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通鉴MOOC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古代汉语_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_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_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这段话出自参考答案:陈澧《东塾读书记》2.《史记·滑稽列传》:“即將女出帷中,來至前。

豹視之,顧謂三老、巫祝、父老曰……”这里的“顧”意思是参考答案:回头3.下列词语或句子中的“司”字和“司机”中的“司”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参考答案: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

(《国语·鲁语上》)4.“向”最初的意思是朝北开的窗户。

参考答案:正确5.笔画多的字就是繁体字,笔画少的字就是简体字。

参考答案:错误6.《说文解字》在解读汉字的形、音、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桥梁价值。

参考答案:正确7.《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下列哪句话中的“斯”和本句“斯”的意义不同?参考答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诗经·陈风·墓门》)8.《史记·滑稽列传》:“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yì)繒單衣,立大巫後。

”这里的“所”是住所的意思。

参考答案:错误9.“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的学说,所有的汉字都可以用“六书”来分析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10.春秋时期君主的继承制度是“立嫡以贤不以长,立子以长不以贵”。

参考答案:错误11.《诗经·周南·关雎》:“君子好逑。

”《经典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从注释来看,古人对“好”的怎么读只有一种意见,那就是读作去声。

参考答案:错误12.“今岁商受年”的意思是:今年商地会得到一个好收成吗?参考答案:正确13.“顷筐塈之”中“顷筐”的意思是很浅的筐。

参考答案:正确14.下列句子加粗变色的字属于使动用法的有参考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_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_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15.“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这句话中的两个“或”都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有的人”。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观看《百家讲坛》2016051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 探寻历史的密码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

司马光是宋仁宗宝元元年中进士甲科,在华州担任地方官,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此时的北宋已经多次在边境战争中败北,挽救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

面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即位的宋神宗想要除旧布新改变格局,同在朝堂高踞要位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认识到要变法革新,但在变法的目标方向,以及实施的具体路径等环节,司马光和王安石出现了分歧。

于是,搅乱北宋政坛数十年的新党和旧党之争,从此开始。

河北省委党校丁万明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之探寻历史的密码。

(《百家讲坛》2016051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 探寻历史的密码)观看《百家讲坛》2016052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1 乐毅伐齐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燕昭王苦心经营二十八年,组织起五国联军,以大将乐毅为统帅进攻齐国。

济西之战,齐国军队一战即溃。

秦周之战,齐国丢了都城。

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他继续剿灭齐国的残余势力。

齐国军队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

然而,燕军花了几年时间也没有攻下莒和即墨。

最终乐毅失去了燕军统帅的职务,齐国绝处逢生。

(《百家讲坛》2016052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1 乐毅伐齐)观看《百家讲坛》20160525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0 燕昭王金台招贤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燕国发生了一起禅让闹剧,引起了齐国的侵略。

禅让闹剧结束后,燕国的燕昭王继承王位。

燕昭王立志要振兴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雪耻。

而燕昭王要向齐国复仇,根据新的出土材料,他给齐国派出了一个超级卧底,这个人就是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

那么,苏秦身佩六国相印的纵横家故事难道并非历史真相?苏秦的真实身份竟然真的是燕国卧底吗?详细内容,敬请收看。

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

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

张夫也
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
86
图案审美与创作
聂跃华
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
87
中国服装史
贾玺增
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
88
创客培养
高云峰
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
89
创业启程
陈劲
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
90
麦肯锡“全球领导力”
段志蓉
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
91
创办新企业
高建
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
92
营销:人人都需要的一门课
郑毓煌
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
杨超、贾玉红
99
洪杰
100
徐厚宝
101
线性代数
孙良
北京理工大学
102
机械原理
赵自强
北京理工大学
103
机械制图及数字化表达
张京英
北京理工大学
104
大学计算机
李凤霞
北京理工大学
105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
嵩天
北京理工大学
106
管理运筹学
韩伯棠
北京理工大学
107
形势与政策
彭庆红
北京科技大学

《资治通鉴》导读(2020秋)-张国刚版2020答案XT

《资治通鉴》导读(2020秋)-张国刚版2020答案XT

第一章单元测试问题:1、《资治通鉴》卷1记载: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棋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这是关于智氏家族立接班人的问题,关于智瑶的特点描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符合实际的:答案:礼贤下士,虚怀若谷问题:2、《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

答案:B编年体问题:3、《资治通鉴》原名•后由蜴名〃资治通鉴負答案:D《通志》:宋神宗问题:4、“三家分晋〃中〃三家〃具体指:答案:A魏赵韩问题:5、智伯联合韩、魏的军队攻打赵氏时,赵襄子选择退守的阵地是:答案:C晋阳问题:6、智、韩、魏联军攻赵时魏国的国都是:答案:A安邑问题:7、〃三家分晋〃事件发生在周天子分封三家卿大夫为诸侯这一事件的多少年之前答案:B50年之前问题:8、下面两段文字出自《资治通鉴》卷1:(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三家联军攻赵,赵)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

〃乃走晋阳。

这是赵氏父子两代卿大夫的政治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答案:C尹穆认为有两种治理方式,一种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另一种是轻徭薄赋培养民力。

问题:9、以下三段文字选自《资治通鉴》卷:L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夫以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赵简子)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其习;求其简,岀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臣光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资治通鉴》选PPT课件

《资治通鉴》选PPT课件
✓ 司马越、王衍政治力量的崩溃。这样司马睿、王导才能 成为独立的力量。
.
26
政权的建立
➢ 司马睿南渡的目的
✓ 填补江南政治真空 ✓ 漕运江南粮食
➢ 司马睿创立新政权的条件
✓ 马、王在北方的崩溃 ✓ 宗室诸王的覆灭 ✓ 西晋政权的灭亡
.
27
东晋政权与土著士族的关系
➢ 由漠视到拥戴——土著士族对司马睿的态度
15
创立皇权专制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
➢ 皇权专制——从王到皇帝
这一称号可能与神性无关,是靠法家的人工的法与 术建立并维持的。
《琅邪刻石》:“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 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 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 《晋书·王导传》记载:“(永嘉元年九月)及徙 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 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 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 上巳,帝亲观禊(xì),乘肩舆,具威仪,敦、导 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 窃觇(chān)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 于道左。”
• 《荀子·强国》篇述入秦观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 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 新军功爵制的形成
• 《商君书·画策》:“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 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 ‘不得(敌首),无返!’”
• 《赏刑》:“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 也。”
.
30


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的形成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赏析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赏析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赏析《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赏析《资治通鉴》序(宋神宗)御制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

《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

”《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r(chou,缀集:连缀汇集。

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

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

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

”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

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畜:培养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繇:原由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勒:编辑D.以著联之志焉耳著:完成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考之行事。

《资治通鉴》与管理智慧

《资治通鉴》与管理智慧

《资治通鉴》与管理智慧1. 单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正确2. 单选资鉴的目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发展,是要对历史变革,起到促进作用。

正确3. 单选王夫之曾说:“得可资,失亦可资,同可资,异亦可资也。

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

”正确4. 单选王夫之运用《周易》的通变思维,思考千古兴亡盛衰,把古代历史观、历史借鉴观念,推向新的高度。

正确5.单选王夫之从哲理高度上,提出了“知幾”作为“知来”的基础,知来者,以先见之幾而已。

正确6.单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正确7. 单选孔子认为自己是“生而知者”。

错误8. 单选读书的数量上“多”的要求与时间的“少”是矛盾的。

正确9. 单选《尚书》注意周边关系问题,并且把这个问题作为历史盛衰的大问题看待。

正确10. 单选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正确11. 单选唐初修史的首要目的是总结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

正确12.单选《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

正确13. 单选唐太宗所撰《帝范》12篇,是专给太子阅读的政治读本,但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见解,涉及到历代君主治国安邦的得失。

正确14. 单选毛泽东对历史学有着特殊的偏爱。

正确15. 单选《二十四史》这部书本身既有史学价值也有文学价值。

正确16. 单选白寿彝先生认为,《资治通鉴》的指导思想是“资治”二字。

正确17. 单选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在政治倾向上、学术思想上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异。

正确18. 正确单选《资治通鉴》是众手修成,但却是司马光“一家之言”的作品。

19. 单选“资治”指导思想贯穿于《资治通鉴》编修的全过程。

正确20. 单选司马光认为人君的才能、素质、品质直接影响历史的盛衰。

正确21. 单选王夫之认为“道”是天人关系的根本,“理”是“道”的体现。

正确22. 单选王夫之与司马光的分歧是历史思维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下列为北宋著名史学家的是?A.司马光B.徐众C.陈寿D.范晔正确答案:A2.下列哪些不是刑赏必须具备的准则?A.公平公正B.一视同仁C.得饶人处且饶人D.依据法理正确答案:C3.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是?A.季札B.诸樊C.余祭D.夷昧正确答案:A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左传》B.《史记》C.《资治通鉴》D.《三国志》正确答案:B5.开创“贞观之治” 的是?A.唐太宗B.唐高祖C.唐玄宗D.唐肃宗正确答案:A6.汉灵帝时的会稽今在?A.苏州B.郑州广州D.雷州正确答案:A7.汉高帝指的是?A.刘彻B.刘邦C.刘盈D.刘备正确答案:B8.韩非子属于哪一流派?A.儒家B.C.墨家D.道家正确答案:B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语出哪部经典?A.《诗经》B.《论语》C.《尚书·蔡仲之命》正确答案:C10.“仕宦当作执金吾”是历史上哪位皇帝早年的人生理想?A.明太祖朱元璋B.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D.光武帝刘秀正确答案:D11.约法三章成语的出处与以下哪位人物有关A.秦孝公B.汉高祖刘邦C.商鞅D.张良正确答案:B12.夏朝的时候,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是A.尧B.C.禹D.启正确答案:D13.司马光列举的破坏礼法的极端行径,不包括以下的A.因公废私B.师心自用C.自我粉饰D.克己复礼正确答案:D14.唐中宗杀死张易之与张宗昌兄弟,逼迫其母武则天让位的政治活动,历史上称之为A.唐隆政变玄武门之变C.神龙政变D.陈桥兵变正确答案:C15.以下人物中不能堪称历史上的贤相的是?A.蜀国诸葛亮B.齐国的管仲C.唐朝杨国忠D.汉代的萧何正确答案:C16.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的贤相是A.房玄龄、杜如晦B.姚崇、宋王景C.狄仁杰、姚崇D.李林甫、杨国忠正确答案:B17.导致西晋王朝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哪项?A.统治集团的腐朽B.皇族之间的连年征战C.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内迁各族起兵反晋正确答案:C18.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了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命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正确答案:D19.历史上,下列哪位不是亡国之君?A.商纣王B.周赧王C.汉献帝D.唐昭宗正确答案:20.“履霜坚冰至”是说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其实我们要防微杜渐。

这句话的原始出处是A.《论语》B.《尚书》C.《易经》D.《左传》正确答案:C2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出自唐末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之手,他是A.吴广B.张角C.黄巢李自成正确答案:C22.中国素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据了解早在西周初期,就制定了一整套合乎尊卑等级的礼仪规范。

下面关于西周礼仪教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B.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C.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D.是百姓祭祀祖先的一种习俗正确答案:D23.下列哪项不是司马光所认为的对治国存在干扰的异端学说和行为?A.虚伪的隐士B.虚无的道家经世的儒家D.虚妄的符谶正确答案:C24.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所讽咏的是A.西汉王朝势力的衰落B.士族势力的衰落C.春秋时期王室衰微D.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正确答案:D25.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是?A.夏B.C.周D.战国正确答案:C2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正确答案:D27.作者自述以“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著作主旨,立志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史书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正确答案:D28.以下不是以楚汉之争为背景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指日可待B.十面埋伏、四面楚歌C.运筹帷幄、决胜千里D.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正确答案:A29.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可以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从理论上讲,“皇帝”称谓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A.周武王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正确答案:B30.我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左传》B.《史记》C.《资治通鉴》D.《汉书》正确答案:二、1.《朋党论》的作者为欧阳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三国时的兖州,今在河南济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这句话出自《尚书》。

A.正确错误正确答案:A4.袁宏是东晋史学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于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于热爱别人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功勋,传播美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君子应当远离急功近利的小人,否则会被他们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A.B.错误正确答案:A7.《史记》是二十四正史之首,开端始于黄帝。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武王推演《周易》与孔子删定《春秋》都说明了了区分地位对构建稳定政治秩序具有根本意义。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司马光认为“汤、武革命”是君臣关系如天地般稳固而不可动摇的反例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商朝的微子与吴国的季札都是宁肯国家灭亡也不越礼继承王位的典型人物。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节度使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唐肃宗时期节度使始由军中将士自行废立,司马光对这种做法是持批评态度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推恩令”颁行于汉景帝时期,目的在于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决封国问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汉武帝13.仲叔于奚为卫国立下大功之后,谢绝赏赐封地,而是请求可以享用贵族才能使用的马饰。

司马光认为这是一种对礼与名位的僭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因为后者对百姓与国家的危害更深也更直接。

A.正确B.分正确答案:15.唐高祖李渊,年号武德,高祖是谥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古人治军也十分讲究礼法,城濮之战中,晋文公看到己方军队上下有力,就料到肯定能打败楚军。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李广用兵不设置固定的编制和行列阵型,较为随性;而程不识则严格整肃军队。

司马光站在坚守法纪的立场上,认为李广的治军之法存在巨大隐患。

A.正确错误正确答案:A18.南宋史学家欧阳修认为,自古动乱以致灭亡的国家,一定是首先破坏了法制,然后逐渐走向衰亡。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现的是一种自古以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0.儒家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道家则主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A.B.错误正确答案:A21.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彭宠佣兵反叛,后被奴仆字密等人杀死,彭氏灭族,子密被封为不义侯。

司马光认为光武帝的做法是刑赏得当,十分公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2.唐肃宗时期,朝廷对曾经投降过安禄山的官吏按照罪行的轻重分六等定罪。

司马光对此等做法表示认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3.梁武帝统治时期,西昌侯萧渊藻因私恨擅自杀害重臣邓元起,从梁武帝将其贬为冠军将军的做法上,司马光洞悉了梁代有法难依,难以长久立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对蜀国丞相诸葛亮的评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5.陈寿是西晋的史学家,著有编年体史书《三国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6.在古代地震与日食的出现会被认为是天子失德、上天警示的征兆,这一认识与古人的“天人合一”理论相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7.治国的根本途径不在于大赦,而在于推行教化。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8.萧规曹随中的“萧”“曹”指的是萧何与曹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9.忠臣必出孝子之门的内在意义是说,孝道是礼制的发端,也是成才的先决条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0.在古代,祭祀时可以根据个人嗜好和死者生前喜好来选择相应的祭祀用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1.孔子将治国的理念分为两个层次,即道与礼;政与刑。

A.正确B.正确答案:A3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始意义是说礼制要遍及庶人,刑罚不优待大夫。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3.汉文帝将守丧之起缩短至二十五天或二十七天,虽然变革了守丧的外在形式,但是三年“心丧”仍需遵守。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4.谥号是依据死者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可以在生前确定。

A.正确错误正确答案:B35.魏明帝景初元年,针对主管官员奏请以魏武帝为太祖,魏文帝为高祖,魏明帝的列祖的做法,司马光认为此举使谥号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判断标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6.曹魏五帝指的是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7.中国古代帝后死称“崩”,王公死称“薨”。

天子近出称“还宫”,远出称“还京”,列国诸侯远出称“还某郡”。

A.B.错误正确答案:A38.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司马昭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的父亲。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9.唐德宗贞元三年,天子恰巧因外出打猎来到农民家中,碰上敢于直言的赵子奇倾述民间疾苦,天子没有借此整顿朝纲、严明法纪彻查悭吝之徒而是仅免除赵子奇一家的赋税和徭役,司马光深感失望。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0.司马光认为,天子应当在最广泛的范围之内了解民生疾苦,建立长效制度来解决,而非局限于所见所闻。

所以针对北魏孝文帝南征途中赦免盗贼施以恩泽的行为,他是表示称赞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