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材料题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博学 审问 慎思 笃行
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 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博学 审问 慎思 笃行
西行使者----张骞
张骞以凿空西域道路彪 炳史册 , 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 们学习呢?
张骞不畏艰险、勇 于开拓的精神和坚 韧不拔的毅力和矢 志不渝的坚强意志。
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玻璃谷纹璧 胡萝卜 大 蒜
冶 铁
杂 技
魔 术
佛 教
博学 审问 慎思 笃行
丝 绸
一个人物:
张骞
一件壮举: 张骞出使西域 一条道路: 丝绸之路 一座桥梁: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的桥梁


昭君出塞
审问 慎思 笃行
民族关系之二:与西域的关系
1、西域的范围及概况
2、张骞出使西域
丝路第一人——张骞
①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作用: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①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②加强了汉与西域各族的联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系, ③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 基础
有胆、有识、
有行、有恒。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 对比秦汉两朝的疆域,你发现……
西汉 西域都护
战国 西汉
秦朝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 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欧洲
西亚、中亚
今新疆地区
长安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
西亚→欧洲
博学 审问 慎思 笃行
黄瓜 毛织物
葡 萄 凿 井
博学
审问
慎思
笃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博学
审问
慎思
笃行
自主学习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

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此后双方和睦安宁,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1.开辟的条件:西域开通以后,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等以确保道路畅通。

2.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因丝绸是运输最多的商品,故称丝绸之路。

3.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问题1】张骞两次通西域有什么意义?探究:(1)为汉朝平定匈奴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3)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从此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

【问题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当堂练习1.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此现象说明了()。

A.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B.匈奴经常到中原地区抢掠C.匈奴是古老游牧民族D.汉匈之间的战争绵延不断2.在一堂历史公开课上,教室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以下内容,请你判断该句话出自于()。

AC.班超之口D.呼韩邪单于之口3.有人说:“2 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 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4.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不同:
原因:汉初力量薄弱,被动提出“和亲”; 汉元帝时,西汉力量强大,匈奴主动提出 “和亲”。
应如 汉果 武你 帝身 的处 招汉 蓦朝 吗, ?你 会
自古以来,我族人民常被 匈奴压迫,黄河附近的人 民更常遭匈奴骚挠,为大 举反击匈奴,现招募一勇 士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 共灭匈奴。重赏!
皇 榜
西域的含义-- 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 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称为西域。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 联系进一步密切。对外交往也活跃起来。你 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大漠 戈壁中怎么会有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一、汉匈和战
匈奴的兴起:
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
快速阅读课本P65—P66,分析战国时 期、秦始皇时期、汉高祖、汉武帝、 汉元帝时期,中原地区和匈奴分别是 什么样的关系?原因是什么?
开拓推进的过程中, (2)同意第二种看法。长城对匈奴的进攻 起到了关键作用。你 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 同意哪种观点?
通 ,所以具有关键意义。
西域的范围:汉代把今甘肃 玉 门关

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
汉 通 西 域 和 丝 绸 之 路

新疆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①公元前 ②公元前
138 119
出使 张骞出使西域
年,第一次出使西域。 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①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结果 ②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③开辟了丝绸之路。 陆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长安 往西,经 丝绸之路: 今新疆地区 、 ,运往中亚、西亚,到欧洲。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ppt3 北师大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ppt3 北师大版

汗血马、核桃、胡 萝卜、胡麻、葡萄、 苜蓿…… 魔术、舞蹈、 佛教……
你从上面的输出和输入发现有什么特点?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1.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的经济、 文化交流。
2.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梳理 时间: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张骞 友好关系 目的: 夹击匈奴 出使 ①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西域 意义 ②为开拓“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 丝 绸 之 路
9.西域包括今天的() ①新疆地区②甘肃地区③河西走廊④新疆以西部分地区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④ 10.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B.加强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寻找匈奴的去向 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11.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 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12.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 先后经过() ①今新疆境内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安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3.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和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片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14.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加强了汉与西域流 C.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D.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15.观察“西汉疆域图”与“秦朝疆域图”,造成二者最大不同的 主要原因是() A.匈奴被彻底地打败 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西汉是多民族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北师大版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2.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过程及意义。

3.知道西域都护的设置及意义。

4.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汉匈和战1.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相继起用、等将领击败匈奴。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嫁给他。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1.时间:年和年,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作用(意义):开辟了通往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各国的联系。

3.公元前年,西汉设置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1.从长安经_____ __、_ ______ ___、通往________、________直到欧洲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因运输最多的商品是,所以成为。

2.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合作探究】1.对开通丝绸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自学检测】1.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其首领的称呼为()A.国王B.君主C.单于D.可汗2.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颉利可汗D.郅支单于3.汉初统治者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B.匈奴主动请求C.汉高祖对匈奴恩威并重D.汉初国力不足4.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汉高祖在白登山抵御匈奴B.蒙恬收复河套地区C.卫青、霍去病破匈奴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6.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战国7.假如你回到秦朝,有哪种食物你是吃不到的?()A.稻米B.粟米C.葡萄D.猪肉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北师大版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汉武帝后
规律: 综合国力决定民族关系
三、与西域的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西域的地理范围
两汉时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 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朝廷给他的一百多个随从, 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兵捉住,,被拘禁了十多年。他 历经种种困难,但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出使的凭证)。匈 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女为妻,有了儿子,但仍没有动摇他 完成使命的决心。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到 达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由于土地肥沃,生活安定,不 想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 果,只好回国。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了一年多。后来,匈 奴发生了内乱,张骞逃回长安。 他出使时带着一百多人, 前后13年,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回来。张骞虽然没有达 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 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
位于呼和浩特的昭君墓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今湖北秭归人。她是西汉 元帝时的宫女,公元前33 年,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为汉朝和匈奴的亲善关系 作出了杰出贡献;“昭君 出塞”成为传诵千古的历 史佳话。
昭君墓又名汉明妃墓、青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的 大黑河之滨。昭君墓地势平坦,从远处望,表面颜色青青,故称 青冢。墓的方向朝南,现高约33米,旁边有阶梯可以登到墓的顶 端。原来墓前有石狮、石虎、石马等巨型雕像。 昭君墓前立有墓 碑,董必武撰文刻于碑上;碑文写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 和亲见识高。”
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技术的运用?
Hale Waihona Puke 凿井技术相同: 目的:都是为了两族的和平友好。
形式:都是汉朝出嫁公主给匈奴。 作用: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 不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了重要贡献。 2、当时两族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 匈奴:呼韩邪单于; 西汉:汉元帝
3、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 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单 于 和 亲

白登之围



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和汉武帝之后,西汉 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所处的时期 汉高祖时期 汉武帝时期 汉对匈奴政策 国力情况 和亲的性质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卫青、霍去病才 能杰出等。
(4)汉武帝以后,和亲与互市的局面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 干戈之役。”—---《汉书》 1、反映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起到的是什么作用? 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友好交往与文化交流作出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匈奴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开疆拓土(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秦与匈奴的关系:北击匈奴修长城
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 族。战国末期,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并不断南下侵 扰北方各国。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 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为了抵御 匈奴,修筑城防。这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 就是万里长城
匈奴
意义: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发展汉与西域各国 的友好关系 意义: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 联系。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公元前60年,中央设立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 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新疆自古以来就 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 部分!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九十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九十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九十篇第1题【单选题】张骞开通西域之后,这条贯穿中西贸易的交通线路打通了。

在张骞时代,这条贸易通道上转运的物品包括( )①丝绸②蔡侯纸③罗盘针④印刷品A、①B、①②C、①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导演在拍《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在告别场景中不应摆放的道具是( )A、葡萄B、铁剑C、麻布D、刺绣【答案】:【解析】:“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岀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B、鉴真C、戚继光D、郑成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汉代的城市街头,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传入中国的。

这表明丝绸之路( )A、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B、促进了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C、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答案】:【解析】: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陕西B、四川C、甘肃D、新疆【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7 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扩展做出贡献的人不包括( )A、郑和B、玄奘C、鉴真D、张骞【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去了(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一位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一些史实(见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题: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出“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的史实根据。

(2)“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在汉武帝和昭君之间更倾向于哪一位?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材料二当年“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静静躺在高大的封土下。

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

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为汉朝带来了胜利的荣耀与和平的曙光。

当他发出“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战争的间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请回答:
(1)举例说明匈奴在短暂的东方生活中,对中原汉王朝构成的强大的威胁。

(2)秦朝、西汉初年以及汉武帝时期各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绩的句子,说明汉武帝为何给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并谈谈你对“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认识。

(4)请谈谈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
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疆(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

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上募能通使月氏者。

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

骞得间亡……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资治通鉴》请回答:
(1)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冒顿单于对历史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张骞出使西域具有什么意义?
(4)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你最敬佩他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1.(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指昭君和亲;昭君和亲使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3)更倾向于昭君和亲;因为通过和亲避免了战争的伤害,实现了民族间的友好相处。

2.(1)秦末汉初,匈奴趁中原地区混乱,夺取河套地区;西汉初年,匈奴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秦朝: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后来,又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西汉初年:限于国力,不得不对
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还要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进行贸易;汉武帝时期:组织强大的骑兵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反击,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3)“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

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4)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促进了匈奴和中原王朝的互相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

3.(1)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国家。

(3)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和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不辱使命,坚韧不拔,克服艰难险阻的意志。

(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