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3.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4.关注选项中的“意思是”、“状写”
、“描绘”、“刻画”等词。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
作业讲评: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陈与义
其一
其四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把无盐画再美也除不去她本身
的丑,而梅花在画家笔下更加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清雅漂亮,是它本身就有风韵。 即使把自然中的白梅处理成墨
容颜更美丽的梅花,神奇地出现 在画者笔下,简直巧夺天工。仔 细分辨,画者画梅不追求颜色相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似,却画出了梅花之神,那种神 完气足,让人相信画者懂梅,爱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梅,简直就是梅的知己与伯乐,
像懂马、爱马的九方皋一样。
古代诗歌鉴赏 之
选择题答题策略
解题前提
(1)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 (2)熟知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3)三个关注
关注术 语——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 关注修饰词——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关注命题语——如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关联词,术

《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PPT优质课件 50)

《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PPT优质课件 50)

精卫词 王建
3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A 从“高山未尽海 未平,愿我身死子 还生”可看出作者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对精卫的赞美,因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此“作者对精卫填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说法有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
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
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
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
一诗相近。
《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PPT优质课件 50)
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为突出考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场的安静肃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 E 是作者自
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谦之语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
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
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PPT优质课件 50)
《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PPT优质课件 50)
教 育 部 考 试 中 心 《 高 考 试 题 分 析 》 解 读
《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PPT优质课件 50)
《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PPT优质课件 50)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上课)(精编课件).ppt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上课)(精编课件).ppt
•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 情饮酒。
•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 曲的夏日景色。
•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 反说,有曲折之妙。
•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 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精品课件
(三)命题实质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 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 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 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 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 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 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 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 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专题01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1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3.2021新高考Ⅰ卷对诗歌颔联上句即第三句(滋浦曾闻似衣带)内容及思想 情感的理解/2021全国乙卷:对该词下阕末尾(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 缕)关键词语“听”的艺术手法的赏析。
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
赏析: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描写 角度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重点语句等。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孤”是比喻的写法,“楚山”似乎也有诗 人孤寂的心情。
【解析】“比喻”错误,应该是“拟人”修辞。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王 昌龄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 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 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
【考点突破】
一.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题干要求: 1.(2023新课标Ⅰ卷/2023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2.(2022新高考Ⅰ卷/2022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3.(2021新高考Ⅰ卷/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从三年高考的代表性试卷来看,考查形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考查的知识点 有所侧重(关键词语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分析,艺术手法的鉴赏)。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 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格错 误等。 知识点剖析: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 故人庄》) “合”“斜”是拟人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解析】“拟人手法”错误。“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 里指“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 并未用拟人手法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阅读选择题解题技巧第一课时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阅读选择题解题技巧第一课时PPT课件

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 表达技巧
向往。
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 语言炼字
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 情感分析
常的感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概括内容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高考回顾
2019全国卷 2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高考回顾
插田歌(节选)
2019全国卷 3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典例】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E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 悦心情。
解析:C 项,内容理解与结构技巧分析错误,“照应了下片中 的‘闭门’”分析错误,应该是照应“标题中的‘宿’字”,或照 应“下片中的‘客路’”。
设误点 4:情感基调有误
【即时小练】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 刘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
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 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 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解析:A 项,“游丝”指的是天上的云丝,意境不是“凄清 迷蒙”。
设误点 3:表达技巧有误
第三步:再读文本,细比对。 “写出了……的环境,衬托出……喜悦心
A 比对 情”,将“紫案焚香暖吹轻”与“广庭清晓席 项 句子 群英”两句与选项比较,可以断定作者的“喜
悦心情”是正确的。 “无哗战士衔枚勇”中的“衔枚”,是指古代 B 比对 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的枚(一种器具),用以防 项 字词 止喧哗。与“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无关,选 项错误。
第三步:再读文本,细比对。在浏览完选项,明确选项的侧重点之 后,要再次回归文本,题文比对确定选项表述正误。在比对时,要重点 比对选项中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是否准确、关键词句的分析鉴赏是否准 确、表达技巧的判定及分析是否准确、情感内容的判定分析是否准确, 特别关注选项中说法绝对的表述以及选项之间互相矛盾之处。

新高考语文第3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课件

新高考语文第3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课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解析】选D。D项,“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 抱负”错。作者写“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写时局“乾坤颠倒”, 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余生,本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的 深切哀痛与无奈、对自己心志的坚守,选项说“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 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属曲解文意。
【解析】选B。B项,词句理解错误,此句中的“华”是“白发”的意思,应是“不 甘心而又不得不空耗流光,徒增白发”。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 室,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 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解析】选D。D项主要是从语言风格方面鉴赏这首诗的。对于判断诗歌语言风 格这类题,首先要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型;其次从诗歌中的诗句来分析整首诗 歌的风格特点,并用四个字或八个字来概括。本诗从题目到内容,如“外 舅”“妻孥”“且旧居”“深知”“不忍问”“情亲”“欺老病”等用词古朴 简易,语意上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朴。与选项所述的内容对照,会发现“含蓄 委婉,慷慨悲壮”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不符。
设误点三:错析语言(风格)。 1.词句解释错误;2.语言特色(风格)错误。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参考答案:①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 舜帝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寄居他乡 的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舰已 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 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 ③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 谊因梁王坠马抑郁而终,诗人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④ 知音难觅之伤:“人不至”“与谁同”,写出了诗人的无人 可诉,难以释怀。(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 诗: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 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 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 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
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
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
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
错项示例: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
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错用分析: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 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 料,内心忧苦”之情。 判别技法: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 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
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
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D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
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
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
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
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
),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
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
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2017全国卷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2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 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 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 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场的安静肃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 E 是作者自
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谦之语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
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
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4)铜鞮dī陌:代指襄阳。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2017全国卷 1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 (B E)
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为突出考
D“受恩必报”在诗 中并没有根据。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
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
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
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
一诗相近。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
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
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
恩必报。
2019全国卷
阅读唐诗,完成题目。
B“不得不接受
野歌 李贺
生活贫穷”错,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C“透过一扇小窗 远距离欣赏这幅画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作”错,原意是作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者赞美许道宁通过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一扇小窗大小的画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作,表达出辽阔万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里之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
密关联,脉络清晰。
2018全国卷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阅读唐诗,完成各小题。
2018全国卷
精卫词 王建
3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诗歌中的“穷” 意味“身受压抑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遭遇理想困窘,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处境艰难”,又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如“穷且益坚”。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
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
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
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
者的主观感受。
2019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A 从“高山未尽海 未平,愿我身死子 还生”可看出作者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对精卫的赞美,因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此“作者对精卫填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说法有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
教 育 部 考 试 中 心 《 高 考 试 题 分 析 》 解 读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阅读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2018北京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卷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