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疆域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0]。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疆域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0]。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国时期行政地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三国时期行政地图 篇一:三国时期地图大全 篇二: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 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疆域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 己校尉[60]。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

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 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汉末三国时期三公宰辅年表

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一般为虚职,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吴设丞相、大司马、上大将军,其中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大司马之下。 魏志宰相 黄初元年 太傅: 大司马: 大将军:孙权(八月复叛)、夏侯惇(二月,以前将军迁) 太尉:贾诩 司徒:华歆 司空:王朗 黄初二年 大司马:曹仁(十月,以大将军迁) 大将军:夏侯惇(四月卒)、曹仁(四月,以车骑将军迁) 黄初四年 大司马:曹仁(三月卒) 太尉:贾诩(六月卒)钟繇(八月,以廷尉迁) 黄初七年 太傅:钟繇(十二月,以太尉迁) 大司马:曹休(十二月,以征东大将军迁)大将军:曹真(十二月,以中军大将军迁)太尉:华歆(十二月,以司徒迁) 司徒:王朗(十二月,以司空迁) 司空:陈群(十二月,以镇军大将军迁) 太和二年 大司马:曹休(九月卒) 司徒:王朗(十一月卒) 太和四年 太傅:钟繇(四月卒) 大司马:曹真(二月,以大将军迁) 大将军:司马懿(二月,以骠骑将军迁) 太和五年 大司马:曹真(三月卒) 太尉:华歆(十一月卒) 六年司徒:董昭(七月,以卫尉迁) 青龙三年 太尉:司马懿(正月,以大将军降) 青龙四年 司徒:董昭(五月卒) 司空:陈群(十二月卒) 景初元年 司徒:陈矫(六月,以尚书令迁,七月卒)司空:卫臻(六月,以尚书左仆射迁) 景初二年 太傅:司马懿(十二月,以太尉迁) 大将军:燕王曹宇(十二月,旋免)、曹爽(十二月,以武卫将军迁) 太尉:满宠(十二月,以征东将军迁) 司徒:韩暨(二月,以太中大夫迁。四月卒。)、卫臻(十一月,以司空迁) 司空:崔林(十一月,以司隶校尉迁。) 正始三年 太尉:满宠(三月卒)蒋济(七月,以领军将军迁) 正始五年 司空:崔林(十二月卒) 正始六年 司空:赵俨(二月,以骠骑迁。六月卒)、高柔(八月,以太常迁) 正始九年 司徒:卫臻(三月,逊位)、高柔(四月,以司空迁) 司空:徐邈(四月,辞不受)、王凌(七月,以车骑将军迁) 嘉平元年 大将军:曹爽(正月免)

中国各个时代简介及其地图

夏朝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都城安邑。 夏朝简略: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舜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夏朝地图:

商朝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商朝简略: 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建立商王朝。一开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洒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汤之后有: 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地图:

周朝 (约前11世纪-前256年) 周分两段,西周、东周。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东周都城洛邑。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 西周地图: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东周春秋时期地图:

《三国演义》地图+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 令狐采学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三国时期按年份地图

为?三国?迷奉献三国时期按年份地图 三国时期的外族 【乌丸】—曹操亲自平定的异族北方的牧民族之一。属于中国北部(现河北、辽宁一带)的异族,以骑兵为主力。东汉时经常作乱侵略,后来被曹操平定,纳入自己军团下。东汉末年以幽州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等三郡的乌丸族最为强大,他们甚至曾经一度各自称王。公元一八七年,辽西乌丸首领丘力居与 张纯起兵叛乱,丘力居死后,由外甥的蹋顿率三郡的乌丸族,进而与袁绍结盟联

手,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及至二五○年,袁尚与袁熙兄弟逃至蹋顿的领地寻求庇护。为了消灭袁氏余孽,曹操便以张辽为先锋远赴乌丸展开征讨,并且于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了蹋顿。此后曹操将降服的乌丸移至内地定居,并做为曹氏军团中骑兵精锐部队运用。 。【山越】—拥有强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扬州山岳地带的异族。主要居住于中国南(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山岳地带的异族。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预章、鄱阳等郡。山越十分勇猛且善于山地作战,他们也会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产的铜铁,加以铸造自给自足,并曾经屡屡袭击汉人居住的聚落。因此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越,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以老弱者为农,如此共得数万精兵。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 【南蛮】—武侯亲自平定的云南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方(现云南、贵州一带)的异族统称,又叫西南夷。刘备死后,曾对蜀发动叛乱,后被诸葛亮平定。所谓南蛮也就是指南方的异族,东汉时代则专指荆州南部的异族。其中最大一支的称为武陵蛮,此外尚有长沙蛮与零陵蛮等异族。三国中提到的南蛮则是位于益州,也就是历史所称的西南夷。公元二二三年,刘备死后,益州南部诸郡相继举兵造反,当时越隽的夷王高定也参加了叛乱的行动。不过诸葛亮远征云南后,西南夷的叛乱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领刘隽就曾经再次叛乱。 【羌】—隶属于藏系游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到了公元一八四年,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伙同先零羌发起了叛乱。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其联手,共同叛乱。

三国(东汉末年)军职古今对照

三国(东汉末年)军职古今对照 三国军队的基层编制,大致是部,曲,屯,队,什,伍六级。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队,设队率(都伯);二队为一屯,共一百人,设屯将;五屯为一曲,共五百人,设曲长;二曲为一部,共一千人,设千人督(或为牙将,或为别部司马)。在此之上,五部为一营(约5000人),设校尉;两营为一军(约10000人),设将军。 以率领的士兵数量对照现在军队编制,伍长、什长相当于现在的班长;队率相当于排长;屯将相当于连长;曲长相当于营长;千人督相当于团长;校尉相当于旅长;将军相当于军长。此外,裨将、偏将相当于副军长。举个例子:曹操刚起兵不久,曹仁带千余人投靠,曹操就任命曹仁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行”为代理、暂代之意),也就说曹仁暂时够不上校尉的级别。比校尉小一点的是都尉,一般从属于郡太守,比校尉大一点点的是中郎将。 “军”级别之上在现代有集团军、兵团、战区几个说法,由几个军编制而成。其长官对应的三国时期的军职就是四平(平东、平西、平南、平北),四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方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比如曹仁曾经任征南将军,其实就是曹魏南部战区的负责人,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是曹魏西部战区的负责人,张辽在合肥之战后被曹操拜为征东将军,是曹魏东部战区的负责人。刘备称汉中王时,以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分别为前左右后将军。 再往上还有卫将军(负责首都周边的防卫工作),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等。刘备称帝时,张飞任车骑将军、马超任骠骑将军,在排位上马超要在张飞之前。曹魏方曹操本人曾任大将军,后让给袁绍,在曹丕即王位后以夏侯惇为大将军,称帝后以曹仁为大将军。大将军相当于全国军队的总司令,而卫将军、车骑、骠骑则是元帅级别高级军官,只能有一个而且不常设。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历17帝姒姓奴隶制社会 (地图下载文档后可自行编辑放大) 实际可能势力范围: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建都亳(商丘)、殷(安阳盘庚时代迁都)历30帝子姓 封建分封制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建都镐京(陕西西安)历12帝姬姓 封建君主制(人口1300万)

东周公元前771-256年建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历25帝姬姓封建分封制、君主制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地图(人口2000万): 战国时期(公寓安全475-221年)地图(人口3000万):

秦公元前221-207年建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历3帝嬴姓封建君主制(中央集权制)(人口2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1K/年) 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8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14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300-末63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东汉公元25 –公元220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许昌(曹操迁都今河南许昌)历19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800-末1500万王莽篡汉后至刘协退位峰值约6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事归台阁)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三国魏220-265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历5帝曹姓蜀汉221-263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历2帝刘姓 吴222-280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历4帝吴姓 封建君主制(门阀制)(人口初2600-末30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300K/年)

东汉末年三大著名的建筑

东汉末年三大著名的建筑 一:董卓的郿坞 东汉初平三年,董卓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体制,略略稳固后,董卓就在郿地,给自个儿修建了一个“坞”,史称郿坞。所谓的“坞”,在中国古代建筑里,是一种用于军事的建筑,一般借用险要地势、地形,修建而成的小型城堡,比城略小,比堡略大。据历史记载,董卓给自己修建的“坞”,墙体高七丈,厚七丈,相当坚固。郿坞修好之后,董卓在坞内,“积谷三十年储”,并且把从全国各地搜刮过来的三万余斤黄金、九万余斤白银,还有其它的奇异珍宝,统统收藏到郿坞里。 然后,董卓又把他一家老小都搬进坞堡。看着郿坞坚实高大的城墙,董卓对手下说:“事成可雄居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 董卓这个老小子,如意算盘打得太自私了,他所谓的事业成不成,在天、在人,而不是在他自己。再者,董卓于他的郿坞内,积三十年之谷的做法,是相当愚蠢的。按我们现代人,对于粮食储备的一些基本常识,粮食是不可以储藏三十年的。一般的粮食,只要储藏两三年,就会过期,成为所谓的陈化粮,只能用于喂猪。 结果郿坞修好,还不到两个月,汉初平三年二月,董卓被他的养子吕布所杀。想在郿坞里,过大富豪生活的董卓,被愤怒东汉王朝的民众,点了天灯。 郿坞是东汉末年,第一有名的建筑,但它被民众看作是董卓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的标志。 二:最早的迷宫 汉兴平二年年底,北方军阀公孙瓒,杀死了幽州刺史刘虞,“尽得幽州之地”。 公孙瓒是一个小贵即安的家伙,做了幽州老大之后,他便开始“志气益盛、不恤百姓。”当时正值汉乱,幽州地区流传出一个民谣,歌词大意是: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励,唯有此中可避世。 当时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一则民谶的真实意思,但公孙瓒听说这一则民谶后,就造出一座迷宫一样的建筑,以求应谶。 这一建筑,《资治通鉴》称其为“围堑”。所谓的“围堑”,有十余圈围墙,每一道围墙高六丈,厚六丈。在十道围墙的最里层,修筑了宫殿,又称堑京。 堑京的外层围墙高约十丈,登高一望,对每圈围墙里发生的事件,都看得清清楚楚。另外在外围的十层围墙上,开设了许多的门,每一扇门都是用精铁铸造。为了防止外人进入围堑、公孙瓒下令: 一、从哪些门可以出入堑京,只能让公孙瓒自个儿知道。外人如果擅入堑京,就会迷失在堑京之中。 二、围堑以内,不允许七岁以上的男子进入。公孙瓒和他们众多的老婆们除外。 公孙瓒的围堑,很类于现的迷宫的结构,可以算得上中国历史上古版的迷宫。围堑修好之后,公孙瓒对手下说:“兵法云,百楼百攻,今我营楼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谷,足待天下事成。” 公孙瓒与董卓是一个德性,一样愚蠢,没有顾及到粮食有效期的问题。 建安四年,袁绍来了,他没有拘泥于公孙瓒“百楼莫攻”之类的屁话,但也没有按正常的攻城法子,进攻公孙瓒的围堑。而是采用挖地道的法子,直接挖到公孙瓒堑京地下,把支撑堑京的几根大柱子,给烧了,袁绍的军队从地下,发起攻击,摧毁了堑京。 据历史记载,袁绍进攻公孙瓒时,是他第一次应用了地道战。在此之前,所有兵书上,没有提到的这一种新战术,袁绍把他发明出来,进攻公孙瓒,结果收到奇效。而公孙瓒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下令:在他的围堑里,不允许有七岁以上的男子。所以当袁绍大模大样地,

中国历史各朝代历史地图精编版

中国历史各朝代历史地图 中国各朝国土的平方公里数如下: 1、夏(210万,包括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 2,商(320万,除上述土地外,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 3、周(340万,基本与商差不多,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 4、秦(360万,还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东晋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 5、汉(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失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6、三国(魏:53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长江以北的汉人地区和在新疆甚至中亚的土地,也包括朝鲜的少量土地和内蒙的土地) (吴:240万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方。) (蜀:170万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缅甸的极北方。) 7、晋(西晋的国土大小为920万平方公里。在云贵两地上略少于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缩小了。但略增加了内蒙的土地) 8、南北朝(国土总合约为935万平方公里,增加了几乎所有剩余的内蒙和部分外蒙的土地) 9、隋、(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云南和贵州也正走向独立,丧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鲜的国土) 10、唐、(强盛时的唐国土大的非常惊人,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大半个蒙古国和俄贝加尔湖,共1240万平方公里,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可谓史上巨大的缩水。) 11、宋、(国土为460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中国比没有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整个东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贵和台湾。) 12、元、(1680万平方公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视其是中国的朝代,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国土包括整个中国和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当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 13、明(国土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俄罗斯极少土地。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失西藏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14、清、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和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论大小算是中国各朝代第二 中国各朝代地图

汉末三国年号及对应的公元纪年(以魏为正统)

汉桓帝刘志年号:(146年6月即位,年15) 建和: 元年,147年;二年,148年;三年,149年 和平: 元年,150年 元嘉: 元年,151年;二年,152年 永兴: 元年,153年;二年,154年 永寿: 元年,155年;二年,156年;三年,157年 延熹: 元年,158年;二年,159年;三年,160年;四年,161年;五年,162年;六年,163年;七年,164年;八年,165年;九年,166年; 永康: 元年,167年(12月桓帝崩) 汉灵帝刘宏年号:(168年正月即位) 建宁: 元年,168年;二年,169年;三年,170年;四年,171年 熹平: 元年,172年;二年,173年;三年,174年;四年,175年; 五年,176年;六年,177年 光和: 元年,178年(3月改元);二年,179年;三年,180年;四年,181年;五年,182年;六年,183年 中平: 元年,184年(12月改元);二年,185年;三年,186年;四年,187年;五年,188年;六年,189年(4月灵帝崩) 汉献帝刘协年号:(刘辩4月即位,年14,9月被废。刘协9月即位,年9岁。) 初平: 元年,190年;二年,191年;三年,192年;四年,193年 兴平: 元年,194年;二年,195年 建安: 元年,196年;二年,197年;三年,198年;四年,199年;五年,200年;六年,201年;七年,202年;八年,203年;九年,204年;十年,205年;十一年,206年; 十二年,207年;十三年,208年;十四年,209年;十五年,210年;十六年,211年; 十七年,212年;十八年,213年;十九年,214年;二十年,215年;二十一年,216年;二十二年,217年;二十三年,218年;二十四年,219年. 魏文帝曹丕年号: 黄初: 元年,220年;二年,221年;三年,222年;四年,223年;五年,224年;六年,225年;七年226年(5月文帝殂)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一)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一) 东汉末年 首先说明一点,这篇只包含汉末的官职。时间为一八四年到二二零年。三国的放在后面的篇章再介绍。其次,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文中应该有不少遗漏,欢迎看过的各位朋友进行补充。 东汉、魏国、蜀汉、吴国之间官制各不相同,不能一概套用,而且我打算在每个官职后都补上任职的人和年份,为了避免混淆,就分为四个大篇。 每个大篇又分三个大部分:文官、武官以及爵位。文官、武官之下又分京官和地方官。两汉时以官秩划分官员的等级。官秩为按照职位高低而发放的俸禄,从一万石到一百石不等;同样的石数还有中、真、比之分,中为满的意思,中两千石即实发两千石。中两千石的月俸是米七十二斛和钱九千,真两千石是米三十六斛和钱六千五,比两千石是米三十四斛和钱五千(引自《后汉书·百官志五》)。 两汉时并无官品一说,官品即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之类。至于三国时有无官品,我并不是十分确定,有些古书上的确提及了魏国有类似官品一说(此说最早见于《通典·魏官品》,《通典》是唐朝人所著),但正史《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之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三国部分也不分官品。文官篇 京官:在京中任职的官员,类似现在的中央官,区别于地方官。我依次介绍太傅、太师、丞相、三公、九卿、三台、宦官及其他官职。 一.三公之上的存在 太傅: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汉太傅置掾属十人,御属一人,令史十二人。” 上公即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汉时太师、太傅、太保合为上公。掾属是掾吏和属吏的总称(《汉书音义》曰:“正曰掾,副曰属。”掾吏为正,属吏是副官,类似现在的正副局长。),是由主官自行选用的官吏;御属是由朝廷指派给主官的下属官吏,主管府中的文书;令史在掾属之下,是低级的办事官吏。 东汉仅有太傅,而且不常置,只有新帝继位的时候,才设置太傅一职,太傅死去后,则不再

中国历代地图 完整版

中国历代地图完整版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上图为:三国时期全图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图为:西晋时期全图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东晋时期全图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一)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 分裂时期。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

中国东汉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东汉地图及其说明 张书林编辑2。司隶校尉部3. 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刺史部 4. 冀州刺史部

9. 并州刺史部

10. 幽州刺史部 11. 交州刺史部 12. 西域都护府 13. 鲜卑等部

东汉时期图说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25)即帝位,以次削平王莽末年以来割据政权,至建武十三年(37)恢复统一。光武时又废止王莽时所改变的州、郡、县各级区划名称,恢复西汉后期旧制。由于多年战乱使户口锐减,相应省并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后世陆续增析,历百年 至顺帝时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备载《续汉书·郡国志》。《志》于河南 尹户口数上系以“永和五年”四字,故一般认为《志》所载105郡国即此年(14 0)政区制度。(但 此年实应有106郡国。105郡国则为冲帝永嘉元年【145】至桓帝建和元年【147】期间阜陵王国暂 绝未复时制度。)郡级政区除郡、国(王国)外,安帝又以属国分边郡远县治民比郡而冠以本郡名,属国都尉比郡太守王国相。罢郡都尉并职太守,惟边郡往往置都尉。县级政区除县、邑、道、 侯国外,又有公国二。 王莽时改西汉十四部为十二州。东汉建武初一度恢复十四部,不久省朔方部并入并州部,改称交趾部为交州部。从此十三刺史部减为十二部,都称州;又将京畿的司隶校尉部也作为一州,合称十三州。实际是将西汉的十四部改为十三部。 西汉的部刺史或牧只有暂时的驻所,没有固定的治所,平时巡行郡国,岁尽诣京师奏事;对部内郡国长吏只有省察举劾之权,无权黜退,黜退之权属于中央的三公。光武改制,刺史或牧不再还京奏事,有权劾罢郡国长吏。从此州有了固定的治所;刺史品秩虽然仍旧为六百石,低于二千石的郡太守、王国相,职掌限于察吏而不关治民,却因有权黜陟能否,实际上渐成为郡国守相的上司。 《续汉书·郡国志》十三部百五郡国表 司隶校尉部治雒阳 河南尹前汉河南郡河内郡同前汉① 河东郡同前汉弘农郡同前汉 京兆尹同前汉左冯翊治高陵,今陕西高陵西南 右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豫州刺史部治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 颖川郡同前汉汝南郡同前汉 梁国同前汉沛国前汉郡 陈国前汉淮阳国鲁国同前汉 冀州刺史部治常山高邑,今河北高邑东 魏郡同前汉巨鹿郡并入前汉广平国,治瘿陶,今河北宁晋西南 常山国前汉郡,并入前汉真定国中山国同前汉 安平国前汉信都国河间国同前汉 清河国前汉郡,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赵国同前汉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北 兖州刺史部治山阳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陈留郡同前汉东郡同前汉 东平国同前汉任城国分东平置,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北国分泰山置,治卢县,今山东长清南 泰山郡同前汉 山阳郡同前汉济阴郡同前汉 徐州刺史部治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东海郡同前汉琅邪国前汉郡,并入前汉城阳国,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彭城国前汉楚国广陵郡前汉国,并入前汉泗水国 下邳国前汉临淮郡,治下邳,今江苏郊县南 青州刺史部治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 济南国前汉郡平原郡同前汉 乐安国前汉千乘郡,治临济,今山东高青东南 北海国前汉郡,并入淄川、高密、胶东三国治剧县,今山东昌乐 东莱郡治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齐国前汉郡 荆州刺史部治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 南阳郡同前汉南郡同前汉 江夏郡同前汉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零陵 桂阳郡同前汉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 长沙郡前汉国 扬州刺史部治九江历阳,今安徽和县 九江郡治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丹阳郡同前汉 庐江郡并入前汉六安国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吴郡分会稽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豫章郡同前汉 益州刺史部治广汉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巴郡,同前汉 广汉郡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蜀郡,同前汉 犍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祥柯郡,同前汉 越峻郡同前汉益州郡同前汉 永昌郡以哀牢夷内附地并割益州郡西部置,治不韦,今云南保山东北 广汉属国分广汉北部置,治阴平道,今甘肃文县西北 蜀郡属国分蜀郡西部置,治汉嘉,今四川雅安北 犍为属国分犍为南部置,治朱提,今云南昭通 凉州刺史部治汉阳陇县,今甘肃张家川 陇西郡同前汉汉阳郡前汉天水郡,治冀县,今甘肃甘谷 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金城郡同前汉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青铜峡南武威郡同前汉张掖都同前汉酒泉郡同前汉敦煌郡同前汉 张掖属国分张掖置,不领县张掖居延属国分张掖之居延置,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并州刺史部治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上党郡同前汉太原郡同前汉 上郡同前汉西河郡治离石,今山西离石 五原郡同前汉云中郡同前汉 定襄郡治善无,本雁门郡治雁门郡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黄巾起义示意图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皇族地主豪强强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对人民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劳动人民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举起义旗,起来造反。公元184年,冀州农民在张角领导下首先起义,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民起来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最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在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武装的镇压下告败了。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 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歌据势力,“务相兼并以自强大”。如: 公孙度,占据辽东。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 张绣,占据宛。

曹操对袁术、张绣、吕布、张杨之战示意图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把吕布逐出兖州,接着攻取陈国,迫降袁嗣,占领豫州,这时,在他的周围还有占据青、并、冀三州的袁绍、占据徐州的吕布、占据淮南的袁术,占据荆州的刘表、占据南阳的张绣和占据河内的张杨等割据势力。当时曹操占据的兖、豫二州处在敌对势力四面包围之中,曹操是处于内线作战、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袁绍是主要的敌人,而吕布是凶恶的敌人,又担心袁绍勾结其他豪强,形成外线包围,合力并击。面对这种形势,曹操采取“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具体的策略是:羁縻袁绍,安抚吕布,厚结陈登,西抚关中,东联孙策,北抚渔阳。在一切部署完之后,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便乘袁绍正在河北以全力攻幽州的公孙瓒,无暇南顾之机,开始各个击破的行动。原定计划先打吕布,恰逢这时袁术在寿春称帝,这是反汉的表面化。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攻打袁术就师出有名了,九月,曹操攻打袁术,迫使其向淮南逃走,袁术不久就病死了。在曹操攻打袁术时,张绣和刘表的联军曾数次进攻叶县,威胁许昌,因此,曹操又回师进攻张绣。第二年三月,在安众设伏击败张绣、刘表的联军。同年十月,曹操

国演义地图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 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中国地图各朝代的演变

中国地图各朝代的演变(图文介绍)

夏朝 (2) 商朝 (3) 周朝 (4) 春秋 (5) 战国 (6) 秦国 (7) 汉朝 (8) 东汉 (9) 三国 (10) 西晋 (11) 东晋 (12) 隋朝 (13) 唐朝 (14) 五代十国 (15) 北宋 (16) 南宋 (18) 元朝 (19) 明朝 (20) 清朝 (21) 中华民国 (22) 中国现在的版图 (23)

这是一张夏朝的地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关于夏朝有非常多的传说,夏朝在二里头的遗址是有可考的证据。我们现在先观察一下夏朝的地图,上面是一张夏朝略缩图和夏朝地图。夏朝建都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县)。在当时属于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从略缩图可以看出。这些小的部落经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压,夏朝建立之出,这些部落还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贺进贡。到了泄时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落诸侯爵位。经过了几次传为,廑(前1727年---前1707年)时,夏朝已经衰落了。传到发时,各个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势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联合,只能是望尘莫及了。然而当时商部落已经在夏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建立起来了势力,然而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周部落就是后来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时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个中等部落,势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夏桀很会享受,他用人当坐骑,并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时还与美女妹喜天天在后宫作乐。各个部落终于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经愤怒了。此时商部落的商汤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可以灭掉夏朝。终于在伊尹的辅佐下与夏桀在鸣调打了一仗,夏军打败,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区。商汤在步骤亳建立起来了第一个都城。根据史书记载,夏桀的儿子獯鬻却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来了一个第二王朝,当然了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是到了战国时,荤粥、鬼方、猃狁逐渐演变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后,就改成匈奴了。还有记载荤粥则是鬼方的前身,在夏朝叫荤粥,商朝时称鬼方,尽管说法不一,但是我们考证的是獯鬻当时到了荤粥这个地方将一些夏朝的管理经验以及文化待到了这个地方,逐渐荤粥的生产力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势力,更加成为中原的威胁。给商朝、周朝以至于以后的秦汉都增添了很多的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