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人文地理9 人地的关系46页PPT

合集下载

人地关系及演变ppt课件

人地关系及演变ppt课件
白吕纳: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 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变化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3适应论
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这种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 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该理论已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罗士培,受法国学派的影响,1920年创用了“调节”一词,创立“适应论”。 调节包含两重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 和利用的可能性。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4生态论Biblioteka 必修三: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应用: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旅游开发与人地关系研究
《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
借鉴国外相关研究, 协调我国旅游型海岛人地 关系中 要整合人地关系研究, 拓宽旅游型海岛 的研究领域, 重视乡、村级旅游型海岛的人地 关系问题, 尤其要先解决环境脆弱地区外来游 客的影响和相关利益主体问题。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在西方,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古希腊学者希波革拉第《论空气、水和地方》专门论述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色诺芬:较早探讨人地比例及相互关系的学者 柏拉图:《国家论》提出了理想国的设想,认为5040人是对 国家最有利的公民数量 亚里士多德:“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 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一国的土地和人口规模应 当适应
新时代下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信息时代vs工业时代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

工业文化景观
产业文化景观 交通文化景观
商业文化景观
旅游. 文化景观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六)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 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论的立论是错误的。
.
5
(二)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
白兰士
代表人物:法国的白兰士和白吕纳 核心思想: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
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 括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同样的环境可以 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给人类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性,它们被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
唯意志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 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 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
31
.

32
(七)环境感知
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人地关系。
它的内涵是:人在对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的各种可能 性进行选择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 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它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人地关系》PPT课件

《人地关系》PPT课件
人工产物重新转发自然产物的人的自然化迆程两种对流迆程的整合使得人地趋二同一形成人地关联共生系统幵日益向空间范围扩大功能强度拓展的斱向収展随着人地相互作用的空间由地斱微观尺度到局部地区中观尺度収展到全球宏观尺度丌同觃模等级层次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互劢性和关联性日益增强使特定的人地系统越来越大地叐区域和全球环境自然的和人文的収展发化的影响
➢ 澳大利亚的泰勒认为“世界上天赋优厚的地区,可能给人类生 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但在大约十分之九的地球陆地上自 然发出了清晰的警告:这里太干、太冷、太湿或是太崎岖不平。 任何定局者如果不顾这些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害” 。
主要错误
➢ 环境决定论由于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认 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 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因素,人和生物一样,其生存发展和分 布完全受环境的严格控制。因而从它一定型 开始,就普遍受到各国学者的批判。
➢ 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人认为人类中心论思想从柏拉图开始,经 笛卡尔到康德达到最终理论上的完成。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和 洛克是把人类中心论从理论推向实践的伟大思想家。培根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了解 自然,科学的真正目标是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一种征服自 然的途径。
➢ 洛克认为,人类要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自然的 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人类中心论的主要错误
➢ 人类中心论的核心理论观点——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直接 误导了人对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及在实践上的简单处理, 客观上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掠夺、征服。
➢ 人类中心论在近代主体至上哲学、工业主义推动下成为现实的 实践活动,并发展成征服自然的人地观,进而走向科技万能论的极 端。人们根据这一思想,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在 实践上大规模地向大自然进攻。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的科学 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如此辉煌的程度,以至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 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去向大自然索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优质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优质课件 (共46张PPT)

举例:鲧禹治水的故事
鲧治水:鲧用的是共工氏修筑堤防,“堙”、 “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并逐年加高加厚的 办法,而不疏导河道,导致水无归宿。所以鲧 虽经九年的努力,但终因“功用不成,水害不 息”,治水最后以失败告终! 禹治水:禹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 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 面,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为“疏导”来根 治水患。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模式图
环境
影响
物质 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影响
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中“人”、“地”分 别指的是什么?
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指社会性的人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 动的人, 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 的人,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 哪些好处?
使清澈的渠水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 地,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缺乏问 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当地的 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3.会不会对该县及其邻县的生态环境产生负作用?
如果在引水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如在悬 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若缺乏科学论证,可能会 导致滑坡;开凿渠道的碎石任意堆放,会对 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开渠过程中若破坏陡坡 上的植被,则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会对生 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如果引水量太 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 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交通拥堵、
城市环境污 染、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讨论以下问题
(1)、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

地理第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ppt

地理第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地 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 势。
人地关系思想概述
1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
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原始崇拜阶 段、地理环境决定论阶段、人地关系相互作用 阶段等。
3
现代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注重探 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
学习目标
理解人地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分析现代人地关系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掌握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0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
朴素人地关系思想
古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基于直观、感性的认识,强调天、 地、水等自然要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些古代思想家和学者,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中国的孟子,认为地理环 境是人类生活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人类开始 从全球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地球。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标题:《地理第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人地关系思想的实践应用 • 总结与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相 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尊重,为 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对人地关系思想的进一步思考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
Tuesday, January 03, 2012
一、人地关系中的“人”和 “地”
“人”,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 人 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 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即社会的人。 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即社会的人。 双重属性:自然属性、 双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双重身份:生产者、 双重身份:生产者、消费者 人类只是人地系统中的一员, 人类只是人地系统中的一员,没有任何理由 使自己的活动凌驾于整个人地系统上。 使自己的活动凌驾于整个人地系统上。
Tuesday, January 03, 2012
人地矛盾表现在两方面: 人地矛盾表现在两方面: 1.空间上人与自然要素对区域空间占有的矛盾 空间上人与自然要素对区域空间占有的矛盾 2.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量、交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量、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 流比例和交流频率等方面。 流比例和交流频率等方面。
Tuesday, January 03, 2012
三、人地系统的结构演变和调控
人是生物圈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群体, 人是生物圈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群体,在自身进 化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环境。 化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环境。历史上人类创造了多种 文明模式, 文明模式,而这些模式都是从对自然的某种适应为基 础的。 础的。所谓适应就是人类为谋求在自然中生存发展采 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改造 以及对自然变化的响应。 以及对自然变化的响应。人类开始使用工具一直到今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采集狩猎社会、 天,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采集狩猎社会、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p22。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
Tuesday, January 03, 2012

精品课件之浅谈人地关系

精品课件之浅谈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 的“不可掩盖的事实”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 的“不可掩盖的事实”
2001 2002 2003
2004
LOGO
从人文文化上看,我国的地域语言便完美的阐述了地 理环境的重要影响。我国语言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 齐。 从政治与经济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 南方经济、文化发达。
政治中心北京
经济中心上海
南北两大区域中,又以中国北部内蒙古地区游牧文化和 中国南部岭南文化的差异最为显著。 用历史的眼光从整个地理环境来 看,就可以看出,蒙古高原以南 大致以阴山山脉为界与汉族的中 原文化隔开,以东以绵延的大兴 安岭为界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女 真满洲文化隔开西南以阿尔泰山 为界,与羌藏山岳文化隔开;以 北与西伯利亚草原成一片;以西 与广大中亚草原相通。是一个典 型的游牧圈。在广阔的内蒙古草 原上,人们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 生活节奏缓慢惬意,人民性格豪 爽朴素,淳厚老实,与蒙古开阔 的草原有着不可隔离的联系

气候对文化的影响
其次,气候的不同使人们的 运动爱好也不同。 北方冬天有雪,湖面结冰人们可以在湖面上溜冰, 尽情享受冰雪世界的美丽。而南方即使是冬天也比 较的温和湖面也不会结冰,冬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欢迎,而南方人也发明了滑旱冰。 最后,气候还会影响城市建筑群的布局。太阳 高度角较小的地方为了使低层住宅也能射入阳光, 楼宇间隔通常会比较的大。布置城市的居民区和工 业区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到方向的问题。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内部文化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2、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3、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1、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课件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课件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可能论(或然论) • 适应论 • 生态论 • 文化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哲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黑格尔:《历史哲学》
地理学
拉采尔:《人类地理学》 森普尔:《地理环境之影响》
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理论)
不能研究它所有方面和内容。“从地理学入手来研究人 地关系,明确以地域为基础”。 • 陆大道,郭来喜.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地理学报,1998,53(2):97~105
如何研究人地关系?
•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理论研究; • ②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度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
生态论
巴罗斯 地理学是“人类生态学的科学” 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映(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 心论题,其他现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 应时,才有必要说明。) 地理学应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三、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 20C60S以来,人地关系失调 • 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
辨于土而民可富。”“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 里,可以为足矣” • 老聃(前580-前50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 孟轲(约前372-前2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人定胜天 • 荀况(约前313-前238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 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
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 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崇尚“自然的和谐”、“人和自 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的 内外和谐”的“普遍和谐”观念(汤一介,199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