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作文课有感:作文课堂的真善美文档

合集下载

真善美的八年级作文优秀10篇

真善美的八年级作文优秀10篇

真善美的八年级作文优秀10篇篇一:真善美的作文篇一“真善美”是人一生之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如果人们都有了真善美;这个世界将会没有尔虞我诈;人们都将坦诚相待,充满善的人们扶弱济贫,社会充满和谐,将变成将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真善美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005年8月28日,那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导游文花枝,正兴致勃勃的带着游客前往参观革命圣地——延安。

突然意外发生了!一辆卡车发疯似的向旅游车撞了过来,文花枝当场被撞晕。

当她醒来后发现:车里血肉模糊,哭声、喊声、呻吟声及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包围着她,她被这一切惊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一场恶梦,文花枝的双脚被座椅死死的压着而没有知觉,唯一意识到的是自己没有死!她用颤抖的手拨打了急救电话,当救援的人们赶到现场的时候,救护人员马上注意到了伤势最严重的文花枝。

当救护人员准备抢救血流不止的文花枝时,她却吃力的说:“我…。

是…导游,没事的,你们先去抢救我身边的老人和小孩吧”,文花枝拒绝了救护人员的优先抢救,同时用尽了自己的全身力气协助救护人员把身边的一个老人和小孩拖了出来,她的这种行为也感染了周围的群众,人们纷纷加入救援队伍,就这样文花枝坚持了两个小时后才坐上了最后一辆救护车。

当救护人员把她送到医院时,文花枝已经休克了,腿上的伤口出现了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为确保文花枝的生命安全,医生无奈的选择了截肢手术。

就这样文花枝因为耽误了宝贵的救护时间而失去了一条腿!但她也因此获得了游客及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文花枝就这样将“真善美”体现到了极致,她对待工作敬业,永远把游客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出现危险时她首先想到的是游客的安危。

她的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难道不是美吗?她美丽的心灵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身边的人们。

今年夏天,我的家乡——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很多地方都受到了干旱的困扰,“旱魔”无情的向灾区人民伸出了“魔爪”。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600字作文开头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600字作文开头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600字作文开头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字作文开头篇1今天在新学风的课堂上,付老师带我们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作文课———做彩虹雨实验。

老师先问我们有没有见过彩虹,喜不喜欢彩虹,然后老师神神秘秘地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在教室里做一下彩虹吧!”同学们有的开始站起来欢呼,有的对老师的话半信半疑,有的却对老师的话坚信不疑,相信老师一定能够做到。

老师首先准备好了做实验的材料,只见老师拿出一个塑料袋,把实验工具一件一件拿出来,有食用油、好几个颜色的色素、还有一根筷子和透明的玻璃杯子。

开始做实验了,只见老师首先小心翼翼地往一个量杯倒入20毫升食用油,找了几名同学分别滴入橙红色、深绿色、黄色、蓝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只见这些色素在油里慢慢下沉,像一个个小珍珠,悠闲地躺在那里。

可是并没有出现老师说的彩虹雨啊,我心想:是不是实验失败了。

接着老师拿起了搅拌棒把色素和油开始搅拌,一滴滴色素像一个个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然后老师往透明杯子中倒入约毫升清水,再把混有色素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透明瓶子中,静置10秒。

这时,同学们都屏息凝神,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仔细地观察着杯子里的情况,突然,奇迹出现了,原本浮在水面上,和油混在一起的各种色素像雨丝般穿过了油层,像降落伞一样缓缓降落水底。

蓝色、红色的小球爆开,纷纷落下,美丽极了!同学们高兴地连声叫:“彩虹雨!快看彩虹雨!”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涌上讲桌观看着奇迹般的彩虹雨。

实验做完了,通过实验,我也学到一个新知识:因为水不溶于油,且水比油重,颜料在油中会沉下,下沉到水油交界面时颜料溶于水,于是就看到了彩虹雨。

这次的小实验不仅让我收获了自己动手的乐趣,更让我收获了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字作文开头篇2今天真是一个特别的一天,那平日里上课最吵的我们班却不像往日一样吵闹,可安静了。

原来那位可怕的老师发火了,平时可怕就别说,再加上老师发火,这比死还痛苦。

浅谈影视元素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影视元素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影视元素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影视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组成的部分,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资源,为写作添砖加瓦。

作文训练中通过角色扮演,通过小视频制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将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引导学生爱上写作。

关键词:影视作文兴趣如果语文课让学生写作文,教室肯定会哀嚎一片,可要是这节课可以看电影的话,他们就会欢呼雀跃了。

如何让学生能在写作中欢呼雀跃呢?让学生愉快地写作。

我们不妨在作文训练中引入影视元素,为作文课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影视将整个世界展现给我们观看,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在影视中找不到的东西。

爱因斯坦也曾说:“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

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方式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与理解。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拓展学生的视野。

它的出现,让学生对社会、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能在作文训练中利用影视元素,那我相信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训练中引入影视元素,可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更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一、文章小表演,让读写结合更有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总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孜孜不倦地探索。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可是学生阅历浅,生活体验有限,观察力不强,作文教学方式经常停留在老师说,学生写。

因此,学生作文上的素材永远都是“妈妈送雨伞”、“妈妈送我到医院”……有些同学可能是凭空捏造的,写出来的话矫揉造作,自己没有体验过东西,写作时常常使他们的思路“卡壳”,有时写作字数都凑不够。

课文,是学生写作训练的范本。

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例,读写结合,学习写作技巧。

可是,如何让读写结合的活动更有趣呢,我想到了角色表演。

粉笔的精神初中作文

粉笔的精神初中作文

粉笔的精神初中作文在讲桌的一角,放着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里面整齐的排列着又瘦又小的粉笔。

虽然它很小,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粉笔的精神初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粉笔的精神初中作文1一身素的白,一副易碎的骨,一颗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心。

素白;它没有一丝杂色,它没有彩色粉笔的色彩,它只有一身素白。

白的让人觉得它是世上唯一的颜色。

那样的白色和黑色的黑板碰触时,那样美的火花,就永远停留在那一瞬间。

白色启蒙了我:“要爱祖国,爱人民!”让我知道中华民族的伟大;让我知道:我学习的是汉语——世上唯一最美的语言。

让我知道:我是中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这一切归功于谁呢?我也不知道:“是那洁白天使后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吗?”脆骨;它没有钢铁的坚韧,它没有笼子般的保护,它只有脆骨。

脆的让人怜悯;脆的让人觉得那就是世上唯一的坚韧。

那样的脆和黑暗的“文字狱”抗争时,谁与争峰?听到那脆得断裂的声音,却毫不止步,永不停歇的迈着步伐。

脆骨引导了我——要坚强!我们中华民族并不是“东亚病夫”。

让我知道软弱并不是我们的称号。

让我知道中国人是唯一英雄的体魄。

让我知道中国是伟大坚强的国家。

这一切归功于谁呢?我或许也不知道:“是那挥着洁白天使的无私奉献者吗?”牺牲:它没有万年青永世的青春,它没有千年人参的生命,它只有10厘米长的生命。

短得让人毫不留意它的存在,但它却是默默的奉献者。

那样的短和时间赛跑时,怎么?看到自己所剩无几的身体,为何没有停的意思呢?手持粉笔者,头发为何随粉笔消逝?为何没有放手的决定?为何呢?如是的这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你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古国文化,一代又一代的自古至今。

一步一个脚印,印到如今。

如今时代飞速,经济繁荣。

一盒粉笔,三尺讲台,默默伫立在教室。

写过的文字灰飞烟灭,没有人记得或知道它曾经的辉煌。

因为它已风烛残年。

曾经岁月沧桑刻下的皱纹;曾经辉煌时刻的见证;曾经的那脚印,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永传至今。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 、没有确
定 的教程 、知识含量低 的情况 ,丰 富作 文教学 内容 ,提高作文指导课 实效 尤其 重要 。1 我们 可 设计 形 . 式多样的作文课 型 ,如优美语段赏
活 ,留心 观察 身 边 的人 和事 ,多 看
写作练习 。如开展课前十分钟 演讲
活动 ; 办 自写 自编 的手 抄 报 活 动 ; 举
结 ”的结构来写 ,结果学生很快就 完成作文 ,有 的学生还能作相应的 变通来布局 , 写得非常好。 正如古人 云 :授人 以鱼 , “ 不如授人以渔。 ” 学生积 累 了一 定 的写作素材 , 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 技巧 ,还得积 累一定的语言 ,善于表达 ,才能真 正写好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持 之 以恒 的学习 ,积累好词好句 ,除
言 的 能 力低 ,认 识 能 力 差 。这 就 是
意 、片断写作等各种不同方 面的专 项训练 。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
的 基 本 写 作 知 识 的 一 些 方 法 和 技 巧 ,让 学 生 学 会 写 。
学生作 文的三大难 题 : “ 话写 ” 没 “ 不会写 ”写不好” “ ,那么我们该怎 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样 的作 文 才 能 “ 之 有 物 ” 言 。此 外 ,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来命题 ,以学
生关 注热衷 的一些事 来开设 话题 , 以利于学生有话写 。 “ 不会 写 ”是存在 学生 中最突 出的难题 ,如写记叙 文怎样写 才生 动 、形 象 ;写议 论文怎样 讲道 理 ; 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 ;文章怎样立 意 、选材 、布局谋篇 ;文章怎样开
致力于写作 ,写作能力就能得 到提 高。 我们 培养 学生 的兴趣 , 可从 几方
“ 话写 ” 不 会写 ” 写不 好 ” 没 “ “ 是学 生 作 文 三 大 难 题 。帮 助 学 生 解

敲响课堂的第一锤

敲响课堂的第一锤

敲响课堂的第一锤作为一节高效课堂,第一要义就是要学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与希冀,对语文学习兴趣十足。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一个漂亮的导入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指明教学前进的方向,成为整堂课前行的源动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比对、学习,终于可以让我在语文课堂上将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导入”,不仅仅要导过来,更主要的是“入”。

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为了遵循这一导入的要义,或根据课文的特点,或根据学生的心理,有效地“导”,更有效地“入”,努力在课堂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探究新知识。

现将自己教学中几个比较典型的导入案例展示如下:一、“印证法”,亮出评价,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篇幅短小、内容精练的文言短文。

尤其是节选的文章,常常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或者弄不好有断章取义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借助节选却能领略到整本书的特色,我常常用他人的评价。

比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我用幻灯片呈现了鲁迅先生对《世说新语》的评价:“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对其中词语稍作解释后,就说出了如下导语:“这是鲁迅对本书的评价,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故事,从文本中寻找出人物的言或行,来印证这一评价。

看看,哪位同学能和鲁迅先生‘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的导入,不仅直接引向作品的特色,也抓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很想通过自己的发现,和鲁迅先生的见解靠近,无形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典故法,借用故事,引导学生对文章精髓的理解学生喜欢听一则则小故事,也喜欢积累很多成语故事。

在讲授九下《公输》一文时,导入中我将成语“墨守成规”先写在了黑板上,并提出问题:“这个成语和谁有关?你知道它的本义和比喻义吗?”学生自然是对答如流的。

“那么你一定知道墨子最擅长什么吧?”“防守。

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作文

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作文

篇一:《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在选修课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我上去讲课,我记得在大一时第一次走上讲台讲课时十分紧张,说话又说不准,那时我普通话还很差,但这次选修课我却比以前淡定多了,也没有像以前那么紧张了,说话也没不怕说错了。

经过这次的讲课,我感到自己比以前自信多了,但愿这些机会能为以后自己当上老师打下了基础。

那是在11月初的时候,老师把同学分成四大组,四大组又分成几个小组,我被分到的组的讲的话题是语言,组员们决定选粤语,组员们分工做PPT和找资料,当然还要一个人负责讲课,因为没人自愿上去讲课,悲哀的是在整个组中只有我唯一的男的,所以没办法,我只好负责到时讲课。

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到了11月7号那天晚上,我记得老师先叫同学们按自己所在的中国位置,然后在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老乡和老乡坐在一起。

事实上,有一些同学分不清自己的家乡在那个位置,所以导致自己坐错位置,在老师问同学来那里的时候,有些同学明明是老乡,却不坐在一起,导致笑料百出。

老师问同学们家乡话是怎么说的,同学们大部分都是说方言,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因为我今晚讲的主题是方言,但都被老师和同学说了,但PPT已经做好了,到时只好硬着头皮上去讲了。

终于轮到我上去讲课了,我按着做好的PPT讲,在PPT中有两道粤语题,有一道题我忘记答案了,只好抱歉,这时有同学说我应该不会说粤语,无奈之中我只好用粤语读PPT,那时同学都大笑起来,我感到有些纳闷,不知为什么,也许是我粤语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吧。

那时我还以为要读完PPT中所有字的,我真的好担心,因为那PPT实在太多字了,如果要我一个一个字地读完,我可能要累死了,幸好老师叫我不用读了,同学们也积极鼓掌,我当然要顺民意暂停啦。

之前做PPT的时候我有插入视频,但在现场讲课时我却不能在PPT中打开视频,对学校的电脑设备表示跪了,我只好跳出PPT,直接点击打开视频,课程才得以顺利进行。

讲到最后,我向同学们推荐电影《麦兜当当伴我行》,这部电影我是看过的,而且感到很好看,希望同学们有空回宿舍看的,但同学们好像没什么反应,尽管无奈,但我还是把课讲完了。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小学作文教学反思1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

许多教师为了上好作文课煞费苦心,但是收效甚微。

在教学中还时常遭遇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尴尬境地。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作文教学开展起来就更加艰难了。

我在农村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已六年之久,其间也遇到不少问题,对这点的体会更加深刻。

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体会和大家分享以下:一、生活是习作的基本素材。

很多学生都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

只要教师布置作文,便哀声叹气,表情异常痛苦,好似赶赴“刑场”一般。

他们不知该如何下笔,不知该写什么。

挖空心思写好的作文,语言空泛或是千篇一律。

有了对生活直观、形象的体会,再把它记录下来,习作就再也不是那么困难了。

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习作训练。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课本中的部分习作训练并不适合农村学校。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新的习作要求。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则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旅游景点的导游词。

然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那些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只在他们的课本和电视中看见过。

大部分孩子连县城都还未曾踏入过,让他们如何下笔。

于是,我当即将《世界遗产名录》的导游词改为了本校的导游词。

让学生组建小组,分别模仿导游和游客,在校园内进行“讲解”和“旅游”。

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如何讲解才能让“游客”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学校。

这样,学生不再像才看到作文题目时那样叫苦不迭了。

最后通过自己对这一职业的理解,顺利地将导游词写了下来。

三、积累是习作的重要途径。

在习作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做好日常的积累。

积累的范围包括语言和写作的方法。

在课本和课外书籍中,发现好的语词,让学生抄写到专门的小册子或笔记本中,并让学生慢慢地将这一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再引导他们多看多读,或是把自己的积累背下来。

在习作中,再把这些好词佳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作文课有感:作文课堂的真善美文档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documents in the c omposition class
编订:JinTai College
听作文课有感:作文课堂的真善美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
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作文课,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作文课到底该教什么?
怎么教?又教得怎么样?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困惑着。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由xx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
小学语文骨干学员课堂开放活动,同时也是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教学研究主题培训会,我有幸听到了梁山小学副校长朱明静老师的一堂作文课,我才猛然发现,原来,作文课可以那么真,那么美,那么激动人心。

朱老师的这节作文课,仅仅围绕一个“聊”字进行教学。

与其说这是一节作文教学课,还不如说这是一节老师与学生之间最原始最纯真的真心话交流活动。

朱老师首先就问学生喜不喜欢写作文,通过对话引导学
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说真话”。

当然说真话难,朱老
师通过自己和蔼的语气,耐心的引导,不断的传授这样一个信号给学生,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只要有了这样的思考就会在今后的写作当中不断地运用,不断地巩固,不断地提升。

朱老师整堂课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讲授,全部
都是在跟学生“聊天”。

朱老师说真话,朱老师说自己喜欢玩,学生感到非常的惊讶,通过学生的惊讶在不断地给学生引导并且讲授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气词的运用,标点符号的运用,以及作文素材的收集。

我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回答朱老师的问
题时,都是说的自己想说的话,学生整堂课都非常认真,被朱老师实实在在的教学所感染,同时也是这种实在教学吸引了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语文作文课堂并不枯燥,也是非常有乐趣的,虽然在课堂当中学生没有动笔写一个字,但是我想他们想说的话却很快要跃然纸上了。

我想,朱老师的课堂是友善的,她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宝贝在对待,课堂当中有两个小细节让我很感动。

第一个小细节是:有一个学生在听了朱老师的问话之后迫不及待地举起手发言,但是学生还没有说两个字就卡住了,不知道说什么,这时,朱老师亲切地说:“孩子,如果你还没想好,就给朱老师说你还没有想好。

”于是,那个学生也真按照朱老师说的那样做了。

一个小举动,保护的不仅是孩子那颗自尊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不怕举手发言了,这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与信心支撑。

第二个小细节是:朱老师在抽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个学生回答的话与前一个学生的一样。

朱老师就叫学生转过身去给另一个学生说谢谢。

我想这个小细节,不仅告诉学生自己回答问题时要思考,不要和别人说一样的,更提醒学生别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聆听,要学会尊重别人,也要学会感恩。

三、课堂中的美
朱老师的整节课没有说一定要按照自己设计的套路去上,而是所有的对话,所有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在朱老师的聊当中产生,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水到渠成。

朱老师,真不愧是我心中的语文教学泰斗,她的博学,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当中,更体现在她站在一个我们
看不见的高度上在思考教学,她的课看似很“散”,但是所有的思路全部都在掌控之中,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也便是如此。

朱老师教学当中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教学方式方法的美。

她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过在交流当中,在无形的对话当中,所有的关键东西,都是出自学生自己,比如在课堂上一些词语: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众目睽睽。

这些词语都是学生在交流中,自己总结并说出来的,最后再回到学生当中去,这样不仅懂得词语的意思,更加深了对词语的运用,我想,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一直在追求的“语用”的最好体现。

朱老师的这堂语文课,我不断地在捕捉,我发现,短短的四十分钟,朱老师虽然没有直接说要学生注意这些,但是在聊的过程当中已经渗透着让学生如何取题目、抓关键词语、注意动作词语的细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断积累以及由情而发的说真话。

如果真要让我来形容朱老师的这节作文课,我想朱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课堂当中的每个片段每个知识点就是这艘船的配件,而朱老师就是最巧妙的修理工,将这些配件完美的安装在这艘船上,让学生自由地乘着船尽情畅游。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教师队伍的我来说,我为自己有幸听到这样一节充实而有价值的作文课而感到自豪。

一种崇敬油然而生,我崇敬的不仅仅只是对和蔼可亲的朱老师,也有对语文这博大精深的学科的崇敬。

同时,我也倍感压力,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重担,我想这些都会鞭策着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中,我也会以朱老师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

我也一定会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