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四个数据中,用分度值是1dm 的刻度尺测量的数据是A. B. C. D.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 山B. 船C. 流水D. 河岸3.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A. B.C. D.4 .一辆汽车先用1h行驶了40km ,休息半小时后又用行驶了50km ,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5.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 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传播速度变大6.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描述音调的是()A. 男高音歌唱家B. 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C. 引吭高歌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7. 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A. 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B. 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HzC. 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D. 蝴蝶飞行时振动的幅度小8. 如图1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

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9.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 摩托车的消声器B. 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C. 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图110.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而误差不可避免11.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12. 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A.110分贝B.50分贝C.70分贝D.90分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_;(2)小红吃一顿饭需要的时间约为1200__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单元质量检测(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单元质量检测(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单元质量检测(含答案)单元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1-2章·(问卷)一、选择题(27分,每小题3分)1、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安装“噪音监测仪”可以根治噪音污染2、小明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3.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4、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

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6.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B.“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7、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cm/sB .9cm/sC .7cm/sD .8cm/s8. 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 市区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物理试卷(第一章 声现象)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A .B .C .D .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 .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 .紧闭室内的门窗 D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 ~4m 高的透明板墙,如图1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色好坏 B .音调高低 C .响度大小 D .乐音三要素 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5是的波形,理由是。

初二物理第一、二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第一、二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0920手动选题组卷副标题题号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A. 2.40cmB. 2.80cmC. 2.40mmD. 2.80mm2.下列记录的结果中,用米做单位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B读初三年级的小明身高约为1.7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D.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3.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4.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小明穿40码的鞋子,鞋码与鞋长的关系是:鞋长=竺牙坦(鞋码单位为码,鞋长单位为cm)。

以脚长等于鞋长估算,则小明()A.脚长为25s,身高是280m,B.脚长为40m.身高是165c«iC.脚长为25顷,身高是175m»D.脚长为40cw,身高是185如5.有四位同学用同一分度值是l,,w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测量结果分别是25.82cm、25.71cm、25.85cm、25.83cm,则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A.25.833cmB.25.82cmC. 25.83cmD.25.80cm6.测最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税的直径,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910111213141516cm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彼,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 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5凯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7,而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所以大批研究人员计划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这个试验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发现并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设计并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8.下列测量长方体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9.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A.0.45米=0.45米X100=45厘米B 350厘米=350厘米+100米=3.5米C. 0.45米=0.45米X100厘米=45厘米D.350厘米=350X—3.5聚10,下列关于误差和钳误的说法,正确的是()16.测量细铜统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是所绕铜统所测长度,则该铜丝的直径为如在将细铜幺幺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税的直径将.(选填nn|ininiii|iiiiiiii '•Mt“偏大”、“偏小”或“不变17.用精密仪器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结果为l.5812m,现改用最小刻度为"的刻度尺去测量,结果应该为.cm。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总4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总4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总4页)考生作答时要沉着冷静,规范书写,确保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按照要求在指定位置正确填写信息、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

一、填空题( 1.5×32=48)1、物理学研究、、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声音消失。

3、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5℃)是,它表示声在1s钟传播过的距离是。

4、声音的特性是、、。

5、从物理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的强弱用表示。

6、某人的身高是1.58米,站在穿衣镜前1米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米,像高米;当他向镜面前进0.5米,人与像间距离是米,像的大小将 (填变化情况)。

7、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

月亮光源。

(填“是”或“否”)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天文上最大的长度单位是:。

9、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和物像对应点连线垂直与平面镜。

平面镜成的是:像。

11、我们都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其中原因是。

12.如图2,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

这说明光。

13. 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度;14、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响度大,的音调高。

二、选择题(2×12=24)1.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大海中传播D.声音可以在任何空间下传播2.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它,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入射光线产生( )A.镜面反射B.漫反射C.折射D.吸收3.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B.在家里,几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C.在空中飞行较低的喷气式飞机D.尖钉在铝锅上划出的声音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A.影子B.日食 、 月食C.小孔成像D.海市蜃楼5. 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m /s 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B.9 m/sC.拉长4.5 m/sD.拉长9 m/s6.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⁸ m/sC.10点 40分D.11点20分8. 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30°B.45°C.60°D.90° 9. 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 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 )A.30°B.35°C.45°D.55°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7.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A.1点 20分B.10点20分A.甲B.乙C.丙D.都不对11、下列事例中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A. 医学上的“B超” B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新版)沪科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测试范围:第一、二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们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A.分子很小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2.下列能量转化的实验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太阳能电池发电B.水蒸气把壶盖顶起C.电灯发光D.弹弓将石头弹出3.用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4.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5.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6.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A.3.0cmB.3.25cmC.3.00cmD.3.5cm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8.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1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0~15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分别为17.81cm、17.82cm、17.83cm、17.82cm 和17.58cm,物体的长度最接近A。

17.81cmB。

17.82cmC。

17.83cmD。

17.58cm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

运动员、汽车、羚羊B。

汽车、羚羊、运动员C。

羚羊、汽车、运动员D。

运动员、羚羊、汽车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4.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B。

桥5.(2012白银)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XXX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XXX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C。

音色6.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D。

音调、响度和音色7.2001年第47届世乒赛,XXX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B。

2mm8.(2012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B。

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10.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做法有: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11.在旷野里大声唱歌听起来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响亮,这是因为空气稀薄。

房间里空气不流动,声音可以更好地传播。

13.为了实现对接,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

《第1-2章》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2.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质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热 B.传声 C.导电 D.通风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海豚有完善的声呐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A.次声波B.超声波C.电磁波D.红外线5.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6.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7.闻其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频率8.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9.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0.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11.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12.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13.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14.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A.液化 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15.下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二.填空题16.《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17.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m/s.18.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说明声音具有.19.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20.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波,人耳(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21.有四支温度计,测量X围分别是:A.﹣10﹣﹣110℃B.35﹣﹣42℃C.﹣20﹣﹣50℃D.0﹣﹣50℃(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2)若要来测量东台气温应选.22.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性质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23.我国某某的吐鲁番地区有“火洲”之称.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和,当地人民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24.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而成的.而水沸腾时在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形成的.夏天潮湿的天气里,会发现自来水管的四周在“冒汗”,这是因为.三.解答题(25,26两题每空2分,共12空,27题6分,计30分)25.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26.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的变化规律;(2)图1中所示的温度是℃;(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85 87 89 92 94 96 97 98 98 88 98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第分钟时有错误,应该是℃.此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4)如图2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图,沸腾时是图.(5)水中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27.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8s被接收到,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2章物态变化》2015年单元测试卷(某某省某某市大丰市X庄镇三圩初级中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音色.【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2.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质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热 B.传声 C.导电 D.通风【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声现象.【分析】被困者敲击铁制管道的目的是让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然后声音通过固体传播,最终让救援人听到.【解答】解:人被埋在废墟中,如果大声呼喊不仅地面上的人听不清,同时还会浪费自己的体力.为了能让地面上的人听到声音,可以采用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让铁制管道发声,同时产生的声音会通过铁制管道传播(铁制管道不仅能传声而且传声性能比空气还好),这样就能很好让地面上救援的人听到声音.故选B.【点评】本题以地震为题材,考查了固体能够传声,体现了物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像这种以发生过的事件为题材的题型,是历年中考的一个热点.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4.海豚有完善的声呐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A.次声波B.超声波C.电磁波D.红外线【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回声定位用到的是超声波,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海豚的声纳系统,是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题.5.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考点】噪声及来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从环保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解答】解: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定义以及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6.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考点】声速.【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气体最慢.【解答】解: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分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7.闻其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频率【考点】音色.【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8.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解答】解:道路两侧设有3米至4米高的透明板墙是用来反射道路上的过往车辆所发出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道路两侧设置的是透明板墙,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减弱噪声对道路两旁住宅和办公楼的噪声污染,它并不能保护车辆安全行驶,也不能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和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故选D.【点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考点】温度.【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结合生活经验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不合题意;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不合题意;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3℃左右,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X围合理估测的方法.10.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定性思想.【分析】使用温度计之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分度值、量程.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否则会涨破温度计.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的示数和液体的温度相同再读数.不符合题意.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否则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不符合题意.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会造出测量值偏大或偏小.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并且理解正确使用的原因.11.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不论冰多一些还是水多一些,不论环境温度是高是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故选C.【点评】本题选项中的阳光下、阴凉处都是干扰条件.12.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实验题.【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正确;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二是通过图的形式来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3.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就要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升高了手表面的温度,加快了蒸发;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14.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A.液化 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白气”是由于水汽化成水蒸气,再液化形成的.【解答】解:当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水受热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再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即为“白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白气”产生的原因.“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到的.15.下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热传递.【专题】应用题.【分析】(1)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据此分析.(2)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飘到空中.【解答】解:(1)容器B内的水达到100℃后,能继续从炉火(高于100℃)中吸收热量保持沸腾状态,在水未完全汽化之前,温度保持在100℃,管A置于容器B中,能够从B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达到100℃,但因B中的水温不能高于100℃,所以,管A内的水就无法再从B中吸收热量,因而不可能发生剧烈的沸腾现象.但A管中的水可以维持在100℃.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2)A中的水会不断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沸腾条件的了解与掌握和对蒸发的认识,知道热传递的条件是关键.二.填空题16.《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的声带、水.【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简答题;答案开放型.【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风在吼,“吼”的声源是空气;马在叫,“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黄河在咆哮,“咆哮”的声源是水;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水(其它的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行分析.17.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 m/s.【考点】声速.【专题】声现象.【分析】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m/s.【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还说明声音传播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故答案为:340;520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声速的规律,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18.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考点】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根据此知识来解答.【解答】解: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跳动;能量.【点评】此题考查声和能量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19.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此标志牌的意思是禁鸣喇叭.【解答】解: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关上门窗,窗外的噪声在传播路径上就被减弱了,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点评】本题是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方法.20.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次声波,人耳不能(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物体1s内振动1次,称为1Hz.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的听觉X围在20﹣20000Hz之间.【解答】解:人的手臂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但由于手臂振动较慢,低于20次/秒,即低于20Hz,所以人无法听到.故答案为:次声,不能.【点评】本题考查身边的常见现象,需要结合人耳的听觉X围来进行解释.21.有四支温度计,测量X围分别是:A.﹣10﹣﹣110℃B.35﹣﹣42℃C.﹣20﹣﹣50℃D.0﹣﹣50℃(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 A .(2)若要来测量东台气温应选 C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所测量的温度的大约值和各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时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2)沸水的温度为100℃,东台的气温最低在﹣10℃左右,最高气温在35℃左右.能够根据测量的要求选用不同的温度计.【解答】解:(1)沸水的温度为100℃,因此要选取量程为﹣10﹣﹣110℃的A温度计,故选A;(2)东台的气温最低在﹣10℃左右,最高气温在35℃左右,因此要选取量程为﹣20﹣﹣50℃的C 温度计,故选C.故答案为:(1)A;(2)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能够根据测量的具体要求选取合适的温度计,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2.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36.5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①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人类在探索宇宙,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的物理学家,他们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请在下面两位科学家的名字后面填上他们的一项成就,爱因斯坦:;牛顿。

2.天空中,空军的一架加油机正在为一架直升飞机加油。

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加油机是的;在直升飞机的驾驶员看来,加油机则是的,这种差异是因为他们选取了不同的。

3.小华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但粗心的忘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合适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同学中指的长度70 。

4.小明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如下:25.1mm,25.2mm, 27.3mm, 25.3mm, 25.3mm。

根据记录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其中有一次测量值是明显错误的,它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5.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mm,
合nm 。

6.完成下列速度单位的换算:
(1)72 km/h= m/s;(2)5m/s= km/h。

7.某卡车的速度为36km/h,一匹马的速度12m/s,则速度大的是。

8.如果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m/s,2min后它通过的路程是m。

9.雨燕的飞行速度是48m/s,表示的意义是。

10.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则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s。

11.如图1所示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
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km/h,按照
这个速度走完255 km的路程需要h。

12.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41km,后接着用
1h飞行了800km,则飞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应该
是km/h。

1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图1
①比较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多少,
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③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在图2所示的森林动物“运动会”中,
(!)比赛开始后,“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
运动得快,这是采用了上述的第种方法。

(2)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
采取计时的方法,认为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
这是采用了上述的第种方法。

(3)物理学中,为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采用
了上述的第种方法。

图2 14.如图3甲所示,可知汽车做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图乙),可知苹果做直线运动。

图3
15.一人骑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东疾驰而过,如果以骑车的人为参照物,汽车是向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的人向运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实事例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水的蒸发B.树木生长C.铁钉生锈D.骏马奔驰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23mm B.10dm C.26cm D.1m
3.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

A.4.5m=4.5×100=450cm
B. 4.5m =4.5m×100cm =450cm
C. 4.5m =4.5m /1000=0.0045km
D. 4.5m =4.5×100cm=450cm
4.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选用分度值是lmm,量程是20cm的学生用尺
B.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2m的钢卷尺
C.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15m的皮卷尺
D.游标卡尺
5.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照物是选作标准的物体B.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物体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7.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减少观察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少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少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8.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

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C.鸟飞行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9.如图4所示,正确测量圆锥高度的是( )。

A.
B.
C.
D.
10. 如图5所示,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图5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42分)
1.如图6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
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
而言,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B尺的分度值
是,用B尺测得木块的长为cm。

图6
2. 如图7所示,下列是测细铜丝直径的实验步骤:
A.用线圈总长度除以线圈的圈数,求出铜丝的直径
B.测出线圈的总长度
C.将铜丝平排密绕在铅笔上,绕成一个线圈
D.数出线圈中铜丝的圈数图7
(1)请把上述步骤,按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排列如下:。

(2)请把下面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线圈的圈数线圈的总长度l/mm铜丝的直径d/mm
30
3. 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如图8所示,除了斜面、小球、金属片这些器材外,实验时,还需用测量路程,用测量时间。

某同学测得时间如图9所示,该表显示的时间为min s。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有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图9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①S AC= cm,t AC= s,V AC= cm/s,②S AB= cm,V AB= cm/s ,③V BC= cm/s。

(4)由数据结果分析可知,小车的速度是(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或“不变”)。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共8分)
1.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夕发朝至,全程运行1288km,列车运行的时刻如表所示。

求:(!)K18次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多少h?(2)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