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分粥的启示

合集下载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分粥的故事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有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每个人都是平凡且平等的,他们没有险恶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他们却没有称量工具,为此他们尝试过多种分粥方法。

第一种方案:指定一个人负债分粥。

可是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第二种方案: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就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肠辘辘。

第三种方案: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负债分粥。

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配,但不久他便开始为自己和讨好他的人多分。

第四种方案: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方案确定了,粥却冷得不能喝了。

第五种方案: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在这个制度下,七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完整word版)分粥的故事之启示

(完整word版)分粥的故事之启示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2009-06-26 22:45:39)转载标签:y理论分粥的故事效益原则成本效益阿克顿财经文/开心言分粥故事的最大意义应该是使人们从中认识到管理活动中监督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和成本限制,进而得到监督机制设计和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等方面的一些启示。

一、分粥的故事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有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每个人都是平凡且平等的,他们没有险恶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却没有称量工具,为此他们尝试过多种分粥方法。

第一种方案: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可是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第二种方案: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就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肠辘辘。

第三种方案: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负责分粥。

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配,但不久他便开始为自己和讨好他的人多分。

第四种方案: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方案确定了,粥却冷得不能喝了。

第五种方案: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在这个制度下,七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分粥故事产生后即广为流传,甚至有人冠之以“全球流行的故事”,并产生了一些变体,但故事的本质和主要情节大致无二。

分粥故事简练概括,对现实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寓意性,一系列的分粥方法和效果带给人很多的启发,读罢不禁令人掩卷遐思。

有人用它来分析公权滥用的腐败问题,也有人用它来分析社会制度,但它更多的是以管理小故事的身份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分粥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下这些分粥的方法吧!二、无监督下的权力滥用前三种方案都是由某一人来独自掌管分粥事宜,这个手握大权的分粥人可以是大家指定的,可以是后来替换的,也可以是由制度规定轮流担当的,甚至是群众选举的“德高望重”的,但是,不管哪一种产生方式,都带来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只要有机会,分粥人就会给自己分配更多。

管理故事:7人分粥

管理故事:7人分粥

管理故事:7人分粥管理故事:7人分粥--明阳天下拓展培训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

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感悟:现代经济学是这么表述的:制度至关紧要,制度是人选择的,是交易的结果。

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七个人分粥的管理道理在某些场景下,可能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比如粥)平均分给多个人。

如果有七个人需要分一碗粥,管理粥的分配就至关重要。

以下是七人分粥的一些管理道理。

1. 确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则:在开始分粥之前,需要明确目标,即每个人应该获得相等的一份粥。

同时,制定一套公平的规则,确保粥的分配过程公正透明。

2. 考虑特殊需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偏好都不同。

有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粥,有些人可能对某种配料过敏。

了解每个人的特殊需求,并在分配时进行相应的考虑。

3. 使用公平的分配方法:有多种公平的分配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轮流分配的方法,每个人依次取一小口粥,直到粥分完。

也可以采用让每个人分配特定的几勺粥的方法。

无论哪种方法,都应该确保每个人获得均等的机会。

4. 保持透明:在分粥的过程中,应该保持透明度,让每个人能够看到粥的分配过程。

这样可以避免不公平和偏好的产生,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公正的待遇。

5. 监督和纠正: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可能会发生错误或者不公平的情况。

因此,需要有一个监督机制来确保粥的分配过程没有偏差。

如果发现有不公正或错误的情况,应立即进行纠正,以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待遇。

6. 学会妥协:有时候可能会发生某些不可预料的情况,比如粥不够分给每个人一份,或者某个人需要更多的粥。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学会妥协和协商,以找到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

7. 倾听和关心:在粥的分配过程中,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关心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更好地管理粥的分配过程。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管理道理,可以有效地管理七人分粥的过程,确保公平公正的分配。

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资源的管理,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一个公平和和谐的分配体系。

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

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

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导读: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从前,在一个地方住着7个人。

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都免不了自私自利,如果有机会占别人便宜或者有机会让自己得到更多东西,他们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么做。

这7个人每天会分吃一大锅粥,但是这锅粥并不是“敞开的大锅饭”,而是刚刚够7个人吃。

但是他们没有称量工具来保证平分这锅粥。

他们就想了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个人每次都会给自己分的多,其他人都吃不饱。

而且不管指定哪个人,结果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

方法二:大家轮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做,虽然看似很公平,但实际上每个人只有一天能吃饱,其他六天都会饿得肚子咕咕叫。

大家觉得这也不是个好方法。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个品德还算上乘的人分起粥来还算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多分给向自己溜须拍马的人。

方法四:设立一个分粥小组和一个监督小组,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

结果公平基本上是做到了,但是由于监督小组常提出种种方案,分粥小组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好了,也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简单的规则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意识到,如果碗里的粥有多有少,自己肯定只能享用分量最少的那碗粥。

【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1.分腊八粥作文2.分粥的寓言小故事3.分粥的经典寓言故事4.红豆粥哲理故事5.木已成粥哲理故事6.哲理故事:晨勃的哲学7.哲理故事:生活的哲学8.哲理故事:老张的哲学上文是关于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管理道理
七人分粥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管理寓言,其中蕴含了一些管理道理。

以下是一些与管理相关的道理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来:
1.公平与平等:管理者应该注重公平和平等的原则,确保资源的
合理分配。

在故事中,每个人都被分配了相同的粥份,这展示了公平和平等的管理原则。

2.激励与奖励:管理者应该激励员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在故事中,那些主动帮助他人的人得到了额外的奖励,这表明激励和奖励对于员工的积极表现和合作精神是重要的。

3.团队合作:故事中的七人需要相互合作才能成功分粥,这强调
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管理者应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4.问题解决与决策:故事中的情景需要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以解决分配粥的问题。

管理者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5.倾听与沟通:管理者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并与他们进
行有效的沟通。

在故事中,管理者通过倾听和询问的方式了解了员工的意愿,从而做出了更好的决策。

6.适度的权力与控制:管理者需要行使适度的权力和控制,以确
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员工的秩序。

在故事中,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适度的控制,以维持秩序和公平。

这些管理道理可以从七人分粥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帮助管理者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的管理情境中。

它们强调了公平、团队合作、激励、问题解决和有效沟通等重要的管理原则。

分粥故事的启示

分粥故事的启示

分粥故事的启示分粥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故事说,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

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

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

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粥,本来是一项简单的小事。

但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分粥关系到7个人的切身利益,对管理者来说,又是一项大事。

分粥的故事给今天的科研管理带来诸多启示:启示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

故事中,分粥者是谋划决策者,取粥者是执行者。

把分粥与取粥分开,就是将职责与权利分离。

这样才能让谋划者尽心谋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降低决策风险;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将决策落到实处;用通俗的话说,叫“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启示之二,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分粥者是“指定”、“轮流”,还是“推选”,对分好的粥是分者“先取”还是“后取”,是管理方法问题,也是管理机制问题。

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

分粥的5种方法中,显然是“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最为合理,因而效果也最好。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分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珍惜粮食:粥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粮食,它的出现给我们
带来了滋补的精神和营养,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以免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

2、精打细算:粥的出现也证明了人们的精打细算,从一些剩
余的粮食中拼凑出一种美味可口的粥,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少花钱,少浪费。

3、团结协作:粥的出现也证明了人们的团结协作,它是一种
由众人共同拼搏的成果,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人分粥的启示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
“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那么,如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7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

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的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的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都有一票否决权。

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象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每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些规则其实揭示的是管理中“管”与“理”的平衡问题。

何谓“管理”?追根溯源,“管理”一词缘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管”,我国古代指钥匙,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管是法治,是依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体现着权力的归属;所谓“理”,在古代是雕琢玉器、整治土地、治疗疾病。

引申有疏通、引导、处理事务之意。

“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因此,“管”与“理”的组合决定了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即控制职能与协调职能。

曾看过一份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称:在中国,管理者80%的时间用在管理,仅有20%的时间用在工作。

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曾指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遵照的是20%与80%的比例,这与中国管理中的“管”与“理”的比例恰好颠倒。

我们常常看到的现象是:组织中具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也不缺乏良好的指挥流程,但效益就是上不去。

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者将太多的精力和热情倾注到“管”上。

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却莫名其妙地变得很复杂,严格的规章和流程由于到具体事务上无用而成了摆设。

甚至,还常常陷于这样的无奈:部门之间互相推委、扯皮,可举起板子却找不到屁股来打。

经济学家给我们说得很清楚:管理=管+理=管好管住+理清理顺。

不言而喻,“管”蕴含着权力,表现的是指挥与服从,支持“管”的是一套规章制度。

“理”则蕴含着智慧,表现的是沟通与协作,它更需要的是一种韬略,一种富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东西,支持“理”的是一种文化精神。

因此,良好的管理机制应有权责明确的制度,并辅之以文化的润滑和组织架构的匹配。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像CEO韦尔奇一样真正领略“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的精妙。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