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

合集下载

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练习课

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练习课
积木的数量: 972000 27 36000 (块)
答 : 这面墙一共用了 36000 块积木.
第4题
1、要注意统一单位。
6m 600 cm
2.7m 270 cm
长的数量: 600 3 200(块) 宽的数量: 6 3 2(行) 高的数量: 270 3 90(层) 总的数量: 200 2 90 36000 (块)
答 : 这面墙一共用了 36000 块积木.
第4题
1、要注意统一单位。
6m 600 cm
2.8m 280 cm
长的数量: 600 3 200(块) 宽的数量: 7 3 2(行) 高的数量: 280 3 93(层) 总的数量: 200 93 2 37200 (块)
表面积也不一定相等 ..
第9题
纸箱的体积 茶盒的体积 装几盒
对于这道题来讲 , 显然是错误的 , 根本不符合实际 .
3 1 1 5(个)
答 : 最多能装 5个.
24cm=0.24m V =a b h =15×0.24×3
=10.8(m3) 10.8×525=5670(块)
答:一共要用砖5670块。
练习册30第2题
在一个棱长为6dm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然后将这些水全部 倒入一个长9dm 、宽6dm、高5dm的长方体容器中,这时水深 几分米?
5dm 6dm
答 : 这面墙一共用了 37200 块积木.
第5题
1、要注意统一单位。
38dm 3.8m
7.6 (5 3.8) 0.4m 答 : 可以铺0.4m.
第6题
(1)50800 cm (2)6.039m
2 3
(3)1500 dm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体积单位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 含答案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体积单位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 含答案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体积单位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第5课时体积单位的进率1.填空题。

(1)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 ),也可以把它看成棱长为( )cm的正方体,体积为( )cm3。

(2)一个长方体木箱,长3m,宽12dm,高1m,这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是( )dm3。

(3)1m3的正方体木块可以锯成( )个1dm3的小方块。

如果将锯成的小方块拼成一排,一共有( )m长。

(4)一个包装箱上标有60cm×50cm×40cm,这个箱子的体积是( )dm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54dm2=( )cm23500cm3=( )dm37.4dm2=( )cm28m3( )dm35m2=( )dm20.05m3=( )dm3=( )cm30.001m3=( )dm3=( )cm33.在O里填上“>"<"或“="。

1m3O1000dm30.125m3O125 cm313m3O1300cm3 65cm3O56 dm34.请你圈出每组数据中与其他数据不相等的那个数据。

(1)4.06m3406000cm34060dm3(2)5084dm2 5.084m2508400cm2(3)2400cm 400dm 24m5.希望小学修一个长80m、宽50m的长方形操场。

先铺15cm厚的三合土,再铺8cm厚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第6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1.填空题。

(1)1400毫升=( )升4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5立方分米=( )升(2)填上适当的单位。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100( );个墨水瓶的容积约是60( )。

(3)一个长方体水池,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米,池深2米,这个水池能装水( )立方米。

(4)一个长方体的水箱里装了60升的水,已知水箱里面长5分米,宽3分米,水深( )分米。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7.8L=( )mL 1.3m3=( )dm3=( )L950mL=( )L 53.2cm3=( )mL=( )L4.6L=( )mL=( ) dm38.21L=( )L( )mL207mL=( )cm3=( )dm36330mL=( )dm37.05L=( )L( )mL 9L62mL=( )L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_人教新课标(2022秋)(含解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_人教新课标(2022秋)(含解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_人教新课标(2022秋)(含解析)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一、单选题“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1.把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4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倍。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

教学 设计 说明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观察法、引导发现法、 练习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 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 结 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梳理知识 → 解决基本问题 → 解 决较难问题为主线,培养五年级学生用(1)圈“单位名称”定解题方向。 (2)由
审题过程中,让学生圈出题 中的所有单位名称,不仅可 以加强学生对不同单位名称 的关注,明确是否需要同类 单位名称间的互化,还能根 据不同单位名称的量之间的 联系定出解题方向和思路。 2、 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 准确、灵活地确定相应的计 算公式,并正确无误地写出 来。这样既巩固了公式的记 忆,又提高了灵活运用公式 的能力,培养了应用数学模 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对上节 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既 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掌握情况,同时也为本节课 的练习打下基础。
二、分层 练习、强 化提高
960dm³=( 23dm³=( 36000cm³=(
本节课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就
)cm³ )dm³
是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间 的进率熟练进行相邻体积 单位的换算。进一步提高 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知识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师引导学生要先算出长方体的奥运 心愿墙的体积, 以及每个小正方体塑 料积木的体积, 然后看这面奥运墙包 含多少块积木。也可以用“沿长排几 个×沿宽排几个×沿高排几个” 求出 积木的总块数。 总结: ①计算时要注意计量单位的统 一和换算。 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 积,首先要正确应用公式。 3.提高练习 (1)填空 6.28m³=( 12.06dm³=( )m³( )dm³( )dm³ )cm³ )m³

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

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学互动设计
教学意图
一复习:填空
8m2=( )dm20.54 m2=( )dm2
3400cm2=( ) dm296 cm2=( ) dm2
580dm2=( ) m21.2 dm2=( )cm2
二、出示例4:一个牛奶包装箱,提问你观察到什么?
问:包装箱上的尺寸:50×30×40指的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求出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游泳池占地面积约是100立方米()
4、运货的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立方分米()
二、拓展思维能力测试:多少个1个立方厘米的小木块可以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50×30×40=60000(3)
如果要求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或多少立方米怎样求?
三、介绍《九章算术》中的关于求长方体的体积的论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出示练习八第3题。让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发现题目中给出的奥运心愿墙的长、宽和高的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让学生比较积木的棱长单位和墙的单位,讨论一下统一成哪个单位使计算更简单和不容易出错。然后让学生说出思路。
五、出示练习八第4题。学生读题并思考,教师说明“方”是指立方米。按厘米求出混凝土凳子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再把立方厘米换算成立方米。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
六、出示练习八第6题。学生读题,发现墙的长、厚和高的单位不统一。让学生思考把单位统一成哪个单位更好。因为题目中给出每立方米用砖525块,所以要把24厘米换算成0.24米。
课题
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
教学内容
P47例4、练习八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时练(含答案)(1)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时练(含答案)(1)

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1关练速度1.填空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cm,它的体积是()dm³。

(2)一个长方体的沙坑,长6m,宽4m,深5dm,这个沙坑中的沙有()m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4dm³=()cm³2600cm³=()m³0.4m³=()dm³=()cm³2m³40dm³=()m³3.6dm³=()dm³()cm³3.在圆圈里填上“>”“<”或“=”。

14m³○1400dm³500cm³○5dm³1.1m³○1100cm³7.8m³○7m³8dm³第2关练准确率4.花园小区准备用30m³的沙子铺成一条宽5m的小路,沙子铺1dm厚,这条小路可以铺多长?5.有一根长4.5m,横截面面积是8cm²的钢材,如果每立方厘米的钢重78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克?6.食品厂工人将长、宽都为40cm,高为20cm的长方体月饼盒装入棱长为80cm 的正方体纸箱,最多能装几盒?怎样才能装下?第3关练思维7.如图,有一个5cm×5cm×5cm的正方体,在个方向上开有1cm×1cm×5cm的孔,在另一个方向上开有2cm×1cm×5cm的孔,在第三个方向上开有3cm×1cm×5cm 的孔,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参考答案1.(1)0.512(2)122.2400 2.6400400000 2.0436003.=<>>4.1dm=0.1m,30÷5÷0.1=60(m)提示:沙子铺路呈长方体形状,长方体体积÷宽÷高=长。

5.8×(4.5×100)=3600(cm³)3600×7.8=28080(克)提示:先求钢材体积,再求钢材质量。

(讲义)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讲《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训练版

(讲义)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讲《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训练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准讲练用( )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能堆成一个棱长1米的大正方体。

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摆成一排,能摆( )米。

答案: 1000 100解析:(1)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由此可以得出能够分成1000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2)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总长度是1×1000=1000分米,1000分米=100米。

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1=1000(个);1×1000=1000分米,1000分米=100米;用1000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能堆成一个棱长1米的大正方体。

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摆成一排,能摆100米。

答案:√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可以截成100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

( )答案:×解析: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1×1=1(立方米),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1×1=1(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可以截成1000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据此解答。

由分析得: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米)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可以截成1000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等底等高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A.正方体的体积大B.长方体的体积大C.两者的体积一样大答案:C解析: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等底等高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两者的体积一样大,故C正确;故选C。

家具厂订购4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dm2,长是3m,这些木料一共是多少方?答案:24dm2=0.24m20.24×3=0.72(m3)0.72×400=288(m3)288m3=288方答:这些木料一共是288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练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练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 体积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换算,特别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 体积单位换算示例。

七、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进行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较好,但在体积单位换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体积单位换算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说明1. 体积单位换算的重要性体积单位换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还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例如在烹饪、建筑、科学实验等领域。

因此,掌握体积单位换算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6cm² 130dm² 0.62m² 96dm² 480cm³ 100dm³ 0.03m³ 64dm³
• 5×4×4+5×5×2 • 10×8×2+10×6×2+8×6×2 0.5×0.3×2+0.5×0.2×2+0.3×0.2×2 4×4×6=96 =80+50 =0.3+0.2+0.12 =160+120+96 =0.62 =130 =376 0.5×0.3×0.2=0.03 4×4×4=64 5×5×4=100 10×8×6=480
0.8×0.4×2+0.8×0.15×2+ 0.4×0.15×2 =0.64+0.24+0.12 =1(m²) 0.8×0.4×0.15 =0.8×0.06 =0.02=1.44(平方米) 2、V=abh =1.2×1.2×0.9 1.2×0.9×4 =1.08×4 =1.44×0.9 =1.296(立方米) =4.32(m²)
• 6×6×4 • =36×4 • =144(毫升) • 7×3×5 • =21×5 • =105(毫升)
6、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0.2 米,厚0.1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 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 V=abh • =2×0.2×0.13 • =0.4×0.13 • =0.052(立方米) • 0.052立方米=52立方分米
V=abh 1、1×0.55×1.1=0.605(立方米) 2、 89×44×55 =89×2420 =215380(立方厘米)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 术》在求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体积时,是这样说的:“方自乘, 以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 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乘高就 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体积和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坂中中心小学 六(4)班
单位名称 长度 面积 体积 米、分米、厘米
相邻两个单 位间的进率
10
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0
1000
5.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堆成的两个 长方体,分别正好装满各自右边的容器。 你知道这两个容器各能盛多少毫升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