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解题攻略

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
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精选ppt
12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的是时光
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D. “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
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精选ppt
9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技巧分析
精选ppt
10
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如何理解词语: ①联系已学,准确判断。 ②结合情境,不能孤立地猜测。 ③读清题干,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点。
精选ppt
11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
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萦,又
精选ppt
3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炼字、炼句、诗眼、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4、理解思想内容—背景、题材、主旨 5、把握情感态度—作者及其情感
精选ppt
高三语文的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

高三语文的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导语】在语文的学习中,字音和句子都是要学习的,也是最基础的知识点,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高中语文字词句识记的诀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域。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画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写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建的氛围特点。
一样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适优美、雄壮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对出为何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走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扼要分析。
答:此诗描画了一派美丽的早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终止奔走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能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能(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成效?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读不懂诗(最大问题) 2、审不准题,弄不清楚设问点 3、判断不准易错点
一古、诗研鉴赏题选读择纲题明答确题方技向巧
16.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 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 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课堂演练】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 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 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5.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 质。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 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 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 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 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 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 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 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一:一、抓诗眼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对于高考的语文来说,是高考的第一个科目,所以语文科目答题的好坏很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考试,语文该如何答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语文古诗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
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
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
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
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
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词鉴赏答题答题模板形象意境类语文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l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幺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对于高中语文中最重要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诗歌鉴赏题,高考中也是必考的一个题型。
那么有哪些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模板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一(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了解了诗人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3.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4.看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
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答题的要求1.符合题目的要求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四)答题的角度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五)答题的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能【导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怎么得高分?作者整理了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能,供参考。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形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域。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爽潇洒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爽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担忧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悠闲、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集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画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照衬托:运用对照、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形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3、鉴赏形象的技能。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读诗歌要了解特别的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方式我们都能够辨识,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古诗中独有的修辞方式就必须了解,比如互文: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汉时关”,就不可知道为月是秦朝的,关是汉朝的;《木兰辞》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也绝不是雌雄异样,否则“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无从说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如果知道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没法说明“举酒欲饮无管弦”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 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设误点
错判修辞
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 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具体阐释有误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未果。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CE)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 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 情饮酒。
•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 曲的夏日景色。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
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
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
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
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
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设误角度 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
分析
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在风尘仆仆、 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 孤独和忧愁。C项,技巧确认不准。“互文”错 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设题陷阱:
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 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尤基其础关知注识对,手文法效化果常与识用,意的分
技巧及作用)
析。
望文生义,曲解原意。情(感字体词察、有内误容,)不明诗人意图。 以弄无随偏 错 中 意概 对 生 引全 象 有 申,,,,故张横任意冠生意反李枝拔说 戴 节 高或词••••••贬关“回作关句关发关定情低要注状归注对翻注”注,感探选写文景象译选对。等意 内 情 主 意究物项”本。不项词意象 容 感 旨 境诗中,、描准中。境、、、、、人的从“写,的、写的描“ 整内“ 氛作时绘意 体容表 围意”谓 上节理达 、图等 把”、解” 基,地、 词 握有调、抓点。 写误的“准、。判抒
二、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
[典例感悟] [例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赴洛道中作 陆 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 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 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的情志,表达了 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分析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 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表达技巧分析
诗词鉴赏考纲回顾
诗歌鉴赏4大类题型?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四、且看我,笑傲江湖
——方法迁移 能力提升
1、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 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 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相得益彰。
说说下列选项考察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 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关键词语理解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 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表达技巧分析
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 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语。言 炼字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B )( D)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 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 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设误角 度
情感分析不当(曲解文意)
分析
C项,情感分析不当(曲解文意)。本词主要 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 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醉 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是说醉翁离开滁州, 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 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并不是 表达思念之情。
[例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 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 合选项辨析。本题的C项对诗句中的景物分析有误,诗 中花无赖,藤梢新,是典型的春景;“白发好禁春”意 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 的是春天的美景,并非是“夏日”。E项对景情的分析 有误,“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但本诗 首联“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单纯的写景,作 者因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 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 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 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例2] (2015·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 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 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 徽外三两弦④。
特点,语言
• 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 价。
三、待从头,重整河山
——循题探求解题技巧
【答题示例】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 E )
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 A 欢乐的氛围。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 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 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 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2014年北京卷)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五、总结反思:
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 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 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 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其实一点都不 难!
[经典回顾] (全国卷)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约客
()
赵师秀
黄梅棋子落灯花。
存在的问题:
1、读不懂诗(最大问题) 2、审不准题,弄不清楚设问点 3、判断不准易错点
迷茫处问通津 切分信息有法
——古诗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二、研题读纲明方向: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
•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 反说,有曲折之妙。
•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 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项 “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 日。E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 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 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 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 得姹紫嫣红,实在热爱喜爱。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 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 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 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 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
具体诗句
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 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对“襟已殚”的解释 符合诗歌整体内容和
情感方向
对“余”的解释
内容分析,“对照” 手法分析错误
E、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 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主旨情感分析,“反衬” 手法错误
方法小结:
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 注释、关键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