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VIP专享】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VIP专享】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总结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总结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总结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2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BGS000、I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总结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总结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

221+G55。

2*)的患者.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正侧位X线片.(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①风寒痹阻证②血瘀气滞证③痰湿阻络证④肝肾不足证⑤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O.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0”、类风湿因子、C一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0”、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其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它的发病机制和症状较为特殊。

本文将介绍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路径,以及中医的诊治方案。

一、概述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退变、骨质增生等因素导致颈椎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病症。

它常常由于颈椎不良姿势、劳损、寒湿等外因和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等内因相互作用而发生。

其典型症状为颈部疼痛、头晕眼花、上肢无力等。

二、中医临床路径分析中医临床路径是对某一疾病的病程和治疗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患者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细弱者,常表明气血不足;面色苍黄、舌苔黄腻、脉滑者,常表明湿热内蕴。

2. 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自述和陈述,可以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以及病情的变化。

患者常描述颈部疼痛、麻木、眩晕等症状,也可能出现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等。

3. 问诊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持续时间、日常生活习惯等信息。

患者可能提到颈部受凉、久坐不动、劳累过度等可能导致颈椎病的因素。

4. 切诊通过对患者的脉络进行触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患者常出现脉弦细或滑数等脉象,且颈部常可触及颈椎突出或骨赘。

三、中医诊治方案针对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提出了一系列的诊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通过选择适当的中草药进行调理,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从而缓解疼痛和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桑枝、红花、山药等,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配。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循环,改善颈椎的状态。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穴、天柱穴、太阳穴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按摩颈椎周围的肌肉和穴位,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改善颈椎的状态。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
便失禁。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各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疾病编码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DR片,必要时需做颈椎CT或MRI。

(2)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五项、传染四项、血流变、骨密度。

3.有相关疾病者必须到专业科室就诊。

(八)治疗方案
1. 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避免颈部过多活动与受凉。

必要时颈托制动保护。

2.推拿疗法
(1)松解类手法
用点压、拿捏、弹拨、滚法等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手法,放松颈肩部。

(2)整复类手法
用扳法、摇法、拔伸法、旋转法等调节骨节错缝、梳理筋脉,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颈椎小关节的嵌顿、错位以及椎动脉和脊髓的受压情况,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缓解症状。

3.电针疗法
局部取穴:风池、风府、颈夹脊、天柱、大椎、肩贞、肩髃、肩髎。

循经取穴:曲池、小海、手三里、后溪、合谷、外关、外劳宫。

手法平补平泻,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10天为1疗程。

4.牵引疗法
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引,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角度为前屈10-30度,防止过伸,重量为从2kg—30kg,一般每日牵引1-2次,每次牵引30分钟左右,7-10天为一疗程。

5.其他外治法:拔罐、中药熏蒸、蜡疗、中药溻渍等。

(1)肩背部拔罐或走罐,每周1-2次。

(2)中药熏蒸,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3)中药溻渍,配合蜡疗或红外导入促进药物吸收,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

6.物理治疗
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渗出的吸收,放松痉挛肌肉,松解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

红外线照射、偏振光照射、电脑中频、超短波、超声脉冲、冲击波等,每次20-30min,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7.运动疗法
可坐位或站位,站立时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进行深呼吸并做以下动作:
(1)前屈后伸:吸气时颈部尽量前屈,使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呼气时颈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反复6-8次。

(2)左右侧屈:吸气时头向左屈,呼气时头部还原正中位,右侧亦然,左右交替,反复6-8次。

(3)左右旋转:深吸气时头向左转,呼气时头部还原正中位,右侧亦然,左右交替,反复6-8次。

(4)前伸后缩:吸气时头部保持正中位,呼气时头部尽量向前伸,还原时深吸气,且头部稍用颈后缩。

注意身体保持端正,不得前后晃动,反复伸缩6-8次。

禁忌症:颈部活动容易出现眩晕者,以及有急性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应慎用。

8.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白术、茯苓、川楝子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半夏、甘草、姜黄、羌活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羌活、独活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白芍、桂枝、当归、生姜、大枣等。

9.根据病情需要,急性期可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1)脱水: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2)消炎止痛:
5%葡萄糖250ml+复方丹香注射液20ml+地塞米松5mg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0.9%氯化钠250ml+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mg,每日2次 5-7天为1疗程。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每次50mg(2片),每日2次,以后可逐渐减量。

(3)定眩
5%葡萄糖250ml+天麻素注射液0.6g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眩晕宁片每次2到3片,每日3到4次,适用于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证,5-7天为1疗程。

(4)营养神经:VB1、VB6、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自觉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日缩短,提前出院或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99.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9 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