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峰”“顶”“似”“苍”“仰”等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
能够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爬山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爬山的乐趣和艰辛。
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爬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爬山经历和感受,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4、情境教学法创设爬山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爬山的乐趣和艰辛。
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山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美丽的山景图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爬山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爬山》。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峰”“顶”“似”“苍”“仰”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精读课文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爬山?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爱山,爱大自然”“我也喜欢爬山”等语句,体会作者和父亲对山的热爱。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爬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爬山过程中三次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谈话一、抓住文眼,感知行文思路。
5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21课《爬山》。
板书课题《21爬山》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和父亲一起爬山的过程中有他独特感受,请看大屏幕: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请同学们一起读这句话。
2、智慧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板书:智慧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就蕴藏在父亲的话语中。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静静思考: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请同学们画上“”。
今天的默读老师还要给同学们加点难度,就是默读的速度,默读要求一分钟300字,这篇文章大约800字,我给你们3分钟,敢挑战吗学生默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父意(一)感悟征服自己师:刚才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老师很喜欢和你们一起学习。
谁来说说父亲是在爬山时说了什么蕴含智慧的话把机会给你。
谢谢你,你很会读书!请大家看大屏幕。
一起读课件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板书征服自己师:你从父亲的话语中,知道了什么别人是征服山,我们是征服自己。
我们爬山的目的是征服自己师:我们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爱流汗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
想象一下我和父亲在上山时会遇到什么困难自由读2——3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说出关键词又弯又窄浑身是汗露脸师:是啊,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山路又弯又窄,才爬一会儿,已经浑身是汗了,山又那么高,你能爬上去吗板书信心真是有信心的孩子,这就叫征服自己。
板书征服自己还有什么困难呢第三自然师:是啊,外衣都湿透了,那么累,那么热了,你还爬吗别爬了吧真是有毅力的孩子,这就是征服自己。
板书,毅力或决心师:作者爬山时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对于父亲这番含义深刻的话他听明白了吗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似懂非懂,我有点懂但没有真懂。
《爬山》教学设计3篇

《爬山》教学设计6文本分析:《爬山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
文章运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
文章从整体到部分,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上,并紧扣题目,让学生读后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学习如何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的方法。
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均、曲、萎”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虎、操、占”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4.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芦荟,让学生动笔写芦荟,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可爱。
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猜谜导入,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一猜。
(PPT1出示谜语)2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能简单介绍介绍吗?3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写爬山虎的文章,准备上课吧。
一.掲题板题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PPT2出示课题)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虎是今天要学写的生字,注意第三笔是橫勾,这橫勾相当于老虎锋利的牙齿,可千万不能丢,丢了老虎就不凶猛了。
让学生练写“虎”字。
3本文作者是叶圣陶,你们听说过他吗?(指名1.2),教师补充。
二、初读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本36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PPT3出示自读提示)2.检查词语检查读音(ppt4):嫩绿一顺儿空隙漾起叶柄弯曲萎了牢固(1指两名学生读词语,评价、正音,2去掉拼音读,3全班齐读)3书写指导: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装备选择、路线规划、安全注意事项等。
2、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耐力、力量和协调性。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爬山的基本技巧,如正确的步伐、呼吸方法等。
(2)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
(2)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爬山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动作和方法。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爬山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
4、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爬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有关爬山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教学器材:背包、登山杖、地图、指南针、急救包等。
3、联系场地:选择适合学生爬山的场地,并提前勘察路线,确保安全。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景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爬山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
2、知识讲解(1)介绍爬山的定义、类型(如徒步登山、攀岩登山等)和好处。
(2)讲解爬山所需的装备,如合适的服装、鞋子、背包、水壶、食物等,并强调装备的重要性。
(3)传授爬山的基本技巧,包括步伐(小步快走、保持节奏)、呼吸方法(深呼吸、均匀呼吸)、身体姿势(保持平衡、重心稳定)等。
(4)讲解路线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如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路线、查看地图和地形等。
(5)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单独行动、注意天气变化、遵守景区规定等。
同时,介绍常见的危险情况及应对方法,如迷路、受伤、突发疾病等。
3、分组与任务布置(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简单的地图和任务清单,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规划一条爬山路线,并准备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讨论。
身临其境 寓教于乐——《爬山、郊游益处多》教学设计

束 、布置课后作业 3 4 、师生再见 部
分
练习 ; 提 出表扬 2 、总结上 课情 况,及 时提 出表扬 与要求 与鼓励 , 3 、由体育委员负责回收器材
随 玩 练 队 意 球 习 形:黑
。。 。。 。。 培养 自我 锻炼 能力 和创新 思 维
手拨球 、球绕环 、抛接球等 二 、学 习原地 双 手 胸前 传 接 球: 3 钟 分 持 球 五 指 自 然 分 开 , 双 手 中 。 包 球 ,掌心空出 ,拇指相 对 呈 “ ”字形 。 八
! 、教师 口令 、师生 同练 要 求:动作有力、幅度到位
活动 防止 伤害事 故
的发 生 援 不届 发
一
、
熟 悉 球 性 练 习
1 传 接 球接 力 :学 生 一路 纵 . 队,排头从 头上 将球 传给第二
引导 激发 学习兴趣
人, 二 从 将 给 第 人 胯下 球传 第
三 人 ,一 上 一 下 ,依 次 类 推 至 排尾 。 2 分钟 小 2 分组随意 球 : .
、
课堂常规 : 1 分钟 l 、集合 体育 委员整 队报告 人 备 数 2 、师生 问好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堂 常规 激发学 练 情绪
3 、宣布课 的内容与要求 3 分钟 部 、检查 出勤 人数服装 、合理 4 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 3 分钟 分 绕篮 球场边 线和 端线慢 跑 l 由 ( 路 纵 队 ) 听老 师 哨音 迅 速 一 作出正确反应 ・ 2 、行 进 间徒 手 操 : ①双臂绕环 ②扩胸振臂 ⑦体转运动 ④腹背运动 ⑤ 弓步压腿 @膝关节等
有关爬山教案范文

有关爬山教案范文标题:徒步爬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爬山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爬山的概念和分类;2.爬山装备和安全知识;3.爬山的基本技能;4.爬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以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爬山壮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引导学生探讨爬山的好处和挑战。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爬山的分类:分为露天山、森林山和巨峰山;2.爬山装备:包括背包、登山鞋、防寒衣物、食品和水等;3.爬山的安全知识:了解天气预测、野生动物和应急处理等安全问题。
第三步:技能训练(30分钟)1.爬山前的准备:包括体能训练、饮食调整和装备检查等;2.行走技巧:讲解正确的步伐和节奏,解释如何选择最佳路径;3.攀爬技巧:介绍抓握技巧、攀岩姿势和固定绳索的使用方法。
第四步:注意事项(15分钟)1.遵守山上的规定:不乱丢垃圾、不破坏自然环境;2.注意防患于未然:了解常见的山上危险和应对措施;3.团队合作: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互相扶持和合理分工。
第五步:实践活动(3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山上徒步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行程和难度,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装备和掌握爬山技巧。
四、教学总结(15分钟)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和收获,鼓励他们多次参与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此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爬山的概念、安全知识和技能;2.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时,应认真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安全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指导;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协会等爬山活动的组织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2.引导学生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山地综合训练营、登山挑战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爬山技能和身体素质。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爬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掌握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爬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爬山》、PPT、投影仪、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穿越高山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教师通过导入问题:“你们有没有爬过山?你们还记得你们第一次爬山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回忆与爬山相关的经历,并可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Step 2 预习课文(15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的课文是《爬山》,请学生根据课文标题猜测本课的内容。
2.教师将课文《爬山》的标题和段落展示在PPT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复述一遍。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用图片展示课文中涉及到的地貌和环境,并对相关词汇进行解释。
Step 3 正式阅读课文(25分钟)1.教师将课文分段展示在PPT上,让学生跟读,同时鼓励他们做好阅读标注。
2.学生跟读后,教师可以适时问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要求学生配有录音机,进行朗读训练。
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Step 4 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将课文的关键句子分成若干部分,每组分别负责朗读和解释其中的一部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思路,然后合并各小组的解释。
学生将解释后的课文传递给下一组,一直到最后一组。
3.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逻辑关系,将各组加强版传递的课文合并成一篇完整的作品。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内容,重点突出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023年《爬山》教学设计篇

2023年《爬山》教学设计篇《爬山》教学设计1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学习叶圣陶优秀的做人品质。
3、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给课文划分段落。
3、自学生字新词。
4、找出不懂的问题。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1、划出有关叶老修改作文的语句。
2、叶老是用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作文的?3、归纳总结出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导学生体会出叶老的良好品质。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受1、学生自读叶老的话。
2、利用重点的词语体会字句中含着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这个句子,体会叶老的人品、作品,体会从叶老身上得到的启示和教化。
4、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尝并体验作者的感受。
四、整体升华,学习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
《爬山》教学设计2课程标准(1)对学习汉字有深厚的爱好,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运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实力。
(2)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肯定的学问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所以单凭老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可能存在很大的疑点,如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并培育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视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
作者是中国现代闻名作家、教化家叶圣陶。
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态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留意留心细致地视察身边的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爬山》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怎样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是需要细细品味和解读的,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设计理念]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创造为根本,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以《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主线,抓住听、说、读、写训练,加强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上课伊始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联旧引新,为学生奠定学习新知的基础,再运用细读品悟的方法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最后归纳总结,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阅读提升至习作,从而达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生字。
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煮熟、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说的三次话的深刻含义。
读中感悟课文中“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自以为是”“一五一十”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关键词的引导学生探索、品味,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来体会父亲的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在爬山过程所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话里得到深刻的启示。
[教学准备]写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爬过山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看这对父子是怎样爬山的。
(二)、教师板书《爬山》
二、明确重点,点名学法
(一)、请同学们注意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
么?(短短的文章,却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只要认真体会,我们一定能够得到许多启示。
)
(二)、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谈谈:你认为哪些句子含义深刻?
四、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一)、圈划出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重点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生字,强调:逞是后鼻音,不能读成前鼻音,重点指导“煮、燃、煌”的书写。
)(二)、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点是: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一五一十、自以为是)
第二课时
一、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就是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课前通过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和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对亲身经历之事的回顾,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课后习作指导做好铺垫。
)
二、联旧引新,揭示课题
(一)、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引导并指名学生书写课题。
(二)、扫读课文,温习旧知,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思考后进行交流。
)
(三)、师生共同评议学生书写的课题,择优定题。
(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师相机板书。
(五)、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设计意图:汉字书写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素养,上课伊始让学生主动参与书写课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师生共同评议中加强书写指导,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学生汇报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三)、出示学习提示,学生按照提示合作、自学。
(四)、品读感悟父亲的话。
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理解第一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进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
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父亲说的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加深对这
句话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文章5至7自然段,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三句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其深刻的蕴义。
2、出示优美的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景。
3、总结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中品悟“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说理性极强的精辟语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结合生活经验三种不同的方法理解父亲三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及时归纳梳理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
四、由内延外,学习提升
(一)、学生把本课中使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到自己的采集本上。
(二)、学生结合在《爬山》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进行修改,做到读写结合,由阅读向习作的自然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