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渣坝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规范一、灰渣筑坝的选择与布置1.筑坝位置应选在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的稳定地质地段,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筑坝应采取合理的布置形式,包括Y型、L型、T型等。

并根据农田地形、水系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筑坝结构的稳定性。

二、灰渣筑坝的结构设计1.坝体主要采用水泥土方、碎石土方或混凝土坝形式,具备良好的抗渗性、抗冲刷性和稳定性。

2.坝体高度、宽度应根据最大堆积高度和堆积角度进行计算,同时考虑灰渣的黏性和凝固特性。

3.坝体应布置合适的排水系统,确保灰渣的排水和下渗,避免因积水而影响坝体稳定。

三、灰渣筑坝的连接与加固1.灰渣筑坝应进行连接与加固,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浇注带、加筋板、喷浆复合等。

2.筑坝与周边土地之间应设置过渡区,避免因温度、湿度等因素造成的结构收缩或扩张。

四、灰渣筑坝的泄洪与溢流设计1.灰渣筑坝应设置满足最大泄洪流量的泄洪通道,以减缓因暴雨或洪水引发的坝体承压情况。

2.坝顶应设置符合设计要求的溢流堤,以防止灰渣溢出或溃决。

五、灰渣筑坝的环境保护设计1.筑坝与灰渣场之间应设置防渗帷幕或截污沟,防止灰渣渗漏到周边环境中。

2.筑坝应定期进行巡视和维护,确保其结构完好,防止灰渣泄漏或坝体塌陷。

六、灰渣筑坝的安全生产设计1.在筑坝设计中应考虑火灾风险,设置灭火设施,并保证坝体内部通风良好,防止积聚的灰渣产生自燃。

2.筑坝应采取安全标识和警示措施,以指引人员遵守安全规范,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规范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环保和经济性等因素,确保筑坝结构稳定、灰渣排放合规,并加强维护管理,以实现安全高效的发电生产。

拦河坝工程施工规范

拦河坝工程施工规范

拦河坝工程施工规范一、前言拦河坝工程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适用性和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拦河坝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制定本规范。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2.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等准备工作。

3.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范围内的土地征用、拆迁等工作。

4.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准备工作。

三、施工工艺1. 坝体施工(1)坝体填筑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2)坝体填筑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应进行验收。

(3)坝体填筑压实应采用振动压路机、夯实机等设备,压实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4)坝体填筑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坝基施工(1)坝基处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后的坝基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2)坝基施工前应清除杂物,进行排水、降水等准备工作。

(3)坝基施工应采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坝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坝体施工。

3. 帷幕灌浆施工(1)帷幕灌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灌浆孔的布置、深度、灌浆压力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帷幕灌浆应采用合格的灌浆材料,灌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灌浆质量。

(3)帷幕灌浆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坝体施工。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

4.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

五、施工安全与环保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包括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的安全防护。

拦渣工程

拦渣工程
1 拦渣坝总库容由拦渣库容、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三部分组成。
2 坝顶高程为总库容在水位与库容曲线上对应的高程,加上安全超高之和。
3.2.4 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的确定:
1 根据项目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确定每年的排渣量;根据每年排渣量和拦渣坝的使用年限,确定其拦渣库容。若为开发建设时期一次性排渣,则该排渣总量即为拦渣库容。
0.30~0.35
坚硬
0.35~0.45
粉土
Sr≤0.50
0.30~0.40
土的类别
摩擦系数μ
中砂、粗砂、砾砂
0.40~50
碎石土
0.40~0.50
软质岩石
0.40~0.55
表面粗糙的硬质岩石
0.60~0.70
注: 表中Sr是与基础形状有关的形状系数,可参照条文说明计算。
1 拦渣坝(尾矿坝)。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的,应修建拦渣坝(尾矿坝)。
2 挡渣墙。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应修建挡渣墙。
3 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于沟道或河道旁的,应按防洪治导线设置拦渣堤。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应结合防洪堤进行布设。
2 根据每年的来泥量和拦渣坝的使用年限,确定拦泥库容。
3 由于来渣、来泥经常交错进行,实际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并非截然分开。但确定库容时可分开计算。
3.2.5 其他:
1 拦渣工程的水文计算、坝体断面、坝体稳定计算、溢洪、泄水建筑物设计等,可参照本规范6.2的要求执行。
2 对于含有有害元素的尾矿,其尾矿库的设计应有特殊要求,妥善处理含有有害元素的水量,严防下泄造成危害。
3 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又无条件修建拦洪坝的,可修建防洪拦渣坝,同时兼备拦渣与防洪两种功能。但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其合理性,才能修建。

拦渣坝设计规范

拦渣坝设计规范

3 拦渣工程一般规定3.1.1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造成大量的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和其他废弃固体物质,必须设置专门的堆放场地,并修建拦渣工程。

根据弃土、弃石、弃渣等堆放的位置与地形特点,设置适宜的拦渣工程,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其主要形式有:1 拦渣坝(尾矿坝)。

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的,应修建拦渣坝(尾矿坝)。

2 挡渣墙。

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应修建挡渣墙。

3 拦渣堤。

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于沟道或河道旁的,应按防洪治导线设置拦渣堤。

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应结合防洪堤进行布设。

拦渣坝(尾矿坝)拦渣坝上游洪水的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 拦渣坝上游洪水较小时,采取导洪堤或排洪渠,将区间洪水排导到拦渣坝的溢洪道或泄洪洞进口,将洪水排出。

2 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时,应在拦渣坝上游修建拦洪坝,在此情况下,拦渣坝溢洪道、泄洪洞的泄洪规模,应由拦洪坝下泄洪水与两坝间的区间洪水组合调节确定。

3 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又无条件修建拦洪坝的,可修建防洪拦渣坝,同时兼备拦渣与防洪两种功能。

但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其合理性,才能修建。

拦渣坝上游泥沙的处理。

与上述三种情况相对应,根据上游及堆渣区两侧的水土流失情况,拦渣坝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拦泥库容。

总库容与坝顶高程的确定:1 拦渣坝总库容由拦渣库容、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三部分组成。

2 坝顶高程为总库容在水位与库容曲线上对应的高程,加上安全超高之和。

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的确定:1 根据项目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确定每年的排渣量;根据每年排渣量和拦渣坝的使用年限,确定其拦渣库容。

若为开发建设时期一次性排渣,则该排渣总量即为拦渣库容。

2 根据每年的来泥量和拦渣坝的使用年限,确定拦泥库容。

3 由于来渣、来泥经常交错进行,实际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并非截然分开。

但确定库容时可分开计算。

其他:1 拦渣工程的水文计算、坝体断面、坝体稳定计算、溢洪、泄水建筑物设计等,可参照本规范的要求执行。

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稳定性评估与地质勘察要求分析

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稳定性评估与地质勘察要求分析

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稳定性评估与地质勘察要求分析拦河坝是用来拦截河水、调节河流水位以及抵御洪水冲击的重要工程。

为了确保拦河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稳定性评估和地质勘察。

稳定性评估是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分析,评估拦河坝结构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而地质勘察则是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特征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以便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对拦河坝稳定性的影响。

稳定性评估是拦河坝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稳定性评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确定拦河坝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切边法、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等。

在选择合适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时,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地理环境,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对拦河坝结构施加的各种力进行评估。

这些力包括水压力、土压力、地震力等。

在评估过程中,要合理估计这些力的大小,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以确定拦河坝能够承受这些力的程度。

此外,还需要对拦河坝的基础和坝体进行稳定性分析。

基础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倾覆能力等。

而对于坝体的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坝体的稳定度和防滑安全系数等指标。

地质勘察是拦河坝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特征和地质问题,以便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这些因素对拦河坝稳定性的影响。

在地质勘察中,要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

要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信息。

还需要对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河流的河床侵蚀情况、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拦河坝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地质勘察还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可能会对拦河坝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地质勘察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之,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稳定性评估与地质勘察要求分析对于确保拦河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稳定性评估需要合理选择评估方法、对各种力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对基础和坝体进行稳定性分析。

拦沙坎设计规范

拦沙坎设计规范

拦沙坎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工程中的2、3级浆砌石坝或坝高超过50m的4、5级浆砌石坝的设计。

其他浆砌石坝设计可参照使用;对于1级浆砌石坝及坝高超过100m的浆砌石坝,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制订补充规定。

第1.0.2条浆砌石坝设计,应符合现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山区、丘陵区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其他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

第1.0.3条设计浆砌石坝应重视和研究下列问题:一、建坝地区的各项基本资料。

包括河流规划、综合利用要求以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地震、建筑材料、施工和运用条件等。

二、合理选择和确定坝型、布置及荷载组合,简化坝体结构。

三、地基处理和坝体防渗。

四、泄洪消能防冲。

五、施工导流和渡汛。

六、建筑材料、施工方式及施工技术的采用,应因地制宜。

七、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建设周期的措施。

此外,还应研究与同类型混凝土坝设计中的异同,重视浆砌石坝的材料试验、结构试验和分析研究,逐步探求和应用反映浆砌石坝结构特点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2.混凝土标号根据15cm×15cm×15cm立方体试件28天龄期的极限抗压强度确定。

浆砌石体常用混凝土标号有100、150两种。

3.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并经论证,上述胶结材料标号也可用试件90天龄期的极限抗压强度确定。

三、胶结材料的配合比,必须满足砌体设计标号的要求,并采用重量比。

对于2、3级浆砌石坝,可参照附表5.2和附表5.3初选配合比,但应根据实际所用材料的试拌试验进行调整。

四、胶结材料采用掺合料或外加剂时应专门进行试验研究。

第2.2.6条在初步设计阶段,浆砌石坝抗滑稳定计算所需的抗剪断、抗剪参数,及对沿垫层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滑动情况;2级建筑物应作现场试验;3级建筑物可根据基岩特征,从附表1.4中查用。

对于沿浆砌石体与垫层混凝土接触面滑动或沿浆砌石体本身滑动的情况,2级建筑物应在室内作浆砌石体的抗剪(断)强度试验;3级建筑物,当无条件进行砌体试验时,可查用附表1.5。

拦渣工程标准

拦渣工程标准
3 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又无条件修建拦洪坝的,可修建防洪拦渣坝,同时兼备拦渣与防洪两种功能。但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其合理性,才能修建。
3.2.2 拦渣坝上游泥沙的处理。与上述三种情况相对应,根据上游及堆渣区两侧的水土流失情况,拦渣坝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拦泥库容。
3.2.3 总库容与坝顶高程的确定:
2 根据每年的来泥量和拦渣坝的使用年限,确定拦泥库容。
3 由于来渣、来泥经常交错进行,实际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并非截然分开。但确定库容时可分开计算。
3.2.5 其他:
1 拦渣工程的水文计算、坝体断面
、坝体稳定计算、溢洪、泄水建筑物设计等,可参照本规范6.2的要求执行。
3.3.3 挡渣墙必须对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进行稳定性分析。其安全系数可分别采用1.3、1.5、1.2。
3.3.4 挡渣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在无试验资料时,可参照表3.3.4选用。
表3.3.4 挡渣墙基底对地基的摩擦系数μ值
土的类别
摩擦系数μ
粘性土
可塑
0.25~0.30
硬塑
2 河岸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堆放于河滩及河岸的,采用河岸拦渣堤。
3.4.3 拦渣堤的设计要求:
1 由于拦渣堤同时具有防洪与拦渣两种功能,其设计应同时满足二者的需要。
2 拦渣堤的防洪功能部分,其设计要求参照本规范6.5的规定执行。
3 拦渣堤高度的确定:
应同时满足防洪及拦渣对堤顶高程的要求。防洪堤高以设计洪水计算确定,按拦渣堤要求确定堤高的步骤如下:
1 拦渣坝总库容由拦渣库容、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三部分组成。
2 坝顶高程为总库容在水位与库容曲线上对应的高程,加上安全超高之和。

拦河坝设计说明2024

拦河坝设计说明2024

拦河坝设计说明引言概述拦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用于阻止河水的流动,调节水位和控制洪水。

本文旨在提供拦河坝设计的详细说明,包括结构概述、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建设要点和安全考虑等方面的内容。

结构概述设计原则拦河坝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经济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经济性要求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工程成本。

安全性要求坝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洪水冲击和水压力。

可持续性要求设计的拦河坝能够长期使用,不仅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能适应未来的变化。

环境友好性要求设计和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避免破坏生态系统。

材料选择拦河坝的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填料。

混凝土是常用的坝体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钢材广泛用于泄洪孔和过水孔的结构。

填料用于坝体后方的填筑,可采用土石方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材料选择应综合考虑强度、耐久性和成本等因素。

建设要点安全考虑拦河坝的安全性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设计中应考虑不同的洪水频率和水位条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总结拦河坝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文从引言概述、结构概述、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建设要点和安全考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有效的拦河坝设计能够保护沿岸地区免受洪水的侵袭,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设计者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并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

拦河坝的良好设计和建设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拦渣工程
3.1一般规定
3.1.1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造成大量的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和其他废弃固体物质,必须设置专门的堆放场地,并修建拦渣工程。

3.1.2根据弃土、弃石、弃渣等堆放的位置与地形特点,设置适宜的拦渣工程,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其主要形式有:
1拦渣坝(尾矿坝)。

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的,应修建拦渣坝(尾矿坝)。

2挡渣墙。

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应修建挡渣墙。

3拦渣堤。

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于沟道或河道旁的,应按防洪治导线设置拦渣堤。

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应结合防洪堤进行布设。

3.2拦渣坝(尾矿坝)
3.2.1拦渣坝上游洪水的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拦渣坝上游洪水较小时,采取导洪堤或排洪渠,将区间洪水排导到拦渣坝的溢洪道或泄洪洞进口,将洪水排出。

2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时,应在拦渣坝上游修建拦洪坝,在此情况下,拦渣坝溢洪道、泄洪洞的泄洪规模,应由拦洪坝下泄洪水与两坝间的区间洪水组合调节确定。

3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又无条件修建拦洪坝的,可修建防洪拦渣坝,同时兼备拦渣与防洪两种功能。

但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其合理性,才能修建。

3.2.2拦渣坝上游泥沙的处理。

与上述三种情况相对应,根据上游及堆渣区两侧的水土流失情况,拦渣坝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拦泥库容。

3.2.3总库容与坝顶高程的确定:
1拦渣坝总库容由拦渣库容、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三部分组成。

2坝顶高程为总库容在水位与库容曲线上对应的高程,加上安全超高之和。

3.2.4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的确定:
1根据项目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确定每年的排渣量;根据每年排渣量和拦渣坝的使用年限,确定其拦渣库容。

若为开发建设时期一次性排渣,则该排渣总量即为拦渣库容。

2根据每年的来泥量和拦渣坝的使用年限,确定拦泥库容。

3由于来渣、来泥经常交错进行,实际拦渣库容与拦泥库容并非截然分开。

但确定库容时可分开计算。

3.2.5其他:
1拦渣工程的水文计算、坝体断面、坝体稳定计算、溢洪、泄水建筑物设计等,可参照本规范6.2的要求执行。

2对于含有有害元素的尾矿,其尾矿库的设计应有特殊要求,妥善处理含有有害元素的水量,严防下泄造成危害。

3.3挡渣墙
3.3.1挡渣墙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臂式、空箱式、板桩式等,可根据不同土质、地基及使用条件选用。

3.3.2挡渣墙的土压力计算及断面设计,可按《挡土墙设计规范》。

3.3.3挡渣墙必须对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进行稳定性分析。

其安全系数可分别采用1.3、1.5、1.2。

3.3.4挡渣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在无试验资料时,可参照表3.3.4选用。

表3.3.4挡渣墙基底对地基的摩擦系数μ值
土的类别
摩擦系数μ
粘性土
可塑
0.25~0.30
硬塑
0.30~0.35
坚硬
0.35~0.45
粉土
Sr≤0.50
0.30~0.40
土的类别
摩擦系数μ
中砂、粗砂、砾砂
0.40~0.50
碎石土
0.40~0.50
软质岩石
0.40~0.55
表面粗糙的硬质岩石
0.60~0.70
注: 表中Sr是与基础形状有关的形状系数,可参照条文说明计算。

3.3.5墙后排水。

当挡渣墙后地下水位较高时,为降低水位,可在墙后设置排水系统,其形式可按《档土墙设计规范》选用。

3.4 拦渣堤
3.4.1应在河、沟两岸修建拦渣堤,拦渣堤一般兼有防洪功能。

3.4.2拦渣堤的类型根据拦渣堤修筑位置,主要有以下两种:
1沟岸拦渣堤。

弃土、弃石、弃渣堆放于沟道岸边的,采用沟岸拦渣堤。

2河岸拦渣堤。

弃土、弃石、弃渣堆放于河滩及河岸的,采用河岸拦渣堤。

3.4.3拦渣堤的设计要求:
1由于拦渣堤同时具有防洪与拦渣两种功能,其设计应同时满足二者的需要。

2拦渣堤的防洪功能部分,其设计要求参照本规范6.5的规定执行。

3拦渣堤高度的确定:
应同时满足防洪及拦渣对堤顶高程的要求。

防洪堤高以设计洪水计算确定,按拦渣堤要求确定堤高的步骤如下:
1)根据项目在基建施工或生产运行中弃土、弃石、弃渣的具体情况,确定在规定时期内拦渣堤应承担的堆渣总量。

2)由堆渣总量和堤防长度,计算堆渣高程,再加上预留的覆土厚度,即为堤顶高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