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骨伤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合集下载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小孩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纯真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TCD编码: BGG000、ICD-10 编码: S42.001)。

(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 2 周之内。

(2)中期:伤后 2 周~ 4 周。

(3)后期:伤后 4 周以上。

3.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断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有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呆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断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锁骨骨折(TCD编码: BGG000,ICD-10 编码: 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其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它的发病机制和症状较为特殊。

本文将介绍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路径,以及中医的诊治方案。

一、概述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退变、骨质增生等因素导致颈椎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病症。

它常常由于颈椎不良姿势、劳损、寒湿等外因和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等内因相互作用而发生。

其典型症状为颈部疼痛、头晕眼花、上肢无力等。

二、中医临床路径分析中医临床路径是对某一疾病的病程和治疗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患者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细弱者,常表明气血不足;面色苍黄、舌苔黄腻、脉滑者,常表明湿热内蕴。

2. 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自述和陈述,可以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以及病情的变化。

患者常描述颈部疼痛、麻木、眩晕等症状,也可能出现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等。

3. 问诊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持续时间、日常生活习惯等信息。

患者可能提到颈部受凉、久坐不动、劳累过度等可能导致颈椎病的因素。

4. 切诊通过对患者的脉络进行触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患者常出现脉弦细或滑数等脉象,且颈部常可触及颈椎突出或骨赘。

三、中医诊治方案针对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提出了一系列的诊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通过选择适当的中草药进行调理,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从而缓解疼痛和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桑枝、红花、山药等,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配。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循环,改善颈椎的状态。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穴、天柱穴、太阳穴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按摩颈椎周围的肌肉和穴位,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改善颈椎的状态。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
(2)慢性期
(3)恢复期
3.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
(2)血瘀气滞证
(3)痰湿阻络证
(4)肝肾不足证
(5)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1)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2)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4)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5)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2.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
(2)针刺治疗
(3)艾灸治疗
(4)针刀治疗
(5)牵引治疗
3.其他疗法
(1)其他外治法
(2)物理治疗
(3)运动疗法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二、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天)
年月日
(第3~7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
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
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
注意事项
□实施治疗措施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
及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口服中药汤剂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颈椎X线片
□颈椎CT
□颈椎MRI
□生化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松解类手法
□调整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临时医嘱
□实施中药调理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针刀疗法
□其他外治法
□运动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
措施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
日常治疗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
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
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日
(8~15天)
年月日
(16~20天)
年月日
(第21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做出进一
步的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做出进一
步的诊疗评估。

□强调运动疗法及康复疗
法的应用。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
查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
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开具出院诊断书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针刀疗法
□其他外治法
□运动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运动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
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
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