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温控及防裂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及防裂措施

在 混 凝 土 表 面 引起 巨大 的拉 应 力和 拉 应 变 , 当拉
应 力或 拉 应 变 超过 极 限值 时 , 形 成 裂 缝 , 一 种 就 另 情 况 是 ,在 混凝 土 内温 升 达 到 最 高 值 后 ,开 始 下
混凝 土 体积 变 化 ,该 体 积 变 化 受 到 内外 约 束 产 生 的拉 应 力 或 拉 应 力 超 过 混 凝 土 的 拉 伸 极 限 值 即产
生 了裂 缝 。 我 们 将 之 称 为 温 度 裂 缝 。 非 温 度 裂 缝
降, 体积 随 之 收缩 , 到 底 部 基 础 垫 层 或 混 凝 土 的 受
在 施 工 中 ,应 如 何 避 免 或 者 应 如 何 进 行 温 度 控 制 以 及 在施 工过 程 中 防止 混 凝 土 温 度 裂 缝 的 产
・
内部 发展 而成 ,通 常为 长 间歇 浇 筑 面不 断 受到 气
温骤降作 用 ,或长 期暴 露受气温 变化引起 的内外 温差与气温骤 降联合作用而形成。
【 要 】文章 通过 对混凝 土裂缝 产生原 因、 类的 分析 , 摘 种 结合 工程 实践 , 出了在 混凝 土施 工 提
中 如 何 避 免 裂 缝 产 生 所 采 取 的 一 些措 施 。
[ 关键词 ]混凝土 ; 温度控 制 ; 防裂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V53 T 2 [ 献标 识码 】 文 A
温 度 变 化 是 产 生 温 度 应 力 的最 大 因素 ,但 其 他 因
素 , 混 凝 土 变形 模 量 、 膨 胀 系 数 、 束 系 数 等 如 残 约 都 影 响 着 温 度 应 力 或 应 变 的 变化 与 发 展 。~ 旦温 度 应 力 或 应 变 发展 超 过 混 凝 土 的抗 伸极 限 ,即发
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普遍存在,成为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尽管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但措施依然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不够重视,没有从产生裂缝的原因上汲取经验。
为了控制混凝土裂缝,需要充分了解裂缝成因,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并科学合理的进行混凝土施工管理与养护管理,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裂缝成因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混凝土湿度与温度的变化、结构不合理、不均匀性、原材料质量差、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模板变形等等。
在混凝土硬化阶段,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
随着水化作用的结束,混凝土内部开始不断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等造成的约束,会导致其内部产生拉应力。
同时外界温度的降低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的大小超出了混凝土抗裂能力,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另外,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较为缓慢,但其表面的湿度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如果对混凝土养护不合理,混凝土内部湿度就会对其表面的干缩性造成制约,这也是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2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根据混凝土温度应力产生的过程,能够将温度应力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从混凝土浇筑到内部水泥水化放热结束,通常需要持续30天。
在这一阶段,混凝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混凝土内部的水泥由于水化作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第二,这一阶段混凝土弹性模量会剧烈的变化,由于其弹性模量的变化会导致其内部出现残余的应力。
(2)温度应力中期主要是从水化作用结束到混凝土基本冷却结束。
在这一时期,温度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冷却、外部温度变化引起的,这些应力与第一阶段混凝土内部残留的应力雷击。
混凝土浇筑的温控和防裂措施

混凝土浇筑的温控和防裂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混凝土浇筑时温度高、浇筑时气温高、混凝土塑性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混凝土水分散失快和原材料的选择等。
借鉴我公司施工中的经验和有关规范资料,对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采取以下措施:
1、水泥选择
水泥在拌和是产生的水化热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主要来源,选择水化热较低、质量稳定、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的优质水泥做混凝土的主材,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2、降低骨料的温度措施
(1)骨料预冷,在混凝土浇筑前2h取溪水喷雾降温(砂子除外),可使骨料温度下降3℃~5℃,渗水从地垅排水沟中排出;
(2)骨料场和拌和站的骨料输送系统搭盖凉棚,避免骨料运输过程中太阳照射升温,必要时对凉棚洒水降温。
3、降低混凝土温度措施
(1)经试验配比,掺加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2)高温季节尽量夜间薄层浇筑,避开白天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出机后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及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升,加快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减少暴露时间,防止初凝。
(3)加强养护:浇筑块在终凝后达到15%设计强度时就实行水养护,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水养护方法之一进行养护。
①使混凝土表面有2~3cm深的水层,水流一头进一头出的流水养护方式;
②浇筑后用自制雾化装置喷雾养护,雾化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洒水养护,同时对混凝土面采用草袋日盖夜掀,防止太阳暴晒,保养期达到28d。
2024年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裂纹的控制

2024年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裂纹的控制
1. 使用低收缩的混凝土:选择低收缩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
2. 控制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率:在混凝土浇筑后,要注意控制浇水或使用覆盖物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率,以防止裂纹的发生。
3. 控制温度变化:在混凝土浇筑后,要通过控制温度变化来减少混凝土的热应力,可以采取降低浇筑温度、使用降温剂等措施。
4. 使用添加剂:在混凝土配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如减水剂、增稠剂、增强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收缩等问题,从而降低裂纹的发生。
5. 控制施工过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浇筑高度、振捣等施工参数,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减少裂纹的产生。
这些仅仅是一些一般性的建议,具体的控制裂纹的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控制。
建议您在实施前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混凝土技术人员,以确保正确的建议和方法。
第 1 页共 1 页。
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及抗裂养护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及抗裂养护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高温、低温、干燥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智能温控及抗裂养护施工技术。
一、智能温控技术智能温控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来实现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旨在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梯度和峰值,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冷却措施:在高温季节,通过浇水等措施对混凝土进行适度冷却,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2、预先加热混凝土:在低温季节,可以采用加热混凝土的方法,提高混凝土温度,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使用降温剂:在高温季节,可以使用降温剂来降低混凝土温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采用温控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温控设备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温度符合要求。
二、抗裂养护技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应力和干缩应力,这些应力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我们需要采取抗裂养护技术,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减少混凝土表面收缩和干缩应力的产生。
2、增加混凝土密实性: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可以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3、使用膨胀剂和缩微剂:在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和缩微剂,可以减小混凝土内部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综上所述,智能温控及抗裂养护施工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预防混凝土的结构病害,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大体积温控与防裂关键技术总结

混凝土大体积温控与防裂关键技术总结混凝土大体积温控与防裂关键技术总结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耐久性和强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是关键技术,下面将为您逐步介绍。
第一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
首先,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确定其配比和混凝土成分。
然后,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流程。
同时还需要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第二步:温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对其强度和硬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对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了解环境温度的变化。
然后,根据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要求,确定适当的浇筑温度和保温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预热骨料、控制混凝土搅拌水温度、使用保温材料等方式进行温度控制。
第三步:防裂措施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容易出现龟裂和开裂现象,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美观。
为了防止混凝土的龟裂和开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裂措施。
首先,要保持施工现场的湿度和温度稳定,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
其次,可以采用适当的添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另外,还可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预应力处理,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减少裂缝的出现。
第四步:养护工作混凝土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工作,以确保其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
养护工作主要包括湿养护和保温措施。
湿养护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保持混凝土的湿度。
保温措施可以采用保温罩、保温棚等设备,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是建筑工程中关键的技术之一。
通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温度控制、防裂措施和养护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防止裂缝的出现,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的稳定性。
浅谈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及防裂措施

约束 裂缝 。防止 裂缝 的另一个重 要因素是 材料 。通过合 理 的材料 配合 比设 计 , 择具有极 限拉伸应变 大 、 选 水化 热低 、 收缩 变形小 的配合 比,有利 于防裂抗裂 。
体积混凝土来讲 ,可以说裂缝是难以避免的。 大 体积混 凝 土 内 出现 的裂缝 ,按 其深 度 的 不 同 ,一
它是借 用土石 坝施工方法 进行铺筑 、振动碾压 的干硬性 混
度大,升温引起 的压应力不大;在后期混凝土逐步冷却 、
温度降低 时 ,弹性模量 比较大 、徐 变小 ,在一 定约束条件 下会 产生较 大的拉应力 。另外 ,大体 积混凝土 常年暴露 于 大气 中 ,有 些 部位 与水 接触 ,一年 四季气 温 和 水位 的 变 化都会 在 混 凝土 结 构 中产生 较 大 的拉应 力 。混 凝土 材料 的抗裂能力 低 ,抗拉强度 一般仅为抗 压强度 的十分之一 。 当温度变化 引起 的拉应 力超过混凝 土 的抗拉 强度时 ,即可
防止裂缝发生的最常用 、 最重要的手段是温度控制。
温度控 制主要是控 制三个温差 ,即基础温差 、内外 温差 、 上下层 温差 。由于这 三个 温差都 与混 凝土 内部 的最 高温度
有关 ,因此,直接控制对象即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除 采取骨料冷却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人仓温度 、 通水冷却、
浅谈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及防裂措旖 .
一 -
。
。
I |
..
.
. .
j
0 。 I 一 -一 。 |
一 盘
。
口
混凝土结构中,由温度作用产生的应力常 比其他外 荷 载产 生 的应 力 总 和还要 大 ,特 别是 在 大体 积混 凝 土结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合理的温度控制可以有效预防混凝土开裂和强度不达标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二、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热量释放,这会导致混凝土温度的升高。
如果温度升高过快或超过一定范围,会引起混凝土开裂、强度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三、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方法1. 预冷措施: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可以采取预冷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初始温度。
常用的预冷方法包括在水泥中加入冷却剂、使用冷却水拌合混凝土等。
2. 温度监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使用温度计等设备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以供后续分析和控制。
3. 控制浇筑速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的升高。
可以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环境温度等因素,适时调整浇筑速度,避免温度升高过快。
4. 散热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以采取散热措施加速混凝土的散热,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常用的散热措施包括喷水降温、覆盖湿布等。
四、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除了温度控制,还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1. 原材料控制: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可以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检验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
2. 配合比控制: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制定合理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等要求,确保混凝土的性能达到预期。
3. 搅拌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和速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需要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4. 施工控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速度、振捣时间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1 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8.11.1 基本条件及要求8.11.1.1 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坝后厂房混凝土允许设计最高温度见表8.11-1。
表8.11-1坝后厂房工程混凝土设计允许最高温度单位:℃注:L为浇筑块长边尺寸。
8.11.1.2 控制浇筑层最大高度和间歇时间基础和老混凝土约束部位浇筑层高控制为 1.5m~2.0m,基础约束区以外最大浇筑高度控制在2.0m~3.0m以内,上、下层浇筑间歇时间为5d~7d,对混凝土浇筑层较厚、温控要求较严部位可适当延长2d~3d。
在高温季节,可采用表面流水冷却的方法进行散热。
应严格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经监理人批准的分层分块图进行浇筑。
8.11.2 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1)混凝土拌制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1) 尽量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2)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改善混凝土骨料级配,掺加优质的掺和料和外加剂以适当减少单位水泥用量。
(2)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在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在计算混凝土浇筑温度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回升。
各月、分部位混凝土浇筑温度及出机口温度控制指标见表8.11-2。
8.11.3.1 混凝土运输温控(1)采用搅拌车运输时,在运输混凝土前对机械运输设备喷雾或冲洗预冷,采取隔热遮阳措施。
(2)通过汽车运输的混凝土,根据拌和楼和建筑塔机、布料杆、混凝土泵等的生产能力,以及仓面浇筑的情况,合理安排汽车数量及拌和强度,一般每车运输混凝土不少于3.0m³,运输车辆安装遮阳棚,运输途中拉上遮阳棚,拌和楼前安装喷雾装置,对回程的车辆喷雾降温。
(3)运输道路优选最短路径,以使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浇筑地点。
(4)在条件允许的施工现场搭设遮阳棚,启动冷却水降温系统,所有待料搅拌车进行待料洒水降温。
8.11.3.2 浇筑过程温控(1)高温季节浇筑时,在下料的间歇期,用聚乙烯卷材覆盖仓面,防止温度倒灌。
(2)夏季浇筑仓内配备喷雾设施,喷雾设备有轴流风机、摆动式喷雾机雾化管等,根据仓面特点来配置喷雾设备,考虑摆动式喷雾机降温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选择用摆动式喷雾机,局部不宜用喷雾机的部位用雾化管。
(3)混凝土浇筑前,配置足够的施工设备,加快入仓强度和浇筑强度,缩短运输时间和混凝土浇筑时间,减少太阳对运输混凝土的辐射。
(4)为缩短坯层覆盖时间,加大入仓强度,可减少坯层厚度,每坯层厚调整为35~40cm。
8.11.4 混凝土冷却通水8.11.4.1 冷却水管的布置及埋设(1)埋设部位:有初期通水、中期通水和后期冷却要求的部位均需埋设冷却水管。
冷却水管采用1英寸(直径2.54cm)黑铁管,也可采用塑料、高密聚乙烯类管材。
(2)冷却水管及供水管的规格、类型、间距长度、通水量等应满足初期、中期通水降温的要求。
(3)冷却水管的布置要求:冷却水管一般按1.5m×1.5m布置,当层厚大于2.0m时,应在浇筑层中间埋设一层冷却水管。
冷却水管单根水管长度不得超过250m。
中间埋设的冷却水管一般采用高密聚乙烯类管材,随仓位浇筑到高程埋设。
(4)冷却水管宜预先加工成弯段和直段两部分,在仓内拼装成蛇形管圈。
埋设的冷却水管不能堵塞,并应固定和清除表面的鳞锈、油漆和油渍等物。
管道的连接可用丝扣、法兰、焊接等方法,并应确保接头连接牢固,不得漏水。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已安装好的冷却水管各进行一次通水检查,通水压力0.3MPa~0.4MPa,如发现堵塞及漏水现象,应立即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水管受损或堵塞。
(5)通水冷却前对埋设的水管进行检查。
对于不通或微通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开仓前,所有冷却水管立管均要加盖子进行保护。
8.11.4.2 初期冷却通水根据招标文件技术要求,无论何时浇筑混凝土,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仍可能超过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时应采取初期通水冷却消减混凝土最高温度。
初期通水应采用水温10℃~12℃的制冷水,通水时间15d~20d,水管通水流量不小于20L/min,通水时应每天调换一次进出口方向,在混凝土开仓时即开始通水。
①在大体积混凝土仓内埋设冷却水管,通冷却水,并按要求在埋设温度计;②个性化通水。
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出现以前,通10℃~12℃冷却水,流量不小于40L/min,峰值出现后,流量控制在10 L/min以下。
通水时根据降温速度,调整流量大小,若温度降幅超过1℃/天,停止通水,自然降温。
8.11.4.3 中期通水冷却中期通水根据现场监理指示确定开始通水时间,一般按照每年10月初对当年4月~9月浇筑的混凝土、11月初开始对当年10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进行中期通水冷却。
中期通水前,对待通水的冷却水管进行全面检查,对堵塞的水管采取措施作疏通处理,并对各组水管进行闷温,记录闷温的结果,以了解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情况。
根据闷温及检查的结果,针对性通水,通水采用江水,通水流量应达到30L/min,通水时间1.5个月~2.5个月,以混凝土块体温度达到20℃~22℃为准。
在通水期间,凡进水水温与出水水温持平时,可暂停5~10天后再通水。
当进水温度低于混凝土内温度且温差较大时,每隔1~2天进出水方向互换一次,以将混凝土内部温度降至设计要求的温度。
通水一个月进行抽样闷温,结果在21~23C时进行全面闷温,闷温的时间为3~5天。
认真作好中期通水的测温工作,每天测温2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8.11.4.4 后期冷却通水后期通水是根据接缝灌浆要求进行,其通水计划是根据灌浆的计划来编排,后期通水的主要措施:正式通水前,先对冷却坝块的冷却管进行检查、疏通,并作好标识。
在0.2MPa 水压作用下流量大于15L/min的为通畅,用“o”表示;流量在8~15L/min范围的为半通畅,用“”表示,流量小于8L/min为微通或不通,用“”表示。
对于微通或不通将视情况延长上下层冷却管的通水时间和加大流量。
通水前,先在各灌区选取3、4组冷却管进行闷温,时间为3天,掌握该部位内部温度,以确定通水类型(江水或制冷水)。
控制混凝土实际接缝灌浆温度与设计接缝灌浆温度的差值在+1℃范围内,应避免较大的超温和超冷。
原则上,若混凝土内部温度超过常温水达5℃以上的,可以先通常温水降温到进出口水温持平。
然后改用制冷水,将温度降到接缝灌浆温度。
坝体保持连续通水,坝体混凝土与冷却水管间的温差不得超过20~25℃。
水管通水量通制冷水时不小于20L/min,通江水时应达到25~30L/min,控制坝体降温速度不大于1℃/d。
对未结束中期通水的部位,如需进行接缝灌浆,可视情况直接用制冷水进入后期冷却。
通水期间每隔2天变换一次进出水方向,并且每天对通水情况进行记录。
内容包括有各进水干、支管流量、压力、进回水温度、通水时间等。
当坝体达到灌浆温度时,停止通水。
通水前及通水过程中,加强对已埋仪器的观测,开始观测时,每3天观测一次,接近或达到接缝灌浆温度期间,每3天观测2次。
通水过程中,每隔30天左右进行一次抽样闷温。
闷温时间为3~5天,测温时用高压风将管内积水缓缓吹出,接于小桶内,随即用温度计测若干值,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闷温测值。
8.11.5 混凝土层间间歇基础和老混凝土约束部位浇筑层高控制为 1.5m~2.0m,基础约束区以外最大浇筑高度控制在2.0m~3.0m以内,上、下层浇筑间歇时间为5d~7d,对混凝土浇筑层较厚、温控要求较严部位可适当延长2d~3d。
尽量避免薄层长间歇,最大间歇时间宜控制在14d以内。
8.11.6 混凝土表面保温8.11.6.1 混凝土表面保温要求(1) 保温材料:保温材料根据保温要求选定。
保温后混凝土表面等效放热系数:大体积混凝土,≤2.5~3.0W/m2 •℃;孔口等结构混凝土≤2.0~2.5W/m2•℃。
(2) 对于永久暴露面,10月~次年4月份浇筑的混凝土,浇完拆模后立即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温层,5月份~9月份浇筑的混凝土,10月初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护层。
施工期的永久保温指保温至工程运行前。
(3) 每年入秋(10月初),应将所有孔洞进出口进行封堵。
(4)作好气象预报工作,避免在夜间、气温骤降或寒冷气温条件下拆模,如必须拆模则应立即对其表面进行保温。
气温骤降期间,顶面保温至上层混凝土浇筑为止,揭开保温材料至浇筑上层混凝土的暴露时间不应超过6h~12h。
(5) 当日平均气温在2d~3d内连续下降超过(含等于)6℃时,28d龄期内混凝土表面(顶、侧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温保护。
(6) 低温季节(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可能超过6℃~9℃)以及气温骤降期间,应推迟拆模时间,否则拆模后应立即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8.11.6.2 混凝土表面保温施工措施聚乙烯卷材保温被利用定位锥孔来固定,定位锥孔内塞紧木塞,保温被覆盖后压盖木条,再用钉子固定,固定木条间距1.5 2.0m。
保温被施工在模板上升后由人工完成,保温被覆盖作业按3~4人为1组,先将块体表面清理干净。
高空作业使用软梯,软梯系在其上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作业人员系双保险后顺软梯下至工作面,仓面上的其他工作人员将聚乙烯卷材用绳索放下,软梯上的作业人员再将聚乙烯卷材用木条固定到混凝土面上。
特殊部位保温孔洞封堵:当孔洞形成后,用2.0cm厚的聚乙烯卷材对孔口进行封堵,没有形成封闭孔洞的,不能通过封堵进出口进行保温的其侧面和过流面亦用 3.0cm 厚的聚苯板进行保温。
各坝段的墩墙、牛腿等结构部位混凝土用2.0cm厚的聚乙烯卷材进行保温。
寒潮保温:当日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超过6℃的,对28天龄期内的混凝土表面(非永久面),用2.0cm厚的聚乙烯卷材保温。
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龄期在7天以内的混凝土外露面用保温被覆盖。
浇筑仓面应边浇筑边覆盖。
新浇的仓位应推迟拆模时间,如必须拆模时,拆模后及时保温。
多卡模板支架下保温:由于多卡模板支架下压混凝土表面,影响保温被的覆盖。
因此,在多卡模板下缘悬挂2.0cm厚的聚乙烯保温被,作临时保温用,保温被随模板一起提升,并临时固定在支架下支撑处。
模板拆除后即刻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乙烯卷材做永久保温。
冬季的养护改用洒水养护,以免浇水对保温被的冲刷破坏。
所有永久面保温时间从浇筑完后起,到交付运行时止,在此期间,每年10初月份开始保温,以确保保温效果,次年4月拆除保温材料,避免影响文明施工和夏季发生火灾。
8.11.7 混凝土养护采用洒水或流水养护:养护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18h内即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平施工缝养护到浇筑上层混凝土为止。
高温和较高温季节表面进行流水养护,低温季节表面进行洒水养护,永久面采用花管洒水养护。
模板与混凝土表面在模板拆除之前及拆除期间都保持潮湿状态,养护水流从混凝土顶面向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缝渗流,保持表面湿润直到模板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