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控施工方案

混凝土温控施工方案一、引言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管理对于施工质量和结构性能至关重要。
不合理的温度管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变形和强度损失等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温控施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环境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2.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最佳施工温度和温度控制要求。
3.定义施工过程中需要测量和监控的温度参数,如混凝土的初始温度、最高温度、温度变化曲线等。
三、混凝土材料的温度控制1.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对于水泥、骨料和混凝土掺合料等材料,要求其温度与环境温度相近,以防止温度差异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变化。
2.采用冷却水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在炎热季节或高温环境中,混凝土中的冷却水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土的温度,防止灼伤和过早硬化。
四、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1.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在规定范围内控制,一般不得超过28°C。
过高的浇筑温度会引起混凝土过早硬化和开裂。
2.采取冷却措施。
在高温季节或高温环境中,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同时,可以采用遮阳网或搭建临时遮阳棚等方式,减少混凝土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
3.使用混凝土加热系统。
在低温环境中,可以采用混凝土加热系统提高混凝土的温度,以加快硬化速度并确保施工质量。
五、混凝土温度监控与记录1.配备温度监测设备。
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温度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2.温度数据记录与分析。
根据监测所得的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六、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1.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温控方案,并将其纳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2.对混凝土温度进行验收。
按照规定的温度验收标准,对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温度不得超过规定范围,否则需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七、安全管理措施1.加强现场安全教育。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理解温度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措施(全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措施(全文)文档一:正文:一:项目介绍该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措施。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后的养护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1. 环境温度监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施工场地的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并记录下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
这将有助于后续的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2. 混凝土材料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处理,以控制混凝土的初始温度。
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在水泥中添加冷却剂等。
三: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1. 浇筑方式的选择: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
即将混凝土分为若干层进行浇筑,并在每层浇筑结束后进行养护,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上升。
2. 水泥浆温度控制: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可以适当降低水泥浆的温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上升速度。
可以通过控制水泥与水的比例、水温等方式实现。
3. 外部温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遮阳措施,降低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可以利用遮阳网、喷水等方式进行控制,并且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
四:施工后的养护情况1. 养护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控制温度的变化。
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养护方式:养护方式可以采用喷水、覆盖养护剂等方式进行。
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养护湿度,并避免混凝土表面过早干燥。
可以根据养护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附件:1. 环境温度监测记录表2. 混凝土浇筑前处理记录3. 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记录4. 养护情况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温度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性能。
2. 养护: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的一种保护性措施,目的是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控措施混凝土温控措施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促进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提高混凝土的品质。
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等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几种常用方法。
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重要一环。
一般而言,使用低热发散混凝土材料可以减少混凝土温度的上升。
低热发散材料的特点是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热较少,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此外,选择低水灰比的混凝土也有助于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2. 控制混凝土施工时间混凝土的温度受施工时间的影响较大。
在夏季高温季节,如果在中午或下午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往往会导致混凝土温度过高。
因此,合理控制混凝土施工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施工,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3.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降温措施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采取降温措施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具体的措施包括:•遮荫覆盖:使用遮阳网或覆盖物在混凝土表面形成遮荫,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喷水降温: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适时喷水冷却混凝土,防止混凝土温度升高过快。
•降温剂添加: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降温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4. 混凝土后期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合理的后期养护也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后期养护措施:•保温措施:覆盖保温物,如保温毯、保温棚等,可以防止混凝土温度过快下降,保持较高的温度,促进混凝土的正常硬化。
•湿润养护:在混凝土浇筑表面喷水湿润,使混凝土不易干燥,有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发展。
•避免干燥环境: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中容易出现开裂,因此要避免混凝土暴露在直接阳光下或干燥的风中。
5. 温度监测和记录为了确保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温度监测和记录。
可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置温度传感器,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同时,需要及时记录温度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1.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其体积庞大、内部化学反应热释放较高,易引起温度升高和应力积累,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对于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 温度控制的目标温度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混凝土中温度的合理控制,避免温度过高引起开裂或者温度过低导致强度下降。
具体目标包括:控制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温度梯度和温度变化速率;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和时间。
3. 温度控制措施3.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选择低热释放水泥、矿渣粉等掺合料,减少混凝土的内部热释放。
同时,控制水灰比,选用合适的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3.2 施工时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温度:- 分段浇注: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段,逐段进行浇筑,以减少热量的积累。
- 使用冷却管道: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管道,通过水的循环流动,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 预冷处理:在浇筑前,可以采取喷淋水或者铺设湿布等方式对模板进行预冷处理。
3.3 后期养护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温度:- 加强养护措施:及时采取覆盖物、湿润养护、避免阳光直射等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的蒸发过快。
- 冷却处理:可以采用降温剂进行冷却处理,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4. 监测和评估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过程中,应进行温度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监测方法包括使用温度计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计测量混凝土的应力等。
5.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附件1:混凝土温度控制计划表- 附件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图6.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混凝土结构:指使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的建造结构。
- 温度梯度:指混凝土中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
- 水泥:指用于制备混凝土的粉状胶凝材料。
混凝土温控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1概述温控措施要求(2) 常温混凝土为低温季节不采用预冷措施拌制的自然温度混凝土,也称自然入仓温度混凝土;预冷混凝土为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采用预冷措施拌制的低温混凝土.(3)应根据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气温资料、施工方法等及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推算出浇筑块所需的浇筑温度及出机口温度,并建立相应的关系,报监理人审批后执行。
4月及10月浇筑贴坡混凝土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需达到7~10℃,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12~14℃.(4)为减少预冷混凝土温度回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浇筑坯覆盖前的暴露时间,混凝土运输机具应加保温设施,并减少转运次数,使预冷混凝土自出机口至仓面浇筑坯被覆盖前的温度满足浇筑温度要求.15。
14。
5.3 合理的层厚及间歇期(1)混凝土浇筑分层按设计要求进行,贴坡混凝土浇筑层厚一般采用1。
5~2m,加高混凝土浇筑层厚采用2~3m.若需变动,应经监理人书面批准.(2) 大体积混凝土层间间歇应满足表15—7的要求,墩、墙浇筑层厚3~4m,层间间歇时间4~9天。
表15-7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层间间歇时间单位:天注:低温季节浇筑取下限值。
(3)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施工进度要求和有关层厚及间歇期要求,规划好各部位混凝土浇筑具体层厚及间歇期。
(4) 对施工计划中预计为长间歇停浇面,应在仓面布设防裂钢筋。
15。
14.5。
4 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进度主体建筑物施工程序和进度安排,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混凝土在设计规定的间歇期内连续均匀上升,不得出现薄层长间歇.(2) 贴坡混凝土安排在10月至次年4月施工.(3)贴坡混凝土相邻坝段之间高差不宜大于4~6m。
15。
14。
5.5 混凝土表面保护(1)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满足以上温控要求外,还应满足表面保护要求.(2) 应根据设计表面保护标准确定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表面保温要求。
尤其应重视基础约束区,贴坡部位及其它重要结构部位的表面保护。
应重视防止气温骤降及寒潮的冲击。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养护方法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养护方法
1、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导致混凝土开裂。
因此温度控制的核心内容就是控制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我们要求其差值不得大于25℃。
具体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埋设循环水系统、降低骨料温度、掺入冰块降低砼温度等措施。
2、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
(1)夏季施工当气温高于30℃时,模板周围预先悬挂一层草袋,浇筑完成后,定时向草袋浇水降温;气温低于30℃时,浇筑完成后可直接向模板表面浇水降温。
模板拆除后,安装自喷淋管,实施喷淋养护。
(2)冬季当天气当气温在5~10℃之间时,对拆模后的外露面加以覆盖,防止砼表面冷却过快,产生收缩裂纹。
墩身模板表面悬挂一层草袋进行保温;当气温在0~5℃之间时,悬挂双层草袋进行墩身保温;当气温在0℃左右时悬挂两层草袋,在外层用彩条布包裹保温;当气温在0℃以下时且持续时间较长,则搭设温棚进行保温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混凝土的自身性质,其在养护期间易受温度影响,从而导致裂缝、变形等问题。
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1.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2.高温会使得混凝土过早干燥,从而降低强度。
3.低温会使得混凝土的硬化速率变慢,从而延长养护时间。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1.预防性措施(1)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早强水泥、矿物掺合料等材料可以缩短养护时间。
(2)调整配合比:通过调整水灰比、骨料粒径等参数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其耐久性和抗裂性。
(3)采用降温剂:在混凝土中加入降温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
(4)使用遮阳板: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遮阳板可以防止太阳直射,从而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
2.治理性措施(1)喷水养护:在混凝土表面喷水可以降低其表面温度,从而缓解温度应力。
(2)覆盖湿布: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布可以保持其表面湿润,从而延长养护时间。
(3)加热养护:在低温环境下采用加热设备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可以提高其硬化速率。
四、具体实施步骤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预处理。
2.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理性措施。
3.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遮阳、通风等。
4.对于高重要性的工程,应采用加热养护等措施进行强化处理。
5.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并对温度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于后期总结经验。
五、总结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调整配合比、采用降温剂等预防性措施和喷水养护、覆盖湿布、加热养护等治理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应力,避免裂缝和变形等问题的发生。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措施。
最终达到保证建筑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技术措施1. 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混凝土的温度、环境温度、浇筑方式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设计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后能够控制温度的变化。
2. 采用冻土灌浆混凝土浇筑时,应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冰块,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3. 在夏季高温季节,可以采用夜间或清晨进行混凝土浇筑,以避免白天高温时对混凝土的影响。
4. 在严寒季节,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例如棚盖、加热设备等,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能够充分凝固。
5. 在地下工程的混凝土浇筑中,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适当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同时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以避免混凝土出现冷缝等现象。
6.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试块试验,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
7.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慢浇淋的方法,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8.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布等,以控制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避免过快干燥导致开裂。
9.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控制每次浇筑的体积,避免混凝土温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强度、密实度不良。
10.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适当减少混凝土中的冷却剂用量,以避免混凝土温度过低,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
11. 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开裂、渗水等现象。
12.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配合施工人员的操作,控制混凝土的密度,避免混凝土松散,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1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水泥预冷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化,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1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加装补偿器,避免因混凝土收缩导致混凝土开裂。
15. 混凝土浇筑前应采用布帘等方式保证混凝土充分凝固后,方可拆除布帘等措施,避免混凝土流失。
16.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必要的控制,如加盖遮阳棚等,以防止外部环境对混凝土的影响。
17.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1.8.1混凝土温控要求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振捣后
50~100mm 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
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
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爆晒。
根据原料温度推算拌合后混凝土的温度
可按下式进行:
max 0()t T T T ξ=+ (1)
式中:
ξ —不同浇筑块厚度、不同龄期时的降温系数,可由表查得
0T —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
max T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t T —在t 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1)mt c t m Q T e C ρ
-=- (2)
式中:
c m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Q —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
C —混凝土的比热,一般取0.96J/Kg ·K
ρ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 3
e ―常数,为2.718
m ―与水泥品种,浇筑时与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取0.3
t ―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
1.8.2混凝土温控措施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
凝土施工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施工中选用了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同时,为减少混凝土配合比中
的水泥用量,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的条件下,适当掺入了粉煤灰及外加剂,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控制最终水化热。
2、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指混凝土运输至浇筑时的温度,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措施是用冷水对粗骨料进行冲洗,选择在夜间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了24℃以内。
3、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施工采用汽车泵泵送入模时候,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为每30cm一层,自一侧向另一侧顺序浇筑,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分层厚度利用钢筋或其它标尺做参照物,派专人进行负责,一个下料点到位后,移至下一个下料点,依次进行,混凝土布料完成且平整后开始振捣。
4、加强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浇筑过程中配备6条插入式振动棒,分区负责保证振捣质量,尤其是在钢筋密集处,必须保证其密实性和均匀性,防止出现过振、漏振现象。
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要除去表面浮浆,安排专人找平。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用木抹进行二次收浆找平。
5、及时保温养护
(1)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
(2)保温养护采用在混凝土表面蓄水养护的方法,养护安排专人进行,个别蓄水养护不到的部位给予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不失水。
6、做好混凝土温度监测
对于重要结构在混凝土内部埋设电阻式温度计测量混凝土温度,全面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出现较大温差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每100m2仓面面积应不少于1个测点,每一浇筑层应不少于3个测点。
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浇筑层面上时、浇筑块内部的温度观测,除按设计规定进行外,应根据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需要,补充埋设仪器进行观测。
1.8.3混凝土裂缝、漏浆处理
1、混凝土防裂措施
(1)混凝土防裂控制要从提高混凝土内在质量着手,混凝土原材料要择优定点采购。
粗骨料选用干净石子,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粗砂。
同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改善砂石级配,控制好坍落度、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
(2)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严格按照配合比将砂、石投料生产,不得随意减小混凝土拌和时间,混凝土浇筑做到振捣工艺技术合理,保证混凝土质地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增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3)从改善温度条件入手。
尽量采用温度低的混凝土和水化热低的水泥,同时控制每层浇筑厚度在40~50cm,既利振捣密实,又加快热量散失,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4)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
严格按照混凝土养护技术规定进行养护。
2、混凝土裂缝、漏浆处理
1)混凝土施工应避免产生裂缝、漏浆现象,一旦产生,应加强检查观测,分析成因、性质、危害程度,承包人应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人批准后实施。
2)混凝土的表面裂缝、钢筋混凝土的浅层裂缝宽度小于有关规定值可以不予处理。
缝宽大于有关规定值的裂缝及影响结构性能的蜂窝和缺陷等应按规定处理。
3)修补混凝土缺陷所用材料的强度应高于原混凝土,其变形性能宜与混凝土接近。
活动性裂缝应采用柔性材料修补。
4)混凝土裂缝应在基本稳定后修补,并应在开度较大的低温季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