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概况
青州古城的介绍

青州古城的介绍青州古城——古老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座落在京杭大运河的南岸,与运河之水相依相伴,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青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青州古城的城墙是其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城墙建于明代,高大而坚固,总长近九公里,周围环绕着城市的繁华市区。
城墙上建有城楼、角楼和瞭望台等设施,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城墙东南角的“青州八景”之一的“东南出城楼”。
站在城墙上俯瞰,可以看到整个古城的繁华景象,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
古城内的街道依然保留着古代的风貌。
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两排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各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州古城的“四大名楼”——东华楼、西华楼、南华楼、北华楼。
这四座楼阁由明代的文人雅士修建而成,楼内保存着丰富的古代文物和文化遗产,是研究青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青州古城还有许多著名的庙宇和古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青州大清真寺,它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建于唐代。
寺内保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代经书,是伊斯兰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此外,青州古城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如普救寺、岳阳楼、关帝庙等,这些庙宇体现了青州古城深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底蕴。
青州古城的文化底蕴丰富多样。
这里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历史上曾是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青州古城还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
此外,青州古城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如剪纸、陶瓷等,这些艺术形式体现了青州古城独特的地方特色。
青州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观光旅游,感受古城的魅力。
青州古城还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和庙会,如青州古城文化旅游节、青州古城庙会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青州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青州介绍

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 南朝北,通高7.5,宽3.7,仅“寿”字下面的 “寸” 字就高达2.23米。 所以当地人经常说:“人无寸高”,“寿比南 山”,“南佛北寿”等。云门山、大“寿”字还 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和典故。云门山海 拔四百零八米,游人可拾阶而上,信步登 极,立足“寿”下,可使您思绪万千。 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 之说。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 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行政区划
辖4个街道办事处 王府街道 益都街道 云门山街道 黄楼街道
8个镇 弥河镇 王坟镇 庙 子镇 邵庄镇 高柳 镇 东夏镇 何官镇 谭坊镇
花 博 会
特 产
旅游
云门山是1985年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 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 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 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 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 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云门山因此得名。 古“青州八景”称之为“云门拱壁”。 登临山巅,便可饱览“驼岭千寻” “劈峰夕照”和“三山联翠,障 城如画”的壮丽景观。 在主峰云门洞南西侧有一天然石罅, 深不可测,当气压低时,常有蒸气泛出,名曰“云窟”。 在夏秋季节,云门山南侧的“云窟”开闸放云,即时白云腾空而 出,经云门洞冉冉升天,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 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
青州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
地理位置
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6度4分至36度8 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为温带气候。西接 淄博市临淄区,东临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广 饶县,南接临朐县。 青州其南为沂蒙山区,其北为 鲁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当此咽喉地带,历来为兵 家必争之地。青州境内河网密布。面积1569平方公 里, 人口88万。石灰石和铁矿石的储量较大。
潍坊青州古城简介

潍坊青州古城简介
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建城于公元前11世纪,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青州因境内古有
九州之首的青州城而得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
青州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4.8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仅存
的两大古城之一,另一座为古罗马城。
青州古城由北门、南门、
东关、西关和东门五个城门组成。
其中北门街、东门街为青州市
的中心商业街,东西两门为旅游门户,是游客进入古城的唯一出
入口。
青州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之久,先后隶属于齐、鲁、燕、赵等国;西汉武帝建
元六年(前135)置云门郡;唐贞观元年(627)建郡州治于云门;金贞元二年(1296)又改为云门州;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复置云门郡。
明弘治十三年(1510)又改云门州为青州;清雍正二年(1724)复名云门城。
—— 1 —1 —。
青州古城简介

青州古城简介
青州古城,又称“瓯州”,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历史悠久,是中
国最重要的四大古城和七大古都之一。
公元503年,鲁患子在此建都。
唐朝时期,古城墙曾有四门八座,有四片双拱月牙式消防洪水堤。
宋
代的青州是全国的重要军政关口,而德宗贞观以后,更是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
青州古城古迹众多,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有青州古
城墙、古城门、玉皇庙、龙背山、忠义塔、宝塔街等。
中心道路是石
板路,仅流动的南西两条,整个交通都以此延伸,这也是典型的汉代
城市布局。
青州简介

历史上的海岱明珠——青州“青州”二字,富有多种内涵。
今人所言“青州”,自是指现今青州市。
“古青州”,则指九州之一的青州,或清朝之前历代青州。
古青州又随时代不同,内容亦不相同,即行政建制,地域疆界,均有歧出。
古九州距今四千多年前,华夏先民尚以部落形式,群居于各地之时,中原大地突发特大洪涝灾害,先民面临生死抉择。
禹带人以疏导之法,制服了水患,解救了灾民。
于是,各个部落便视大禹为英雄,纷纷归依而来。
类似大一统的天下格局,遂于中华土地上初次呈现。
由此开始的这四百年历史,后人称之为“夏”。
大禹由部落首领,变为中国领袖之后,遂将全国疆域作出划分。
“九”在彼时,为最高最大之意。
大禹便分天下为九州。
最东边一州,大禹依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为青——便命名为:“青州”。
具体地域为“海岱惟青州”——即海岱者青州——东海至泰山之间这片土地,便是青州。
故有“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之说。
当时,先民于青州土地上,以木耒、石铲耕地,以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居山区者,则以弓箭狩猎;居水边者,则结网渔捕。
陶器已经开始制作使用。
原始文字与雕刻、舞蹈、音乐等文化现象,亦即现出曙光。
商代,青州先民已经熟练掌握青铜冶炼技术与原始瓷烧制技术。
刻于龟甲、兽骨、青铜器上的文字,已经趋于成熟。
住宅与道路建设,亦初具规模。
器物装饰、图腾崇拜、祭祀活动、婚嫁仪式等,文化含量逐步提高。
当时,居于今青州一带的先民,为亚丑部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于苏埠屯发掘出亚丑王墓葬。
内有殉葬的马匹、车马器、各类铜器,尚有四十八个奴隶。
这既是当日统治者的贪婪,残暴,又是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的残酷事实。
但后人可以由车马器,审视其交通业;由酒器考察其酿酒业;由兵器了解其政治军事;由铜器铭文,研究其文化……诸如此类,均已达到空前高度。
周代,为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今青州属于吕尚封地——齐国。
因青州拥有良田沃土,农田耕作即成为青州人的主业。
青铜器与陶器中的生活用具,变得器型丰富,形制精美。
青州景区简介

青州古城简介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有着12年国都、1065年省级政治文化中心、1608年郡府治、2220年县治的历史。
自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至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青州一直都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在青州历史上,先后建有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族旗城六座古城。
依托古城数千年兴废而诞生的文化,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始于2011年,包括三部分: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南阳城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区以及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区,总面积约计10平方公里,核心区5平方公里。
目前开放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等120多条古旧街巷,国保单位2个,省级文保单位5个。
有奎星楼、阜财门、偶园、衡王府牌坊、贡院、清真寺、基督教堂、冯府、衡王府邸、偕园、府文庙等上百处历史建筑,大量的府衙建筑、传统民居、古典园林、过街牌坊等遍布古城街巷。
这里是王曾、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冯溥、邢玠、石茂华、赵秉忠等大量古代名宦重臣文人墨客居住生活为宦客居之地,也是近代宋棐卿(抵羊毛线)、赵太牟(山大校长)等著名人物的故居所在,沿街遍布800多家店铺,业态多样,彰显海岱都会的繁华,其中有上百处名吃、老字号,汇集了古青州深厚的商业文化。
青州古城是青州回族的聚集区,有2.3万原住民生活在古城,传承延续着青州古老的民风民俗。
7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城街区经常性展演,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古青州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自2014年9月古城开城纳客以来,共接待游客1150万人次,接待省内外考察团队1800多批次,并在2017年2月25日正式成为国家5A级景区,青州古城是一处城市肌理保存基本完好,明清建筑特色鲜明,具有浓郁地方建筑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
南阳河简介南阳河发源于王府街道井塘古村注入弥河,全长32.5公里,总面积171平方千米。
位于青州城中部,自西向东穿城区而过。
青州风土人情的介绍

2.1
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2.2
青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309国道、胶王路等穿境而过,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2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是山东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之一。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2.4
4个街道办事处: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黄楼街道。8个镇: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高柳镇、东夏镇、何官镇、谭坊镇。现任领导:市委书记孙忠礼,市委副书记 、市长韩幸福
山东青州古城简介

山东青州古城简介山东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青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集中、城市布局完整等特点的古城。
它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是270公里,坐落在河北山脉脊郁山之上,毗邻河南省境内,乃山东省望族之乡。
青州古城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楚河汉界起承袭至今,曾为晋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古代就有着“东城三百里”的盛誉。
早在唐宋时期,青州古城又称“昭应”,以它先进的水利、社会治安和鼎盛的文化教育而闻名,被誉为“江西宋城”和“江南福建”。
古佛塔、古水利、古建筑和古文化遗存等,都昭示着先贤心绪之存留。
青州古城文化集中,古建筑多,城墙完整,布局完整,是近代新版的“亮国”。
据古老的地图记载,上至金风山、东至清河,西至清江、南至水北河,四周有河山环抱,城市新老古代景点区位公平,未经太多的改变,与500多年前的城市一模一样。
青州古城至今仍龙宿,保持着完整的城市地形,也是山东西北地区最大的古城之一。
近几年来,为了配合政府考虑到更好地将青州古城保护下来,经过大量修缮,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据了解,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此间,古城变得更加活跃,游客组团游览时光。
青州古城最著名的建筑文物,有庙宇和政府机构办公楼,以及青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故石墙”。
古石墙现存址俯瞰青州城,它是青州古城历史的见证者。
古宫元话,“古石墙两边行行青州城,日日夜夜据其视角”,其“古石墙”,是惟一留存至今的古代城墙,其中多处有古朴的牧歌彩绘,更是具有一定文��价值。
青州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集中、城市布局完整的古城,是济南、潍坊地区的管辖区之一,它有很多历史文物、传说和文化特色。
古城有悠久的历史,古建筑群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值得游客参观领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州概况郑母镇位于青州市东南部,面积78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
人口4.5万,耕地面积6.5万亩。
到2006年6月,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财政总收入27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75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40%、21%和22.3%;储蓄余额达到2.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5%。
该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氛围浓厚。
著名人物有宋朝丞相王曾、元朝尚书董进、明代侍郎冀镧、状元赵秉忠,特别是1983年发现的赵秉忠状元卷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成为举世珍宝。
被誉为状元之乡、丞相故里、将军摇篮。
为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该镇认真做好了生态、文化旅游文章,一是对康浪河、洗耳河进行综合治理,沿河两畔建设状元文化娱乐休闲设施,在康浪河以北、状元楼遗址以南,规划建设状元府、状元一条街,逐步恢复建设侍郎府、丞相府。
二是搞好状元路至香山的东西文化旅游线开发。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牢固树立建设新型工业城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夯实农业基础,优化结构,瓜菜总面积发展到4.5万亩;利用荒山荒岭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鸡鸭养殖大户35户,河北、王泉、程官、王盘等小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瓜菜、杂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
工业上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着力建设工业城镇,先后引进了潍坊市航宇钢管、德利农林、鸿基化工、昌盛电缆、中嘉肥料、鸿溪工贸、旺源液压机械、龙迪工贸等一批大项目。
同时,中晨铜材、康浪河淀粉、海军面粉厂、鲁源泵业等现有企业实现了规模扩张。
目前,全镇工商企业发展到150多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到20家,形成了机械、机电、电子、金属、化工、食品等六大门类,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第三产业以镇区为载体,形成了沿胶王公路郑母至赵坡5公里的隆起带,集贸市场和瓜菜市场繁荣活跃,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规模不断扩大,东西长3公里,南北长2公里,商居两用楼达到1000多间,镇区商业网点达1500多家。
文化、教育、道路交通、邮电通信、供电、光缆电视、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黄楼镇位于青州市东部,面积52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11497户,人口4.1万,耕地面积4.6万亩。
2005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313.6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91亿元,利税6920万元,分别增长20.8%和12.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6元。
黄楼镇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花卉种植区和集散地,素有“江北花卉第一镇”之美誉。
2005年全镇花卉种植面积1.5万亩,高档次室内花卉市场10万平方米,花卉专业户4000多户,花卉园区18个,已形成“十里花街、百家经营、千户种植、万亩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自200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花卉博览交易会,从2003年起,在黄楼镇举办的花博会已跻身国家级农展会之列,2005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位列全国节会50强。
花卉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催生并壮大了以花卉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瓜菜、畜牧也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其中特产“弥银”牌弥河银瓜为历代贡品,曾获全国农产品展销会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种植面积达4000亩。
黄楼镇的工业也富有特色,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民营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以禽类加工、冷冻冷藏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和以钢球生产、挖沙船制造为龙头的机械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镇经济的支柱。
黄楼镇交通条件便利,07028公路、胶济铁路和计划建设的长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作为青州市重点建设的六个中心镇之一,积极应对和迎接青州市新城区东扩,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为花卉主导产业配套服务的商贸、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兴旺繁荣。
谭坊镇位于青州市东部,与昌乐县、寿光县为邻。
总面积8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万亩,辖74个行政村,人口5.4万。
该镇是远近闻名的瓜菜生产专业镇。
全镇8.3万亩土地当中,有8万亩发展起了瓜菜生产,年产各种瓜菜5亿公斤,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近几年来,该镇推广瓜菜生产的无公害栽培,建起了瓜菜无公害检测中心,瓜菜品质大为提高。
相继引进推广生物有机肥等新技术60余项、引进国内外瓜菜新品种近百个,良种率达到了10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
“谭坊”牌西瓜被评为中国名牌,该镇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瓜菜基地。
谭坊镇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镇,工业门类齐全,有农产品加工、塑料、彩印、冶炼、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等门类,其中已建成美国国峰食品(潍坊)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年加工出口各类蔬菜2万多吨,产品大多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出口菜生产加工基地之一,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2006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8亿元,财政总收入50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东坝街道位于青州市东部城区,西临昭德街道,东隔弥河与黄楼镇相望,南接弥河镇,北至胶济铁路与王母宫街道毗邻,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万亩,辖36个行政村,8114户,人口3.2万人。
2005年9月16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原东坝镇改设东坝街道。
东坝街道紧邻老城区,区位优势明显。
胶济铁路、胶王公路、羊临公路等越境交通线路横穿境内。
东方路、新东环路、范公亭东路、尧王山东路等城区主干道路,全部延伸至东坝境内,拉开了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
鲁星铁路货运专线、富茂燃气、东坝供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落户并投入使用,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东坝街道设现有初级中学2处,小学8处,教师300余名,在校学生3200余人,广播站、敬老院、卫生院各一处,村卫生室24处。
民营经济是东坝街道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民营企业发展到40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4家,过5000万元的8家,有40家企业成为青州市限额以上企业,8家企业获得外贸自营出口权,逐步形成了钢铁、化工、制革、包装、机械五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00多户。
民营经济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2亿元,初步奠定了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格局。
2005年,全街道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7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37.8%;完成财政总收入4280万元,增长66.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62万元,同比增长48.7%,实现了民营经济、城市建设的新突破。
王府街道办事处地处城区中心,是青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总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9万人。
三产商贸业是该街道的主导经济。
财政收入的55%来自三产商贸业,三产从业人员1.2万人。
辖区内东方商贸城、乐园建筑陶瓷市场、青州文化市场等专业市场辐射省内外,青州城区的主要综合商场商业大厦、人民商场、青州商城、大利群购物中心等均在该街道辖区。
王府游乐园是该街道投资建设的游乐项目,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游玩。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
建有将军工业园、北联工业园、王府私营工业园、乐园工业园等工业发展载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坦博尔服饰、力王科技、西安机械、恒润啤酒、恒利印染等重点项目,目前都已投产达效,坦博尔2005年实现税收300多万元。
2005年全办事处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有10家,纳税30万元以上的企业28家,集体和私营企业总数300多家。
该街道北关社区是全市经济发展带头村(社区),连续多年保持全市前三名,有北联化工、天虹彩印、晨鸣淀粉等十多家企业。
2005年,全办事处实现GDP11.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128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6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688元,比2004年增长10%。
益都街道位于城区北部,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50990人,其中满族2600余人,回族300余人,下辖18个社区居委会。
汽车站、火车站均设于辖区内,胶济铁路、309国道纵贯东西,青垦铁路、羊临公路、益羊铁路横跨南北,距济青高速公路出入口仅10公里,距青岛石臼港20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20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通信、电力、学校、医院、宾馆、仓储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发展经济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益都街道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居民投资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街村企业、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已形成了电子、食品、包装、化工、服装、建材、医药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现已有尧王集团、保足鞋业、钰铧集团、永发集团、海盛电子、双喜家俱、神星农药、捷远电气、宏迪车业等29家年规模企业。
山东省唯一的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发展迅速,汽车农机配件批发市场、摩托车市场规模宏大。
城市建设、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党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在青州市名列前茅。
2005年全街道共完成销售总收入76亿元,实现利税3.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和3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76.6万元,同口径比去年增长41.8 %。
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城市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民营经济20强乡镇”等称号;2005年10月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是全国县级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街道。
昭德街道办事处位于青州市城区东南部,面积12.5平方公里,辖25个社区,5164户,人口5.3万,耕地面积1348亩。
昭德服务业及第三产业发达。
以南山大酒店和百大绿洲生态园为龙头的餐饮业繁荣。
辖区内专业市场集中。
有闻名省内外的山东摩托车市场、山东瓜市副食品批发市场、山东海天水产干货综合批发市场、青州服装鞋帽批发市场等10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12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超市——中百佳乐家,是山东省较大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2005年实现市场交易额69亿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1亿元。
昭德工业经济发展较快。
有山东中原机械有限公司、青州祥利化工有限公司、青州立信化纤有限公司、青州正泰食品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370处,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1家。
2005年,完成企业总产值59.1亿元,工业增加值70672万元。
昭德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
曾为全省和潍坊市社区建设会议提供了现场,受到国家民政部、省、潍坊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好评。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被列入《中共山东年鉴》。
“支部+小组,平安落实处”的平安创建做法,受到省委副书记高新亭等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