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之欧阳育创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之欧阳育创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各科室把自己科室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背熟,认真掌握,人人过关。

中医临床路径:
一、内科:消渴(糖尿病)中风(脑梗塞)眩晕
二、外科:痔
三、妇产科:带下病(盆腔炎)
四、骨伤科:桡骨远端骨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中医诊疗方案(各3个):
一、内科:消渴(糖尿病)中风(脑梗塞)眩晕
二、外科:痔肠痈石淋
三、妇产科:带下病(盆腔炎)、崩漏
五、四、骨伤科:桡骨远端骨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妇产:科癥瘕(子宫肌瘤)
外科:痔病围手术期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中医临床路径6-骨伤科

中医临床路径6-骨伤科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2021年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2021年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欧阳光明(2021.03.0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8. 其他疗法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患者。

一、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五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血瘀气滞证中期:营血不调证后期: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X线片显示椎体压缩小于30%。

3.单纯压缩骨折及爆裂型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凝血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6)脊柱X线片(7)CT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胸腰椎MRI等。

(八)治疗方法1.早期(1)腰背部垫气囊托板和腰背肌功能锻炼(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2.中期(1)骨盆牵引、垫气囊托板、佩戴脊柱外固定支架逐渐下床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3.后期(1)脊柱外固定支架固定下床活动和腰背肌功能锻炼(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治法:补益气血、强壮筋骨(九)出院标准1.胸、腰背部无明显疼痛。

2.X线片复查骨折维持稳定。

3.无其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并发其他部位损伤致使治疗时间或卧床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下肢麻木等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S32·00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5天实际住院日:天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患者。

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编码:BWC1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编码:M86.6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两周以内。

(2)慢性期:病情稳定,无急性发作表现。

3.疾病分类(1)单纯性:无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2)复杂性: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热毒蕴结证正虚邪滞证肾虚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附骨疽(TCD编码:BWC131)和慢性骨髓炎(ICD-10编码:M86.691)。

2.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不进入本路径。

5.如伴有严重的局部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癌变等,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血沉(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6)渗出液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8)心电图(9)病变部位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厌氧菌培养、CT、MRI、ECT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正虚邪滞证:补益正气,托毒祛邪肾虚瘀阻证:滋补肝肾,化瘀通络2.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包括外用膏药、外用洗药等。

3.病灶清除术4.灌注冲洗术5. 封闭负压引流术6. 组织瓣移植术7. 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局部无明显疼痛及肿胀。

2.窦道基本愈合。

3.X线片复查无游离死骨。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合并糖尿病、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内科疾病可使治疗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2.应用外用药物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者,可能需延长疗程或退出路径。

3.死骨较深在或窦道较深、死腔较大,可能需延期治疗,或配合行组织瓣移植术。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TCD编码:BWC131、ICD-10编码:M86.691)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天天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患者。

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编码:BNV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