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骨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骨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合适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TCD编码: 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参照 2009年中国痊愈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痊愈指南》。

(1)拥有根性散布的症状(麻痹、痛苦)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真相切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痛苦,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痛苦加重,痛苦强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痹痛苦,能够忍耐。

(3)痊愈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逝,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苦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 要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有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痹,以痛为主,头有深重感,颈部僵直,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点固定,伴有肢体麻痹。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眼花,头重如裹,四肢麻痹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痹,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眼花,面无人色,心悸气短,四肢麻痹,疲倦乏力。

舌淡苔少,脉纤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要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M47.221+G55.2*)的患者。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各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病名概念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

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依据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

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1)风寒湿痹型主症: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散寒通络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麻黄5 葛根15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 6g bid。

中风回春丸 1.8g tid。

(2)气滞血瘀型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

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红花10川芎12赤芍15当归10生地15桔梗10甘草5枳壳12柴胡15牛膝10走马胎20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

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方药:二陈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陈皮10枳实10茯苓20甘草5制南星10白芍10郁金12生姜10苏梗12 橘红10 白术10中成药针剂使用:葛根素粉针0.5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报告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报告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报告郭剑华;胡晓;张军;马善治;刘渝松;郭亮;彭文忠;王健;漆伟;刘建忠;谢辉【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施,探讨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并尝试进一步优化。

方法:362例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将其结果对“安全性评价、质量指标、效率指标、经济评价指标、患者满意度调查及依从性评价、变异情况分析”等6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临床路径中,治疗方案安全性评价高,患者经中医综合治疗后各组疗效比较后,在住院第(15-21)天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趋势增长明显;整体不满意百分比为2.43%,但其中对住院费用的比例近50%;变异情况大部分集中在患者/家属因素,尤其是推迟出院的因素占总比例的64.75%;医务人员引起的不可控变异所占比例较小,患者对可控性的影响较大。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项痹病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中医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体现出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903-906,907)【关键词】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作者】郭剑华;胡晓;张军;马善治;刘渝松;郭亮;彭文忠;王健;漆伟;刘建忠;谢辉【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00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47.462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1],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被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标准化诊疗模式与诊疗程序,该模式具有严格的工作顺序以及准确的时间要求,并依靠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一种手段,而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报告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报告

Hale Waihona Puke 种 范 围 。 我院于2 0 1 1 年 参 与 望 京 医 院 主 持 的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局课题 “ 中 医骨伤 科 特 色诊 疗 科技 体 系研 究 —— 基 于
三种骨伤科常见病治疗与康复一体化临床路径的优化研 究 ” ,对项 痹 病 ( 神 经 根 型颈 椎 病 ) 治 疗 与康 复一 体 化 优 化 临床 路径 进行 验证 ,总结如 下 。 、
[ 摘 要] 目的 :通 过 临床 实施 ,探 讨 项 痹病 ( 神 经根 型 颈椎 病) 中医临床 路 径 的 可行性 ,并 尝试 进一 步优 化 。 方 法 :3 6 2 例 纳入 , 临床路 径 管理 ,将 其 结果 对 “ 安 全性 评 价 、质 量指 标 、效 率指 标 、经 济评 价 指标 、患 者 满意度 调 查
1 一 般情 况 共3 6 2 例 ,均 为2 0 1 1 年6 月 至2 0 1 4 年6 月 重 庆市 中 医 骨 科 医 院住 院患 者 ,纳 入 临 床路 径 管 理 。男 1 2 0 例 ,女 2 4 2 例 ;年龄 2 0 ~7 0 岁 ,平 均 ( 5 1 . 3 ±8 . 9 );病 程 最 长 3 6 5 天 ,最短 1 天 ,平 均 ( 4 2 . 9± 3 8 . 3);曾 接受 过 其 他
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报告
郭剑华 ,马善治 ,刘渝松 ,郭 亮 ,彭文忠 ,王 健 ,漆 伟 ,刘建忠 ,谢 辉 ,胡 晓 ,张 军
( 1 . 重 庆 市 中医骨科 医院 ,重庆 4 0 0 0 1 0 ;2 . 中 国中 医科 学 院望 京 医院 ,北京 1 0 0 0 0 0) [ 中 图分类 号 ]R 2 5 6 . 3 4 7 . 4 6 2 [ 文献 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4 )1 0 - 0 9 0 3 — 0 5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入院标准: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证候诊断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
8. 其他疗法
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30 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