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痹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痹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药有 限公 司 ,国药 准 字 H20003914)10 mg静 脉 滴 注 。 疼痛 时给 予 0.9 氯化 钠 注射液 100 mI 加 注射 用氯 诺 昔康 (哈 尔 滨 三 联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国 药 准 字 H20057160)8 mg静 脉滴 注 ,每 日 2次 。 3 护 理 方 法 3.1 一般 护 理 保 持病 房 环境清 洁 、舒适安 静 ,定 时开 窗通 风 ,以保持 病 房 内空 气 清 新 ,湿 温 度适 宜 。做 好 防 跌倒 、防 坠床等 安 全措 施 ,防止 患 者 发 生 意 外 受 伤 。膝 痹 病 急性期 应 卧床休 息 ,患侧 做好 膝关 节制 动 。待疼 痛 症状减 轻后 可适 当进 行少 量 运动 ,以保 持关 节 的活动 功 能 。注意保 暖 ,勿受寒 冷刺 激 ,必要 时佩 戴护 膝 ,对患 肢 起 到保 暖及 保护 作用 口]。 3。2 疼 痛 护理 评 价 患肢 疼 痛 的原 因 、部 位 、性 质 、时 间与气 候变 化 的关系 ,记 录疼痛 评分 。遵 医 嘱给予 耳穴 埋 豆 ,取 穴神 门 、交 感 、皮 质 下 、膝 、肝 、肾 等 穴[2]。嘱 患 者 疼痛 时 ,可 自行 按 压 上 述 穴 位 3~ 5 r ain,每 日 4~ 5次 ,必要 时 给予止 痛药 物 口服 。 3.3 用 药 护 理 如 需 服 用 中 药 液 ,指 导 患 者 在 餐 后 半 小 时温 服 ,以减少 对 胃黏膜 的损 伤 。服 药期 间宜进 食 清 淡 易消 化食 物 ,避 免食 用 生 冷 、性 凉 、肥 甘厚 腻 的食 物 。 风寒 湿 痹者 ,中药 汤剂 宜热 服 ;热痹 者 ,中药汤 剂宜 偏 凉 服 ,并注 意观 察药 后效 果及 反应 。 3.4 情 志护理 向患者 讲 解 康 复 及 治疗 过 程 ,介绍 成 功 案例 ,使 患者积 极配 合 治 疗 ;请 治 疗 效 果 较 好 的 患者 分享 经 验 ,互 相鼓 励 ,增 强康 复信 心 ;也可 以用 转移 注意 力 的 方 法 ,如 听 音 乐 、读 书 、与 人 聊 天 等 方 式 ,使 患 者 的 情 绪 平 和 ,乐 观 积 极 。 3.5 饮 食护 理 饮 食宜 清 淡 、易 消化 ,多 吃蔬 菜 水 果 , 忌生 冷 、发 物及 煎 炸 品 。① 风寒 湿 痹 证 :宜食 用 祛 风 胜 湿 、温经 通络之 品 ,如 姜蒜 辣 面条 、防风 葱 白粥 或 牛 膝 、 独活煲 猪 蹄等 ,趁热 食 用 ,以汗 出为 度 ;② 风 湿 热痹 证 : 宜食用 清 热利湿 之 品 ,如 生薏 苡仁 、冬瓜 等 ;③瘀 血痹 阻 证 :宜 食用 活血 通络 、温经 壮 阳之 品 ,如黑木 耳 、黑豆 、核 桃 、乌 鸡 汤 等 ;④ 肝 肾亏 虚证 :宜 食 用 补 益 气 血 、益 肝 肾 之

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膝关节痹症病患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措施,观察此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人员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痹症病患106名,按照病患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基础组与实验组,两组病患人数皆为53名。

将常规的治疗措施给予基础组的53名病患,将中医辨证治疗措施给予实验组的53名病患,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从治疗有效率方面来看,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

从治疗恢复情况方面来看,基础组病患的恢复情况相对较差(P<0.05)。

结论:对膝关节痹症病患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该治疗措施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缓解病患的疼痛,使病患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为病患的逐步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医辨证;膝关节痹症;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病患资料研究人员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痹症病患中选出了106名,选取的病患皆是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的治疗,选取的病患经过一系列检查被确定为膝关节痹症。

研究人员根据病患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基础组53人与实验组53人,基础组病患与实验组病患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中医辨证治疗措施。

基础组的53名病患中包含男性33名,女性20名,病患的年龄区间为40岁至82岁;实验组的53名病患中包含男性28名,女性25名,病患的年龄区间是42岁至80岁。

1.2方法1.2.1基础组将常规治疗措施给予基础组的病患。

给予病患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与布洛芬,其中前者每次服用1-2片,布洛芬每次服用0.4-0.6克,一天服用3次。

需要给予病患消炎、止痛的药物,医师可以给予玻璃酸钠,每次2.5毫升,需要通过注射给药,一周注射1次。

在病患治疗期间,需要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例如红外线治疗、热疗以及电刺激等方法。

1.2.2实验组将中医辨证治疗措施给予实验组的病患。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一、疾病概述1.1 定义:膝痹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常见于老年人,与年龄、肥胖、关节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1.2 发病机制:膝痹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滑膜炎和炎症介质释放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2.1 主要症状: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晨僵等。

2.2 体征:关节肿胀、畸形、杵状指等。

三、辅助检查3.1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3.2 体液检查:关节腔积液分析、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等。

四、诊断与鉴别4.1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4.2 鉴别诊断: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五、治疗原则5.1 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

5.2 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人工关节置换等。

六、临床路径分析6.1 临床路径制定的目的和原则。

6.2 膝痹患者入院的预评估和选优。

6.3 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

6.4 手术治疗的规范流程和操作要点。

6.5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6.6 出院指导和术后康复计划。

七、改进方案7.1 加强预防宣教: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提醒注意膝关节的保护和锻炼。

7.2 完善临床路径:优化膝痹患者入院评估和手术治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复杂性。

7.3 强化团队合作: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7.4 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手术器械和技术,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附件:1.临床路径制定的参考资料。

2.膝痹患者术前评估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1.责任保险:指医疗机构或医生为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风险而购买的责任保险。

2.医疗纠纷:医患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或纠纷,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认为,膝痹病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膝痹病的方法主要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供大家参考。

首先,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阳关、阴陵泉、梁丘等,针刺后可配合艾灸或灸法,加强疗效。

其次,中药熏洗疗法也是治疗膝痹病的有效手段。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直接渗入皮肤和肌肉组织,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川芎、红花、没药等,将其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浸泡后,用于熏洗患处,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此外,中药内服疗法也是治疗膝痹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医师会配制适合的中药方剂,如桂枝汤、活血通络丸等,通过内服药物来调理气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治疗膝痹病的目的。

最后,中医推拿疗法也可以作为治疗膝痹病的辅助手段。

通过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的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拉等,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推拿调理。

总之,中医治疗膝痹病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受凉受潮,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84例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评析

84例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评析

84例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评析摘要】目的:探讨84例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评析。

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84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膝痹病采用中医护理效果显著,利于症状的改善和膝关节功能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膝痹病中医护理效果评析膝痹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相当于西医骨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变等疾病,好发于膝关节、踝关节。

本病由慢性劳损、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诱发,加之外感风寒湿邪,致使气血瘀滞、痹阻于筋骨,使得经络壅滞、关节失养而发[1]。

临床治疗手段较多,但无特效治疗方法,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中医治疗和护理独具特色,本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对膝痹病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84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2例,男16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6±6.9)岁,病程6个月-5年;对照组42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8.4±7.3)岁,病程6个月-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膝痹病诊断标准,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劳累或受凉后加重,合并屈膝功能障碍47例、浮髌试验阳性39例、跛行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①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评估其病情,观察其疼痛程度、部位、活动是否受限,遵医嘱给予中药封包、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拔罐、艾灸等护理,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2];②给药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辨证施护,风、寒、湿痹者给予祛风除湿、温通筋脉的药物,热痹者给予清热祛湿、通络止痛的药物,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不适,一旦发生恶心、心慌、手足发麻的症状立即通知医师;需要服用止痛药物的,注意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影响;对于有中药外敷者,注意药包温度不可过高,并用毛巾套包裹药包,以免烫伤;③情志及饮食护理:调畅患者情志,避免患者因病情压力过大而发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关怀,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体质给予中医辨证饮食,风、寒、湿痹者多食用温热食物,注意局部保暖,热痹者禁用温热疗法,可适当食用凉性食物[3]。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

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23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 0期:正常;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中医诊疗方法: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

现分述如下:1、中药辨证内服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1)瘀血凝滞证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5期 -61-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on knee arthralgia syndrome黄兴民(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如皋,226500)中图分类号:R32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5-0061-03证型:ID【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应用情况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膝关节痹症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V AS评分为(4.27±1.25)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 AS评分为(1.74±0.53)分,两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V A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胀痛、麻木、酸痛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强局部肌肉和关节的血氧供应,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治疗膝关节痹症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病率低,促进了膝关节生理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治疗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on arthralgia syndrome areas of knee. Methods: 8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was (4.27±1.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1.74±0.5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5.3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72%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differenti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knee pain, numbness, soreness and other symptoms,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local muscle and joint blood oxygen supply, improve knee blood circulation, with good effects and low incidenc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TCM differentiation; Arthralgia syndrome areas of knee; Efficac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5.030膝关节痹症是指膝关节的疼痛、麻木等主要症状导致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阻的一种关节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初起症状为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气候变化加重,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等。

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___1995年制定的KOA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和放射学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治疗方面,需要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风寒湿痹证,表现为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治疗方法为散寒除湿,祛风通络,可使用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等方药。

对于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治疗方法为清热疏风,除湿止痛,可使用大秦艽汤加减等方药。

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可供选择,如风湿骨痛胶囊、追风透骨丸、蠲痹口服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保持适当的休息和营养,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关节的温暖,避免受凉。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瘀血闭阻证:如果曾经有外伤或扭伤的经历,或者是痹病反复发作,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络脉,导致关节刺痛、掣痛、疼痛剧烈等症状。

疼痛可能会定位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或者是痛并伴有麻木感,甚至会导致关节僵硬变形。

此时,关节及周围皮肤会呈现暗紫色,舌体也可能会有暗紫色或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活15g、独活15g、乳香6g、没药6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全蝎6g、蜈蚣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6g。

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0g、土鳖虫10g;痛在肩颈者,加片姜黄15g、葛根15g。

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

4.肝肾亏虚证:如果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等症状,就可能是肝肾亏虚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一、基本情况膝骨性关节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6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71例,变异20例,平均住院日17.7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小针刀、关节运动疗法、隔物灸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42.2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中,针刀使用率92.95%,关节运动疗法使用率为80.28%,关节腔注射疗法使用率为85.91%,隔物灸疗法使用率为70.42%;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0例(42.25%),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53.52%),针灸治疗71例(100%),推拿治疗69例(97.18%),中药熏洗治疗87例(80.28%),康复治疗13例(18.31%),内科基础治疗25例(35.21%)。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小针刀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汤剂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刺特定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膝关节炎急性关节肿胀不宜使用,高血压患者慎用;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某些疗法虽有中医特色,但因疗程长、见效慢、使用麻烦、患者依从性差,如中药汤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因疗效不如中医外治法,而且煎煮服用麻烦,临床使用率较低。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患者中,症状改善62例(87.32%),体征改善59例(83.1%);临床痊愈7例(9.86%),好转54例(76.06%)。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85.92%。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对症状体征的评价采用国际膝关节炎WOMACl量表(v3.1)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如疼痛、僵硬及日常活动功能等的评价。

(2)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膝关节功能计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3)关节肿胀采用关节肿胀计分法对关节肿胀进行评价。

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体征及关节活动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

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改善疼痛症状71例患者主症疼痛改善62例(87.32%);按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平均分为2.92,治疗后平均分为0.99,其中疼痛完全消除患者9例,明显改善患者28例,治疗有效患者25例。

“左膝疼痛十余年,加重并现右膝疼痛一月余”入院。

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形体较胖。

左膝疼痛反复十余年,一月前因劳累加重,右膝疼痛,走路打软,入院时疼痛明显,VAS 评分为3.4分,查体:双膝略肿,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侧方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双膝活动度左右屈伸0度—10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肝肾亏虚),西医诊断:1.双膝骨性关节炎,2.腰椎间盘突出症。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隔物灸小针刀等治疗后,疼痛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基本已除,VAS 评分0.6分,关节活动自如。

案例2:陈治见,女,80岁。

住院号:201301826。

主因“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四余年,加重伴右膝肿胀一月余”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中等。

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四余年,一月前因搬重物劳累加重,右膝疼痛肿胀,入院时疼痛明显,VAS评分为4.2分,查体:右膝略肿,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右膝活动度左右屈伸30度—8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1.双膝骨性关节炎,2.右膝滑膜炎 3.高血压。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等治疗后,疼痛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基本已除,VAS评分1.1分,关节活动自如。

“双膝肿痛活动受限三年余,加重一周”入院。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形体较胖。

双膝肿痛反复十余年,一周前因劳累加重,入院时疼痛明显,VAS评分为3.6分,查体:双膝略肿,右膝明显,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侧方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双膝活动度左右屈伸0度—10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双膝骨性关节炎,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等治疗后,疼痛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基本已除,VAS评分0.8分,关节活动自如。

病例基本信息表(2)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应用WOMAC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入路径时总平均分72.39分,出路径时总平均分17.29分,,僵硬程度改善63例,进行日常活动的程度改善71例,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方面改善71例,减轻患者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案例1:。

主因“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四余年,加重伴右膝肿胀一月余”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中等。

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四余年,一月前因搬重物劳累加重,右膝疼痛肿胀,入院时疼痛明显,患者入院时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上下楼梯不能,活动劳累后加重,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查体:右膝略肿,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右膝活动度左右屈伸30度-8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1.双膝骨性关节炎,2.右膝滑膜炎3.高血压。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僵硬症状基本已除,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活动基本正常,上下楼梯轻度受限,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疗程结束后出院。

“左膝疼痛活动受限一月余,加重一周”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中等。

左膝疼痛活动受限反复一月余,一周前因受凉劳累后加重,,入院时疼痛明显,患者入院时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上下楼梯不能,活动劳累后加重,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查体:左膝略肿,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右膝活动度左右屈伸20度-9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1.双膝骨性关节炎,2..高血压。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隔物灸,小针刀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僵硬症状基本已除,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活动基本正常,上下楼梯轻度受限,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疗程结束后出院。

“双膝疼痛活动受限二十余年,左膝疼痛加重一年”入院。

既往体健,形体中等。

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反复二十年余,一年来症状加重明显,入院时疼痛明显,患者入院时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上下楼梯不能,活动劳累后加重,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查体:双膝不肿,皮温不高,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右膝活动度左右屈伸0度-11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肝肾亏虚),西医诊断:双膝骨性关节炎,进入路径后根据诊疗方案,予辩证选用补益肝肾中药,并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隔物灸,小针刀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僵硬症状缓解,关节活动基本自如,行走活动基本正常,上下楼梯轻度受限,日常生活基本已能自理,疗程结束后出院。

病例基本信息表(3)改善膝关节活动度71例患者治疗前关节活动自如2例(2.8%),关节轻度受限10例(14.1%),关节活动中度受限34例(47.9%),关节活动重度受限25例(35.2%)。

治疗后关节活动自如24例(33.9%),关节轻度受限35例(49.2%),关节活动中度受限12例(16.9%),关节活动重度受限0例(0%)案例1:牟某,男,55岁。

因“左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3月余”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3月前打乒乓球时出现左膝关节疼痛,当时未予重视,休息后略有缓解,但上述症状时轻时重,舌暗,苔白,脉弦,查体:T 36.4℃,BP120/90mmHg,左膝关节肿胀,左内膝眼处压痛,活动度:伸0°至屈90°,左半月板挤压试验(+),髌骨摩擦试验(+),髌骨内外侧间隙处压痛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