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合集下载

第29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第29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7)第29题10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古代政治古代文化近代政治近代经济近代思想现代政治现代经济世界政治通过对近10年第29题考查知识点分布的分析来看,对近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考查所占比重较大。

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方面主要考查的是20世纪初期社会的变化,包括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地建设、北洋军阀的统治等内容;经济史方面主要侧重于对洋务运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考查;文化史方面,主要涉及维系变法运动、孙中山的思想、近代思想启蒙等方面。

整体来看,第29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19时期末期至20世纪前期。

另外,在早些年的高考试题中,还有涉及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以及世界近代史的考查,从2015年开始,这种试题已经消失,之后的几年,第29题的侧重的点在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考查,在复习时应注意。

第29题10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说明体现类影响意义类背景、原因、目的类历史概念型史实对应型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背景、原因、目的类选择题、史实对应型选择题比重也相对较高。

从图中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第29题的题型,即设问方式比较多样,本节将对史实对应型选择题进行阐述。

史实对应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史实的能力。

要求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要清晰、准确。

史实对应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其选项多为并列关系,即各选项多是相互矛盾的,几乎不存在相似性。

设问方式:设问往往根据材料提出,因此其设问方式主要有“与之相符得是”“下列符合材料的是”“最能印证材料的是”“材料所述的是”“以下最符合……的是”“这一评价……”“以下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等。

解题策略制度与朝代的对应①考虑制度的内容;②考虑制度的特征;③考虑材料中涉及的人物政策与实施国家的对应①考虑政策实施的时间及社会背景;②考虑政策实施的效果;③考虑政策的内容;④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人物与学派的对应①该人物的观点;②该人物生活的时代;③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相关观点作品与流派的对应①该作品的特征;②该作品的作者及同类作品的代表人物;③各流派的盛行时代及热点人物与观点的对应①该人物的生活时期;②该人物的历史成就;③与该人物持相同观点的人物现象与时代的对应①该现象出现的时间;②考虑各选项中时代的社会背景;③考虑该现象出现的领域;④考虑该历史现象的影响2019年卷Ⅰ卷Ⅱ卷III设问词说明这说明意在考查点马克思主义传播近代爱国觉悟提高新文化运动考查模块必修3 必修3 必修3考查时期1915~1922年1919年1916年29.(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2019考点分析

2019考点分析

33 马克思主义诞生
34 工业革命发生英国 原因
35 联合国成员国的变 化
第三世界崛起
41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 古代乡约制度—— 晚晴地方自治—— 当代村民自治
42 鲁宾逊漂流记反映 的世界近代历史现 象
二卷
三卷
罗马法的发展
古代雅典的民主 政治
奴隶贸易
启蒙思想的传播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29-1933年经济 危机
近代文化 近代政治
现代经济
中国近代 经济
世界近代 文化
近代文化 近代世界 单项
近代政治
近、现代
选择 题
世界
现代经济
(40)中 国和世界 古代政治
古今中外 综 合 题
(41)世界 古今中外 开
近现代文化


45 中国古代改 世界近代
(44)中国 中国、世

改革
近代改革 界史 选
46 二战阿拉曼战役 二战中国战场 (45)苏德战争 二战
抗战时期思想文化历史与
42
传统的温情与敬意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
结论
45 秦“二十等爵”制和曹
魏末年“五等爵”制
46
阿拉曼战役
47
现代刘源张
中国古康熙然的互动;“人文进
程”是指文明与文明 见解
日本明治维新
1941年中国战区
古代司马相如
三卷
近代英国专制统治
1、试题形式、内容分布、难易度(稳中有降)、考核目标等都比 较稳定。(续)
题 一卷考查 号
二卷考查
三卷考查 考查时段 题 型
33 近代思想 34 近代经济 35 现代国际关系
近代经济 近代文学 现代经济

第31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第31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9)第31题10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近代政治近代思想现代政治现代经济现代文化世界政治世界经济通过对近10年第31题考查知识点分布的分析来看,对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考查所占比重比较大。

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对现代经济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对现代政治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新中国的外交方面,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涉及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从2014年至今,新课标高考第31题主要侧重考查中国现代史部分,时间跨度设在新中国成立至今,事件主要为新中国的外交、经济发展和教育等。

第31题10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说明体现类背景原因目的类史实对应型影响意义类图表漫画类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图表漫画类选择题所占的比重较大。

通过对第31的分析可知,图表漫画类选择题在近五年的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几乎年年都有涉及,2019年涉及一道,2018年新课标三套试卷均是图表漫画类试题。

本节将对图表、漫画类选择题进行阐述。

图表、漫画类选择题主要以历史人物、历史文物、事件、漫画等图片及表格、数据图等为题干,考查形式多样,角度变化较多,考查历史读图能力,以及处理图片资料的能力。

总结起来,图表、漫画类选择题的考查类型有历史情景图片、历史地图、漫画及表格、柱状图、扇形图等数据图表。

图表、漫画类选择题题型特点:考查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图片反映的内容、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出现的变化等。

设问方式:设问方式多种多样,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反映了什么现象”“体现了什么特征”等、解题策略材料内容考虑因素历史情景、图片(文物、人物等图片)①图名;②观察每一处文字;③时间,或根据图片文字辨别时间或历史时期;④图上出现的人物,联系该人物的成就;⑤地点;⑥其他明显特征历史地图①根据图名确定地理范围;②注意图例;③不同区域间的特征漫画①图名;②漫画中出现的人物;③作者的题词等文字信息;④其他显著特征及相关历史背景数据图表(表格、柱状图、扇形图等)①看数据对应的时间;②内容所反映的领域;③数据变化规律或特点(如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④根据时间联系相应的社会背景2019年卷Ⅰ卷Ⅱ卷III设问词这表明当时隐性设问隐性设问考查点新中国经济建设新中国经济建设新中国经济建设考查模块必修2 必修2 必修2考查时期20世纪50年代1979~1981年1953年题型特点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②影响、意义类选择题③图表、漫画类选择题3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2011-2019高考考点分布,印

2011-2019高考考点分布,印

2011-2015年课标全国卷历史题考点分布(永州新东方蘋洲书院编辑)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分值:77)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24 ●★西周政治制与秦汉中央集权 4 2012·28 ★清代内阁 4 2012·29 ●★中国古代专制政治的特点 4 2013Ⅰ·24 ●★分封制的瓦解 4 2013Ⅱ·24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述 4 2011Ⅰ·24 ★皇帝祭天大典 4 2014Ⅱ·24 ●分封制和周礼 4 2014Ⅱ·27 ●★明朝内阁 4 2015Ⅰ·25 ★两汉外戚干政 4 2015Ⅱ·24 ★古代儒学称颂“三代之美” 4 2015Ⅱ·25 ★郡县制 4 2011·40⑴●★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及原因15 2013Ⅰ·41 ●★提取汉唐间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信息并说明12 2013Ⅱ·41 ●★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6/12考点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总分值:83)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25 ★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经济重心南移) 4 2012·24 ●★刺史制度 4 2012·26 ★明后期松江人去农而改业为工商 4 2013Ⅱ·25 ●★宋代“不抑兼并” 4 2013Ⅱ·26 ★明朝广东长途贸易 4 2014Ⅱ·26 ●★北宋交子 4 2014Ⅰ·27 ★清初对外贸易 4 2015Ⅰ·24 ●★春秋小农经济的形成 4 2015Ⅰ·26 ●★宋代妈祖崇拜(经济重心南移) 4 2015Ⅰ·27 ●★唐宋明清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经济重心南移) 4 2015Ⅱ·26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4 2015Ⅱ·27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客观作用 4 2013Ⅰ·40⑴★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 2014Ⅱ·40⑴★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 2014Ⅱ·40⑵★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考点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总分值:81)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26 ●★黄宗羲的思想 4 2012·25 ★许仙与白娘子故事 4 2012·27 ★●王阳明“四民”思想 4 2013Ⅰ·25 ●★宋代以后儒学变化 4 2013Ⅱ·27 ●★明以来小说的兴起 42013Ⅱ·28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4 2014Ⅰ·25 ★唐代儒、道、佛地位的变化 4 2014Ⅰ·26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4 2014Ⅱ·25 ●★私拿养子财物定罪变化(儒家伦理) 4 2014Ⅰ·40⑵●★宋应星、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背景、命运不同原因12/25 2015Ⅰ·40⑴●★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宋代理学比较10 2015Ⅰ·40⑵★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4/8 2015Ⅰ·40⑶★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 2015Ⅱ·40⑴●★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5/10 2015Ⅱ·40⑵●★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7/15考点4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总分值:60)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29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 4 2011·30 ●★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 4 2011·31 ★《东南保护约款》 4 2012·31 ●★1920年毛泽东看俄国式的革命 4 2013Ⅰ·29 ●★晚清现代化趋向(○中法战争) 4 2013Ⅰ·30 ●★1928年中共六大:农民游击战争与城市的革命 4 2013Ⅱ·29 ★清政府在各国设领事馆评价 4 2013Ⅱ·30 ★抗战期间,湖北省政府“减租”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4 2014Ⅱ·30 ●★抗战初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4 2015Ⅰ·29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 4 2015Ⅰ·30 ●★1933-1937年,国民政府统筹沿海及华北地区防御 4 2015Ⅱ·30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银行、发纸币 4 2014Ⅰ·41 ●★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修改建议12考点5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总分值:35)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2·30 ●★张謇投身实业的认识 4 2014Ⅰ·28 ●★1853年,中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对比 4 2014Ⅰ·30 ★近代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流通税费) 4 2014Ⅱ·28 ●★维新派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 4 2015Ⅰ·28 ●★1852年,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4 2013Ⅰ·40⑵●★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考点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总分值:59)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4Ⅰ·29 ●★梁启超等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 4 2014Ⅱ·29 ●★1926年,各地军阀标榜“主义” 4 2015Ⅱ·28 ●★倡洋务官员受冷嘲热讽 4 2015Ⅱ·29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4 2011·40⑵●★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 2012·41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12 2013Ⅱ·40⑵●★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及评析172015Ⅰ·40⑵★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4/8考点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政治文化)(总分值:42+20)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33 ●★1962年农村经济政策调整 4 2011·34 ●★1985年国企改革 4 2012·32 ●★1958年,美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 4 2012·33 ●★1992年“下海潮”(市场经济改革) 4 2013Ⅰ·35 ●★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较2/4 2013Ⅱ·31 ●★新中国以恩格斯著作为教科书 4 2014Ⅰ·31 ●★“一五”期间以户籍确定粮食供应 4 2014Ⅱ·31 ●★1953年粮食的统购统销 4 2015Ⅰ·31 ●★“一五”期间中、美、英主要工业指标比较 4 2015Ⅱ·31 ●★建国初学习俄语的热潮 4 2015Ⅱ·41 ●★指出我国节假日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 2014Ⅱ·41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指出不同,并分析原因12考点8 古代希腊、罗马(总分值:32+9)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27 ●★苏格拉底在受审 4 2012·34 ●★罗马法形式主义特征 4 2013Ⅰ·26 ●★古代雅典政治演说 4 2013Ⅱ·32 ●★古代雅典陪审法庭 4 2014Ⅰ·32 ●★古代雅典严格限制公民个人自由 4 2014Ⅱ·32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4 2015Ⅰ·32 ●★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 4 2015Ⅱ·40⑴●★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5/10 2015Ⅱ·40⑵●★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8/15考点9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工人运动(总分值:30)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28 ●★巴黎公社 4 2013Ⅰ·27 ●★英国光荣革命 4 2013Ⅱ·33 ●★从邦联到联邦 4 2013Ⅱ·34 ●★德国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反差 4 2014Ⅰ·33 ●★美国1787年宪法(人权) 4 2015Ⅰ·33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4 2013Ⅱ·41 ●★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6/12考点1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总分值:42)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4Ⅱ·33 ●★英国工业革命 4 2015Ⅱ·32 ●★东西方贸易(世界市场的形成) 4 2015Ⅱ·33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 4 2011·41 ●★西方的崛起○(本题考点分散,以本考点为主)122012Ⅱ·40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与变化12/25 2015Ⅰ·41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探讨6/12考点11 近现代西方思想和科学文化(总分值:48)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35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比较 4 2013Ⅰ·28 ●★哥白尼的“日心说” 4 2012Ⅱ·40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与变化13/25 2013Ⅱ·40⑴●★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 2014Ⅰ·40⑵●★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出现的背景、命运不同原因13/25 2015Ⅰ·41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探讨6/12考点1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分值:30)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3Ⅰ·31 ●★罗斯福新政借鉴胡佛的干预措施 4 2013Ⅰ·33 ●★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4 2013Ⅰ·35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较2/4 2013Ⅱ·35 ●★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4 2014Ⅰ·34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在工业化 4 2014Ⅱ·34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4 2015Ⅰ·34 ●★罗斯福新政 4 2015Ⅱ·34 ●★苏联粮食产量与工业化建设 4考点13 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总分值:12+20)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32 ★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 4 2012·35 ●★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4 2013Ⅰ·32 ●★欧洲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 4 2013Ⅰ·34 ○★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疆域变化图 4 2014Ⅰ·35 ●★欧元的巨大作用 4 2014Ⅱ·35 ●★波兰开放边境线(欧盟扩大) 4 2015Ⅰ·35 ●★世界银行贷款变化 4 2015Ⅱ·35 ●★“两格格局的确立与解体”的主线 4选考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试卷题序考点及能力要求:●知识再认再现★信息解读推理○其它分值2011·46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训政思想15 2012·46 ●★1931、1946年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15 2013Ⅰ·46 ●★洋务派与维新派办报比较15 2013Ⅱ·46 ●★戊戌变法15 2014Ⅰ·46 ●★清政府预备立宪15 2014Ⅱ·46 ●★抗日根据地政权“三三制”15 2015Ⅰ·46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各党派地位变化分析15 2015Ⅱ·46 ●★1916年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15。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2010-2019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人教版必修一)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2010-2019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人教版必修一)
29.漫画反映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卷Ⅱ)3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卷Ⅰ)33.1787年宪法和独立宣言
(卷Ⅱ)3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总统职权的行使
(卷Ⅲ)4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内战;二战后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卷Ⅰ)41.卢梭《社会契约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卷Ⅰ)30.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卷Ⅲ)30.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卷Ⅰ)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
(卷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
(卷Ⅱ)30.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虽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由于高考涉及较少,不可盲目补充。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卷Ⅱ)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3.建议老师适当补充北洋政府时期的相关知识点,弥补教材不足。
4.建议老师对民国时期的复习弱化国共内战,强化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相关内容。
5.抗日战争是高频考点,需要把握两大角度:一是中国的抗战时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国民党的抗战地位与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赞同,二是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在抗战中的相互支援。
(卷Ⅰ)40.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
案)
随着高考的临近,复历年的高考真题可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了
解考试内容和命题趋势。

本文将对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进行归
类分析,并提供答案供参考。

1. 主题一: 中国古代史
- 历史大事: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背景、原因和影响。

- 古代文化:考察古代文化的特点、代表性作品以及文化传承。

- 政治制度:探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征。

2. 主题二: 中国近代史
- 中外关系:分析中国与外国的交往、冲突和影响。

- 改革与开放:了解中国近代的改革开放进程及其影响。

- 革命与建设: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背景、成果和困难。

3. 主题三: 世界史
- 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影响和互动。

- 世界文化与科技: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

- 国际关系: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重要事件。

以上只是归类的一部分,具体的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请参考相关资料。

这些归类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了解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命题思路和重点考点,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复和备考。

注意: 考生在复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避免抄袭和机械记忆答案。

最好结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避免抄袭和机械记忆答案。

最好结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1—2019年新课标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2011—2019年新课标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卷Ⅱ)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农业技术进步
(卷Ⅱ)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考察影响)
(卷Ⅱ)古代南北经济发展情况(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影响力提升)注: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在南宋
(卷Ⅲ)唐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分析表(与所学史实有出入以材料为依据)注:区分 自耕农与地主土地大小情况
(卷Ⅰ)民营手工业发展(出现雇佣关系)
(卷Ⅲ)明末江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注:农村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卷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资萌——冲击等级秩序
(卷Ⅰ)明清地区性经济发展的差异(南北商品经济)
(卷Ⅱ)明清经济发展情况
注: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商人地位变化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卷Ⅲ)清朝农业发展情况佃户制度个体耕作经济为主
思想史
(卷Ⅱ)雅典民主政治
(卷Ⅰ)先秦墨家思想主张(代表阶级考察——劳动百姓)
(卷Ⅱ)时政热点·以德治国先秦儒家思想核心考察
第二十五题
政治史
(卷Ⅰ)政府对于社会等级看法——工商阶层维持原等级(抑商在政治等级上的表现)
(卷Ⅰ)汉代时期中央政治的特点——重视母系氏族关系原因
(卷Ⅱ)汉朝统治者对地方吏治的重视
(卷Ⅱ)科举制与察举、九品中正的区别优势—提升文化水平
注:分清新中国时期外交政策
(卷Ⅰ)新中国前期外交方针政策变化(独立自主)
(卷Ⅱ)抗日时期抗日敌后根据地土地政策改变的影响
注:国民革命时期时间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时期
(卷Ⅲ)法治建设与八大(八大总结新时期国内主要矛盾)
注:依法治国全面实行、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1978年
(卷Ⅰ)现实国情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毛)
(卷Ⅱ)中国近代化外交发展——转变体现注:外交制度性变化——总理衙门成立(1861年)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习题考点分布表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习题考点分布表

自治

12 分
[政治 ·30]解放战争期间中
卷 问答 1 道,9 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文化 ·29]五四运动后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
[政治 ·28]洋务运动时期的 [经济 ·42]洋务企业对近现
2018 年Ⅱ 卷
选择 3 道, 12 分
问答 1 道, 12 分
近代外交观念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中 共抗日根据地农民抗日热 情的增强 [文化 ·29]孙中山的新三民

选择 3 道, 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世纪 70 年代的矿业政策

12 分
[经济 ·28]洋务运动与福州 [改革 ·45]清末北京街道管
卷 问答 2 道, 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理改革
23 分
[文化 ·29]民国初年追求新 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选择 3 道, [经济 ·28]晚清政府放宽兴 [政治经济文化 ·41]近代西
选择 3 道,
托古改制

12 分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日
卷 问答 1 道,
本金融侵略
15 分
[经济 ·28]洋务运动
[民主 ·46]陈独秀的民主思 想
[政治 ·30]抗日战争时期国 [文化 ·40]康有为与严复关
选择 3 道, 民党的一党专制政策
于缓解人口压力的思想

12 分
[经济 ·28]外资经济对中国
流行
[政治 ·25]宋代科举制的发 [文化 ·42]汉代儒学思想对

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经济 ·24]战国以前冶铁业 选择 4 道,
的发展

16 分
[文化 ·26]中国古代药物学 卷 问答 2 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Ⅱ)西汉武 帝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 (抑制 土地兼并的措施) 注:注意区分专 制主义 中央集 权的区别
(卷Ⅰ)历史常 识考察 经史子 集 分类考察 (卷Ⅱ)西汉董 仲舒主张 汉代 对西周时期主 张文化继承
(卷Ⅱ)历史常 识考察 “刀笔 吏 ” ——工 作 器 具
(卷Ⅱ)史观类题 目 考 察 ——史 书 记载与传说的关 系、真实性
(卷Ⅱ)汉朝统 治者对地方吏治
影响
关系变化)注: 的表现 注:实 此题打破陈规 现对地方控制

的重视
与 所 学 知 识 有 主要是在政治、 出入 要以材料 军 事措 施 上体
为依据>所学 现
(卷Ⅲ)两宋时
第二
期政治特点 考 察科举制影响
十五
国家统治阶层 流动加强 注:
混入世家大族

影响变大(结合
史实)
继承的变化(父
(文化认同)注:
死子继)表现为
注意区分 先秦
血缘纽带强化
时期 出现君主
(卷Ⅱ)战国时
专制 中央对地
期秦国能够修
方直接控制
建大型水利原
因 农业水利工
程的修建与国
家组织中央权
力提升的关系
(卷Ⅲ)血缘关
系·宗法制的
考察(孝 礼
悌)
(卷Ⅱ)春秋战 (卷Ⅲ)春秋战
国时期 社会经 国时期 社会经
济发展情况(地 济发展情况(地
新思想代表人
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题 (根据不 则天)加强专制 家 军 人 政 策 的
物观点(徐继畬)
政治
注:维新变法效
—民主政治
同 史 书 记 载 统 主义 削弱相权 影响(冗兵) 一事件的分析) 的措施
仿的是英国君

主立宪政体
(卷Ⅲ)国家政 治力量对医药
学发展的重要
作用
第二
(卷Ⅱ)明清时 (卷Ⅱ)明朝商品 (卷Ⅱ)北宋时 (卷Ⅰ)南方经 (卷Ⅱ)宋代土地 (卷Ⅱ)古代南 (卷Ⅰ)民营手 期社会经济发展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期 商 品 经 济 发 济 影 响 力 提 高 政 策 ——不 抑 兼 北 经 济 发 展 情 工业发展(出现
于社会等级看法
期中央政治的特 察举、九品中正的 (汉武帝)时期 (安史之乱)后 (汉武帝)中央
——工 商 阶 层 维
点——重视母系 区别 优势—提升 中 央 政 治 统 治 政 治 发 展 情 况 对地方(诸侯国)
持原等级(抑商
氏族关系原因 文化水平中央集权强化 (来自央与地方 经济管理加强政治
在政治等级上的 表现)
(卷Ⅱ)儒家思 想主张——对执 政者的理想化的 述求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 全 国 卷 Ⅰ 、 Ⅱ 、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Ⅲ)
Ⅲ)
Ⅲ)
Ⅲ)
(卷Ⅲ)西周时期 (卷Ⅰ)西周分
(卷Ⅰ)宗法制
宗法观念的考察 封制(意义 作
商至西周王位
用)家国情怀
2011~2019 年 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按题号整理)
模块 内容
第二 十四

政治 史
经济 史
思想 史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卷Ⅰ)西周分封 制(瓦解);时代 背景大变革背景 下的表现 奴隶 社会向封建社会 的转变(政治上转 变)注:先秦时期 出现集权
定是使得土地兼
注:这一时期土地 业 者 的 地 位 提 注:重农抑商政
系是强化
并现象加剧
性质——私有
高问题
策已在春秋战
(卷Ⅱ)南北朝
经 济 时期使用货币
国实施
种类与经济发

达水平的关系
注:这时期南方
经济初步发展
经济重心仍在
北方
(卷Ⅱ)宋代市 (卷Ⅰ)宋明理学 (卷Ⅰ)唐代时
(卷Ⅲ)古代书法 (卷Ⅱ)官修史
(卷Ⅰ)明朝时
(卷Ⅱ)宋代土地
(卷Ⅰ)汉代时期 (卷Ⅲ)西汉前 ( 卷 Ⅱ ) 汉 朝
期经济政策(一
不抑兼并的影响
农业耕作图考察 期社会经济发 社会经济发展
条鞭法)史实的
注:宋朝时期中央
大 地 主 田 庄 经 济 展情况
情况 小农经济
影响倒推
集权强化 影响一
(集体劳作)
注:政府对工商 受到限制表现
注:佃户人身关

心南移的原因 ——农业技术进
十六
的影响(对社会 ——区 域 长 途 贩 展 表 现 交 子 (经济重心南移)并 (考察影响) 况(经济重心南 雇佣关系)
结构职业影响) 运情况
——交易凭证 注:女性地位提
移 南方经济影 注:盐专卖制度
题 经济
高问题 (卷Ⅱ)经济重
响力提升)注: 直 至 清 代 仍 在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继续 手工业者
2014 年 (全国卷Ⅰ、Ⅱ)
(卷Ⅰ)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 点;宗法制度 注:宗法制度在 春秋战国已经瓦 解 考察道德伦理秩 序与政治专制统 治的关系(家国 同构)
(卷Ⅱ)历史常 识考察 周代的 雅言起源于—— 陕西
2015 年 (全国卷Ⅰ、Ⅱ)
(卷Ⅰ)小农经 济形成的过程 (背景)春秋战 国生产力发展情 况
图能力分析)注: 图能力分析)注:
结合一定地理 铁器普遍使用
基础能力(区位 的时间考察 新
位置影响力) 疆 与 中 原 紧 密
联系时期考察
(卷Ⅰ)汉代儒学 (卷Ⅲ)古代文 (卷Ⅰ)先秦墨
对 先 秦 儒 学 的 发 字 书 写 的 变 化 家思想主张(代
展 为儒学成为正 原因 战国时代 表 阶 级 考 察
(卷Ⅱ)时代背
民阶层兴起对社 对先秦儒学的继 期 儒道佛教地
艺术与时代特征 书带有政治性
景与学术思想
思想
会文化的影响
承“孔孟正宗” 位变法考察(儒学 注:宗法制度在春 地位最巩固)
的关系
的分析
的关系(影响) (卷Ⅲ)儒学思
秋战国已瓦解 (卷Ⅱ)儒家思

想道德伦理强化
想对佛教的影 响
的体现
模块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内容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 全 国 卷 Ⅰ 、 Ⅱ 、 (全国卷Ⅰ、Ⅱ、 (全国卷Ⅰ、Ⅱ、
2
Ⅲ)
Ⅲ)
Ⅲ)
(卷Ⅰ)早期维
(卷Ⅰ)古代雅典
(卷Ⅰ)史观类 (卷Ⅱ)唐(武 (卷Ⅲ)宋代国
统寻找依据
特征变革 注: ——劳动百姓)
(卷Ⅱ)汉字演变 注意社会政治、 (卷Ⅱ)时政热
的考察(先秦古文 经 济 发 展 对 文 点 · 以 德 治 国
—小篆—隶书)注: 化的影响
先秦儒家思想
汉字形成完整的
核心考察
体 系 ——商 朝 的
甲骨文
1
(卷Ⅰ)政府对
(卷Ⅰ)汉代时 (卷Ⅱ)科举制与 ( 卷 Ⅰ ) 汉 朝 ( 卷 Ⅰ ) 隋 唐 ( 卷 Ⅰ ) 汉 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