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4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教学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3.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4.关注选项中的“意思是”、“状写”
、“描绘”、“刻画”等词。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
作业讲评: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陈与义
其一
其四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把无盐画再美也除不去她本身
的丑,而梅花在画家笔下更加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清雅漂亮,是它本身就有风韵。 即使把自然中的白梅处理成墨
容颜更美丽的梅花,神奇地出现 在画者笔下,简直巧夺天工。仔 细分辨,画者画梅不追求颜色相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似,却画出了梅花之神,那种神 完气足,让人相信画者懂梅,爱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梅,简直就是梅的知己与伯乐,
像懂马、爱马的九方皋一样。
古代诗歌鉴赏 之
选择题答题策略
解题前提
(1)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 (2)熟知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3)三个关注
关注术 语——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 关注修饰词——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关注命题语——如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关联词,术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简要分析。(6分) 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
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 人如人“蓬瀛”。 考情微观:2023年新高考Ⅰ卷考言志类题,其他三个卷区都是考查诗人的感情,而且都是感情、景物、手法之间 的三者联动,其实考查的是诗歌最基本的“借景抒情”。
18.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
2.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3.烟尘:代指战争。
19.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
4.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
第二部分 知识点梳理
书愤
(一)原文再现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重点课注
1.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2.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3.“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4.“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 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7.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8.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 9.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021新高考语文一复第2部分专题4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学案

2021新高考语文一复第2部分专题4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学案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学案不分版本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

近年来,从考查角度来看,高考主要从4个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一、把握“2部曲〞(一)分类要清——熟知技巧“4类型〞(二)通法要明——掌握审题“4审〞和解题“3步骤〞1.审题“4审〞2.解题“3步骤〞[温馨提示]①假设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第一步〞可省略。

②作答时“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衬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

另外,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置身书房“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表达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放的一面。

答题时要点明手法,将手法的运用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明技巧)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释运用)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析作用)②运用衬托手法,(明技巧)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释运用,析作用)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明技巧,释运用),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析作用)二、突破“4角度〞表达方式角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

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选择题指导

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选择题指导

才不遇的困境和内心的苦闷,感人真切。
(开眼看世界9 湖北部分市州期末考试)
秋夕山斋即事 刘沧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疏野菊开。 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 雁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身处山斋,衡门无事,“苍苔”“野菊”营造出宁静幽 雅的氛围。 B.颔联以听觉来写夜里秋风吹动江水声和雨水拍打满山寒叶之声, 更显秋意之浓。 C.颈联“雁飞”与“书寄”相互关联,写雁也是写人,秋雁南归衬 客居未回。 D.尾联独自坐在高窗之上,一边弹着瑶瑟,一边感受着秋天的孤寂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探究:选择题设题特点
A.首联表明“纲常”在作者心中 1.“四选一”选择题。
占有重要地位,此“纲常”可指 爱国情怀、民族气节。 B.颔联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
2.选项的先后顺序一般会 与原诗句顺序大体一致。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 3.设误往往从细微处入手,
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 干干净净,诗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觉得清净闲适。
C.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等平平常常的景物,在 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自然的图画。
D.诗尾的“返自然”照应开头的“爱丘山”,这里的“自 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开眼看世界13 浙江名校联盟)初夏幽居偶题①四首 其三 陆游
昔如转战堕重围,今幸骞翔②脱骇机。
晓树好风莺独语,夜窗细雨燕相依。
安居不恨蜗庐迮③,得食宁论鹤料④微?
更喜暮年强健在,又看刀尺制缣衣⑤。
【注】①选自《剑南诗稿》,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时作四首《初夏幽居偶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教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注释】
白下驿:在江宁县(今南京市)白下门外。少府:县尉的别称。在县治中主管治安的事。穷交:指患难之交。昌亭:即南昌亭。韩信为布衣时,家贫,常寄食于淮阴县下乡南昌亭长家。亭长妻患之,提前开饭。信往,不得食,怒而绝去。见《史记•淮阴侯传》。浦楼:水边酒楼。“长安”句:《世说新语•夙惠》载:晋明帝幼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曰:“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成语后用于表达对京城遥不可及的眷恋、向往。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答案】A
【解析】“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相知何用早?”是一个反问句,“何用”一词表示反问语气,何必用,即没必要用,不用。这里属于关键词语解说错误,曲解愿意。“怀抱即依然”句说明两个人心意相通就可以了,就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怀抱:心心相印。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铱艳绝人”。
(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完整word)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选择题教案

(完整word)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选择题教案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歌鉴赏选择题解法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

(考什么?)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

(怎么考?)3.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怎么解?)4.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教学过程】一、真题再现【2017全国Ⅲ卷】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 )( D )(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018全国Ⅲ卷】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A.从诗的最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人物的赞美。

)古代诗歌鉴赏从2017年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什么“创新之举”,这种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卷采用过。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了解并破解选择题的几种设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了解并破解选择题的几种设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 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 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 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 化含意。
答案:A
4.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中作者以画眉鸟自比,以林中画眉鸟与笼中画眉鸟暗合作者生活 的两种状态,托物言志,富含理趣;画眉鸟是作者官场失意、向往自由的情感化 身,更是对生命自由的思索。②文诗借物抒情,画眉鸟只是其咏物寄情的一个元 素,并无自比之意;作者借画眉鸟的啼叫衬托了公事之余舒畅闲适的心情。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 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 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 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 不同。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 “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 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
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 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 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 歌创作的意思。 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 我炫耀的资本。 [分析] C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 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错误类型:_望__文__生_义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上课)(精编课件).ppt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上课)(精编课件).ppt
•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 情饮酒。
•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 曲的夏日景色。
•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 反说,有曲折之妙。
•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 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精品课件
(三)命题实质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 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 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 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 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 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 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 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 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艺术技巧判断错误和诗人观点态度理解错误是选择题的高频设错点,更加侧重对诗句意思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是近几年的命题新趋势。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

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一、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的“8大方式”和应对策略(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①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应对策略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某些句子有特殊语言现象,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 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 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②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④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

A项,是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项,是用蜂声和蝉声来写琴声;D项,是用白玉的声音和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

]►应对策略平时要熟练掌握诗歌中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见到试题中对手法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

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思想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选项选项表述A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 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 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王象巽《游曲江》)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处。

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如今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淹没了亭台曲栏。

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E项中“文物尽”和“可儿坟”传达出了时移世迁、物是人非之慨。

]►应对策略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之时,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看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二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特别是像2014年高考北京卷一类的题,更要注意选项中的诗句本身;三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

(上海卷,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判断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

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 )[解析]选项是从诗歌语言特点方面设题。

本诗初读就不觉其难,它没有多少修辞,基本是直白之语,每句都语意显豁,可以说是“语言浅显平实”,而“鸟临窗语报天晴……新脱冬衣体乍轻”也确实清新自然,所以本项是正确的。

[答案]√►应对策略诗歌的语言特点有多种,最常见的有这样几类:①清新自然;②朴素平实;③生动形象;④苍凉悲壮、沉郁顿挫。

平时就把每一种语言特点都总结出来,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把诗从头读到尾,一句句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

然后再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判断下面对本词的分析是否正确。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解析]选项是从诗歌的意境方面设题。

清晨,雪花飞舞,灯是“寒”灯,漏声“断绝”,月亮西沉,很明显,营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围,所以此项正确。

[答案]√►应对策略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最后整合,整体感知营造的氛围,就能品味出诗歌意境。

另外,熟记常见的意境特征: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凄、闲适恬淡、清幽明净、冷清幽静等。

(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判断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 )[解析]很明显选项是从诗歌的艺术效果方面设题。

“歌”是卖饼儿捧着盘子走出家门长声叫卖的声音,从艺术效果来看,“歌一声”并非“生动形象”,也非“富于童趣”,所以选项错误。

[答案]×►应对策略首先,结合注释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其次,熟知诗歌的语言风格;最后,掌握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三者结合看命题人对诗歌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

(2014·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A[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章等。

④曲,又称为词余。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很明显,本诗不属于“歌行”,也不属于“诗余”即“词”。

而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本诗的颔联和颈联上下句词性明显不对,不能构成对仗,因此选择A项,也符合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灵活的特点。

]►应对策略了解诗歌发展历史,对其分类及其文体特征熟记于心,就能对试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做出判断或者选择。

(2017·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 ) [解析]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且他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秦中吟》《卖炭翁》《琵琶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