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

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

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本语言特征,理解含义深刻语句

1.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明确: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当地真实的语言,还原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而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实性,才将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提示】

话剧要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练,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教师宜引导学生关注话剧的这一语言特征。

2.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做简要分析。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分析:“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分析: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目标导学四: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了我们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卢孟实形象】

分析: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脚

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于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辈打交道,且将事情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卢孟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

总结: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

【罗大头形象】

分析: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徒弟;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就要撂杆子走人;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丝毫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

总结: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真率,不屑与小人为伍。

【其他人物形象】

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

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唐茂盛:势利。

【教学提示】

教师可结合课本“思考探究”第四题对此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话剧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结合分析的人物形象,代入角色进行朗读。

2.组织话剧表演活动。

三、板书设计

“福聚德”的衰落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学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品味京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含义的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重难点】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品味京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含义的台词。 【教学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主题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找同学背诵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因崔颢的这首诗而闻名天下,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你们知道还有一个“天下第一楼”吗?你们知道这个“天下第一楼”在哪儿吗?是做什么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天下第一楼》(节选),来了解一下发生在“天下第一楼”中的故事。 二、预习检测(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预习回答)

1.简介作者。(学生整理交流) 2.概述全剧剧情。 明确:民国初年,北京前门外老字号福聚德烤鸭店的掌柜(老东家)唐德源年事已高,两个儿子又不争气,饭店经营不善。老掌柜去世前,将买卖交给精明强干的同乡卢孟实经营。卢孟实重订店规,调整人员,改良菜式,新建大楼,斡旋于各方势力、各类人物之间,将福聚德的事业推上顶峰。但在东家、官府等的内外逼压、破坏下,卢孟实最终没有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被逼还乡,福聚德也由盛转衰。课文是剧本第三幕的节选。 三、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的戏剧冲突。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体裁),以__________为线索,串起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__________是本剧的主要人物。本剧戏剧冲突此起彼伏,共有五个冲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话剧福聚德卢孟实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骗喝,被卢孟实赶出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高,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唐茂盛借机要钱,强行要走堂头常贵 (2)福聚德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2.研读“卢孟实上。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容丰满,一脸威严”到文章结尾部分。 (1)这一部分有几个冲突,请梳理一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①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骗喝,被卢孟实赶走;②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③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高,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④唐茂盛借机要钱,强行要走堂头常贵。 (2)卢孟实为什么一进店就要喝鸭汤?他的一句评论“欠火”说明了什么?

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或作 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了解鲁迅先生智慧、温和、平易近人的另一面性格,体会鲁迅先生生活平凡、 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生活平凡、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对生字词注音释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二、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舀水yǎo 揩油kāi 碟子dié捆绑kǔn 咳嗽késou 调羹ɡēnɡ 油腻nì绞肉jiǎo 校对jiào 草率shuài 抹mǒ杀疙瘩ɡē dɑ 深恶痛绝wù阖hé虔诚qián 崭然zhǎn 解剖pōu 踌躇chóu chú紊乱wěn 遭殃yāng

(完整版)天下第一楼教案

天下第一楼 教材分析 《天下第一楼》节选自何冀平的同名剧本《天下第一楼》,全剧讲述了老北京一个名叫“福聚德”的烤鸭店里发生的故事,几十载悲欢离合,世事变迁,人事沉浮,烤鸭店也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兴衰荣辱。编剧何冀平笔下展示了浓郁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同时机智幽默的台词、精美的舞台演出形式、紧凑的舞台演出节奏,也让人们在感受主题之外,完成一次非常丰富的艺术享受。何冀平的作品《天下第一楼》以充满了北京韵味的对话与人物形象充分的体现与展示了她对老舍作品的喜爱以及对于“京派话剧”的传承发展。 学情分析 初四的学生对故事性强的文章都比较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学习的主动性也相对要高一些。本剧本讲述的是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代表作,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完成对该剧本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剧本的感悟能力和品评能力。 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增强学生把握文本的能力。(教学重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深入理解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4.感受剧本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热爱话剧艺术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1.课前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同学观看《天下第一楼》电视剧。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把握基础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天下第一楼》是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当年创下演出近500场的纪录。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以话剧为基础,讲述了主人公卢孟实个人奋斗直至楼起人空的命运,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天下第一楼》看起来是老北京的戏,但编导重视再现那个时代的人物关系,并把它表现得活灵活现。老北京的文化有建筑、有吃穿,更重要的是人物关系。以讲故事见长,以人物情感关系见长,让观众跟着你的戏走,就是最大的成功。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

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天下第一楼(节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材分析◇ 《天下第一楼》是当代话剧的杰出代表,讲述了老北京“福聚德”烤鸭店里发生的故事,几十载悲欢离合,世事变迁,烤鸭店的演变过程也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兴衰荣辱。课文节选部分正是福聚德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暗含了福聚德衰败的原因,各个矛盾也由此凸显。作者笔下展示了浓郁的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2.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掌握卢孟实等人的性格特征。 3.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感受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学生自主梳理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抓住台词和舞台说明,品味语言和人物形象。 3.搜集、整理背景资料,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唤起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梳理主要情节,掌握文本戏剧冲突。(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2.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主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参加文明班级的评比,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评比上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失败的结局。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去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个道理。 二、预习检测 (一)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鼎.盛(dǐng)幌.子(huǎng)怯懦.(nuò) 忌讳.(huì) 拾掇.(duo) 捣.蛋(dǎo) 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搭济:帮人脱离困难。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二)了解作者

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预习成果展示 1. 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qián )诚紊(wěn)乱肋(lèi)膜噢(áo)的一声 抽屉(tì)解剖(pù)遭殃(yāng)踌躇(chóu)(chú) 喘(chuǎn)着窘( jiǒng )迫鉴(jiàn)赏阖(hé)一阖眼睛 2. 请同学课堂交流课前收集的创作背景及萧红的生平事迹。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篇自读课文。节选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个片断,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鲁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采用中国历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隔膜,对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对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

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五、教法与学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教学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 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 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 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 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 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 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 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

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不过,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理解。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天下第一楼(节选)》课件【三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天下第一楼(节选)》 课件【三篇】 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天下第一楼(节选)》课件【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过程与方法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 难点 朗读台词,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天下第一楼》的剧情。 2.圈点勾画法: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文中的关键语句,赏析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天下第一楼》,注意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话剧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成为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生答:不能)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导致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

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三、文本链接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 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 岁月如歌,十年弹指一挥间。后来,“福聚德”内忧外困,最终走向没落。 四、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 2.速览课文,找出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情节围绕什么矛盾冲突展开的? 卢孟实,王子西,罗大头,常贵,唐茂昌,唐茂盛;主要围绕“福聚德店堂”的即将衰落展开情节的。 五、课文精读 1.浏览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平时阅读中,有谁读到过这样的句子吗?知道是谁写的吗?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3.写作背景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

天下第一楼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课时设计】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相关课标】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天下第一楼》节选自何冀平的同名剧本《天下第一楼》,全剧讲述了老北京一个名叫“福聚德”的烤鸭店里发生的故事,几十载悲欢离合,世事变迁,人事沉浮,烤鸭店也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兴衰荣辱。编剧何冀平笔下展示了浓郁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同时机智幽默的台词、精美的舞台演出形式、紧凑的舞台演出节奏,也让人们在感受主题之外,完成一次非常丰富的艺术享受。何冀平的作品《天下第一楼》以充满了北京韵味的对话与人物形象充分的体现与展示了她对老舍作品的喜爱以及对于“京派话剧”的传承发展。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性强的文章都比较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学习的主动性也相对要高一些。本剧本讲述的是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代表作,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适合学生

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完成对该剧本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剧本的感悟能力和品评能力。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有关戏剧的知识,积累生字新词。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把握戏剧冲突和剧中人物的性格。(重点) 3、品读课文,赏析文中具有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重难点) 4、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课本剧演出,提高对戏剧的鉴赏能力,深化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难点)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重点) 2、品读课文,赏析文中具有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重难点) 【评价任务】 1、展示预习,积累生字新词。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把握戏剧冲突和剧中人物的性格。 3、品读课文,赏析文中具有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设计】 1、积累生字新词,读写课本112页“读读写写” 2、阅读课本104页注释一和111页“思考探究一” 3、有条件的同学观看《天下第一楼》电视剧。 【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天下第一楼》是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当年创下演出近500场的纪录。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以话剧为基础,讲述了主人公卢孟实个人奋斗直至楼起人空的命运,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天下第一楼》看起来是老北京的戏,但编导重视再现那个时代的人物关系,并把它表现得活灵活现。老北京的文化有建筑、有吃穿,更重要的是人物关系。以讲故事见长,以人物情感关系见长,让观众跟着你的戏走,就是最大的成功。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天下第一楼》,来领略一下这部话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用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剧本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学习的热情。) 二、明确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有关戏剧的知识,积累生字新词。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把握戏剧冲突和剧中人物的性格。 3、品读课文,赏析文中具有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 4、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课本剧演出,提高对戏剧的鉴赏能力,深化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三、预习展示 1、听写课本112页“读读写写”中的生字新词。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76237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3.写作背景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4.识记重点词语读音。

18天下第一楼(精品获奖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女作家萧红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而创作的长篇怀人散文(被选入教材有删改)。萧红把鲁迅当作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对鲁迅的为人、性格、日常生活十分了解,所以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的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她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撷取心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塑造了一个富有人情味、亲切动人的真实而具体可感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表达了对鲁迅发生内心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与《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一起编在第一单元,是有特殊用意的。了解名人故事,感受名人品格,接受名人“伟岸人格”的教育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主要目的。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和独立人格、人生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伟人的精神品质对学生心理成长有重有作用。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的过程中领略伟大人物的精神风貌,了解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从而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本课为自读课文,我主要采用导读的方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教材实际设计本课教学目标: 1.多角度阅读指导,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感知生活化的伟人鲁迅。 2.师生交流合作,探究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展现人物性格的独特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3.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及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鲁迅的《自题小像》这首诗,由此引出“我心目中的鲁迅”这个话题,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今天,我们由萧红的笔触去领略一个别样的鲁迅先生。 PPT课件出示课文标题,板书——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明确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用作批注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运用抓住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鲁迅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情感; 3.品读细节,探究抓住细节展现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 (备注: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堂课共同完成的目标,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一、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天下第一楼》优质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过程与方法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品质。 重点 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 难点 朗读台词,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天下第一楼》的剧情。 2.圈点勾画法: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文中的关键语句,赏析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天下第一楼》,注意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话剧的相关知识。 1课时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成为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生答:不能)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导致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 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学设计

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剧本的语言韵味和生活气息;明白和谐的含义,培养团结他人、热爱和谐的处事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语言美。 【教学方法】 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创办文明班级吗?(不能)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拖后腿,便会导致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个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自学互研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2.生难字词 (1)字音 1 / 3

侦缉(jī)怯懦(qiè nuò)忌讳(jì huì)打镲(chǎ) 撂杆(liào)捣蛋(dǎo)幌子(huǎng)雕梁画栋(dòng) (2)词义 【侦缉】侦查缉捕。 【怯懦】胆小怕事。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拾掇】惩治。 【凄惨】凄凉悲惨。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捣蛋】借端生事,无理取闹。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幌子】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评结合起来感悟语言特色和人物性格。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高超,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三、合作探究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上述情节(见步骤二—2)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交流点拨】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交流点拨】“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 2 / 3

天下第一楼(节选)练习题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B ) A.幌.子(ǎnɡ)怯.懦(è)雕梁画栋.(dònɡ) B.忌讳.(ì)拾掇.() 骂骂咧.咧(ě) C.侦缉.(jī)捣.蛋(dǎo)咬牙跺.脚(ò) D.凄惨.(cǎn)耷.拉(dā)另请高明.(mí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鼎胜窝囊冤枉达官显贵 B.喧哗衣襟伺候商贾名流 C.标致隶属能耐珠联壁合 D.规矩憋闷麻利百年好和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咱们吃过见过,四大堂、八大楼都会过,你先说说什么叫“金玉满堂”? B.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容丰满,一脸威严。 C.再加三钱“西施舌”,七个乌鱼蛋,十枚银杏,配上笋尖丝、鲫鱼肚、香菌、木耳、和野鸡片。 D.这可不行,饭馆让人服,全仗堂、柜、厨,您这不是撤我大梁吗? 4.(2018·东营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C )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对中小学合理调配教

育资源、有效青少年兴趣特长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遵循自然规律,方可获得大自然的馈赠;粗暴虐待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A.构建开发那么 B.创设发掘那么 C.构建发掘反之 D.创设开发反之 5.(2018·桂林中考)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 ②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④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⑤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⑥一些人在立志时则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A.③⑤①⑥④② B.③⑥④②⑤① C.⑤④①⑥②③ D.⑤①④⑥②③ 6.(2018·凉山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B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7.(2018·衡阳中考)综合性学习。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幌.子(huǎng)积蓄.(xù)怯.懦(qiè) B.眩晕.(yùn) 拾掇.(cuō) 捣.蛋(dǎo) C.凄惨.(chǎn) 砧.板(zhēn) 落.子(lào) D.老匾.(biǎn) 簇.拥(cù) 打怵.(sh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窝囊憋闷咬牙跺脚 B.侦辑威严骂骂咧咧 C.额外贪婪日进百斤 D.侍候转悠爱搭不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还是另请高明 ....吧! B.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 ....,美不胜收。 C.曹雪芹从赫赫扬扬 ....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的境地,这一急剧的变化,使曹雪芹甚为痛苦。 D.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这次庆国庆联欢会,他主持得特别棒,真是一鸣惊人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条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在这条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条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条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卢孟实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有这事儿。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成顺! 成顺是。 卢孟实你哪天办喜事? 成顺二月二。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轻捷 “刚” “一” “同时” (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第43小节“一提议” “必然” “还是” “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44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