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系列学术报告会

合集下载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献身农业;治学态度严谨,作风扎实,有探索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服务社会。

2、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和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动物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2、动物繁殖生理与胚胎工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制一般为3年。

因客观原因,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研究生处审核,校长批准,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少于两年半)或延长(全脱产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原则上不超过3年半,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思想政治工作硕士生除了学习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必须参加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

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课程学习为了使硕士生掌握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较好的实验技能,硕士生必须学好必修课,积极参加研究班活动。

此外,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硕士生的基础,选修几门课程。

硕士生课程的学习可以随班听课,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完成。

无论哪种方式。

都必须通过考试并成绩合格者方能获得学分。

3、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参加社会实践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研究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农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锻炼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至少要参加三周社会实践。

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系或导师要进行考核,对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毕业。

畜牧学博士 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畜牧学博士 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畜牧学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畜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和高级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研究生阶段,核心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畜牧学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指南:一、基础课程1.动物遗传学:该课程主要介绍动物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变异、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等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遗传异质性和进行遗传改良的能力。

2.动物生理学:该课程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包括动物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新陈代谢、能量平衡、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深入了解动物生理过程和应对生理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核心课程1.动物营养学:该课程主要介绍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包括营养需求、饲料成分与质量评价、饲养管理和饲料添加剂等内容。

培养学生掌握合理饲养与营养方案设计的能力。

2.畜禽疾病学:该课程主要讲授畜禽主要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技术,包括常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培养学生具备动物疾病防控的能力。

3.动物育种学:该课程主要介绍动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育种目标与方法、遗传进展与评价、品种改良与产业化等内容。

培养学生掌握优良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能力。

4.动物生产与管理:该课程主要介绍动物生产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动物繁殖技术、生长发育调控、饲养与管理技术等。

培养学生具备动物生产与管理的能力。

三、实践与课程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畜牧学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还应包含实践与课程设计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科学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以帮助学生培养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其他相关课程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应提供其他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动物行为学、畜禽养殖环境与设备、动物健康与养护等内容,以便为学生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基础。

国外生猪育种体系简析及对我国生猪育种的几点思考

国外生猪育种体系简析及对我国生猪育种的几点思考

国外生猪育种体系简析及对我国生猪育种的几点思考周磊,王晔,毛瑞涵,李佳芮,刘剑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摘 要:选择是生猪育种的核心,而准确地选择和选种依赖于完善和成熟的育种体系。

国际养猪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对育种体系不断完善,长期进行生长、繁殖和肉品质等各类性状的表型测定,运用多场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等方法不断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不断挖掘新的育种性状,并进行测定、评估和选育,实现了种猪群体持续的遗传改良和综合性能的不断提升。

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的生猪育种技术体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生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生猪种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生猪;育种体系;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中图分类号:S828.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1130-07遗传评估用来评定个体作为种畜的种用价值,可以反映个体的遗传潜能,是猪育种的一项核心工作。

影响遗传评估准确性的因素首先是表型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大量且高质量的表型数据可显著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因而种猪联合育种(多组团育种)的概念在1992年即被提出[1]。

联合育种实现了更加准确的遗传评估和更快的遗传进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主流的育种模式。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组选择逐渐从理论变为现实。

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不同性状上得到的育种值准确性均高于传统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模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技术[2-3]。

近年来,欧美等养猪发达国家的种猪质量、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完善的育种体系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欧美发达国家(及国际育种企业)的生猪遗传评估体系和最新育种进展进行简介,并结合我国生猪遗传评估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生猪遗传评估体系优化升级和生猪种业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考研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考研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考研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第一批在国内本专业领域被批准设有博士点的国家重点学科,并被批准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项目建设学科。

本学科设有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农业部畜禽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动物胚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建设项目、分子及生化遗传实验室、计算机室、细胞遗传实验室、果蝇与赤拟谷稻实验室、动物繁殖实验室。

农业部畜禽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值人民币约1000万元,其中包括dna自动测序仪、显微操作仪、脉冲场电泳系统、图像分析系统、工作站计算机等大中型设备。

动物胚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低温生物学实验室、显微操作实验室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拥有显微操作仪系统、pcr仪、自动冷冻仪、荧光显微镜、腹腔内窥镜、体视镜、co2培养箱和超净工作台、低温离心机、超低温离心机、milli-q超纯水仪等大型进口仪器设备。

具备从事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和生化遗传学、家畜繁殖学等领域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实验条件。

可承担所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畜禽育种的理论与技术;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和技术;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本系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其中1人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副教授10人。

在国际学术团体任职者4人,在国内一级学会任副理事长以上者2人,在国内二级学会任副理事长以上者7人。

近5年本学科共承担国家“973”、“863”、“跨越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总经费达4100余万元。

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项共15项、国际专利1项、国家专利2项。

培养博士45人,硕士50人。

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培养博士后7名。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04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应用
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通过基因筛选和技术手段 ,能够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 。
通过遗传育种研究,可以定向改良动物的遗 传特性,提高其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从而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动物的抗病性和耐受性
动物的抗病性和耐受性是影响其生 长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技术方面,新兴的生 物技术如基因组编辑、 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 等将为动物遗传育种研 究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方 法,推动研究的深入发 展。
在政策方面,各国政府 和国际组织将更加重视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增 加投入,加强监管和规 范,促进这一领域的可 持续发展。
06
研究案例展示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进行奶牛选育的案例
02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概述
动物遗传育种定义
动物遗传育种是通过改良和选择动物品种来提高生产性能、改善品质和抗逆性的 技术手段。
它包括了对动物基因组、遗传变异、遗传规律和选择方法的研究,以及通过杂交 、诱变、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进行品种改良。
遗传育种研究的目的
1
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效率 ,以增加动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
改善动物的品质和适应性,以满足市场需求和 消费者需求。
3
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动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以减少疾病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育种研究的方法
群体遗传学方法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 包括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杂合 度等参数。
数量遗传学方法
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参 数,包括遗传力、环境方差、重复 力等。
VS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可以通过基因筛 选和技术手段,增强动物的抗病性 和耐受性,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和适 应性。

外膜蛋白的结构_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丽芳

外膜蛋白的结构_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丽芳

外膜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张丽芳,罗薇(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外膜蛋白是原核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结构及细菌在机体内的生存和繁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将对其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有力的理论及研究基础。

关键词:外膜蛋白;形态结构;功能;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Q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36(2014)10-0055-07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仅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在细胞膜表面或镶嵌其中,除有常规蛋白功能外还有抗原性等多种功能,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同时与其他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增强细菌的致病性。

随着对外膜蛋白分子免疫学和基因的分析,它在临床诊断和疾病预防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对其产生兴趣并进行研究。

现将外膜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及研究基础。

1 外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早期,人们对外膜蛋白的认识仅局限于其是镶收稿日期:2014-04-14作者简介:张丽芳(1990-),女,青海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防治。

通信作者:罗薇(1962-),女,四川人,硕士生导师,从事动物传染病诊断和防治研究。

E-mail:13678006660@163.com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2013JY0045)。

嵌于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中的多种蛋白,分为微孔蛋白、脂蛋白、外膜A蛋白(OmpA)等主要蛋白和微量蛋白等几种常见类型。

微孔蛋白由3个序列不同但分子质量相同的亚单位组成,在细胞膜上形成一条管道通道,通常以非共价键形式紧密的连接肽聚糖和脂多糖,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孔道蛋白在脂质体膨胀过程中发挥渗透作用(Tokunaga等,2012),因此此蛋白具有渗透特性。

黑斑蛙核型、C-带及Ag-NORs 研究

黑斑蛙核型、C-带及Ag-NORs 研究

带技术 (? !? !!> A + 选取 #!)2 片 龄 的 染 色 体 标 本 在 & Q M !C . : 室 温" $ 蒸 馏 水 漂 洗 后$ 再将标 5! O > :溶液中处 理 ( 本浸于 # 注 ! &a 的 #b \ 7 H O" &C 8 9! !( ! 溶液 中 # 意密闭 "$ 蒸 馏 水 漂 洗 后 放 入 !c+ + > 溶液! ’ &a " 中处理 (5 自来水漂洗后 $ 再经蒸馏水漂洗 $ 干燥后 $ $ 冲 洗$ 自然干燥后镜 #b S 8 1 C J 7液染色$ &C 8 9 % & ) 检 ( (? !? $!F A 6 H I J技术 G 在其上 培养 皿 底 部 放 一 用 蒸 馏 水 湿 润 的 滤 纸 $
!" # $ % (# ) *+ , ’ # *$ / 0 1 , ( % 2 ( ( % & . &’ & 3, ! 0 4 5 6 72 (6 , ( ,( 2 ’ 8 , 9 $ : , # , 3 3
$ $ $ $ $ $ + O PO 1 9 A Q 8 7 9 R O F 6 S> 5 , 9 TU V 7 . Q PW 1 8 A L 8 9 X H 6 SY , A T 1 8 W F 6 SY . 9 A O . 9 G G G G G $ $ $ Q P UO , 7 9 A V 8 9 < F 6 SZ 8 9 A @ 7 9 S F H[ 8 7 9 A S , . R O U\ 8 A > 7 8 G G
(! 材料和方法
(? (! 实验材料 黑斑蛙 ! 编号为 (! # ; ;+ 9 1 : ; / 6 2 ; ? ;" ( &只$ . 雌雄各 # 只 ! 雌# 雄# $ 于! ( &$ &" & & #年* (!#$ ’!( 月! 日捕捉自徐州市铜山新区 ( ) (? !! 实验方法 (? !? (! 染色体标本制备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

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系列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系列重点实验室
杨福合所长 ( 主 任) 2 0 0 2 年 9 尾 在 韩国釜山 太学 做学术 报告 物 资源 保护 生 物 学

数量性 状 分子 标记
辅 助 育种 、优质 高效新 品种选 育 、优 质特 种经济 动物 新 品种 ( 系) 选育 及配套 系开 发 、特 种 经济 动物 良种快 速繁 育为研 究领域 。发展 成为 国 际一流 的特 种经 济动物 自主创 新基 地和 国际 交流合 作平 台 ,培 养一 支具有 国 际竞 争 力的创 新 团队 ,全 面提升 我国特种 经济 动物领 域 的 自
青年 专家 、吉林 省省 管优秀 专家 。中 国农 学会 特产 学会理 事长 、吉林省 特产 学会理 事长 、 国 家畜 禽遗传 资 源委员会 委 员、全 国参茸标 准化 委员会 副主 任委 员 ,享 受国务 院政府 特殊 津贴
专家 。主 要从 事特种 经济 动物遗传 资源 保护 利用及 遗传 育种 工作 。1 9 8 6 — 1 9 8 8 年 曾在 美 国 、
黩蟹羁勰
嗽 避 归

பைடு நூலகம்固
爨{


流 氏细 胞 仪 、 实
液相 色谱/ 质谱
躁 魏 醣鹾翘 簧 僻
D NA 测 序 仪
实 时 定 量 PCR仪
液 相 色 谱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主创 新能 力 ,为提高资源利 用率、增加农 民收入 和发展新兴产 业提 供可靠 的科 学技术支撑。
实验室主 任杨福 合 ( 1 9 5 7 一),男 ,研 究员 ,博 士 生导师 ,中国农 业科 学院特产 研究 所 所长 ,兼农 业部 特种经 济动 植物及产 品质 量监 督检验 测试 中心主 任 。农 业部 有突 出贡献 的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报告人及报告名称
5月15日14:00-18:15
猪抗病及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姜运良山东农业大学)
Toll样受体基因在仔猪泻痢中的作用(谢新民湖南农业大学)
猪CFL2基因及荷包猪肉质相关基因发育表达的研究(苏玉虹辽宁医学院)
Lit1/KCNQ1OT1基因与克隆猪异常表型的相关性研究(李长春华中农业大学)
IGF-Ⅰ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鹅肌肉组织中表达规律的研究(郝哲吉林农业大学)
转录因子TEAD1正调控Mrpl21基因的转录活性(王凤丽华中农业大学)
高通量测序筛选F18大肠杆菌抵抗和敏感型仔猪十二指肠差异miRNA(叶兰扬州大学)
FABP在鸡脂类代谢中的功能研究(王启贵东北农业大学)
用δ差异显示法筛选鹅脂肪沉积性状阳性EST的研究(曲湘勇湖南农业大学)
001215肌肉生长抑制素mst滩因敲除猪的研究进展潘登科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犊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的研究北京奶牛中心慢病毒载体在畜禽转基因中的应用研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眼外肌卫星细胞的肌肉再生优越性研究沈清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转基因动物简便快速可视化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华中农业大学从全基因组表达水平挖掘与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相关的基因何阳花中国农业大学精原干细胞体内介导制备抗病转基因鸡的研究扬州大学lxra激活剂影响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鸡foxola因5?调控区rs13973515位点的pgl3promoter载体构建及其定点突变王思兵华南农业大学使用手工克隆技术制备侏儒症转基因猪模型杜玉涛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山羊pthrp基因干扰重组腺的制备与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姜曲海猪内源性反车寻病毒的相关研究猪脂肪组织发育相关mirna定及表达分析李国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枇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胡艳霞山东农业大primir1031重组腺的构建及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piggybac转座子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及其特征分析白丁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猪osbpl基因在骨骼肌中的印记鉴定及与部分性状关联性分析王猛山东农业大学不问长度原始转录本对小鼠mir195过表达效果影响的比较华中农业大学地点
(柳万生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Epigenetic instability and virus-host interaction
(宋九州美国马里兰大学)
仔猪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受体相关基因研究
(柳小春湖南农业大学)
5月15日
上午8:00-11:30
利用整合系统生物学解析家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
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特性选择能改善鸡的抗病能力(韩红兵中国农业大学)
基于表达谱数据的基因网络重建与动力学分析(朱猛进华中农业大学)
利用猪全基因组SNP芯片扫描发掘猪基因组中拷贝数变异(余少波华中农业大学)
猪全基因组免疫相关基因Otterlace软件手工注释(张杰华中农业大学)
草鱼HSP90 cDNA序列分析、克隆及热应激对其mRNA组织表达的影响(傅咏山东农业大学)
MyoD、MEF2A通过调控C/EBPγ影响脂肪细胞分化(龚雯中山大学)
Effects of trichostatin A on methylation and acety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early porcine embryo after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朱孔举中山大学)
同源臂长度对锌指核酸酶介导的DNA同源重组效率的影响(乔艳乐中山大学)
Effects of PI3K/Akt inhibitor wortmanni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primary porcine preadipocytes(郭云学中山大学)
miR-221/222对猪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贾庆立华中农业大学)
(王宁东北农业大学)
国际绵羊和山羊基因组计划进展
(张文广内蒙古农业大学)
Gene identification in livestock using the strategy of systems biology
(刘剑锋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地点:扬州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
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系列学术报告会(二)
基因组学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贺林院士上海交通大学)
鸡种间基因组甲基化表观型趋向保守
(李宁院士中国农业大学)
Improving egg quality:Better phenotypes and better markers
(Ian Chisholm Dunn英国Roslin Institute)
The Y-chromosome: the gold mine in a desert
利用比较转录组挖掘控制哺乳动物胚盘发育的关键基因研究(侯卓成中国农业大学)
Genomic selection with low density marker panels(张哲中国农业大学)
鸡肌肉肌苷酸合成通路中关键酶基因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栾德琴扬州大学)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ssessment to Chinese Holstei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周彬中国农业大学)
Genomic prediction across multiple populations(张清峰菏泽学院)
脂肪型猪与瘦肉型猪不同发育时期骨骼肌的转录谱比较研究(莫德林中山大学)
利用高密度SNP芯片进行中国荷斯坦牛体型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吴晓平中国农业大学)
Transcriptomic comparison of duroc-erhualian F2pigs with extreme immune responses to Poly I:C(刘向东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荷斯坦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IL4、STAT3基因的DNA甲基化差异研究(王晓铄中国农业大学)
济宁青山羊zfp36基因CDS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冯安学河北农业大学)
猪SIRT6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李加琪华南农业大学)
牛UGDH基因外显子区遗传多态对UGDH的表达调控分析(徐青北京交通大学)
解析家猪数量性状遗传基础的成功范例-鉴别决定耳面积大小的PPARD基因(任军江西农业大学)
固始鸡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5’UTR克隆序列分析(卢冉河南农业大学)
快慢型肉鸡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贾新正华南农业大学)
Gene structure and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hickenLPIN2gene(张彩霞河南农业大学)
鸡NCOA1基因SNPs分析及mRNA表达的研究(赵振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基因组选择的一种算法:压缩-GBLUP的研究(周正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影响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研究(陈其美山东农业大学)
与鸡生长性状相关的Wn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位点的筛选(路悦中国农业大学)
利用SNP芯片筛选分离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张淑君华中农业大学)
利用高密度SNP芯片筛选与蛋壳品质性状相关联的多态性位点(刘文博中国农业大学)
A whole-genome radiation hybrid panel for goat(杜小勇华中农业大学)
鸡基因组关联分析(邓学梅中国农业大学)
通城猪抗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遗传基础研究(刘榜华中农业大学)
多群体基因组选择(丁向东中国农业大学)
IGFBP7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外猪种肌肉生长规律研究(方美英中国农业大学)
朗德鹅肥肝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张蕊扬州大学)
鸡、鹌鹑和杂交种肌肉发生因子MyoD、Pax3表达规律研究(梁耀伟新疆石河子大学)
家鸡促甲状腺激素受体(cTSHR)的克隆、剪切变体鉴定及其功能分析(张剑南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
中国荷斯坦奶牛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变异(CNV)(姜力中国农业大学)
DNA甲基化在鸡Hsp70基因转录表达中的作用(甘建伉华南农业大学)
草鱼MHC II B基因组织表达差异分析(董忠典山东农业大学)
报告地点:扬州会议中心贵宾厅
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系列学术报告会(三)
(分会场部分:畜禽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基础)
FGF5s基因在转基因细毛羊皮肤中的表达及其促毛长功能(刘明军新疆畜牧科学院)
中国太湖猪和大白猪排卵前卵泡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研究(李凤娥华中农业大学)
肌肉特异性表达肌肉生长抑制素前肽的载体的构建与验证(于永生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Fas/FasL途径凋亡相关因子诱导牛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研究(杨润军吉林大学)
(黄路生江西农业大学)
利用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研究脂肪发育及其分子机制
(杨公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鸡抱巢性的遗传规律
(张细权华南农业大学)
从QTL到QTN:候选基因集法及其应用
(潘玉春上海交通大学)
猪免疫基因组学与抗病遗传基础初步探讨
(赵书红华中农业大学)
鸡PPARγ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Identific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regions of the porcineNNATgene(顾婷华中农业大学)
猪CMYA2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与表达谱分析(王亚楠华中农业大学)
猪CDKAL1的基因克隆测序、半定量表达及SNP检测(经璐华中农业大学)
(分会场部分:畜禽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0
猪不同组织基因组全甲基化分析(赵志辉吉林大学)
基于全基因组信息鉴定奶牛产奶性状功能基因(孙东晓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