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合集下载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引言1997年的那场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大家还记忆犹新,11年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又席卷全球,两次危机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的差异。

而这两次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危机回忆东南亚金融危机起始于泰国危机。

1997年7月,在国际投机基金大举抛售泰铢的货币攻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泰铢当日应声而贬20%,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国,新加坡、中国的和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乱,危机向纵深开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兴旺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统计资料显示:1997-1998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都有所下降,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萎缩;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由4.9%下降到2.2%;非洲国家则由平均增长4.6%下降为3.7%。

由于危机发生后,东南亚遭受冲击的国家深化改革并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革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再加上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及美国经济持续走强等外部因素,1999年,东南亚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重围,踏上了复之路。

〔二〕危机爆发的原因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出口大幅度下降,经常工程收支状况恶化。

3、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

4、固定汇率制度下,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5、国际游资兴风作浪是东南亚金融动乱的外部因素。

二、美国次贷危机〔一〕危机回忆美国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因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引起股市剧烈震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缺乏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标志有两个:其一是标准普尔降低次级债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降低意味着资产的投资价值下降,因此市值数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市值将大幅度下降;其二是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次级债,这意味着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开场向其他国家蔓延。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
p l y t ec re t u r r oi , h u r n a t l GDP g o t n C i a in’ h l a k c q e y w h i h n r s t edb c .
Ke o d : ia ca c s o te sA i US sb p me r ae r i Q a ta v o p r o yw r s Fn n il r i i S uh at s ..u — r t g i s u ni t eC m a sn i sn a i mo g c s ti i
t t e c mp r o t i a e o s e al d r s a c nt ei a t f n n il rs o t e s Asa a d t eU. . ai o a s n, h sp p r e d ti e r h o v i d a e e h mp c a c a i i i S u h a t i n S of i c sn h s b p memo g g rss n C i ase o o n e fl w n c o c n mi oi yT e c mp r o c u e e u — r r a ec i o h n ' c n mya d t ol i g ma r e o o cp l . h o a s n i l d st i t i h o c i n h f r i n ta e h t c r e ,GDP, i t r s r t s o eg r d ,t e s k ma k t o n e e t ae ,mo e u p y a d t e g v r me t s e d n .T e r s l n y s p l n h o en n p n ig h e ut s s o d t a ei a t fU. . u - rme mo g g rsso h n c n my i g e trt a h i a c a r i h we h t h mp c S s b p t o i r a ec ii n C i aSe o o s r ae n t e F n n i l i si t h c s n

比较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比较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繁流动提供 了可乘之机 。
2 内部因素分析 、

是失衡 的宏观经济结构 。泰 、 印尼 等 国家 韩、
创造 了经济发展史上 的 “ 奇迹” 这 些 国家 的经 济发 ,
五是 “ 、 、 不 分 , 政 企 银” 三者关 系混 乱。政府 办 银行 、 政策性银行 与政策性 贷款 、 府与企 业 的“ 政 父 子关 系” 与行政干 预导致企业对政府的严重依 赖 , 银 行与企业 的关系 导致企业 贷款愈 多 , 银行对 企业 的
的金 融 风 险 防范 机 制 。泰 国等 东 南亚 国家 以 及韩 国
加强的全球经济 的一体化和不稳定 的国际金融 市场 。2 世纪 9 年 代 由于通讯技术 和交通 运输业 0 0 的发展 , 各个 国家之间愈加的相互依赖 , 全球一 体化 使得 国际资本的参与者能够迅速在全球范 围内进行 大笔资金的跨 国流 动 , 国际投机资本 提供 了 活动 为 的条件 , 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 另外 国际金融市场 的不稳定性还表现在大的 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和投 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 0
Jun l f n a ia c o ra o nn Fnn e& E o o c iesy Yu c nmisUnvri t
Vo.3 N . 12 . o 5
依赖性 愈强 , 最终导致企业变相地拥有银行。 ( 亚洲金融危机对 我国经济 的影响 二)
1积极影响 、
动容易受到市场预期 和信心的变化而 出现急剧 的逆
转, 大规模 的资金 流入 、 流出都是 中小规模的东亚经 济所不能承受 的, 以上构 成 了亚 洲金融危 机发 生 的
外部 原 因 。
管理 。在 国内经济实力 不足、 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 、 调控 能力不 足的情况 下 , 于求 成地对 外开 放了资 急 本市场 , 放松 了对资本项 目的管理 , 国际游资的频 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

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

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

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

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交代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交代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布 放 弃 固定 汇 率 制 ,实 行 浮动 汇 率 制 引 发 了一 场遍 及 东 南 亚 的 的 影 响 下 , 菲律 宾 比 索 、 印度 尼 西 亚 盾 、 马来 西 亚 林吉 特 相 继 成
为国 际炒 家 的攻 击 对 象 。接 着 .危 机 波及 到 台湾 、 香港 及 韩 国 等
闭 、股 市 剧 烈 震 荡 引起 的风 暴 。 次 贷 危机 起 源 于 利率 的上 升 ,房
指 一 场 发生 在 美 国 因次 级 抵 押 贷款 机 构 破 产 、 投 资基 金 被 迫 关 济 受 的影 响会 更 大 。 价 由上 升转 为 下降 ,形 势 发 生 了逆转 。 2 0 O 8年 4月 ,美 国次 贷 行
虚 拟 经 济 与 实 体 经 济脱 节 。 金 融 本 来 应 该 是 为 实体 经济 服 务 的 结 果 在 美 国 最 近 几 年 庞 大 的 虚 拟 经 济远 远 超 过 了 相 应 的 实 体 经 济 ,使 得金 融 资产 市 场成 了赌 场 为 次贷 危机 的爆 发埋 下 了伏 笔 。
地 区和 国家 。 因此 东 南 亚 金 融 风 暴 演 变 为 亚 洲 金融 危机
2 东南 亚金融 危 机形 成 的内在 机理 为 政 府 隐性担 保 一与政 府
2 共 同点 。 1 都 是属 于 金融 监管 没 有跟 上金 融 自 由化 或 金融 ()
创新 而 造 成 的危 机 。 2) 国经 济 结构 失 衡 。 ( 该
二 、东 南 亚 金 融 危 机
1 东 南 亚金融 危 机 发展过 程 回顾 。 1 9 9 7年 7月 2日,泰 国宣
重后 果 来 看 次贷 危 机 较 东 南 亚金 融 危 机 要 严重 得 多 .格林 斯 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作者:闵小宝朱红根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04期[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异同点,揭示它们爆发的根源及形成的内在机理,从而对我国金融危机的预警及防范起到一定的启示,并指出了我国有可能发生不同于上述两种类型的金融危机。

[关键词] 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内在机理一、引言当前方兴未艾的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且大有演化为金融危机之势,次贷危机自2007年4月份新金融世纪公司宣告破产保护以来,一波波的冲击全球金融市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至于何时见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尝试对这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行比较,揭示它们爆发的根源及形成内在机理的不同,从而对我国金融危机的预警及防范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1.东南亚金融危机发展过程回顾。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接着,危机波及到台湾、香港及韩国等地区和国家。

因此,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东南亚金融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为:政府隐性担保→与政府相关联企业大量借取短期外债→资产泡沫→大量游资外逃→固定汇率机制难以为继→货币贬值→货币危机→亚洲其他国家金融危机。

3.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根源: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性,因为东南亚诸国国内经济结构失衡;这些国家实行的都是僵化的固定汇率机制。

三、次贷危机1.次贷危机发展过程回顾。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次贷危机起源于利率的上升,房价由上升转为下降,形势发生了逆转。

2008年4月,美国次贷行业的第二大公司即新世纪金融宣布倒闭。

这标志着次贷危机开始爆发,次贷危机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尚未见底,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东南亚及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东南亚及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东南亚及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首先泰国房地产的投机破灭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第二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外债偿还能力低下第三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又一个原因。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的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

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1.信贷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之一是信贷泡沫的形成。

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放宽了借款和贷款条件,导致了大量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机构采取了过度宽松的放贷政策,使得借款人贷款条件容易,贷款利率较低,从而刺激了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需求。

然而,这种信贷泡沫最终崩溃,许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启示一:金融监管应更加严格。

这次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冒险。

2.金融创新: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如次贷、衍生工具等。

这些创新产品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的资产支持,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暴露。

当次贷市场发生危机时,这些创新产品的价值迅速下降,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启示二:金融创新应慎重进行。

金融创新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需要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确保其能够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同时减少系统风险。

3.市场失灵:美国次贷危机揭示了市场在有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失灵。

由于贷款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从而过多地放松贷款条件。

此外,投资者对高风险债务工具的定价和评估能力也存在缺陷,低估了这些债务工具的风险。

启示三: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创新金融工具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政府干预: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救助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等,以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

这些政府干预措施不仅增加了国家债务,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如通胀和货币贬值等。

启示四:政府需要在金融危机中采取果断的措施,但要避免过度干预。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同时要注意解决根本问题,以避免将风险转移给纳税人。

综上所述,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包括信贷泡沫、金融创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7《商场现代化》2009年2月(上旬刊)总第565期
财经论坛
一、引言
当前方兴未艾的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且大有演化为金融危机之势,次贷危机自2007年4月份新金融世纪公司宣告破产保护以来,一波波的冲击全球金融市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至于何时见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尝试对这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行比较,揭示它们爆发的根源及形成内在机理的不同,从而对我国金融危机的预警及防范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
1.东南亚金融危机发展过程回顾。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接着,危机波及到台湾、香港及韩国等地区和国家。

因此,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东南亚金融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为:政府隐性担保→与政府相关联企业大量借取短期外债→资产泡沫→大量游资外逃→固定汇率机制难以为继→货币贬值→货币危机→亚洲其他国家金融危机。

3.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根源: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性,因为东南亚诸国国内经济结构失衡;这些国家实行的都是僵化的固定汇率机制。

三、次贷危机
1.次贷危机发展过程回顾。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次贷危机起源于利率的上升,房价由上升转为下降,形势发生了逆转。

2008年4月,美国次贷行业的第二大公司即新世纪金融宣布倒闭。

这标志着次贷危机开始爆发,次贷危机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尚未见底,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目前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已宣告破产保护,而房地美、房利美及美国国际集团已国有化。

并且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百年以来最大的冲击,已影响到实体经济。

2.次贷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为:长期超低利率→刺激消费→贸易逆差→信用膨胀(主要是次级房贷)→资产泡末积聚不断提高利率→泡沫破灭→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危机(可能)。

3.次贷危机的根源。

(1)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

当资产证券化以后,经过层层包装,然后由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但由于激励机制的作用,当监管不到位时,就容易产生低估风险,人为的提高金融产品信用等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所以就有一个“谁来监管监管者”、“谁来为信用评级者进行评级”的问题。

(2)美国国内消费与投资不匹配。

由于美国国内很多产业转移至国外而导致产业空心化,而且大多数美国国民都是寅吃卯粮,超前消费,储蓄非常少,利用美国的世界货币优势大量印刷美圆和国债,导致消费虚高,推动资产价格上涨,积累了大量泡沫,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

金融本来应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结果在美国最近几年庞大的虚拟经济远远超过了相应的实体经济,使得金融资产市场成了赌场,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异同点1.不同点。

(1)东南亚金融危机属于在发展中国家爆发的危机,它的本质是货币危机,导致东南亚地区金融和经济动荡;而次贷危机是在发达国家爆发的危机,它的本质是债务危机。

导致全球金融和经济动荡不安,破坏性极大。

(2)就造成金融危机市场的严重后果来看,次贷危机较东南亚金融危机要严重得多,格林斯潘宣称美国次贷危机是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它已引起全球金融风暴,而亚洲金融危机只是在亚洲造成局部的金融危机,而没有引起全球的金融危机。

(3)东南亚金融危机根源于过度性生产,而美国次贷危机根源于过度性消费。

2.共同点。

(1)都是属于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自由化或金融创新而造成的危机。

(2)该国经济结构失衡。

五、我国金融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较高,股市和楼市积累大量泡沫。

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且产生升值预期,有大量国际游资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进入我国资本市场。

然而随着我国宏观调空、经济周期下行及受次贷危机冲击的影响,我国楼、股市价格不断下跌,且由于新劳动法的实施,我国2008年上半年中小企业已倒闭6.7万家。

并且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实体经济受的影响会更大。

六、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给我国的启示
首先,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应该相适应,如果在金融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开放资本项目,势必积累金融风险,为导致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其次,固定汇率机制也是一个弊端,它也为货币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最后,不能盲目开放资本项目,给金融危机设立一道防火墙。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国内的金融现状,我们发现,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并且资本项目处于管制状态、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所以我国不可能出现类似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我国房贷首付必须超过规定比例,而且并没有象美国那样的资产证券化而产生杠杆效应,所以我国也不可能出现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但由于美国是我们国家主要商品的出口国,所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我国出口环境也会进一步恶化,产品滞销。

并且我国国内经济周期也已下行,这一系列因素会造成我国产能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基本面,为金融危机爆发埋下隐患。

所以我国隐藏的金融危机可能是一种根源于经济基本面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危机
立足于上述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形势,建议我们国家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应对:(1)谨慎对待金融创新。

(2)加强金融监管。

(3)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内不变。

(4)积极开拓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内需。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闵小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 朱红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 要] 本文通过比较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异同点,揭示它们爆发的根源及形成的内在机理,从而对我国金融危机的预警及防范起到一定的启示,并指出了我国有可能发生不同于上述两种类型的金融危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内在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