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2单元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人教必修4)

第2单元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人教必修4)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二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4)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高中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 同步练习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 同步练习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6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2一、单项选择题:1、认识、理论、科学理论、真理的共同点是①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其内容都不取决于人脑,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并对实践有反作用③都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④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A.①B.①②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2、自人类从事基因研究以来,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

据新华网报道,科学家绘制出了已知的世界最大病毒——Mimivirus的基因组图谱,发现该病毒拥有一些以前被认为只在细菌和其他生物细胞中才存在的基因,这将有助于研究复杂生物的起源。

这表明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B.现代科学能够揭示一切奥秘C.人类始终走在迈向终极真理的途中D.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3、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系研究小组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

这表明: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B、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4、尽管人类对月球已做过大量的观测和月球样品的分析,但月球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模糊不清。

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D、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5、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因为:①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②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③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前进④马克思主义本身有错误的地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中国共产党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党中央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

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的美人鱼的反映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见解不过是由目击者的气质、情绪和性格所形成的看法(温·菲利普斯)。

托·赫胥黎也曾说过:新的真理一产生总要被斥为异端邪说,而最终则受到盲目的崇拜,这就是真理常遇到的命运。

这两句名言合理之处共同说明了(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因人而异,无法辨明C.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真理是不断的发展的,人类是无法获得正确的认识的4.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6.下列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2015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课后达标:必修4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015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课后达标:必修4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是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解析:选A。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思想是纯主观的活动,“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因此,“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故答案选A。

2.2013年11月8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加注暨转场前评审会在西昌召开。

会议要求各单位一定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稳妥可靠,严格指挥操作,确保万无一失。

这是因为()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③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④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

“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都突出体现了实践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活动,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体现不出。

④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2013年11月12日,美国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对比气候模型和美国1979至2012年间的观测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气候自然波动(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虽然可导致降水极端化或者降水向地球两极移动,但在自然情况下两者极少会同时发生。

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解析:选A。

研究人员经过对比气候模型和美国1979至2012年间的观测结果后的发现,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干肢不符。

D项颠倒了主客观的关系。

4.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解析:选A。

科学属认识范畴,“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故答案选A。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配套课后检测:第2单元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份,含解析)课时作业11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配套课后检测:第2单元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份,含解析)课时作业11

一、选择题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解析】实践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认识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故选C项。

A项说法错误。

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是指在正确思想意识指导下的实践,B项与题意无关。

满足人的需要是客观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不是实践,故D项错误。

【答案】 C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从题中的“依赖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等信息可知,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从题中“早期人类”“工业革命以后”“今天”的不同背景,以及这些背景下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人与河流关系的不同认识及认识的变化可知,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受实践的制约,同时也说明人类实践对人与河流关系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故①③正确。

材料体现实践的目的性,但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而不在于认识本身,②错误。

认识有正误之分,④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的说法错误。

【答案】 B3.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解析】制定“十二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出了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因此,应选D。

求索真理的历程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4).doc

求索真理的历程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4).doc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 .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 .①②⑤⑥ D.①②⑥2.大连质检“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

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

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

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3.2013年6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计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1 000年,其存储总容量相当于可存储每册10万字的图书600亿册。

这一事实足以说明( )A .科技发展可以使电脑具有思维功能B .科技使人脑能够加工改造客观事物C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4.洛阳模拟WiFi 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

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人们观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④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 .②③ B.①② C .①④ D.③④5.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单元同步小练6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单元同步小练6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工人做工②科学家进行航空探测试验③农夫种地④学生学习科学文化学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行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缺憾,如今“嫦娥三号”的胜利放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实力。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相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假如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 )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建性C.强调了实践的干脆现实性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5、5年前,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出来”的汽车问世;4年前,飞机首次被“打印”而成;1年前,北京高校的探讨团队胜利地为一名12岁男孩植入了3D打印脊,属全球首例……今日,3D打印技术正在打破人类的想象,悄然变更着我们的生活。

这表明( )①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②相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④科学试验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宇宙是否会有边界的存在呢?爱因斯坦认为,宇宙特别大,大到不存在边界,人们根本找不到它的起点和终点。

霍金却提出,作为实体的宇宙,就会存在边界。

要是宇宙不存在边界,那么它的体积就是无限大。

无限意味着可循环。

但是宇宙不是数字,并不能循环,因此宇宙既然是实体,就必定会有边界。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由于世界的无限性,对宇宙边界问题会产生多种真理性相识②对字宙边界问题的争议,有待更科学的理论来验证③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宇宙的相识具有反复性④人们对宇宙边界的争辩,会推动人们对宇宙相识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7、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胜利实现了在月球背面首次着陆。

高考政治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课标Ⅰ,22,4分)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

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江苏单科,31,2分)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北京文综,27,4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浙江文综,29,4分)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

这表明(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北京文综,26,4分)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6.(天津文综,8,4分)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2015·西城二模)长尾鸟天性胆小,见到树蛇后会躲在远处的树洞里。

它警告飞向树蛇的其他鸟,甚至有时还有追上去阻止的冲动,可往往是刚钻出洞来,就又缩了回去。

而多多鸟发现树蛇后,会整天在这棵树的上空盘旋,一旦有哪只鸟想在此栖息,它就会冲上去撵走那只鸟。

故事启示我们:一个善举可能比十个善念还要宝贵,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能改变现实C.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D。

观念可以变为现实2。

(2015·东城期末)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为( )①旧作中藏有社会意识的印记②当代人更具有创新精神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④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3.(2015·海南预测金卷)2013年12月20日,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后,“嫦娥三号”开始进入科学探测阶段.科研人员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

可见( )①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②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③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④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反映A.①②B.②③C.②④ D。

③④4。

(2015·盐城三模)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节目《原来如此》,创新科学实验的“实证”表现手段,针对生活中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以问题提出、答案求证为线索,结合志愿者的参与体验,最终给出科学、正确的解答.这个节目用实例、事实告诉我们( )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人的认识都与客观对象相符合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5。

(2015·唐山三模)长期以来, GDP 都是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

这常常使发展陷入竭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困境.近日中央出台“不以 GDP 论英雄”的干部考核体系,强调把经济与社会、民生、生态等综合起来考评。

这一变化表明()A.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B。

认识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C。

实践决定认识D。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6.(2015·烟台5月测试)下列能正确表达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有(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②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柳宗元)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④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A.①② B。

②④C.③④D.①③7。

(2015·龙岩质检)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等问题.从认识论角度看,效果最好的活动形式应当是( )A.集中开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撰写读书心得B。

网络培训,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学习体会C.深入基层,调查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D。

下发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做好工作记录8。

(2015·福建四地六校模拟)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

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

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

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的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A。

①③ B.①④C。

②③ D。

②④9。

(2015·武汉5月模拟)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及其研究团队宣布,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在丁肇中看来,这些研究成果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

这一新进展再次佐证了( )①立足于实践,思维与存在可以实现统一②科学实验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限制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A.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10。

(2015·镇江一模)一篇名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的文章指出,虽然不同地区居民对大气细颗粒物健康危害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但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升高导致居民死亡率上升,已经初步得到证实。

这些研究成果直接促成了世界环境保护机构修改其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卫生标准。

这表明()①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促进人类实践的发展②作为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真理性认识④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A。

①② B.①④C。

②③ D.③④11。

(2015·张掖五诊)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现在科学家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使得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

争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有用与无用因人而异,没有判断的客观标准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A.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①③12。

(2015·南通三调)“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

”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道,被一些人奉若“灵丹妙药”时刻谨记在心。

专家们随机选取了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进行了实验。

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物"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

这表明()①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A。

①③ B。

②③C。

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3。

(2015·重庆南开二诊)2013年12月,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

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

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试述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4。

(2015·天津预测金卷)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历史。

程的?答案1。

选B “一个善举可能比十个善念还要宝贵”表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答案选B。

2.选D 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如今的人们对徐悲鸿的画作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表明人们的认识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时过境迁”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水平的提高是人们的认识深化发展的重要原因,③④符合题意。

①不是人们认识“更深刻”的原因.②不符合实际,排除。

3。

选B 科研人员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体现了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故②③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但是说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错误的;④观点错误,错在“替代”,夸大了科学仪器的作用。

故答案应选B。

4.选 C 材料旨在强调科普节目运用科学实验求证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为C;A、D不为材料所反映。

B 表述错误。

5.选C 将GDP视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带来一系列问题,使中央对干部考核体系的认识发生变化,这表明实践决定认识,答案为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非唯一途径,A错误;B夸大了认识的作用,错在“决定”;D与题目无关。

6.选 B ①强调的是工具的重要性,②说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强调的是量变的重要性,④强调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为B。

7。

选C 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这一知识点。

反对“四风"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故C正确。

8.选A 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表明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答案为A;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②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绝对的,④错误。

9.选 B ②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认识事物必须立足于客观物质条件。

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入选;人们获得了对暗物质的最新研究成果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体现了③,故选B。

10.选B ②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研究成果促成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机构修改大气颗粒物卫生标准体现了①;人们在研究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率上升关系的实践中对大气颗粒物的认识不断完善体现了④。

11.选B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

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这有着主客观原因,答案为B;①否认真理的客观性,④混淆了真理与谬误。

12.选D 材料旨在说明实验证明了民间谚语的错误,③④正确,选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同等重要,②错误.13.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的表现与材料相对照,根据材料信息确定答案要点.珠算的出现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古代商业的发展推动珠算的发展和推广,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筹算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珠算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珠算的出现是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珠算的发展和推广适应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时,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证明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珠算的推广,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