经倒出x升,应该拿 总数减去x,除以总数,就是……对,再乘x!” 我豁然顿悟,兴奋地脱口而出。 “对呀!”她笑着点头。经过她这样一启发,
方法二、分解动作
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 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象电影 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 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 起来。
例如:小刚带着球,飞速冲 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网底。
•
如果把这一进球过程分解为“接球——带 球——过人——射门——进球”。然后再想想 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 连接起来,就会使描写变得生动具体。
李明擦黑板可认真了。他拿着板擦左 右挥动,黑板下面的字很快就被擦干净了。只见他 又举起板擦踮起脚,仰着头擦黑板中间的字,也许手 臂太酸了吧,他擦了几行字就停下,甩甩膀子再擦。 中间的几行字擦完了,他伸长手臂也够不着上面的字 了,只见李明身子向上一窜,举着板擦的手臂在黑板 上一划,又一窜,又一划,几个来回,又擦掉了几行 字。可是,最上面的字怎么也够不着了。李明返身搬 来一张凳子,站上去,左手扶着黑板,右手小心地擦 着,擦完了黑板的左半边,又继续擦右半边。他发现 黑板下方有些粉笔灰,就用板擦从右到左扫成一堆, 然后打扫干净。黑板终于被他擦干净了,端 详着发亮的黑板,李明脸上露出了微笑。
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做了起来…
有位同学写擦黑板的片断:
• 李明擦黑板可认真了。他先擦下面,再擦 中间,上面擦不到,他就搬个凳子去擦,不一 会儿黑板就被他擦得干干净净了。 我们可以提出几个“怎么样”的问题 如:李明擦下面是怎样擦?擦中间时又是 怎么做的?上面擦不到时他的神情、动作怎样? 擦完后表情怎么样?
怎样把事情写得具体

怎样把事情写得清楚、具体、生动一、清楚。
任何一件事或行动,都是离不开六要素。
要把一件事叙述的清楚完整,就必须把这六要素交待清楚,也可在自然环境或人物言语中间接的交待。
二、具体。
1、分解法。
就是把一件事分解成几个阶段(步骤),把一个场面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几个动作,然后对每个阶段、部分、动作都作一些具体的描写,最后把各个阶段、部分、动作按一定的顺序连缀成文。
例文一:(把一件事分解成几个阶段)见课文。
例文二:(把一个场面分解成几个部分)见课文。
例文三:(把一个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见课文。
例文示范分析:1、他带着球,飞速跑到对方篮板下,跳起来将球扣入蓝中。
(点评:太笼统,不具体)2、使用分解法:接到传来的球——球绕过后背——对手拦截——飞起前冲——晃过对手拦截到篮板下——纵身跳跃——扣篮进球。
3、加上具体的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缀成文。
他在后场扬起右手熟练地勾住同伴传过来的球,猛地将球从拦截过来的对手头顶绕过自己的后背,同时迈开双脚,闪电般地越过对手,冲过中场,运着球,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两名后卫的阻击,飞速冲到篮板下,纵身一跃,同时右手扣篮。
2、扩展法。
就是多问一些“怎样”。
但要注意,对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地方要详写,用扩展法,反之需要略写的地方还要用慨括写为宜。
例文分析:有一次,我做数学作业,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做不下去了,同桌走过了,耐心地讲解给我听,最后,我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
(点评:太笼统,不具体,缺乏过程,没能让人有如闻如见之感。
)使用扩展法多问几个“怎样”或“为什么”,并唤起生活情景的回忆。
起因:为什么我做不下去?同桌为什么会发现我遇到难题?经过:一道怎样的难题?在那个环节上做不下去?面对难题我的表现怎么样?同桌是怎样帮助我的?结果:解决难题后,我的表现是什么?同桌的表现是什么?范文:有一次,我做数学作业,当我做到第三道应用题时,我想了很久,不知道该怎样做。
如何把事情写具体

如何把事件写得具体详细,清楚明白.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包含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要体现出这六个要素,否则我们的文章就说不明白。
六要素之中如何把事件写具体又是重中之重。
如何才能写具体呢?1.注意事件发生的顺序。
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明白,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来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有的人认为这还不简单么?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简单,有顺序的记述首先是建立在很好的观察的基础上的,还与学生对时间的了解程度有关系。
比如,打扫教室卫生这件事,记述的时候就要按照上凳子、扫地、下凳子、拉齐桌椅这样的顺序来写。
如果先扫地再上凳子就不行了,事件的顺序就乱了。
2.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文章就写具体了。
举例:一个学生在写自己在教室中拣到五十元钱这件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教室里冷冷清清的,外面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这是同学们游戏的声音。
我挺了挺身子,想走出去。
突然之间,我看到了那五十元钱,于是又不有自主地坐了下来。
向四周望了望,只有三五个人趴在地上拍纸片,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
我看看那五十元钱,心里不住地想:如果这是我的该多好啊,我可以买好多好吃的。
想着想着,我就禁不起诱惑了。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直打颤的手将那五十元钱迅速拾起来,塞进了衣兜,边塞便装着如无其事的样子四处张望,确信的确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才哼着歌走出教室。
这一段描写具体生动,作者主要是抓住自己的动作和心理两方面来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理活动只能写自己的,不能提别人思想。
孩子们的作文中总出现替别人思考的现象,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再看一个同学们经常写的活动的例子——《拔河比赛》“嘟——”随着一声短促的哨声,比赛开始了。
“三一班加油!”“三五班加油!”双方啦啦堆都在使劲为自己的班级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一件事写得具体、生动
上传: 谢晓云更新时间:2013-8-27 16:45:09
如何把一件事写得具体、生动
一、步步追问(根据文章的思路,多问几个“怎么样”。
)
例如:
有一次,我在教室写作业,写着,写着,遇到了一道难题。
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做不出来,这时我的同桌李洁走过来,耐心地帮助我。
最后,我终于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
我们可以问:“我”遇到了一道怎么样的难题?做不出来时,我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同桌是怎么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么说的?“我”是怎样开窍的?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自问,我们就会描绘出这样一幅具体生动的画面:
这是一道列方程解应用题,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该怎样做。
“非算出来不可!”我心中暗暗地和它叫起劲来,……可不知怎的,脑子就像打了个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不知何时,我的同桌李洁悄无声息地凑了过来,小声问道:“怎么啦?”我指着那道题,无可奈何地说:“唉,钻进‘迷魂阵’了。
”
她仔细地看了看那道题,默默地想了一会儿,轻轻地说:“这道题要求什么?”
“两次各倒出纯酒精多少升。
”我说。
她好象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设第一次倒出x升纯酒精,加满水后又倒出x升,难点应该是……”
“第二次倒出纯酒精多少升。
”我接过她的话说。
“那第二次倒出多少呢?”顺着她的思路,我边思考边说,“第一次已经倒出x升,应该拿总数减去x,除以总数,就是……对,再乘x!”我豁然顿悟,兴奋地脱口而出。
“对呀!”她笑着点头。
经过她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做了起来……
有位同学写擦黑板的片断:
李明擦黑板可认真了。
他先擦下面,再擦中间,上面擦不到,他就搬个凳子去擦,不一会儿黑板就被他擦得干干净净了。
很显然,这段话叙述不具体。
在短短的一段话中,他用“先擦”、“再擦”、“不一会儿”等词语简单概括了一下,表现不出事情的具体情节。
怎样才能写具体呢?我们可以针对以上内容,提出几个“怎么样”的问题,如:李明擦下面是怎样擦的?擦中间时又是怎么做的?上面擦不到时他的神情、动作怎样?擦完黑板后表情怎么样?然后围绕以上问题认真思考,文章便可修改如下:
李明擦黑板可认真了。
他拿着板擦左右挥动,黑板下面的字很快就被擦干净了。
只见他又举起板擦踮起脚,仰着头擦黑板中间的字,也许手臂太酸了吧,他擦了几行字就停下,甩甩膀子再擦。
中间的几行字擦完了,
他伸长手臂也够不着上面的字了,只见李明身子向上一窜,举着板擦的手臂在黑板上一划,又一窜,又一划,几个来回,又擦掉了几行字。
可是,最上面的字怎么也够不着了。
李明返身搬来一张凳子,站上去,左手扶着黑板,右手小心地擦着,擦完了黑板的左半边,又继续擦右半边。
他发现黑板下方有些粉笔灰,就用板擦从右到左扫成一堆,然后打扫干净。
黑板终于被他擦干净了,端详着发亮的黑板,李明脸上露出了微笑。
二、分解动作
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
例如:
小刚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网底。
如果把这一进球过程分解为“接球——带球——过人——射门——进球”。
然后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接起来,就会使描写变得生动具体:
小刚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以灵活的动作晃过后卫的阻击,终于冲到了球门的左前方,只见对方守门员马上扑到了自己跟前,他沉着地作了个假动作,引得守门员扑了个空,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脚抽射——球进啦!
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得学会抓住特点(事物的色、形、态、声音、数量、神韵、变化……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外貌、神态……)写。
欣赏下面几段话:
(爸爸打我了)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
(爸爸给我买橘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了下
来。
(刘老师吃月饼)刘老师右手捏起一块月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
一个月饼吃完,月饼屑也就铺满了一巴掌。
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月饼屑便拢在一起,然后,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来。
他又搓了搓手掌,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整理好衣服走到电脑桌前。
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还得考虑细节描写。
例如:
他看着重新拾进竹篮的梨,对我充满了感激。
这个句子叙述简明,但不具体。
要使它具体形象,需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
(2)“这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
(3)“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
(4)“这个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
(5)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呢?
再如:
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我们可以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怎么个“差”法?
(描写淑女):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
(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改文)
(描写粗汉):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
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
(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
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
(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