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理环境差异及对于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美文化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

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

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

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

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

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

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

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

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

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

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

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最新地理环境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最新地理环境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开放的地理环境又使他们与外界多有往来,造成了工商业的发达西方各个国家的领土普遍都不是很大,并且紧紧相依,四周又有诸多的海域。

国土面积不大,意味着他们的能源就会想到贫乏。

在能源处在危机状态,就会向外扩张(亚洲的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早期的西方人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劳作,但随时代的发展,国内的能源匮乏,影响到了自身的发展。

所以历史的“十字军东征”“世界大战”和各式各样的侵略战争,都或多或少带有能源上的经济因素,当然政治野心是离不开的。

正是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他们的资源状况,决定他们的民族的性格都具有外扩性特点。

中国人生活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气候温和,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多关注人伦;而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开放的地理环境又使他们与外界多有往来,造成了工商业的发达首先,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有广袤而肥沃的黄土和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这是中国历史与文化起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面积广大的疆土,为早期各部落提供了不同的场所,后来经过不断的融合与兼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

这种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高度统一的状况,形成了中华民族比较稳定的心态和华夏文化强大的融合力;其次,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

东临大海,西南为古人无法逾越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西北为广阔无垠的沙漠,北部多为高原山地,加上中原地区有较为有利的农业自然条件,因而形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民族性格。

第三,由于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加上地理环境适宜,因而文明的早期发展是与农耕相联系的,故被称之为农业社会文化。

在长期的耕作中,人们充分体会到了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为了更好的掌握农时,人们逐渐发明了节气和历法,以及发展了在古代具有较高水平的天文学。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论文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论文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具有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与我国建立越来越密切,由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中美的社会关系,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风俗和社会礼仪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美国文化主张谦虚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荒诞粗俗。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关键词:中美差异文化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政治的多元化的发展,各国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然而文化是沟通各国之间的桥梁,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的文化特点也不相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历史性,呈现了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中美文化是人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美文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美国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在美国,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与赞美。

但是中国人却很谦虚,不喜欢张扬性格。

文化障碍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

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差异2.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①美国人的个人荣誉感美国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美国人的这种个人荣誉感与其崇尚的个人奋斗不无联系。

在美国人看来,个人荣誉的取得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的。

没有个人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所成就,当然也就谈不上荣誉感。

因此,在他们取得荣誉后,他们会毫不掩饰的加以炫耀,而不是“深藏不露”。

以至于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毫不谦虚的。

②中国人的谦虚谨慎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其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期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中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概述,包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独立与依赖、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差异。

随后,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克服文化价值观差异带来的障碍,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二、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的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这些差异在日常交往、社会行为、思维模式以及价值取向上都有明显的表现。

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上,美国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鼓励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

个人在美国社会中被视为最重要的单位,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往往被放在首位。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则更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到集体的利益。

在权力距离上,美国文化倾向于低权力距离,即人们更倾向于平等和民主,尊重他人的观点,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参与。

而在中国文化中,高权力距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往往尊重权威和传统,对领导者和长辈的决策持有高度的信任和尊重。

再次,对于不确定性的态度上,美国文化倾向于鼓励冒险和创新,对于不确定性和未知的事物持开放和探索的态度。

而在中国文化中,由于强调稳定和安全,人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持有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在性别角色上,美国文化更加强调性别平等,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男性也被期望在家庭中扮演更加平等的角色。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男性被期望在职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女性则更多地承担家庭责任。

文化多样性的地理格局

文化多样性的地理格局

文化多样性的地理格局文化多样性是指世界上各个地区所拥有的不同文化特征和传统习俗。

地理格局则是指这些文化特征和传统习俗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分布规律。

文化多样性的地理格局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如地理环境、历史遗留、人口迁移等。

本文将从不同地理区域的文化特征入手,探讨文化多样性的地理格局。

1. 亚洲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也是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亚洲地区的文化特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

例如,东亚地区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上,这与东亚地区的农业经济和人口密集有关。

而南亚地区的文化特征则受到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较大,这与南亚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有关。

此外,西亚地区的文化特征则主要体现在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上,这与西亚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密切相关。

2. 欧洲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欧洲地区是一个文化多样性较为显著的地区。

欧洲地区的文化特征主要受到历史遗留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例如,南欧地区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地中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这与南欧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有关。

而北欧地区的文化特征则主要受到维京文化和北欧神话的影响,这与北欧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东欧地区的文化特征则主要受到东正教的传播和发展的影响,这与东欧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密切相关。

3. 非洲地区的文化多样性非洲地区是一个文化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

非洲地区的文化特征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例如,北非地区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伊斯兰教的传承和发展上,这与北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有关。

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文化特征则受到部落文化和传统宗教的影响,这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东非地区的文化特征则主要受到斯瓦希里文化和伊斯兰教的影响,这与东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密切相关。

4. 美洲地区的文化多样性美洲地区是一个文化多样性较为显著的地区。

美洲地区的文化特征主要受到历史遗留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2010级中文三班武晨鹏(2010011404)当我们放眼任何一个国家或是文明时,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他们的地理环境。

因此,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对比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本论文从地理环境入手,比较中西方古国文化的不同发展经历,对两者形成现如今的政治、经济、科学、思想原因作出简要地分析。

并希望能以此为加强两方对彼此观念冲突方面的互相理解与包容做出贡献。

1.文化与地貌综述中国大陆的地理概况是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6%,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即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

近海地区在东部与南部,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

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却最先从内陆的黄河流域产生。

由于中国内地距海洋距离较远,故中国人文文化应该是以黄河、长江所组成的两河流域牧耕经济孕育的文化,其中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代表。

西方文化与地理环境概况欧洲大陆基本呈现南宽北窄的梯形,半岛和岛屿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

陆地与海湾犬牙交错,加上欧洲面积本不大,这就使欧洲各地到海洋距离都不远,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公里,东欧距海最远处也只有约1600公里左右。

因此,欧洲人文文化应该是海洋性经济与内陆经济相互参融而催生的文化。

而欧洲文化的主要源泉是古希腊文化。

对比对象经过对上述概况的分析可以得知,本文所对比的中西方古文化以古黄河流域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为代表。

文化是居住在不同地区人民历经千年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历史的沉淀,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同时,文化也是由许多不同的内容构成的,本文主要对经济、政治、思想、科技艺术、精神几方面进行探讨,以得出我的结论。

2.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农业经济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可见,中国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宜农业的发展。

也由于农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人流传有一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可见农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重要。

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2010级中文三班武晨鹏(04)当我们放眼任何一个国家或是文明时,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他们的地理环境。

因此,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对比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本论文从地理环境入手,比较中西方古国文化的不同发展经历,对两者形成现如今的政治、经济、科学、思想原因作出简要地分析。

并希望能以此为加强两方对彼此观念冲突方面的互相理解与包容做出贡献。

1.文化与地貌综述中国大陆的地理概况是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6%,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即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

近海地区在东部与南部,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

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却最先从内陆的黄河流域产生。

由于中国内地距海洋距离较远,故中国人文文化应该是以黄河、长江所组成的两河流域牧耕经济孕育的文化,其中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代表。

西方文化与地理环境概况欧洲大陆基本呈现南宽北窄的梯形,半岛和岛屿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

陆地与海湾犬牙交错,加上欧洲面积本不大,这就使欧洲各地到海洋距离都不远,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公里,东欧距海最远处也只有约1600公里左右。

因此,欧洲人文文化应该是海洋性经济与内陆经济相互参融而催生的文化。

而欧洲文化的主要源泉是古希腊文化。

对比对象经过对上述概况的分析可以得知,本文所对比的中西方古文化以古黄河流域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为代表。

文化是居住在不同地区人民历经千年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历史的沉淀,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同时,文化也是由许多不同的内容构成的,本文主要对经济、政治、思想、科技艺术、精神几方面进行探讨,以得出我的结论。

2.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农业经济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可见,中国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宜农业的发展。

中美文化差异和习俗交流的特点和阻碍

中美文化差异和习俗交流的特点和阻碍

中美文化差异和习俗交流的特点和阻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世界各国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文化交流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美两国是全球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间的文化差异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聚焦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来梳理一下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指一种社会中的思维方式、习惯行为、价值观念、习俗和艺术形式等方面组成的体系,涵盖了种族、宗教、语言和历史等众多方面。

虽然说中美两国同属于大国,但是由于不同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别,两国文化的差异也很大,这也是中美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之一。

首先,我们来说说中美文化的特点。

中美两种文化的特点各有千秋。

中国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重视家庭和礼仪之道。

中国人往往会把家庭和工作分开看待,重视家庭中老人和长辈的地位,而对下一代的教育也很重视。

此外,中国人还非常注重礼仪和传统节日,如过年、中秋和清明节等。

中秋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节日被看作是一个家庭欢聚的机会,他们会亲友团聚,共同观赏月亮,品尝美食,表达祝福。

不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年轻一代对传统习俗和礼仪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文化则主张个人主义和竞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实现。

在美国,每个人都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成功,而成功通常被看作是个人的价值和成就。

与中国不同,美国人更注重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他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来享受生活。

美国人也很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对随意干涉他人的生活较为敏感。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文化兼容并包,接受多元文化并通过混搭和融合创造新的文化体验,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不断的变化。

虽然说中美两国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不断增多的。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能够帮助两国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同时也可以让两国之间创造更多的机遇和互动。

然而,中美文化交流面临的阻碍也很明显。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语言障碍。

中英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大,而这种差异很容易造成交流的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地理特征差异及其影响的研究摘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同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和美国,分别居于亚欧大陆东端与北美大陆中部,在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地理环境是中、美两国文化形成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两地的地理特征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的差异,中国形成了典型的农耕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文明特点;而美国文化则是以工商文明为主,呈现出海洋文明的特征。

本文着眼于对中美两国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地理环境对于民族和文化形成的影响,从而为增进对美国地理条件的了解和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差异,文化一、前言地理特征即一个区域内对于地理条件整体状况的描述,可分为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

对于自然地理特征的讨论主要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进行,而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一个区域内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条件。

地理特征是一个区域内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条件,一个地域的文化往往带有与地理特征相对应的特性,例如:草原地区地形平坦,植被大多为温带草原或温带草原,气候大多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草原上的人们大多数从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没有固定的交通线;而草原文化同时带给人的正是像草原本身一样粗犷豪放的感觉:蒙古长调悠扬宽广,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草原生生活的民族民风也是追求自由,不受拘束。

可见,地理特征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也体现着养育它的这方水土。

二、地理特征比较(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中国的地形总体描述为: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西南部为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包含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以及准噶尔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东部沿海地区为第三级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整体地形呈高—中—低三级分布。

美国的总体地形也分为西、中、东三大区域。

西部是广阔的山地,以科迪勒拉山系所属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以及喀斯喀特山脉等,;中部则是密西西比河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的中央大平原,东部则包含阿巴拉契亚山脉以及大西洋沿岸低地。

整体地形呈高—低—次高三级分布。

2、气候中国的气候整体特征可以用“气候复杂多变,大陆季风性气候显著”来概括。

中国的气候主要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为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南方广大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北方地区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另外,青藏高原以及部分高山高原地区分布有高山高原气候,气温随海拔上升而减少。

美国本土大部分属于北温带。

以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中部大平原和东北部沿海以及五大湖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国土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部高山地区为高山高原气候,太平洋北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南部则是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3、水文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在中国的境内主要有松花江、海河、黄河、长江、珠江、额尔齐斯河五大外流河流域,以及塔里木河等内流河流域。

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以及青藏高原地形区。

美国的河流同样受地形影响,贯穿中央大平原的密西西比河整体流向为自北向南,支流众多。

湖泊主要是分布在东北部,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五大湖区,通过圣劳伦斯河通往大西洋。

4、植被与气候带相对应,中国境内的植被类型分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以及温带荒漠。

塔里木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美国的植被类型与中国大致相似,东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中部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西部沿海地区分别有温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二)人文地理特征在人文地理特征方面,首先的要素是人口。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人口,总数在14亿以上且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而美国人口较少,总数在4亿左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

其次,城市方面,由于中国属于新型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人口于近些年才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城市化方面位于世界前列。

再次,农业方面,由于地形和气候原因,中国的粮食作物以小麦和水稻为主,经营方式为小农经营,精耕细作;美国则是大规模种植小麦,机械化水平高,农业发展呈现集约化的特征。

最后,在工业方面,中国主要的工业区为东北地区,因其一度丰富的煤铁资源,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某些省份则是轻工业聚集的地区,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贸易。

出于同样的原因,美国的主要工业区也处在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另外在西部太平洋沿岸还坐落着“硅谷”等高科技电子产业工业园。

三、地理特征对于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孵化一种文化的“温床”。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领土范围在亚欧大陆东段的平原地区,从事着安稳的种植业生产方式,人与土地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因而形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性格特点,中国人历来对于土地十分重视,在他们看来,土地是他们生活的来源,是维系家族繁衍必不可少的因素。

美国人则不同,在历史上,美国早期居民(除印第安人)为欧洲的殖民者,欧洲文化所带有的海洋性、扩张性也随之来到了欧洲。

尤其是在18世纪美国政府倡导开拓西部的运动中,随着人们不断地深入西部广大的但自然环境恶劣的土地的时候,再向西部进军的过程中,实用主义随之产生,它是美国产生自己哲学的标志,而这正是为了迎合开拓西部的需要。

美国人耕地较少,大部分的耕地都是以大农场的方式进行机械化经营,很少需要劳动力,因而美国文明具备鲜明的工业性特点。

这些都是地理条件对于文化的影响。

四、总结在历史上,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特征,这离不开中国广阔的领土,丰富的资源等多样的地理条件;美国的独特地理环境同样造就了美国人乐于探索、追求独立的性格。

中国与美国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制度、文化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的特色,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对一个文化进行研究时,不能避免对于这个文化所处环境的探究,了解一种文化的地理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文化的特点,从而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化解文化矛盾与冲突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As the saying goes: one side of the soil and water to raise a kind of people. With China and America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ere living in the eastern end of the Eurasia continent and North America, central and in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topography, climate, hydrology, vegetation, etc.) and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citie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etc.) there are difference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the process in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in a considerable exten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history,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road, China has formed a typical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showing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civilization; and American culture is dominat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ivilization,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look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effect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or national and cultural formation, thu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geography condition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参考文献:[1]咏林.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地域差异的影响[J]. 时代农机,2015,11:170-171.[2]雷兰. 从人文地理环境管窥中美贸易摩擦——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930年关税法》修正案为例[J]. 现代商业,2012,16:63.[3]薛慧芳. 浅析地理环境对美国经贸发展的作用[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49-50.[4]张德举. 美国农业地理特征[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87,03:10-11.[5]郭慧泉,张国友,何书金. 近年来美国地理学研究热点问题[J]. 地理研究, 2013,07:1375-1377.[6]侯学煜.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对于植被和农业的影响[J]. 生物学通报,1965,0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