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熔化和凝固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02全练版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02全练版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物态变化1.下列自然现象中,水都表现为固态的是()A.霜、雾B.冰、露C.雨、露D.雪、雹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2.(2022独家原创)小虎所在的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均匀受热,小虎应选用(选填“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通过正确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温度/℃404244464848时间/min67891011温度/℃48484849.55152.5①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图(2)中作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②由图象可知,在第6分钟末,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实验过程中海波在以下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的特点是①熔化前:;②熔化过程中:;③完全熔化后:。

(均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知识点3熔点和凝固点3.(2022河北赞皇期中)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水晶,石蜡B.沥青,食盐C.玻璃,蜂蜡D.冰,海波4.(教材P55、P56图片改编)如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的是()A. B.C. D.知识点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5.(2022独家原创)据新闻报道,2022年1月19日晚,吉林省一“熊孩子”因好奇舔路灯杆舌头被“粘”住,公安民警让温水顺着路灯杆缓缓流到男孩舌头与路灯杆接触点后,男孩方才得救。

男孩舌头被“粘”住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液体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

这个过程需要。

能力提升全练6.(2020湖南湘潭中考,16,)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60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7.(2022湖北武汉洪山期中,1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海波、玻璃是晶体,蜡、松香、金属是非晶体B.金属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同时吸热C.对晶体,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要比它的熔点低D.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8.(2020安徽潜山期末,12,)将一杯0 ℃的水和一块0 ℃的冰同时放到同一房间里,结果水没有结冰,冰也没有熔化,则该房间里的温度()A.高于0 ℃B.等于0 ℃C.低于0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2020河北蠡县期中,28,)根据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回答下列问题:物质名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固态煤油铜钢熔点/℃-39-117-30 1 083 1 515(1)酒精在-113 ℃时是态,在-121 ℃时是态。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熔化和凝固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熔化和凝固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二、熔化和凝固基础巩固1.(题型一)明明家买了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明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原因是()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2.(题型二)下雪了,小宇从外面捧回一团雪放在杯子里,插入一支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降到-6 ℃,他将杯子放在盛有许多热水的盆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是()A. 一直不变B.先不变,后变大C. 一直变大D.先变大后不变,后来又变大3.(题型三)[广西玉林中考]如图1—2—1所示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图 1-2-1A.10 ℃B.40 ℃C.50 ℃D. 60 ℃4.(题型四)]江苏常州中考]市场上有一种“ 55 ℃保温杯”,如图1-2-2所示,该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能力提升5.(题型二)[广西桂林中考]玻璃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___ (填“升高”或“不变).6.(题型一)[贵州遵义中考]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热量,温度——.7.(题型二、三)[江苏扬州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图 1-2-3(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 ℃~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 ℃~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1—2—3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 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 3汤匙的盐,由此做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8.(题型三)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李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大气压为1.01X105 Pa时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混合液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 2 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一中. 表一(1)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21 min时,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态.(2)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填“高” 或“低”).实验结束后,李涛同学又想知道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后的凝固点的高低是否与掺入酒精质量的多少有关,于是他又用玻璃杯取与第一次实验质量相等的水,在水中掺入质量少于第一次掺入的酒精的质量,放入冰箱内重做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二中. 表二(3)根据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分析可知,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的质量减少,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基础巩固1.D解析:把豆腐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再拿出来,在此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先遇冷凝固成冰,然后遇热熔化成水,从而造成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故选D.2.D解析:-6 ℃的冰遇热温度升高,当到达熔点后开始熔化,但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当冰全部熔化后温度再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先变大后不变,后来又变大.故选D.3.C解析:由题中图像知,该晶体在熔化时有一段温度保持50 ℃不变,故该晶体的熔点为50 ℃.故选C.4.D解析:由题意知,该物质遇到高于55 ℃的水时温度升高,但杯内水温到了55 ℃后长时间保持不变,说明该“神奇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熔化现象,该物质的熔点为55 ℃,由晶体的特点知,处于熔点时可能为固态,也可能为液态,还可能为固、液混合态.能力提升5.非晶体升高解析:玻璃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它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放出不变解析:冰是晶体,其凝固点为0 ℃,在0 ℃以下的环境中冰放热凝固,但温度不变.7.(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4 (3)先降低后升高(4)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浓度在21%到24%之间的盐水的凝固点(5)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解析:(1)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主要考虑如果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分析题中图像可知,小明所测盐水在-4 ℃ 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升高.(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 但盐水浓度在21%到24%之间还有22%、23%或者是22.5%,根据第(3)问的趋势看,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18 ℃还低,然后凝固点再升到盐水浓度是24%的-17 ℃,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5)药品要求在0 ℃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 ℃以下,冰的熔点是0 ℃,盐冰的熔点低于0 ℃,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8. (1) -6 固(2)低(3)升高解析:(1)混合液从第10 min到第18 min温度一直保持在-6 ℃不变,所以此时混合液处在凝固过程中,保持-6 ℃不变,即它的凝固点为-6 ℃;在第 10 min之前物质为液态,第10 min到第18 min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第18 min之后物质处于固态,所以第21 min时,物质处于固态.(2)水的凝固点是0 ℃,掺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变成了-6 ℃,故凝固点降低了.(3)对比表一和表二,表一中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 ℃,表二中混合液的凝固点是-4 ℃,第二次水量没变,但加入酒精的量减少了,混合液的凝固点升高了.。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

1.2“熔化和凝固”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 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C. 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D. 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2.把分别盛有地沟油和花生油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发现两杯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A. 密度B. 沸点C. 凝固点D. 硬度3.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 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 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4.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A. 豆腐冷缩而成的B. 豆腐膨胀而成的C. 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 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5.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 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 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 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6.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8.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则此温度下的萘()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10.0℃的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11.下列各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 石英、玻璃、金属B. 冰、食盐、金属C. 松香、水晶、金属D. 海波、金刚石、沥青12.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江河的冰雪消融B. 蒸包子周围冒出的白气C. 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珠D. 冬天,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13.根据下表中的资料,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晶体熔点(℃)固态酒精﹣117固态水银﹣39冰0钨3410A. 固态酒精的温度一定低于﹣117℃B. 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 灯泡里的灯丝要用金属钨来做D. 水达到0℃就一定会结冰14.某同学在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 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B. 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 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D. 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15.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C. 酒精沸点比水银沸点更低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二、填空题16.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为﹣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在﹣250℃时,氢是________态,氧是________态.17.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________ (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过几个小时后,碗壁上的水消失了,原因是水发生了________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与凝固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与凝固习题(含答案)

熔化与凝固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1.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 蜡玻璃沥青B. 蜡铝玻璃C. 冰铁铝D. 冰铁沥青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C. 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3.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态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陈逸飞同学在学习“熔化和凝固”后对中午餐桌上的冻豆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把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再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你能帮助他分析冻豆腐形成的原因吗()A. 豆腐冷缩而成的B. 豆腐膨胀而成的C. 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D. 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5.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些冰水混合物,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些0℃的碎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里的冰块未完全熔化完时,则试管中的冰()A. 完全熔化B. 熔化一部分C. 下边熔化上边未熔化D. 一点没熔化6.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通常情况下金属锡是固态,焊接时先将锡熔化至液态,然后再凝固和接头粘在一起.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 B.C. D.7.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C. 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D. 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8.将一份0ºC的冰水混合物放入恒定温度为0ºC的冷冻室内,待一段时间后,则(冰的熔点为0ºC)()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 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C.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 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其温度降低10.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C.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D. 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11.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A. 房间里的温度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B. 房间里的温度低于冰的温度,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C. 房间里的温度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所以冰不再熔化D. 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上的水开始凝固,所以冰不再熔化1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 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13.保温瓶中装有1000g、0℃的水,然后放进100g、−2℃的冰,盖好瓶塞,则()A. 水质量变大B. 冰质量变大C. 冰、水质量不变D. 冰、水温度均无变化14.如图是某校“阳光六班”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一时间的变化图像,关于海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海波是非晶体B. BC段是海波熔化的过程,海波熔化用了12minC. 海波是晶体,凝固点是48℃D. 海波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继续吸热1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小明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项是()A. 该物质是晶体B. 该物质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C. 第3min时,该物质是固态D. 该物质的熔点约为50℃16.图的甲、乙、丙三图分别记录了冰、海波和萘三种物质从固态到液态过程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混淆.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1)试管应2)海波不宜(3)加热应2℃.冰在0℃时是思想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法,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等优点.解:对照图甲,EF段表示温度逐渐降低,晶体放热,物质处于液态;示温度不变,是晶体放热的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低,此时物质放热,处于固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刘大海拿了一个刚好能装5kg水的塑料壶去买花生油。

老板给他的塑料壶装满花生油后告诉他:“这是5kg花生油”。

并按此收取了花生油的费用,已知ρ油<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大海赚了B.刘大海亏了C.刘大海没有亏也没有赚D.老板也没有亏也没有赚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视力表上的E 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5.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6.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1.2-熔化和凝固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2-熔化和凝固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1.2 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露珠凝结C.深秋,绿叶凝霜D.严冬,大雪纷飞2.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③D.①、②或③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3min~6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C.在3min~6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固态氢金钢固态酒精钨固态水银熔点/℃﹣259 1064 1300 ﹣117 3410 ﹣39A.在﹣268℃时,氢是固态B.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钢掉入纯金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6.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等体积的 M、N 两种固态物质。

它们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在 26min 内,M 物质从固体变为了液体,N 物质始终是固体。

根据图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ab 为 M 物质的熔化图象,oa′b′为 N 物质的沸腾图象B.在 16~18min 内,M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不吸收热量C.M 物质肯定是晶体,N 物质可能是非晶体D.M、N 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 10min7.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第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印刷工人用铅水浇铸铅板,图中能反映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A.B.C.D.9.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持续上升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10.关于物态变化中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均保持不变B.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均保持不变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二.填空题(共6小题)11.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如对物质状态的基本理解,温度和热量概念的认知等。然而,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前置知识掌握不足,这将成为他们学习本节课的障碍。此外,对于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可能也会成为学生的学习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些学生,通过复习和巩固前置知识,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也是对课堂讲解的一种补充和概括。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精心设计和演练,确保板书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不熟悉,对温度、热量与内能关系的理解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提前准备充分的辅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设备,并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课后,我将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对于那些学生普遍反映困难的知识点,我将考虑在后续的课程中进行重复讲解和强化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定期审视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然后,我会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和易错点。最后,我会给出一些建议,指导学生在课后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2.复习课堂讲解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3.结合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这些作业,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后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01 知识管理1.物态变化概念: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2.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固.晶体与非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________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______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的,不同的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说明: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注意: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需要________热量;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02 基础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C.树叶上的露珠 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2.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3.某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第3题图第4题图4.(常州中考)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 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 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6.(遵义中考)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7.小丽在实验室中探究花生油的凝固规律时观察发现:花生油在降温过程中,当油温下降到12 ℃时,花生油中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变得浑浊;在油温由12 ℃下降到4 ℃的过程中,花生油中絮状物逐渐变多,最终花生油变成固态.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可知:花生油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03 中档题8.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9.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10.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夏天,吃冰棒解暑B.冬天,将水箱中的水放掉C.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D.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11.(大连中考)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________(填“大”或“小”)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________趋于一致.12.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__(填“会”或“不会”)熔化.04 拓展题13.冰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 ℃,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5 ℃ B.1 ℃ C.-5 ℃ D.-10 ℃14.一天橘子林中的气温不断地下降,焦急万分的农场主等待着最新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严寒的天气可能会毁掉一年的收获.农场主真想提前采摘,可是橘子还没有成熟.没有办法,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把长长的水管拖进来,对着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的下降,水结成了冰.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冰保住了橘子.冰怎么可能保温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及其应用01 知识管理1.熔化图象及其应用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石蜡的熔化图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________.2.凝固图象及其应用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凝固图象,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非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石蜡的凝固图象,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________.说明:判断图象是熔化还是凝固图象的关键是看温度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还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上升趋势的为熔化图象,而下降趋势的为凝固图象.02 基础题1.(淮安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关于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3.(海南中考)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4.(河源中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_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5.(荆州中考)俊杰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俊杰绘出了熔化图象丙,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物体处于________态.03 中档题6.(随州中考)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7.(湘潭中考)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填“固”或“液”)8.(贵港中考)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2分钟处于________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9.(海南中考)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 min 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04 拓展题10.(扬州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2)他们发现所测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参考答案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知识管理1.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 2.固态液态液态固态有固定的没有固定晶体液体凝固相同一般不同 3.不变吸收放出不变吸收升高放出降低基础题1.D 2.B 3.A 4.D 5.C 6.放出不变7.非晶体中档题8.C 9.C 10.B 11.小温度12.不会拓展题13.C 14.一般来说,当环境的温度在0 ℃左右时,水果是不会冻坏的,水的凝固点是0 ℃,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向林中喷洒大量水后,当温度降低时,由于水要凝固,同时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林中的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从而使橘子没被冻坏.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及其应用知识管理1.甲吸不变乙吸升高 2.甲放不变乙放降低基础题1.B 2.B 3.D 4.A 80 5.(1)36 (2)晶体不变液中档题6.A 7.(1)BC 吸(2)液固8.(1)-2 (2)吸热(3)0 固(4)A 9.(1)自下而上(2)69 (3)固液共存晶体拓展题10.(1)-4 (2)先降低后升高(3)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4)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熔化和凝固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露珠凝结C.深秋,绿叶凝霜D.严冬,大雪纷飞
2.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
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
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
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3min~6min内是液态
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在3min~6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固态氢金钢固态酒精钨固态水银
熔点/℃﹣259 1064 1300 ﹣117 3410 ﹣39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钢掉入纯金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6.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
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等体积的 M、N 两种
固态物质。

它们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象如图乙所示。

在 26min 内,M 物质从固体变为
了液体,N 物质始终是固体。

根据图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b 为 M 物质的熔化图象,oa′b′为 N 物质的沸腾图象
B.在 16~18min 内,M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不吸收热量
C.M 物质肯定是晶体,N 物质可能是非晶体
D.M、N 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 10min
7.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
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第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印刷工人用铅水浇铸铅板,图中能反映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A.B.C.D.
9.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持续上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
10.关于物态变化中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均保持不变
B.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均保持不变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

因为它在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12.海波凝固时要热量,它的温度上升。

(选填“一定不”或“不一定”)13.查熔点表,确定下列物质在下列温度时的状态(通常情况下)。

酒精﹣117℃
铅328℃
水银﹣39℃
(1)﹣115℃的酒精是态;
(2)700℃的铅是态;
(3)﹣39℃的水银可能是或。

14.如图所示为装修工人经常会用到的热熔胶枪,胶枪使用时将固体胶
棒送入枪管,通电加热后(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胶水被挤出,
此过程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胶水在常温
下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从而起到粘合的作用。

15.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
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选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
是吸收热量,但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
变”)
16.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曲线图。

则该晶体的熔点为℃,
图中(选填“AB”、“BC”、“CD”)段为固液共存
状态,晶体熔化时是热。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
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
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实验中宜用(选填“较大颗粒”或“微小
颗粒”)的固体。

(2)把装着某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该物质。

(3)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2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

(填“偏大”或“偏小”)
(5)下表是一位同学探究某固体熔化,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用了分钟。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30 33 36 39 42 45 48 48 48 48 49 51 53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
18.在“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
律”的实验中:
(1)本实验应选用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
的装置,理由是:;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段,该物质处于态,其内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与固态时的比热容之比c液:c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C。

6.C。

7.C。

8.C。

9.A。

10.C。

二.填空题
11.0℃的冰;熔化。

12.放出;一定不。

13.(1)液;(2)液;(3)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14.熔化;吸热;放出;凝固。

15.240;固液共存状态;不变。

16.70;BC;吸。

三.实验探究题
17.(1)微小颗粒;(2)受热均匀;(3)B; 48;晶体;(4)偏大;(5)48℃;4。

18.(1)乙;使此物质均匀受热;(2)晶体;固液共存;增大;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