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6〕80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6〕8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坚持“示范先行、四周辐射、点线成面、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结合“五水共治”,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推进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充分发挥和利用城市水体、绿地、市政基础设施、各类城市建筑体等对雨水的渗透、吸纳和净化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流域防洪能力,有效削减径流污染,加快构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二、目标任务按照“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围绕“渗、滞、蓄、净、用、排”,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环节,建立低影响开发控制和雨水调蓄利用的建设管理制度,健全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监测应急管理体系。
到2018年底,衢州市区海绵城市试点范围70%以上的降雨得到就地消纳和利用,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
衢州市人民政府、衢州智造新城管理委员会、衢州市国土整治和征收储备中心等行政征收二审行政裁定书

衢州市人民政府、衢州智造新城管理委员会、衢州市国土整治和征收储备中心等行政征收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征收【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1.11【案件字号】(2020)浙行终90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戴文波夏祖银董东【审理法官】戴文波夏祖银董东【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衢州市人民政府;衢州智造新城管理委员会;衢州市国土整治和征收储备中心;周根耀【当事人】衢州市人民政府衢州智造新城管理委员会衢州市国土整治和征收储备中心周根耀【当事人-个人】周根耀【当事人-公司】衢州市人民政府衢州智造新城管理委员会衢州市国土整治和征收储备中心【代理律师/律所】张旭勇浙江诚如律师事务所;郭超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卢礼成浙江某某风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张旭勇浙江诚如律师事务所郭超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卢礼成浙江某某风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张旭勇郭超卢礼成【代理律所】浙江诚如律师事务所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浙江某某风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原告】衢州市人民政府;衢州智造新城管理委员会;衢州市国土整治和征收储备中心【被告】周根耀【本院观点】本案系因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引发的诉讼,结合上诉、答辩理由,双方争议焦点集中在《收购合同》的性质、衢州市政府的被告主体资格及《收购合同》是否存在显失公平可予撤销的情形。
【权责关键词】行政征收合法违法受案范围第三人举证责任关联性证据确凿证据不足维持原判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经审理,对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另查明,根据浙编[2020]39号《中共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衢州智造新城管理机构设置的批复》规定,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等整合为衢州智造新城,设立衢州智造新城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
根据衢市编[2020]20号《中共衢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属衢州市自然资源调查登记中心等16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2020年3月18日起衢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等整合组建衢州市国土整治和征收储备中心。
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

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2.14•【字号】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施行日期】2018.03.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森林资源正文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2017年10月13日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已经2017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衢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12月14日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2017年10月13日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规划区内以及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镇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依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法律、法规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林地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城市绿化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保护和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保障城市绿化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所需资金,并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
倡导与动员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投资、捐赠、资助、认养等方式参与城市绿化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活动。
鼓励开展优质综合公园和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等示范创建活动。
衢州市各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衢州市各商业中⼼布局规划商业中⼼布局规划根据《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四⽚"的中⼼城市空间布局和衢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衢州商业⽹点分为市级商业中⼼和市级商务中⼼、⽚区商业中⼼及社区商业(包括重点乡镇商业⽹点)三个层次;在规划期内,在中⼼城市建设市级商业中⼼和市级商务中⼼、三个⽚区商业中⼼、两个物流基地(含重点专业市场群)和⼋条商业特⾊街,以及符合社区服务半径的集中商业⽹点布局。
市级商业中⼼由⽼城区商业中⼼和西区商务中⼼两部分组成。
1、⽼城区商业中⼼到2020年,基本商业⾯积14万平⽅⽶。
主要由环⼗字街商圈、环南湖、环坊门街三个商圈组成。
环⼗字街商圈。
主要包括上下街、南街——新桥街和中河沿——蛟池街。
上下街将继续保持⽼城区的商业中⼼街的地位,调整优化⽹点布局,提⾼档次。
综合商业街进⼀步发展专卖店、连锁店和超市等新型业态,扶持现有的东⽅商厦、中百商厦、家电城、中银百货等重点商贸企业做⼤做强。
南街——新桥街继续培育发展旅游休闲业和⽂化产业,实现⽂化与商业的融合。
环南湖商圈。
主要包括环南湖区域和现⽕车站⼴场区域。
环南湖区域重点改善现有“东⽅”、“南洋假⽇”、“友好”等宾馆饭店的档次和服务⽔平;在劳动路、仁德路和狮桥街发展特⾊餐饮店;环南湖合理分布酒吧、茶楼、⾜浴、歌厅等休闲场所。
⽕车站南迁后,⽕车站⼴场和铁路客运⼤楼将改造为城市休闲娱乐⼴场。
环坊门街商圈。
该商圈包括中河沿、蛟池街、五圣巷、衢江⼤道等。
经营商品以服饰、床上⽤品、鞋类为主。
业态上以专营店为特⾊。
2、西区商务中⼼西区总规划⾯积约30平⽅公⾥,分三期进⾏建设。
西区⼀期:未来衢州市的城市中⼼区,由“⼀核、⼆轴、三带、四⽚”组成。
“⼀核”指由⽯梁溪溪⼝和两岸⽣态景观岸构成的⽣态绿核;“⼆轴”指沿花园路的东西向景观轴线和沿⽩云路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三带”指衢江和⽯梁溪构成的两条⽣态景观轴线和⾼速公路沿线绿带;“四⽚”指中⼼区、⽂教区、北居住区和南居住区。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一、引言衢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号称“四省通衢”。
目前辖2区4县,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人口256万。
未来要规划调整到城区设6个区(柯城区、衢江区、西城区、东港区、江山区、龙游区),市中心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人口100万左右。
为打造国家园林城市,为建党百年、建国百年献礼。
以建设严家淤岛为核心,在12平方公里范围内,以打造钱塘江上游、衢江“三江六岸”绿化亲水乐园为重点,借鉴巴黎塞纳河、莫斯科运河水利枢纽工程、印度果阿度假海滩、上海外滩、吉林市松花江沿岸公园绿化带等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建设一流的衢州核心区。
图1: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规划范围示意图本区范围:以严家淤岛为中心,包含严家淤沙洲、石梁半岛区块、湖柘垄区块、百家塘区块、礼贤东岸区块(1岛4块)。
共计12平方公里(1200公顷)。
已开发297公顷(4455亩),未开发607公顷(9105亩)土地,加水域296公顷(4440亩)。
这未开发的9平方公里(含3平方公里水面),包括严家淤100公顷即1平方公里,就是本文研究规划的核心。
二、中国古代风水学理念考古资料证明:远在五、六万年前,衢州境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丛林密布,是一个鸟语花香、马嘶鹿鸣、猿啼虎啸、野牛成群、野猪结队的原始天地。
春秋时代为姑蔑国,战国时代属于越国。
秦置会稽郡太末县。
汉设信安县,隶属东阳郡。
至唐武德四年(621),升信安县为衢州,衢州之名即始于此,以“路通三越、通衢大道”而得名。
衢州地处闽、浙、赣、皖交界,在对吴越文化、徽派文化、福建客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兼容并蓄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九华山特色,在浙西乃至全国仍属罕见。
九华山梧桐峰,海拔1091米,佛、道、儒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衢州古代民俗,即有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的传统美德。
社会从农耕时代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衢州民间用梧桐祖殿作为载体,将祭祀木神(春神)的场所和仪式,以天文节气为计时方法保存下来,这是衢州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1.16•【字号】衢政发〔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衢政发〔2020〕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现将《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1月16日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8〕18号)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特色优势,推动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使全市经济结构更为合理,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生态空间安全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优良,人和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现代生态文化得以弘扬,建成具有衢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将衢州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一)近期目标(2018—2021年)。
空间发展布局总体合理,生态保护格局基本确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迈入良性循环提升轨道,环境质量进一步稳固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大幅提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基本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5.09.01•【字号】衢政办发〔2005〕88号•【施行日期】200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衢政办发〔2005〕88号柯城区、衢江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五年九月一日衢州市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并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制度,根据《城市规划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及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绿线,是指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绿化的需要,对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地等各类城市绿地以及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明确予以界定,并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的控制线。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区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国土、林业、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区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级公园,广场绿地,河道宽度大于10米的滨水绿地,城市主、次干道绿地,城市防护绿地,对城市景观、生态有较大影响的湖泊、水塘、湿地、山体等需控制区域的绿线,以及其它属市建设局直接管辖范围的城市绿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统一委托市建设局园林管理处负责;其它城市绿线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属各区建设部门管辖范围的委托各区建设局负责,市开发区范围的委托市建设局城东分局负责。
衢州城市规划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城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的发展战略等。
这些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2002年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经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3月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03年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通过,04年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2004]81号”文件,批准通过了《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2年~2005年,中远期—2006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城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进;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的发展战略等。
这些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经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3月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经过, 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 ]81号”文件,批准经过了<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内容简介
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
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 ,中远期—~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
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范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
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
云溪、姜家山、汪村、廿里镇、石室、下张、黄家、长柱、坑口、横路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政村。
4、城市总体规范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
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接轨东部,借力发展:接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省域东部的温台经济密集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
2、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赣、闽、皖等的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影响腹地,实现区域资源配置。
3、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建设,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强生态化建设,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市域户籍总人口预测规模: 247万人,2020年262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 为38%,2020年为60%。
2、区域空间结构
根据衢州市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构筑”三轴一点”的产业与城镇发展格局。
三轴:市域应以衢州城区为核心,形成”衢州城区-龙游镇-湖镇镇”、”衢州城区-须江镇-贺村镇”和”衢州城区-航埠镇-天马镇”三位为一体发展轴线,向东、西南和西北轴向推进。
一点:开化县以城关镇为中心,点状重点培育。
3、城镇体系空间组织
”一心、两区、三轴”的城镇空间网络
一个中心城市:以衢州城区为中心,形成市域城镇人口和产业极核。
三条城镇发展轴:沿”Y”型的三条交通、产业发展轴形成相对密集的城镇分布带。
两个城镇点状分布区:远离主要交通线,城镇密度相对较小,城镇之间联系松散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北部的中低山区。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从高至低依次为市域中心,各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镇。
五、市区发展策略
1、分区管制:对市区范围内的建设进行分区引导,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集聚建设: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有重点的发展乡镇,积极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工业用地向城镇集聚。
3、设施共享:促进城镇之间设施的共建共享,对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通道进行预留。
4、互动发展:经过中心城市与其它城镇间的协调,共同发展,加快地区现代化。
六、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1、城市性质
衢州市城市性质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
2、城市规模
衢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 为35万人;2020年为60万人。
近期人均建设用地一百平方米, 衢州城区用地规模为35平方千米,至2020年城市用地为70平方千米,考虑到衢州市的具体发展情况,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具体要求,按90平方米进行控制。
3、城市发展目标
至规划期末将衢州建设成为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
七、城市形态和结构
1、城市形态
本次规划确定为由老城片、花园岗片、衢化片、城东片四片用地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2、城市结构
结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城市形态,形成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的四片城市用地,三个公共活动中心,两个物流中心,一个干路系统,五条楔形绿带的
城市结构。
四片城市用地:
老城片—由衢州老城及城南新区组成,其功能是组织传统商业、文化、闲游及居住等功能;花园岗片—组织城市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衢化片—功能以化工园区为主,保留原居住功能,结合其西侧的衢州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向西、向南发展;城东片—北侧用地以衢江区的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南侧为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三个公共活动中心:
主中心以衢江为轴线,由花园岗片和老城片的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构成。
两个次中心一个位于花园岗的南部,由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体育设施等组成。
另一个次中心在城东片区,由衢江区区政府及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组成。
一个干路系统:
衢州城区形成一环、一纵、两横的干路系统。
一环是指以东、西高速公路连接线为基础经衢化北侧形成勾通四片城市用地的快速环路;一纵是指由环城东路及原衢化公路构成勾通城市南北的主干路;两横:由环城南路和三衢路形成两条城市东西向主干路。
两个物流中心:
在城东、城西布置两个物流中心,其中城东由工业用地、铁路货场、高速公路连接线结合,组成工业原材料及产品的物流中心;城西在汪村与城市商业设施、对外公路、市场园区结合组成商业性物流中心。
五条楔形绿带:
第一条是由城南烂柯山风景名胜区和乌溪江构成的城郊风景林地,由东南向西北伸入城市;第二条是利用机场净宽控制区,以生态林地为主,由东北向西南伸入城市;第三、第四条是利用常山港、江山港进入城市成为衢江的条件,构筑两条由西南向东北伸入城市的绿带,第五条是老城片与衢化片之间的永久性生态绿带。
八、城市综合交通
1、城市对外交通
公路:衢州市公路网由公路主骨架、一般公路组成,公路主骨架由”两纵两横十连”组成;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县乡公路的公路系统;在衢州城区内,规
划布置5个客运站,三个货运站场。
铁路:近期完成浙赣铁路南移工程。
规划远景在开化、常山、衢州城区预留衢景九铁路的线路用地。
水运规划:近期疏浚衢江航道,兰溪至樟潭航道达到4级航道标准,通行500吨级船舶;建成龙游港区、衢州港区(樟树潭)500吨码头;樟潭至常山港航道达到6级航道标准,通行100吨级船舶,建成常山港区500吨码头。
航空规划:规划期内保留现有机场;规划将机场搬迁作为城市发展远景目标,待条件成熟时,实施机场搬迁。
2、城市道路交通
布置联系花园岗,衢化、沈家三片区的快速环路,红线宽度为50米。
规划布置三纵四横的主干路骨架系统:
一纵是老城区利用原环城东路及衢化路,规划布置南北向主干路;
二纵是在城东片东部规划布置联系衢江区和工业园区之间布置南北向主干路;
三纵是花园岗片西部,布置花园岗片,衢化片南北向主干路;
一横是利用铁路南移后留下的铁路路基,在老城片南北之间,规划布置主干路;
二横是利用原三衢路构筑东西向主干路;
三横是在环城南路基础上,向东西延伸构成主干路;
四横是利用衢化南侧主干路。
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
规划确定原古城城河外延50米范围内,总面积为2.09平方千米的老城区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
2、名城历史风貌整体保护
以古城区为主体、古城墙为主脉,突出以南宗孔庙为代表的57个文物古迹点和水亭街、北门街两片历史街区,形成点、线、面有机联系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格局。
3、历史地段的保护
水亭街历史街区:保存街道两侧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