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间接性激发试验进展

合集下载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流程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流程

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流程试验目的: 了解患儿生长激素分泌水平,测定患儿是否缺乏生长激素,常用于矮小症和侏儒症的诊断试验用品:静脉留置针,采血针,血糖仪,血糖试纸,0.9%的氯化钠溶液,胰岛素注射液,左旋多巴片,葡萄糖口服液,注射器若干,采血管若干,棉签,碘伏试验方法:一、空腹采集静脉血生长激素测定4ml(如需要测肝、肾功、甲功等,则另加相应血量,分管存放),标记为0分钟二、测血糖:于空腹、15分钟、20分钟、30分钟测血糖(若血糖值<2.6mmol/L,则不能应用胰岛素激发)三、通过已建立的静脉通道注射胰岛素,并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开始记录时间胰岛素用量:0.1u/kg ,用生理盐水2ml稀释0.9%氯化钠注射液:0.1ml/kg四、口服左旋多巴片左旋多巴用量:10mg/kg,最大用量不高于500mg五、以后每隔30分钟抽取静脉血4 ml,并分别标记为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六、测血氧饱和度1小时七、抽血完毕,试验结束结果判断:整个激发试验过程中,只要有一次任一次生长激素(GH)峰值≥10ng/ml为正常;5ng/ml < GH峰值 < 10ng/ml为部分缺乏GH峰值< 5ng/ml为完全缺乏(不代表体内完全没有生长激素,主要是为了与部分性区别)注意事项:1.胰岛素低血糖试验一般用于>2岁的儿童。

2.晚8时后禁食过夜,次时早晨卧床情况下进行,抽血查基础生长激素。

2.不明原因的癫痫,有黑朦病史或正在接受抗癫痫治疗的病人不能接受试验。

3.初始血糖<2.6mmol/L,不能使用胰岛素激发;4.需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当血糖下降幅度>基础值的50%,或血糖绝对值≤2.6mmol/L时,说明已达到低血糖反应的程度,试验成功,否则试验失败,次日重做。

5.低血糖处理:低血糖通常在试验20~30分钟内出现。

如果受试者出现低血糖表现如出汗和倦怠,血糖<2.6mmol/L,应当饮用葡萄糖水,试验仍可按计划进行。

激发试验操作及评价

激发试验操作及评价

一、H CG刺激试验1、目的:1)可以提示功能性睾丸组织是否存在2)评价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功能状况3)相关疾病:小阴茎、隐睾症、两性畸形、青春期延迟2、操作:第一天,测血性激素(尤其是睾酮、FSH、LH、DHEAS、双氢睾酮),必要需查染色体HCG 1500U, im, Qd×3d (<1岁,500U;1-10岁,1000U)第四天,在注射最后一次HCG的24小时后,再次抽血查睾酮、DHEAS、双氢睾酮等。

3、评价:正常人和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男孩:睾酮上升2-3倍,隐睾:睾酮对HCG有良好反应者,提示睾丸存在,手术可获得成功,睾丸功能性组织缺乏:睾酮不增加。

若同时伴有LH、FSH增加,提示原发性睾丸发育不良,对3天HCG试验仅为轻度反应者,需继续进行HCG延长试验。

试验前测量并记录阴茎大小(长度和周径)和睾丸的位置和大小,测血睾酮,每周二、五各肌注HCG一次,共3周,剂量同前,在注射最后一次HCG的24小时后,再次抽血查睾酮,再次测量并记录阴茎大小和睾丸的位置和大小。

二、O GTT试验1.目的:正常人口服葡萄糖或进餐30分钟后血糖开始升高,60分钟达高峰,120分钟恢复至空腹水平,同时胰岛素、C肽的释放随血糖变化而变化,有助于鉴别1型和2型糖尿病,用于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

2.操作:0’抽血5ml查血糖、生化、甲状腺功能、胰岛素、C肽、HbA1C、胰岛自身抗体等,口服葡萄糖粉1.75g/kg,最大量75g,服糖水后30’、60’、90’、120’抽血2ml查静脉血糖、胰岛素、C肽。

3.评价:正常人血糖峰值≤8.9mmol/L,BG120’<6.1mmol/L。

INS峰值可为空腹5倍以上,在120-180分钟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T1DM患者INS、C-P释放曲线明显低于正常人。

确诊T1DM,不再行OGTT试验,可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混合餐试验或馒头餐试验)4.附录:100g面粉制作的馒头相当于75g葡萄糖>10岁100g5-10岁75g<5岁50g5.三、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目的:检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否能被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所抑制,主要用于诊断皮质醇增多症,同时对鉴别其病因是增生还是肿瘤有一定价值。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激发试验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激发试验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 激发试验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激发试验 >>>
别名: BPT,支气管激发试验,结膜激发试验,鼻粘 膜激发试验,口腔激发试验,泌尿生殖系统 试验,冰水试验。
医学检验·各论:激发试验 >>>
简介:
激发试验(provocation test)是模拟 自然发病条件、以少量致敏原引起一次较 轻的变态反应发作、用以确定变应原的试 验。主要用于Ⅰ型变态反应,有时也用于 Ⅳ型变态反应的检查,尤其在皮肤试验或 其他试验不能获得肯定结果时,此法可排 除皮肤试验中的假阳性反应和假阴性反应。
医学检验·各论:激发试验 >>>
临床意义:
可导致假阳性;出现较重反应者应立即用 生理盐水冲洗。 3.鼻粘膜激发试验 可经 抗原吸入法(粉剂)或滴入法(液体)进行, 接触抗原15~20min后出现粘膜水肿和苍 白,病人出现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可 即判为阳性反应。 主要用于诊断花粉病 和变应性鼻炎。如果出现较严重反应时可 用稀释的去甲肾
医学检验·各论:激发试验 >>>
临床意义:
上腺液进行鼻腔冲洗,必要时按变态反应 性鼻炎急性发病给药。 4.口腔激发试验 将变应原直接与口腔粘膜接触,阳性反应 为口腔粘膜肿胀和充血。主要用于食物、 药物或其他变应原的检查。 5.泌尿生殖 系统试验 将抗原用适宜大小的子宫帽固 定于子宫颈,放入阴道内;或通过导尿管 导入尿道内。阳性反应表
谢谢!
正常值: 阴性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检验·各论:激发试验 >>>
相关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 (BPT)、唾液pH值、支气管镜、12小时 尿细胞计数。

生长发育相关检验-激发试验(3.9)

生长发育相关检验-激发试验(3.9)

GH药物激发试验【如何做?】
二、精氨酸激发试验 精氨酸能通过α-受体的介导作用,抑制下丘脑促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
的分泌,从而刺激垂体分泌GH。 方法】 准备过程同可乐定激发试验。采用25%精氨酸(每支20 ml,含5 g精氨酸),
按0.5 g/kg体重(最大30 g)计算用量,以注射用水稀释成10%溶液后于 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配制方法见表2)。在静脉滴注精氨酸前、起始 滴注后每30 min采血一次,历时90 min,共5个采血点,每次采血1~2 ml。
生长发育科相关检验 ----激发试验
需做GH激发试验的指征:
• 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平均身高2SD以上。 • 身高增长速率在第25百分位(按骨龄)以下: ——3岁以下,每年生长速率<7cm; ——3岁至青春期开始,每年生长速率<5cm; ——青春期,每年生长速率<6cm; • 排除有慢性疾病史(肝、肾疾病)。 • 排除有明显畸形综合征。
表1 按精氨酸含量配制10%精氨酸溶液
精氨酸含量( 10%精氨酸( 25%精氨酸( 需加入注射用水
g)
ml)
ml)
(ml)
5
50
20
30
10
100
40
60
15
150
60
90
20
200
80
120
25
250
100
150
30
300
120
180
如:10kg 儿童配比 可乐定:10公斤*4ug/ 公斤=40ug
如:20公斤儿童, 20kg*2.5ug=50ug(0.05mg)
浙一模板
性早熟诊疗常规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临床免疫学检验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临床免疫学检验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临床免疫学检验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超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效应的主要是A、特异性抗体B、CD8+CTL细胞C、NK细胞D、CD4+Th1细胞E、γδT细胞正确答案:A2、识别抗体的抗一抗体系统被认为是A、负反馈抑制系统B、独特型网络系统C、表位网络系统D、抗原识别位点网络E、同种异型网络系统正确答案:B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什么区结合的特异性A、高变区B、低变区C、恒定区D、可变区E、超变区正确答案:E4、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包括A、活化和效应阶段B、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C、识别阶段D、识别和效应阶段E、活化阶段正确答案:B5、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A、Ⅳ型B、Ⅲ型C、Ⅱ型D、Ⅵ型E、I型正确答案:A6、HLA-Ⅱ类抗原仅分布于A、B细胞、树突状细胞表面B、T细胞表面C、有核细胞表面D、NK细胞表面E、红细胞表面正确答案:A7、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形成攻膜复合体及其参与免疫效应的机制相同B、所需离子相同C、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D、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E、激活物质相同正确答案:A8、下列哪些选项为细菌O抗原的制备方法A、95%醇处理60分钟B、经0.5%甲醛处30分钟C、56℃过夜D、100℃处理2小时E、抗生素杀菌处理正确答案:D9、下列哪一项属于天然耐受现象A、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B、机体对任何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C、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能力下降D、机体对非己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E、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正确答案:A10、关于免疫血清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低B、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低C、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D、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E、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好正确答案:C11、AIDS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真菌感染B、Kaposi肉瘤C、卡氏肺囊虫感染D、艾滋病性痴呆E、Hodgkin病正确答案:B12、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机会感染B、Kaposi肉瘤C、B细胞淋巴瘤D、艾滋病性痴呆E、Hodgkin病正确答案:A13、关于ELISA的固相载体,哪项论述错误A、最常用的是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B、每一批号的聚苯乙烯在使用前需检查其性能C、聚氯乙烯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比聚苯乙烯高D、阳性和阴性标本测定结果的差别与选择适用载体无关E、ELISA板的抗原抗体结合容量不高正确答案:D14、B细胞作为专职性APC,正确的表述是A、B细胞通过BCR结合颗粒性抗原B、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在自然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C、B细胞组成性地表达协同刺激分子D、只有活化的B细胞才是抗原提呈细胞E、正常情况下,B细胞也能把可溶性自身抗原提呈给T细胞正确答案:D15、做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非特异性吸入物质常用A、组胺或甲基胆碱B、甲基胆碱或花粉C、组胺或花粉D、花粉或屋尘E、动物皮屑或花粉正确答案:A16、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因素是A、胰岛素和甲状腺素B、胰岛素和雄激素C、TNF-1和IL-2D、前列腺素和糖皮质激素E、IFN-1和IL-2正确答案:D17、关于免疫胶乳比浊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吸附抗体B、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发生凝集,使散射光减小C、减少程度与抗原成正比D、该方法敏感度高,试剂稳定E、结果稳定可靠,特异性好正确答案:B18、Th0细胞主要在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Th1细胞分化A、IL-12B、IL-5C、IL-6D、IL-4E、IL-10正确答案:A19、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A、HLA-DPB、HLA-DRC、HLA-AD、HLA-BE、HLA-C正确答案:B20、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中起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NK细胞D、B淋巴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21、免疫学的概念是A、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B、研究免疫应答反应的发生机制的学科C、研究有效的免疫措施的学科D、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学科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22、免疫测定中质控品要求的前提是基质应为A、小牛血清B、兔血清C、马血清D、人血清E、其他动物血清正确答案:D23、关于抗毒素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A、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B、注射前应做皮试C、可能发生过敏反应D、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E、治疗时要早期足量正确答案:D24、纯化抗原的鉴定方法一般不用A、免疫电泳法B、凝集反应C、免疫双扩散D、凝胶电泳E、结晶法正确答案:B25、Ig测定的方法有A、单向免疫扩散法B、速率散射比浊法C、ELISA法D、免疫电泳法E、以上都可用正确答案:E26、DiGeorge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是:A、胸腺细胞没有经过阴性选择B、胸腺细胞没有经过阳性选择C、在骨髓中淋巴干细胞分化发育发生障碍D、T细胞内在缺陷E、T细胞活化调控机制异常正确答案:B27、目前免疫比浊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为A、速率散射比浊B、肉眼比浊C、免疫投射比浊D、散射比浊E、分光光度计比色正确答案:A28、Coombs试验的主要用途是A、检测不完全抗原B、检测不完全抗体C、检测IgM型抗体D、检测IgE型抗体E、检测完全抗原正确答案:B2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正确答案:C30、为增强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最常用的方法是:A、加大抗原浓度B、增加免疫次数C、改变抗原决定族D、加入弗氏佐剂E、改变免疫途径正确答案:D31、关于抗原抗体反应叙述错误的是A、能形成共价键B、形成的复合物是不牢固的C、具有特异性D、需要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E、亲和性用平衡常数K表示正确答案:A32、对间接凝集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分为有波片法和试管法两类B、为颗粒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C、须将可溶性抗原致敏于颗粒载体表面D、只能检测抗体E、只能检测抗原正确答案:C33、T细胞功能的体内检测试验是A、形态计数法B、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检测C、MTT比色法D、3H-TdR掺入法E、凋亡细胞检测法正确答案:B34、火箭免疫电泳中,待测抗原的量与下列哪项呈正相关A、沉淀峰宽度B、沉淀峰高度的对数C、沉淀峰高度的平方D、沉淀峰高度E、沉淀峰面积正确答案:D35、流式细胞术一般不用于下列哪项免疫学检测:A、淋巴细胞功能分析B、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补体的分析D、肿瘤耐药基因分析E、白血病免疫分型正确答案:C36、下列哪一组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A、INF-γ、TNF-βB、IL-2、IL-4、IL-5C、IL- 1、IL-6、TGF-βD、IL-10、TGF-βE、IL-2、IL-8、IL-10正确答案:D37、T细胞对同种异型MHC分子的直接识别特点不包括A、由受者同种反应性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供者同种异型MHC分子复合物B、参与直接识别的APC是供者来源的APCC、直接识别机制在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D、直接识别有自身MHC限制性,即供者APC表达的MHC必须与受者T细胞相同E、供者MHC抗原需经受者APC处理才能被受者T细胞识别正确答案:B38、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A、C1B、C2C、C3D、C5E、C9正确答案:A39、常用的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是A、股动脉放血法B、断尾法或摘除眼球法C、心脏采血法D、静脉采血法E、颈动脉放血法正确答案:B40、流式细胞术对HIV感染患者或AIDS发病者进行区别是通过A、测DNA凋亡峰B、DNA倍体含量测定C、胞质抗原含量监测D、动态监测T细胞亚群E、监测凋亡调节蛋白含量正确答案:D41、与SS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不包括A、泪液分泌试验B、抗Sm抗体C、抗SSA抗体D、抗SSB抗体E、ANA正确答案:C42、关于固相分离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标记抗体通过特殊技术连接在固相载体上B、将抗体通过特殊技术连接在固相载体上C、将抗体或抗原通过特殊技术连接在固相载体上D、将标记抗原通过特殊技术连接在固相载体上E、将抗原通过特殊技术连接在固相载体上正确答案:C43、在I型超敏反应中,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变应原,可诱导下列哪一种细胞因A、IL-2B、IL-4C、GM-CSFD、IFN-γE、IL-10正确答案:D44、下列关于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说法正确的是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能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D、外周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正确答案:C45、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A、TNF-βB、TNF-αC、IL-2D、IL-1E、IL-4正确答案:C46、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A、内皮细胞B、NK 细胞C、Kupffer 细胞D、APCE、肥大细胞正确答案:C47、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超抗原B、交叉抗原C、类属抗原D、异种抗原E、异嗜性抗原正确答案:E48、免疫学诊断的依据是A、抗原抗体的浓度B、抗原抗体的比例C、抗原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D、抗原抗体反应的阶段性E、抗原抗体结合的可逆性正确答案:C49、血清内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A、IgD. IgG. IgM. IgE. IgAB、IgA. IgG. IgD. IgE. IgMC、IgG. IgA. IgM. IgD. IgED、IgE. IgD. IgM. IgA. IgGE、IgM. IgG. IgA. IgE. IgD正确答案:D5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其他标记发光免疫分析原理的不同之处在于A、由电能导致发光B、化学发光反应在磁珠表面进行C、化学发光反应在液相中进行D、化学发光反应在电极表面进行E、化学发光反应在容器表面进行正确答案:D51、易发哪一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人多有遗传趋向A、ⅡB、ⅢC、ⅥD、IE、Ⅳ正确答案:D52、在经典和旁路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C3B、C4C、C1qD、C1rE、C2正确答案:A53、对人而言,HLA分子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隐蔽抗原E、完全抗原正确答案:B54、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为A、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B、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C、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D、抗原与抗体性状相似E、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远正确答案:B55、Th1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A、产生Th1型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免疫和上调体液免疫B、产生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产生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和下调体液免疫D、产生Th1型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和下调细胞免疫E、产生Th1型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正确答案:C56、室间质评不包括的内容是A、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B、外单位客观评价实验室的结果C、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回顾性评价D、客观比较某实验室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E、可起自我教育的作用正确答案:A57、1mg纯的亲和素的活性约为A、10UB、20-22UC、7UD、5UE、13-15U正确答案:E58、影响沉淀试验的因素包括A、抗原与抗体的比例B、温度D、以上三项E、仅B+C正确答案:D59、半抗原的特征是:A、有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B、无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C、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D、无免疫原性,有抗原性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正确答案:D60、T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是A、TCRB、CD28C、CD2D、CD3E、CTLA-4(CD152)正确答案:E61、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免疫监视功能的障碍B、免疫自稳功能的障碍C、免疫功能亢进D、免疫调节功能的障碍E、免疫防御功能的障碍正确答案:A62、第二次免疫接种后,再次免疫接种的间隔时间最好为A、1周内B、7~10天C、10~20天D、20~30天E、30天以上正确答案:C63、火箭免疫电泳时,难以形成可见的沉淀峰提示A、抗原不纯C、抗原定量低于pg/mlD、抗体不纯E、抗原过量正确答案:C64、室间质评定性测定的靶值应为A、参考方法值B、明确的阴性或阳性C、参考实验室x±2sD、弱阳性E、强阳性正确答案:B65、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宜温度A、37度B、15度C、25度D、35度E、40度正确答案:A66、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哪一型超敏反应A、ⅥB、IC、ⅢD、ⅡE、Ⅳ正确答案:B67、用Ficoll分层液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是利用细胞的A、形态差别B、比重大小C、体积大小D、以上都是E、A+B正确答案:B68、关于巨噬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具有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C、静止时表达高水平MHC-Ⅱ类分子D、具有ADCC效应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正确答案:D69、新生儿脐血中哪类Ig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A、IgMB、IgAC、SIgAD、IgEE、IgG正确答案:A70、若产妇在分娩后需用抗体预防以后的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此抗体是A、封闭抗体B、抗RhD丙种球蛋白制剂C、抗淋巴细胞的免疫球蛋白D、抗胸腺细胞血清E、抗A和B抗体混合血清正确答案:B71、亲和素与生物素咪唑酮环结合的部位是A、甘氨酸B、丝氨酸C、谷氨酸D、赖氨酸E、色氨酸正确答案:E72、定性免疫检测质控要点是A、测定上限B、告警限C、标准差D、控制限E、测定下限正确答案:E73、直接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C、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D、为半定量试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正确答案:C74、能对抗原进行特异识别的细胞是A、MTD、T和B细胞B、T、B和NK细胞C、NK、K和T细胞D、T和B细胞E、Mci、T和K细胞正确答案:D75、哺乳动物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消除主要发生在A、胸腺B、骨髓C、淋巴结D、脾脏 EE、黏膜淋巴组织正确答案:B76、免疫透射比浊分析试验中应保证A、抗原与抗体比例为2:1B、抗原与抗体比例为1:1C、抗体过量D、抗原过量E、抗体与抗原处于最适比正确答案:C77、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A、抗原B、相应抗体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抗C3抗体正确答案:C78、同时表达CD3和CD4抗原的细胞有A、Tc细胞B、Ts细胞C、B淋巴细胞D、TH细胞E、巨噬细胞正确答案:D79、CD4+T细胞与CD8+T细胞数的正常比值是A、2~2.5B、1.5~2C、>2.5D、<0.5E、0.5~1正确答案:B80、青霉素可以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A、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B、Ⅱ、Ⅳ型超敏反应C、Ⅰ、Ⅱ、Ⅲ型超敏反应D、Ⅰ、Ⅱ型超敏反应E、Ⅰ、Ⅱ、Ⅳ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A81、RAST用于检测I型变态反应中A、非特异性IgEB、非特异性IgGC、特异性IgED、特异性IgGE、特异性IgG和特异性IgE正确答案:C82、构成HLA- I类分子抗原肽结合槽的部位是:A、α1结构域和β2mB、α1和α2结构域C、α2和α3结构域D、α3结构域和β2mE、β2m正确答案:B83、直接影响絮状沉淀试验的因素是A、抗原分子量B、反应体系的离子强度C、抗体分子量D、抗原抗体比例E、反应体系的ph正确答案:D84、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碱性磷酸酶(ALP)催化的发光底物是:A、鲁米诺或其衍生物B、对羟基苯乙酸C、AMPPDD、吖啶酯E、三联吡啶钌正确答案:C85、以下哪种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最高A、直接染色法B、间接染色法C、酶桥法D、ABC法E、PAP正确答案:D86、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的发生情况不包括A、受者与供者间HLA型别不相配合B、移植物中含足够的免疫细胞,尤其是成熟的T细胞C、受者处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D、受者与供者间ABO血型不相配合E、新生儿接受大量输血也可能发生正确答案:D87、检测不完全抗体可使用的凝集反应为A、协同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血凝试验D、CoombsE、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正确答案:D88、血型为B型的新生儿,缺少抗A血型抗体是A、正常现象B、揭示胎儿免疫功能缺陷C、母亲免疫功能缺陷D、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E、新生儿对血型B抗原不反应正确答案:A89、目前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系统最常用的激发光源为A、脉冲钨灯B、氖灯C、卤素灯D、高压汞灯E、脉冲氙灯正确答案:E90、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A、IgMB、IgDC、IgED、IgAE、IgG正确答案:C91、未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SmIg是A、SmlgAB、SmlgGC、SmlgMD、SmlgDE、SmlgE正确答案:C92、标记核酸的活化生物素是A、BNHSB、BHZC、MPBD、光生物素E、生物素脱氧核苷三磷酸正确答案:A93、下列哪种补体成分与C5转化酶形成无关A、C3B、C2C、C4D、C5E、B因子正确答案:D94、某人因吃海鲜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由下列哪种物质是介导A、补体B、IgMC、IgED、ICE、IgG正确答案:C95、下列选项中成熟B细胞mIg主要为:A、mIgM和mIgGB、mIgM和mIgDC、mIgM和mIgAD、mIgG和mIgDE、mIgA和mIgD正确答案:B96、MHC分子最重要的功能是A、提呈抗原肽,激活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B、诱导T细胞分化C、引起移植排斥反应D、限制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E、诱导免疫耐受正确答案:A97、在实验时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下列措施无效的是A、加入抗原B、离心C、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D、胰酶处理E、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正确答案:A98、移植抗原是:A、CD分子B、CKsC、HLA分子D、Ig分子E、TCR正确答案:C99、Th细胞在CTL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A、协助传递第一信号B、Th细胞分泌促进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C、Th细胞能促进CTL细胞的TCR表达D、Th细胞促进CTL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1E、Th细胞促进CTL细胞释放穿孔素正确答案:B100、在对流免疫电泳中,若待测抗原在阳极侧孔,已知抗体在阴极侧孔,则抗原、抗体泳动方向分别是A、抗原向阳极侧泳动,抗体向阴极侧泳动B、抗原向阴极侧泳动,抗体向阳极侧泳动C、抗原、抗体均向阴极侧泳动D、抗原、抗体均向阳极侧泳动E、抗原向阴极侧泳动,抗体一部分向阴极侧泳动,一部分向阳极侧泳动正确答案:E。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六):支气管激发试验(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六):支气管激发试验(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六):支气管激发试验(完整版)气管和支气管受各种物理、化学、药物、变应原等刺激后所引起的气道阻力(Rrs)变化称为气道反应性(airway responsiveness,AR)。

正常气道对轻微刺激不发生收缩反应或仅有微弱反应,是正常生理反应。

气管和支气管受轻微物理、化学、药物、变应原等刺激后,Rrs明显增高的现象称为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1]。

其是基于气道慢性炎症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AHR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来测定AHR,判断其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通过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来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及气道炎性反应的一种方法,以通过测定刺激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判定气道收缩程度,对AHR作出定性或定量判断[2]。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检测AHR最常用的临床检查[3]。

根据刺激物的作用机制,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分为直接和间接2类激发试验,直接激发试验主要包括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Mch)、组胺、白三烯D4等;间接激发试验包括运动、甘露醇、腺苷、高渗盐水、冷空气等[4]。

根据我国儿科临床应用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现况和发展趋势,本指南着重阐述Mch直接支气管激发试验、运动激发试验和高渗盐水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仍需重视,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应有具备执业医师资质的医师在场。

试验地点最好设在易于抢救受试者的地方,配备相关的监护设备、急救物品和吸氧装置。

操作过程中应对受试者进行严密观察,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均有相应的应急预案[5]。

1 受试者准备试验前详细了解受试者的病情,应在哮喘非发作期进行;近期未接触变应原,至少1周内无哮喘发作;近4周无气道感染病史,无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脏病史,了解近期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试验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70%预计值[6],必要时行心电图检测。

内分泌各类激发试验2015.6.28

内分泌各类激发试验2015.6.28

阴囊皮肤色泽变深;阴
茎增长、增粗,龟头发 育;睾丸长径约4 cm (15~20 ml)
如同成人, 生长速率开始下 但分布面积 降;女孩见初潮 较小
成人型,睾丸直径> 4cm (>20 ml )
成人型
男孩外生殖器的发育分期
G1
G2
G3
G4
G5
女孩乳房的发育分期
B1
B2
B3
B4 B5
男孩性发育的过程和平均年龄
丸直径>2.5 cm ( 4~8 毛,色浅;
ml );阴囊皮肤变红、 女孩限阴唇
薄、起皱纹;阴茎稍 处;男孩限
增大
阴茎根部
生长增速
阴囊、双睾增大,睾 丸长径约3.5 cm (10~ 15 ml ); 阴茎开始增长
毛色变深、 变粗,见于 耻骨联合上
生长速率渐达高 峰;女孩出现腋毛; 男孩渐见胡须、痤疮、 声音变调
年 生 长
婴幼儿期
快速生长:生长的第1个高峰
速 率
调控因青素春:期营养和生长激素
男性
儿童期 快速生长:生长的第2个高峰
女性
稳定生长调控因素:生长激素和性激素
调控因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m/yr)
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及其调控因素
年龄 (岁)
鉴别诊断
性早熟 性发育延迟
LHRH激发试验 HCG激发试验
• 结果:最后一次肌注HCG后24小时测定T值
1)T值浓度上升2~3倍,提示正常人或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2)T值浓度不增加,提示睾丸发育不良 3)隐睾儿童,T值浓度上升,提示睾丸存在,行睾丸固定术可成功
肥胖或糖尿病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obesity)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 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 增生、堆积的慢性病。

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激发试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

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激发试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

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激发试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高虹;刘艳琳;陈燊;董李;华云汉;郭依华;唐素萍【摘要】目的探讨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FEV1)、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的相关性,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FeNO水平与运动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135例(发作期组),临床缓解期115例(缓解期组),健康体检儿童140例(对照组),均进行FeNO测定、FEV1检测和C-ACT评分,分析哮喘不同时期FeNO水平与FEV1、C-ACT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临床缓解期哮喘儿童进行运动激发试验,分析缓解期FeNO水平与运动激发试验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1)发作期组FeNO、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发作期组FeNO、FEV1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缓解期组Fe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作期组FeNO与FEV1之间存在负相关(r=-0.181,P=0.035),缓解期组及对照组的FeNO与FEV1之间无相关性.(3)缓解期组FeNO与运动激发试验之间存在正相关(r=0.230,P=0.013).(4)发作期组、缓解期组FeNO与C-ACT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r=-0.213,-0.209,P=0.013,0.025).结论哮喘儿童FeNO水平可用于评估哮喘病情的控制程度.运动激发试验是评估哮喘气道高反应的另一简易测定方法.【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4(006)002【总页数】4页(P119-122)【关键词】哮喘;一氧化氮;肺功能;运动激发试验;儿童【作者】高虹;刘艳琳;陈燊;董李;华云汉;郭依华;唐素萍【作者单位】350005福州,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350005福州,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350005福州,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350005福州,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350005福州,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350005福州,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350005福州,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5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临床上对哮喘的治疗和管理主要是控制气道炎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间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郑劲平一.气道反应性与支气管激发试验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有许多学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气道炎症学说。

气道反应性增高(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人在病理检查时常有气道炎症存在的证据,包括粘膜上皮损伤、纤毛脱落、上皮下神经末梢裸露、气道腺体增生和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腔内分泌物增多、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等,严重者可有气道重塑。

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等气道疾病的特征,测定气道反应性有助于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支气管激发试验主要适用于协助临床诊断气道反应性增高,尤其是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此外,激发亦用于对气道高反应性严重度的判断和治疗效果的分析,并可用于对气道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二.直接支气管激发试验与间接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概念及作用机制(一)直接支气管激发试验:我们需要客观的检查如气道激发试验来诊断哮喘。

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均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作为激发剂刺激气道。

组织胺和乙酰甲胆硷的作用相似,其效应细胞主要为平滑肌,直接作用可引起平衡肌收缩,但作用机制两者也不完全相同。

前者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介质,吸入后能直接刺激气道平滑肌收缩,同时也刺激胆碱能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平滑肌细胞收缩;后者为胆碱能药物,吸入后直接与平滑肌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平滑肌收缩。

一般说来,平滑肌对这两种试剂相同剂量的刺激反应程度是一致的。

但在使用较大剂量时,乙酰甲胆碱的副作用较组胺小。

另外,组胺试验后有一短暂不应期,在此期间重复试验则支气管平滑肌不起反应,而乙酰胆碱则无此现象。

组织胺、乙酰甲胆碱试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测定气道反应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对这两种试验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20年在临床和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方法已标准化,且较为简单易行。

方法包括2分钟潮气呼吸法、定量吸入法(Dosimeter),使FEV1较基线下降20%的累积激发浓度(PC20)或剂量(PD20)常用作气道反应性的定性及定量判断。

组织胺和乙酰甲胆碱的吸入激发试验阳性阈值相似(按mg或umol计算),PC20<8~16mg/L或PD20<3.9~7.8umol。

目前在国外乙酰甲胆碱更为常用,某些国家甚至禁用组织胺。

而在我国,由于组胺较易获得,且价格低廉,所以仍较为常用。

我们曾作了两者的对比试验,发现两者作为刺激原引起的反应作用相似,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互相代替使用。

尽管组织胺及乙酰甲胆碱开展较为广泛,但其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接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优点是敏感性高,对现患哮喘诊断的敏感性几达100%,但对哮喘诊断的特异性则较差,有报道PC20组织胺<8mg/ml的准确度低于50%。

直接激发试验也不能区分运动性哮喘及判断其严重性、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关系不够密切,不能区分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重塑、对激素治疗效果的评估不准确等。

非哮喘的气流受限(如COPD)对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也呈阳性反应,但其反应强度低于哮喘者。

因此直接激发试验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这些气道疾病。

为此,近年来人们重新关注用于评估气道高反应性的其它方法。

(二)间接支气管激发试验:间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概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

组织胺和乙酰甲胆碱是直接的气道平滑肌的激发剂。

相比较而言,间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则主要通过活化细胞(尤其是炎症细胞及神经细胞),使其释放细胞介质或细胞因子而引起继发性的气道收缩。

常用的间接性激发试验有生理性刺激如运动激发试验、高通气激发试验、渗透压改变激发试验(高渗盐水、蒸馏水),药物刺激如腺苷、心得安、阿司匹林激发试验等,以及特异性抗原刺激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吸入等激发试验。

运动激发试验:由于通气量增大,气道表面水分蒸发而失去水分,使气道表面的温度改变和渗透压改变,细胞萎缩,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细胞生化变化,而引起气道收缩。

气道收缩降低通气量,是自我平衡调节的一种反应。

对于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感觉神经细胞,这些生化改变可能刺激细胞介质的释放,涉及的炎症介质包括组织胺、前列腺素(PG)D2、白细胞三烯(LT)等,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速激肽等。

这些介质的作用可能引起进一步的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L)-8、中性粒细胞活化因子等的释放,速激肽也参与到运动诱发哮喘的发生中。

渗透压的改变本身也可能影响感觉神经细胞。

其他物理刺激如等CO2过度通气激发试验、非等渗液体(高渗、蒸馏水等)吸入激发试验等的发生机制也类似。

腺苷吸入激发试验:其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特异性的腺苷受体,肥大细胞受到刺激进而引起介质的释放,导致气道收缩。

腺苷吸入后气道灌洗液中的组织胺含量明显增高,LT、PG也参与其中。

腺苷受体有4个亚型,即A1、A2A、A2B和A3,目前研究较多的是A2B受体。

速激肽和缓激肽:速激肽对气道的作用主要通过介导速激肽NK1及NK2受体而使炎症细胞活化。

慢反应物质P与NK1有的亲和力较强,而神经肽A与NK2的亲和力最高,虽然它们有交叉。

缓激肽主要通过刺激B2受体引起气道的收缩。

心得安激发试验:心得安是β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β受体功能及刺激细胞释放组织胺而使气道收缩。

由心得安引起的气道收缩耐受性较差,可部分为吸入肾上腺素能制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所逆转。

虽然至今还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的报道,但临床上还需慎用。

特异性抗原刺激物:常用的有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吸入后通过体液免疫(主要为IV型变态反应)及细胞免疫途径,引起炎症细胞的活化和介质的释放,通常表现有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

三.间接激发试验的方法(一)运动激发试验:常用于儿童的气道反应性测定。

运动激发试验最常用的方法有:1.平板跑步:受试者在水平活动平板上,跟随平板速度踏跑,起始速度 1.5~3km/h,逐渐增加,30秒左右达到目标速率(10~15km/h),继而增加平板的坡度,让受试者达到目标心率(目标心率=80%~90%预计最高心率,预计最高心率=210-(0.65×年龄(岁)),然后继续踏跑6分钟,运动停止后1分、5分、10分、15分、20分钟分别测定FEV1,FEV1下降≥10%为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部分小儿由于运动方法的协从性及生理参数检测的困难,可采用自由跑步或登楼梯的方法增加其运动量,运动5~10分钟,比较其运动前后肺功能的改变及临床症状(如咳嗽、喘鸣等)。

2.踏车法:应用自行车功率计测定,踏车负荷从12~16瓦起,每分钟递增30~40瓦,直至心率达到预计最高心率的80%左右。

在该负荷下继续踏车6分钟,使心率在运动末达预计值最高值的90%,踏车转速中频率应保持在60~70转/分,运动停止后测定FEV1的时间同上,FEV1下降≥10%为试验阳性。

(二)等CO2过度通气激发试验:可按吸入之气体温度分为冷空气吸入等CO2过度通气激发试验和室温等CO2过度通气激发试验,前者吸入之空气经冷却(-20℃),后者为室温。

受试者作过度通气呼吸,为避免患者过度通气致使肺泡CO2浓度过低,常需吸入一定浓度的CO2。

有条件者监测呼出气CO2浓度(或分压)调节吸入之CO2量,无条件者可采用吸入恒定浓度的CO2(常为5%)的方法。

受试者呼吸之分钟通气量分别为40%、60%和80%MVV(MVV≈35×FEV1),每次呼吸3分钟,间歇5分钟后测定肺功能,再进行下一个通气量。

FEV1下降>=20%为激发试验阳性。

(三)高渗盐水吸入激发试验:不同作者采用的高渗盐水浓度由1.8%~14.4%NaCl不等(一般为生理盐水0.9%的倍数)。

由于浓度过低反应时间需延长,而浓度过高则受试者的安全性不足。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目前采用浓度为4.5%NaCl的高渗盐水较为普遍。

通过超声雾化机产生雾化液吸入。

超声雾化器可采用Devilbiss 99或Devilbiss 2000,Mist O2 gen Timeter EN Series等型号,输出量设置为1.5ml/min。

由于各雾化机的性能有所不同,一般确立仪器和方法后不宜再改变设置,但应定期核实标化。

吸入前和吸入后测定通气功能指标(FEV1、sGaw、等),第一次吸入雾化液30秒,隔60~90秒重复测定肺功能w。

如果FEV1下降>10%,则重复吸入时间;如FEV1下降<10%,加倍时间吸入,相继为1分钟、2分钟、4分钟、8分钟,如任一时间内FEV1下降≥15%或sGaw下降≥35%,则为高渗盐水吸入激发试验阳性,终止试验,必要时给予支气管舒张剂舒缓症状。

如吸入8分钟后FEV1下降仍<10%,则高渗盐水吸入激发试验阴性,终止试验。

(四)低渗盐水或蒸馏水激发试验:蒸馏水的致喘作用较低渗盐水更为明显。

受试者经口吸入超声雾化器产生的、以低渗盐水(通常用0.3%NaCl)或蒸馏水作激发剂的雾液,释雾量1.2~1.5ml/min,初次吸入30秒,继而吸入时间倍增,直至FEV1下降≥20%时终止试验(激发试验阳性)或吸入总量30ml时终止试验(激发试验阴性)。

(五)一磷酸腺苷(AMP)吸入激发试验分别配制3.125、6.25、12.5、25、50、100、200及400mg/ml的AMP溶液,采用倍增吸入(通过Dosimeter或潮气呼吸法),当FEV1下降≥20%时终止试验(激发试验阳性)。

(六)特异性激发试验:以特异性激发物(如花粉、动物皮毛、霉菌、屋尘、尘螨、枯草等)的稀释液或化学物(如氯化氢、甲醛、异氰酸盐等)的溶液或其蒸气作为激发物吸入。

特异性激发物的选择依据受试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过敏病史、皮肤变应原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等综合考虑。

变应原稀释液浓度及吸入方法如前述。

有些特异性激发物可导致肺功能的双相下降(速发相:吸入后数分钟出现、持续约10分钟后渐恢复;迟发相:吸入后数小时才出现,持续数小时~24小时或更长,肺功能下降较速发相更明显)。

由于其危险性较大,因此大多数特异性激发试验均需在有良好的监护条件下(如住院)进行。

特异性激发试验适用于明确某种变应原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确定职业性哮喘的病因和判断免疫治疗的效果。

四.间接性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一)运动激发试验:虽然组织胺和乙酰甲胆碱对运动诱发哮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假阳性率较高。

运动激发试验虽然敏感性较差,但区分哮喘与正常人群的诊断特异性更高。

运动激发试验与气道炎症指标的相关性较乙酰甲胆碱PC20更强,提示该试验对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更大。

在鉴别诊断哮喘与儿童慢性气道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阻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毛不动症、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中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避免过敏原接触可使运动激发哮喘有更大的改善。

运动激发试验的敏感性不如乙酰甲胆碱,可能与出于技术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运动的刺激强度不足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