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中枢神经系统是我们身体的指挥中心,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控制我们的行为和反应。
理解它的解剖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也能为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1.1 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负责思考、感知、记忆和情感等复杂功能。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右半球通过一条叫做胼胝体的结构连接。
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额叶主要与决策、问题解决和运动控制有关;顶叶则处理触觉和空间感知;枕叶负责视觉信息的处理;而颞叶则与听觉和语言理解密切相关。
1.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外观看上去像个小球。
尽管它的体积不大,但在运动协调和姿势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脑能处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和精准运动。
二、脊髓的角色2.1 脊髓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主要通道,位于脊柱内,保护得相当周全。
它由一系列神经节组成,负责传递运动信号和感觉信号。
脊髓还控制一些反射行为,比如触碰到热物体时的迅速撤回手。
2.2 脊神经从脊髓延伸出来的脊神经负责将信息从身体各个部位传回大脑,或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肌肉。
每一对脊神经都与特定的身体区域相关联,因此它们在感觉和运动的调节中至关重要。
2.3 反射弧反射弧是一种特殊的神经传导路径,当我们受到刺激时,它能快速做出反应,而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处理。
这种机制在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时非常有效,比如当我们触碰到尖锐物体时,身体会立刻做出反应。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机制3.1 颅骨和脊柱大脑和脊髓的保护不仅依靠神经组织本身,还依赖于外部的结构。
颅骨将大脑包裹得严严实实,脊柱则是脊髓的保护者。
这些骨骼结构在外部冲击下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3.2 脑脊液脑脊液是一种清澈的液体,充满在大脑和脊髓周围。
它不仅起到缓冲作用,保护神经组织免受撞击,还能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脑脊液的平衡对于正常的神经功能至关重要。
简述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简述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特点: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脑、小脑、脊髓等,主要由神经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具有支配人体运动、感觉等功能,是人体运动和感觉活动的核心。
2.心理特点:中枢神经系统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控制着人的心理活动,能够调节人的情感、思维等。
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运动特点: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协调身体各部分的运动,保证人体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具有以下特点:1.脊髓和延髓发育早且完善:新生儿出生时,脊髓和延髓已经发育成熟,功能也比较完善,因此新生儿能够完成基本的生理和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吞咽、排泄等。
2.具有协调与整合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在完成各种功能活动时,需要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或感知过程。
同时,中枢神经系统还能够整合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形成完整的感知体验。
3.起源和分化:中枢神经系统的种系发生及个体发生都源自神经上皮。
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而构成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
4.精确的时空整合: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具有精密的时间和空间整合,通过复杂的基因调控程序来完成。
每个发育阶段都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以确保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5.受基因和环境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分化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调控。
许多基因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而环境因素如营养、刺激等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和运动方面的特点,以及脊髓和延髓发育早且完善、具有协调与整合作用、起源和分化、精确的时空整合以及受基因和环境调控等特点。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腔,脑在颅腔,脊髓在脊椎管;颅骨保护脑,脊椎保护脊髓。
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简介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及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组成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
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
脑在开始时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和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
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和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
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及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
在脑和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特征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还保留着原来神经管的模式,灰质居中央管的周围,而白质围于灰质的表面。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之一,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起着控制和调节身体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核心作用。
它是人类智能、思维、意识和情感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也是传导指令、调整机体内部平衡的关键。
二、大脑与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 大脑:大脑位于颅腔内,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中枢。
它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右半球相互连接且具有不同的特长。
大脑皮质覆盖在外表面,形成复杂的褶皱结构,增加表面积以容纳更多神经元。
大脑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每个部分都与特定功能相关联。
例如,额叶参与决策制定和情绪调控;顶叶负责空间感知和身体运动;颞叶涉及语言理解和记忆;而枕叶则主要处理视觉信息。
2. 脊髓: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重要通道,位于脊柱内。
它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反射活动,并参与许多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和运动控制。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外界伤害的风险较高,脊髓还承担着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任务。
其周围存在硬膜、软膜和蛛网膜等层次的保护结构,有效缓冲外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击和损伤。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 智能认知:中枢神经系统是智力思维和学习记忆的基础。
大脑皮层通过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与其他器官进行交流,并接收来自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等)传递过来的信息。
这些信息被处理、解码并形成感知、意识和思维。
2. 运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人体运动。
大脑通过下丘脑-高级运动区域-基底核-运动执行区域的传导路径控制着人体肌肉的运动和协调。
这种调控可以是主动的,如思考时手指敲击键盘;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如心跳和消化。
3. 信息传递:大脑与脊髓之间形成了复杂而精确的神经通路系统,用于传递来自外界和内部感觉器官的信息。
感觉信息从周围神经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着特定途径传递给相应的处理区域。
一旦解码并处理,中枢神经系统还通过脊髓将反馈信号发送回肌肉和其他组织。
4. 情感调节:情感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之一,而中枢神经系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要神经系统之一,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本文将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
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的灰质层,由数十亿神经元组成。
它是大脑的主要功能区之一,控制人类的思维、感觉、记忆、学习、语言和运动等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左右两半球,分别控制身体的对侧部分。
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后部,主要控制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它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并将其与运动指令结合起来,从而使身体的运动更加流畅和协调。
3.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脊柱内。
它负责传递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它们组成了脊髓的神经元网络。
4. 神经元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是负责传递神经信号的细胞。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细长的轴突和许多支持轴突的树突,以及一个细胞体。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神经元网络。
5. 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的连接点。
它由一个轴突末梢、突触间隙和一个接收神经信号的树突或细胞体组成。
突触可以是兴奋性的,也可以是抑制性的,它们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神经信号。
6. 神经传递物质神经传递物质是神经元释放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突触传递神经信号。
常见的神经传递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GABA 等。
神经传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节至关重要。
7.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位的调节和控制。
它通过神经元网络中的突触和神经传递物质来实现。
神经调节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和适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8. 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是负责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的神经元。
它们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人类能够感知外界刺激。
9.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是负责控制身体各部位运动的神经元。
它们将运动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和其他运动器官,从而使身体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两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
随着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进化,中枢神 经系统逐渐具备更高级的认知功能,如学 习、记忆等。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大脑,能够实现更高级 的认知功能,如语言、思维等。
0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防治
常见疾病类型
脑出血
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 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 核心部分。它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各部位的信息,并协调和整合各 种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组成
总结词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核组成。
详细描述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两部分。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高级认知、情感、行为和意识等活 动;脊髓则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协调身体的运动。此外,中枢神经系统还包括一系列的神经 核,这些神经核位于脊髓和脑干中,负责调节自主功能,如呼吸、心跳等。
。
基底核
控制自主运动,参与习惯形成 和学习过程。
下丘脑与垂体
控制内分泌系统,调节生长、 代谢、生殖等生理活动。
04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与进 化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特点
高度发达的大脑
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具备高度发达的大脑,负责复杂的思维、情感 、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
高度集中的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量高度集中的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复杂 的连接和信号传递,实现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03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
灰质与白质
灰质
由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构成,是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负责处理和整合各种感觉信息 。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大脑皮层得功能与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得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得白质(髓质),它 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得皮质外,更重要 得就是大脑皮层以外得脑与脊髓,把皮层运 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感受到得感 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这些传导纤 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且有交叉,即传
• 边缘叶 limbic lobe 由半球内侧面与底面某些脑叶 得脑回组成,它呈O形环绕于脑干前端。通常包括 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结构。主要 功能就是调节内脏活动,实现情绪反应以及参与记 忆、睡眠、性欲、食欲等得调节。
额叶得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 谢谢大家
半球内侧面得沟与回
半球底面
• 额叶底面纵 行得纤维束 为嗅束,其 前端膨大称 嗅球,嗅球 与嗅神经相 连。嗅束向 后扩大为嗅 三角,连于 海马回前部 与海马回钩 等嗅觉高级 中枢。
大脑半球上面观
岛叶
CNS得灰质与白质
• 通过前脑得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脑干得生理功能
• 最重要得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生 命活动得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
01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
的正常功能。
远离烟酒
02
长期吸烟和饮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应尽量避免。
保持心情愉悦
03
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减轻神经系统负担,促进身心
健康。
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
均衡饮食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 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 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诊断方法及标准
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语言、运动等方面,评估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显示脑部结构和病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 断。
实验室检查
如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等,可提供疾病诊断的辅助信息。
治疗原则与措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 等,手术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 治疗方法。
预防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伴发各 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 血栓等,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01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抗帕金森病药物、抗癫痫药物 等,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
02
03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可 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症状并 提高生活质量。
04
06
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探索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认 识逐渐深入。
研究现状
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已经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神经生物学、神经化学、神经药理学等多个 学科。同时,随着脑科学计划的推进和神经技术的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研究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脑与脊髓组成,就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腔,脑在颅腔,脊髓在脊椎管;颅骨保护脑,脊椎保护脊髓。
人类的思维活动也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简介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就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与位于颅腔内的脑;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与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就是传递、储存与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组成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
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
脑在开始时就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与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与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就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
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与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
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就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与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
在脑与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就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特征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还保留着原来神经管的模式,灰质居中央管的周围,而白质围于灰质的表面。
脊髓的背侧部分由胚胎时期神经管的翼板发展而成,主要接受感受器的传入信息。
腹侧部分由基板发育而成,其功能就是运动性的。
脑干的颅神经核的位置按其感觉、运动的性质,基本上与脊髓的排列方式相似,但由于脑室的形状变化,当然,不如脊髓那样明显而整齐。
脑干中的一些既非感觉又非运动性的神经核,如红核、橄榄核等,则位于脑干的不同部分。
由于脑室及众多的神经束与传导束的出现,脑干的构造比脊髓要复杂得多(见表)。
大脑及小脑的灰质主要分布在表层,分别称为大脑皮层与小脑皮层;而白质则在深层。
结构脊髓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椎管内,前端枕骨大孔与脑相接,外连周围神经,31对脊神经分布于它的两侧,后端达盆骨中部。
脊髓膜:脊髓外面被复有三层结缔组织膜,称脊膜,由内向外依次为脊软膜,脊蛛网膜与脊硬膜。
脊蛛网膜与软膜之间形成相当大的腔隙称为脊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
脊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形成狭窄的硬膜下腔,充满淋巴。
形态:呈上、下略扁的圆柱状,末端称为脊髓圆锥,具有两个膨大部,称颈膨大与腰膨大(盆神经、尾神经与脊髓圆锥及终丝共同形成马尾); 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从横切面上瞧,中央为蝴蝶形灰质,周围由白质组成。
灰质中央有中央管。
灰质向后外突出的部分为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相连,内含中间神经元;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为前角,内含运动神经元,其纤维构成脊神经前根;侧角内含植物性神经元。
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按位置可分前索、侧索与后索,分别把脑与脊髓及脊髓内各段联系起来。
脊髓的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就是传导功能,全身(除头外)深、浅部的感觉以及大部分内脏器官的感觉,都要通过脊髓白质才能传导到脑,产生感觉。
而脑对躯干,四肢横纹肌的运动调节以及部分内脏器官的支配调节,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传导才能实现。
若脊髓受损伤时,其上传下达功能便发生障碍,引起感觉障碍与瘫痪。
二就是反射功能,脊髓灰质中有许多低级反射中枢,可完成某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肌肉的牵张反射中枢,排尿排粪中枢、性功能活动的低级反射中枢,跖反射、膝跳反射与内脏反射等躯体反射。
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都就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的。
当脊髓突然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会产生暂时性的脊休克。
脊髓损伤可中断某一水平的生理功能。
目前由于医学进步,许多脊髓损伤病人已有可能恢复其生理功能。
脑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人类的脑就是由约140亿个脑细胞构成的重约1400克的海绵状神经组织。
脑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构造上,按部位的不同分为前脑、中脑与后脑三大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1、后脑位居脑的后下部,其中包括三部分:⑴延脑,位于脊髓的上端,与脊髓相连,呈细管状,大如手指。
延脑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呼吸、心跳、吞咽及消化,稍受损伤即危及生命。
⑵脑桥,位于延脑之上,就是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较延脑为肥大的管状体。
脑桥连接延脑与中脑,如果受损可能使睡眠失常。
⑶小脑,位于脑桥之后,形似两个相连的皱纹半球,其功能主要就是控制身体的运动与平衡。
如果小脑受损,即丧失身体自由活动的能力。
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2、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处在整个脑的中间。
中脑就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
在中脑的中心有一个网状的神经组织,称为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意识状态。
网状结构的作用扩及脑桥、中脑与前脑。
中脑与后脑的脑桥与延脑合在一起,称为脑干,脑干就是生命中枢。
3、前脑就是脑的最复杂部分,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
前脑主要包括五部分: 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⑴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平均厚度为2、5~3、0毫米,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上面布满了下凹的沟与凸出的回。
分隔左右两半球的深沟称为纵裂。
纵裂底部由胼胝体相连。
大脑半球外侧面,由顶端起与纵裂垂直的沟称为中央沟。
在半球外侧面,由前下方向后上方斜行的沟称为外侧裂。
半球内侧面的后部有顶枕裂。
中央沟之前为额叶。
中央沟后方、顶枕裂前方、外侧裂上方为顶叶。
外侧裂下方为颞叶。
顶侧裂后方为枕叶。
胼胝体周围为边缘叶。
每叶都包含很多回。
在中央沟的前方有中央前回,后方有中央后回。
大脑半球深部就是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为纹状体。
其机能主要就是调节肌肉的张力来协调运动。
⑵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就是位于胼胝体之下包括多种神经组织的复杂神经系统。
边缘系统的构造与功能尚不能十分确定,在范围上除包括部分丘脑与下丘脑之外,还包括海马与杏仁核等。
海马的功能与学习、记忆有关,杏仁核的功能与动机、情绪有关。
⑶丘脑就是卵形的神经组织,其位置在胼胝体的下方,具有转运站的功能。
从脊髓传来的神经冲动,都先中止于丘脑,然后再由丘脑分别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域。
如丘脑受损,将使感觉扭曲,无法正确了解周围的世界。
⑷下丘脑位于丘脑之下,其体积虽比丘脑小,但功能比丘脑复杂。
下丘脑就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控制中心。
它直接与大脑皮质的各区相连,又与主控内分泌系统的脑垂体连接。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并与饥、渴、性等生理性动机及情绪有关。
如下丘脑受损,将使个体的饮食习惯与排泄功能受到影响。
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⑸脑垂体位于下丘脑之下,其大小如豌豆,在部位上虽属于前脑,但在功能上则属于内分泌系统中最主要的分泌腺之一。
此外,胼胝体连接大脑两半球,使两半球的神经网络得以彼此沟通。
脑就是中枢神经系的高级部分,位于颅腔内,向后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延续。
脑可分为四部分,脑干、间脑、大脑与小脑。
(一)脑干脑干由后向前依次分为延髓、脑桥、中脑。
延髓为脑干的末端,呈前宽后窄的楔形。
延髓的腹侧有锥体、斜方体。
其背侧分为闭合部与开放部。
脑桥位于延髓的前方,可分为基底部与被盖,基底部横向隆起,两端有三叉神经穿出。
中脑:位于脑桥与间脑之间,内有一管,称中脑导水管,后端与第4脑室相通,前方与第3脑室相通,中脑导水管将中脑分为背侧的四叠体(顶盖)与腹侧的大脑脚。
红核,就是一对大的卵园形灰质核团,在大脑脚前部内,在经前丘的横切面上可见,它就是下行运动传导路上重要的转换站。
(二)间脑前外侧接大脑的基底核,内有第3脑室,成环状环绕,主要分为丘脑与丘脑下部。
丘脑占据丘脑的大部分,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左右两丘脑内侧部相连断面呈圆形,称丘脑粘合块,周围的环状裂隙为第3脑室。
丘脑下部又称下丘脑,位于丘脑的下方,就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从脑底面瞧,由前向后依次为两侧视神经构成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三)大脑: 大脑新皮质分布于背面及前、外、后侧面,可分为前部的额叶,后部的枕叶(视觉区),外侧部的颞叶(听觉区),背侧部的顶叶(一般感觉区)。
基底神经节大脑内部在白质中一些大的灰质团,称基底神经节或基底神经核,就是大脑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由尾状核与豆状核构成。
嗅脑构成端脑底面,包括嗅球、嗅回、嗅三角、梨状叶、海马回,海马与齿状回等部分。
边缘叶就是指大脑半球两半球间相对的皮层,包括扣带回、胼胝回等,执行调节内脏与生殖活动的功能。
白质大脑半球的白质含有以下三神纤维: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纤维,形成胼胝体;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脑回,各叶之间的纤维。
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中枢其它各部分之间的上、下行纤维。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部,每侧各有一个,分别称为第一、第二脑室,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四)小脑: 小脑略呈球形,位于延髓与脑桥的背侧,背侧面有两条浅沟将小脑分为三部分:小脑半球与蚓部。
(五)脑膜、脑室系统与脑脊液的循环脑膜与脊髓膜相似,在脑的外面也有三层脑膜,由内而外分别就是脑软膜、脑蛛网膜与脑硬膜,其间分别形成蛛网膜下腔与硬膜下腔,但就是没有硬膜外腔。
脑室系统侧脑室、间脑内的第3脑室、中脑内的中脑导水管、小脑、脑桥与延髓内的第4脑室以及脊髓内的中央管,它们相互连通,充满脑脊液,共同组成脑室系统。
脑脊液的循环脑脊液就是一种特殊的液体,由侧脑室、第三脑室与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充满于脑室系统以及脑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在大脑纵裂处流入静脉内,完成脑脊液的循环。
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就是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如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语言训枢等等。
通常,一些简单的反射中枢范围较窄,如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腰部脊髓,角膜反射中枢在脑桥。
但调节某一复杂生命活动的中枢,其范围却很广,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分散在延髓、脑桥、下丘脑以及大脑皮层等部位,而延髓呼吸中枢就是基本的,其余各级中枢通过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来调节呼吸运动。
可见反射中枢并非仅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一局限的孤立区域。
即使同一水平的某一神经中枢内部各个神经元之间,也还有错综复杂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决定着这个中枢的机能活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