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理论

艾宾浩斯理论
艾宾浩斯理论

艾宾浩斯理论深入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首先,实验者记忆100个生单词,不同时间的记忆量如图所示:

艾宾浩斯的时间间隔和记忆量关系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因此,单词风暴建议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这是在单词风暴过程中要尽力避免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为此,单词风暴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进行了扩展,使得艾宾浩斯遗忘临界点可以自定义,从而解决了不同人群记忆不同内容的需要。

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大脑记忆过程中,在某一时间内,会形成四种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永久记忆,这四种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全记忆周期。当记单词事件发生后,你在几秒中之内会产生一个“瞬时记忆”,这个瞬时记忆转瞬即失,一般都在10秒以内,短则只能记住2、3秒钟,如果在30秒和2分钟时复习一下,就可进入短期记忆周期。短期记忆一般指记忆时长超过5分钟但不长于1天的这个周期,如果在30分钟和12小时时间点复习一下,就可以进入长期记忆周期。在半个月内按照1、2、4、7、15天进行复习,就可以形成永久性记忆,为了保证记忆的巩固性,进入永久记忆周期后还要复习4次便可终生牢记。

因此,根据以上记忆规律的研究成果,单词风暴默认设置的艾宾浩斯遗忘临界点如下所示:

该图有两个要点:

1、这里所有的时间点,是相对于第一次记住的时间开始计算的,而不是相对于前一个时间点。

2、当单词到达某一个时间点后,它下一次出现的时间间隔就是下一个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的差值。

举例来说,原来你不认识的单词(第一次答错的单词),就开始了第一个“瞬时记忆周期”,即0->10秒这个周期(也叫做0->1周期)。

经过了10秒-0秒=10秒后这个单词就会优先出现,再记忆一次后(答对),该单词会进入第二个“瞬时记忆周期”,即10->30秒这个周期(也叫1->2周期)。

再经过30秒-10秒=20秒后这个单词就会优先出现,再记忆一次后(答对),该单词会进入第三个“瞬时记忆周期”,即30秒->2分钟这个周期(也叫2->3周期),……,依次类推。

如果经过30秒-10秒=20秒后这个单词出现时,仍然没有记住(答错),那么就会退回上一个周期,即0->10秒这个周期(也叫做0->1周期)。

由于人在学习一定时间后会有疲劳期,一般连续记忆45分钟后,人脑的记忆效率会显著下降,因此,单词风暴中每个计划的完成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每个计划学习的单词个数设置为50~100个单词为宜(默认值50)。

计划复习的开始遗忘临界点设置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分割点,即12小时这个点上,表示对已完成的学习计划,从12小时之后开始复习一次即可进入长期记忆周期。

单词风暴中的遗忘临界点

由于人在学习一定时间后会有疲劳期,一般连续记忆45分钟后,人脑的记忆效率会显著下降,因此,单词风暴中每个计划的完成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每个计划学习的单词个数设置为50~100个单词为宜(默认值50)。计划复习的开始遗忘临界点设置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分割点,即12小时这个点上,表示对已完成的学习计划,从12小时之后开始复习一次即可进入长期记忆周期。单词风暴默认的遗忘临界点如下设置:

单词风暴的艾宾浩斯遗忘临界点设置画面

单词风暴的艾宾浩斯遗忘临界点自定义指南:

1. 遗忘临界点的定义有一个通用的规则:即以刚好能记起来为最佳的遗忘临界点。比如瞬时记忆,看

过一个生词一遍后,大约10秒钟能刚刚回忆起来,超过10秒多就比较困难了,那么瞬时记忆的第一个遗忘临界点就可定为10秒。

2. 对于瞬时记忆力强的人,一般会感觉单词短期出现的次数较多但都记住了,可以适当减少瞬时记忆

遗忘临界点。瞬时记忆里较弱的人,可增加临界点,或缩短时间间距。

3. 对于短期记忆,记忆力强的人可只保留1个遗忘临界点(5分钟~45分钟区间内)。因为单词风暴

的50词左右的学习计划完成也是在这个区间内,风暴记忆引擎可以有效保证短期记忆的牢固性。

4. 对于长期记忆,一般可保留默认的遗忘临界点,单词风暴通过计划的复习,会调整复习的工作量,

出错多的单词复习的多一些,熟悉的单词只出现一次。

5.经过了长期记忆周期,那么恭喜您,单词已经基本记住了,对付近期的考试或应急使用是没有任何

问题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有两种策略,继续按照单词风暴提供的永久记忆周期复习进行巩固;

或者在实用当中不断运用已记住的单词,加强记忆。这里单词风暴推荐后者,即在运用中不断复习和巩固。

艾宾浩斯记忆法记忆曲线表

艾宾浩斯记忆法记忆曲 线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以上的8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的循环的8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单词的效率 背单词就找个小本子窄窄的那种,每页中间对折左边英文右边中文,每天背100个,分5组每组20个,每一个看过留下读音和拼写的印象,基本上5~8分钟一组,全部5组大概看30分钟,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然后再从第一组再看,每天一百个新的,看过的按记忆周期在第2、4、7、15天重新复习,基本每天进行的300~400个单词,新旧加起来,5.注意事项: a)每天连续背诵2个list,并完成复习任务; b)复习永远比记新词重要,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复习,再复习; c)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挺过这15天,之后每天都要花大约1小时复习; 6.时间表(*号之后表示复习内容)

第2天list3→4*list1→2*list3→4 第3天list5→6*list3→4*list5→6 第4天list7→8*list1→2*list5→6*list7→8 第5天list9→10*list3→4*list7→8*list9→10 第6天list11→12*list5→6*list9→10*list11→12 第7天list13→14*list7→8*list11→12*list13→14 第8天list15→16*list1→2*list9→10*list13→14*list15→16 第9天list17→18*list3→4*list11→12*list15→16*list17→18第10天list19→20*list5→6*list13→14*list17→18*list19→20第11天list21→22*list7→8*list15→16*list19→20*list21→22第12天list23→24*list9→10*list17→18*list21→22*list23→24第13天*list11→12*list19→20*list23→24 第14天*list13→14*list21→22 第15天*list1→2*list15→16*list23→24 第16天*list3→4*list17→18 第17天*list5→6*list19→20 第18天*list7→8*list21→22 第19天*list9→10*list23→24 第20天*list11→12 第21天*list13→14 第22天*list15→16 第23天*list17→18

国外现代外语教学主要流派的对比

国外现代外语教学主要流派的对比 特点 优点 缺点 着重培养的能力 适合人群 对待母语的态度 对待错误的态度 翻译法 1)语法体系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语法翻译法借助原“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 2)语法翻译法以及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的组合等。 3)语法翻译法较好地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即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进而达到语际信息交流的实际目的。 4)语法翻译法非常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认为背诵语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不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只强调书面语的阅读能力。5)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课文是由艰深的片断文学作品组成,并附有用母语详细注释的词汇表和详细解释的语法规则。 4、优点: 1)经常通过母语的翻译和比较,强调语法学习,能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外语的抽象词义和复杂的句子结构。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等,对建立外语教学法体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使用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 3)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管理。 1)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提高。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2)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未能恰当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过分强调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学生虽然学了很多的语法规则却不能运用。 4)过分强调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作用,忽视了学习者的实际案,不利于他们语言习惯的养成。 5)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断,词汇很深,脱离学生实际。 6)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文化因素。语言运用的内在因素,以及语言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客观规律。 7)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实践环节单调、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起学生兴趣。强调书面语的阅读能力。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 高中及以上 未能恰当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直接指出错误 听说法 1)听说领先。即口语是学习外语的基础。 2)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既是语言的基本结构,是外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外语教学的核心。3)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4)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5)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6)尽量不用母语。各民族的语言结构是不同的,一种语言很难用另一种民族语言来表达。外语教学利用母语翻译和讲解语言知识只能引起两种语言的混淆,起干扰作用。 7)广泛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语言实验室。放矢地、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加强语言知识难点和重点的训练,有效地进行外语教学。 1)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要求熟练地掌握句型,有利于外语语言习惯的养成。句型操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重视听说训练,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在有限的材料范围内就能流利地听说外语。这与外语教学的目的是相呼应的。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达到。 3)容易学到比较自然的语音、语调。 4)在对比语言结构的基础上找出难点,有针对性的编写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 1)过于重视机械训练,不利于学生实际掌握外语。 2)过于重视训练语言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学的语言很不自然。在教学中往往造成学生能自动化地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却不一定了解其意义。语言不仅是一种习惯,更重要的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3)教学方法机械、单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由于过分强调机械的句型操练,容易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高效学习的启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高 效学习的启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高效学习的启示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 是德国着名的心理学家,1885年,艾宾浩斯以自 己为测试对象做了一个非常着名的记忆实验,得 出了关于记忆的一些科学结论。在实验中,他选 用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作为需要记住的材 料,通过对自己的记忆效果进行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其后,艾宾浩斯利用上述数据描绘出一条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材料的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 的规律。这条曲线就是赫赫有名的艾宾浩斯遗忘 曲线,凭借这条曲线,艾宾浩斯成了发现记忆遗 忘规律的第一人。 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重要规律:遗忘 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 度最快,遗忘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慢,最后,记住了的材料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这种遗忘发展的规律被人们称为记忆的“先快后慢“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背过的材料如不抓紧复习,在一天后将只剩下原来的25%。 启示一:必须记住的材料在学习后,要在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并及时安排以后的复习。

实验结果直接告诉我们几个结论:第一,一次记忆的材料太多会直接增加记忆的难度;第二,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第三,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要保持较高的记忆量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记忆,这样的记忆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启示二: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必须做好的工作;拒绝死记硬背的办法。 后来,艾宾浩斯分别以无意义音节、散文和 诗歌等作为材料记录记忆的结果,经过对比,又 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这几条曲 线在发展方向上基本一致,但是三种材料总体遗 忘的速度有很大区别:人们对无意义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韵律诗。 启示三:对那些看似独立的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编排故事等办法,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材料比熟悉的材料发生遗忘的时间更早。 启示四:努力提高学习的动力,使记忆材料成为学生学习中需要的、感兴趣的材料。 如何运用学习规律指导学习 1.课后回忆:课后回忆即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回忆一遍,它具有检验听课效果的作用。如果能够顺利回忆,就证明听课效果好,反之就应寻找原因,改进听课方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再现”一遍,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后回忆后可按教师的板书提纲进行,也可按教材的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的重点内容,再到例题和每部分的细节。

现代外语教学复习资料

现代外语教学复习资料 绪论 我国外语教学存在得问题:(P2-P5) 1、theoretical researches are weak 2、teachers' faculty is not strong 3、schools are short of teaching resources 4、teaching concepts lag behind the society 5、education is mainly exam-oriented 6、the interference related to power and money is serious 第二章 1、外语教学研究得三个层次:(P32-P38) ontology: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itself and language teaching 2、语言得本质特点: 1)、the most important tool to municate 2)、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3)、a tool to think and a carrier for culture 4)、require special physiological basis 2、外语教学研究得三个层次:(P32-P38) ② positivism: principl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systematic principle b、municative principle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现在学习研究界已产生重大影响。 1一般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1]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2]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100% 20分钟后58.2% 1小时后44.2% 8-9小时后35.8% 1天后33.7% 2天后27.8 % 6天后25.4%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3]

曲线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他得出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兀,例如CEG,DAX。

现代外语教学复习资料

现代外语教学复习资料绪论 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P2-P5) 1.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re weak 2. teachers' faculty is not strong 3. schools are short of teaching resources 4. teaching concepts lag behind the society 5. education is mainly exam-oriented 6. the interference related to power and money is serious 第二章 1.外语教学研究的三个层次:(P32-P38) ontology: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itself and language teaching 2.语言的本质特点: 1).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to communicate 2).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3). a tool to think and a carrier for culture 4). require special physiological basis 2.外语教学研究的三个层次:(P32-P38) ② positivism: principl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 systematic principle b.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c. cognitive principle d. cultural principle e. affective principle 外语教学研究的三个层次:(P32-P38) ③ methodology: organization, stra tegies and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存在的问题: a. exclusiveness b. one-sidedness c. intricacy 第三章 1.外语学习者的生理和认知因素:(P46-P52)

艾宾浩斯理论

艾宾浩斯理论深入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首先,实验者记忆100个生单词,不同时间的记忆量如图所示: 艾宾浩斯的时间间隔和记忆量关系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因此,单词风暴建议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这是在单词风暴过程中要尽力避免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为此,单词风暴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进行了扩展,使得艾宾浩斯遗忘临界点可以自定义,从而解决了不同人群记忆不同内容的需要。 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大脑记忆过程中,在某一时间内,会形成四种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永久记忆,这四种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全记忆周期。当记单词事件发生后,你在几秒中之内会产生一个“瞬时记忆”,这个瞬时记忆转瞬即失,一般都在10秒以内,短则只能记住2、3秒钟,如果在30秒和2分钟时复习一下,就可进入短期记忆周期。短期记忆一般指记忆时长超过5分钟但不长于1天的这个周期,如果在30分钟和12小时时间点复习一下,就可以进入长期记忆周期。在半个月内按照1、2、4、7、15天进行复习,就可以形成永久性记忆,为了保证记忆的巩固性,进入永久记忆周期后还要复习4次便可终生牢记。 因此,根据以上记忆规律的研究成果,单词风暴默认设置的艾宾浩斯遗忘临界点如下所示: 该图有两个要点: 1、这里所有的时间点,是相对于第一次记住的时间开始计算的,而不是相对于前一个时间点。 2、当单词到达某一个时间点后,它下一次出现的时间间隔就是下一个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的差值。 举例来说,原来你不认识的单词(第一次答错的单词),就开始了第一个“瞬时记忆周期”,即0->10秒这个周期(也叫做0->1周期)。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后 58.2% 1小时后 44.2% 8-9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6天后 25.4% 1个月后 21.1%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遗忘遵循先快后慢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读《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的心得

读《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的心得 概述:《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在吸取当代西方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外语教学实际,对影响外语教与学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同时,对外语教学所涉及的实践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介绍和探讨。 本书从本体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上对外语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与讨论。 本体论层次:外语教学理论所有涉及到语言和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征的问题,比如,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过程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语言是什么,学习一种语言意味着什么。 实践论层次: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应该对外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原则和方法进行描述。其中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测试等等。 方法论层次:主要是对外语教学实践的途径、方法和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探索。既要从理论层次描述外语教学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步骤,还要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提出建议。 按照这个思路,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 首先在绪论中,作者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论文的匮乏与重要性;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薄弱,师资质量不高,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理念落后,应试倾向明显,权钱干扰严重);外语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范围以及若干重要课题(本体论、实践论,方法论和教师发展研究)。 然后,作者按照这三个层次进行论述。 第一章作者谈到外语教学研究的几个重要趋势,介绍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些重要动向,如重视学生主体的研究(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包括年龄、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和性格等),学习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原有知识的作用和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对传统的教学法进行反思等(对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进行反思,提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外语教学的革新与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等)第二章作者讲到外语教学研究的目标与方法,探讨外语教学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指出外语教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应该从本体论(语言和语言使用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和外语教学的本质),实践论(遵循的五大原则: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和方法论(设计出符合现代外语教学特点的心得教学方法)三个层次上进行。。 第三章作者对外语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对一些影响外语习得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学习主体<外语学习主体的年龄,智力,语言潜能和认知风格;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中的动机和态度以及个性>, 学习过程<原有知识,中介语>, 学习者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社交策略>),对当代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评价。 第四章作者探讨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讨论外语交际能力的概念(Chomsky的语言能力和Hymes的交际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外语语法,词汇,听力和阅读理解和跨文化意识等能力的重要性和主要方法等问题。 第五章作者讲了外语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介绍外语课程设计、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实践过程,并分析和讨论他们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第三节重点谈到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知识方面和文化因素方面)和培训(外语理论与实践,语言学理论和外语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第四节重点讲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组织,外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外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第五节讲到外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类型,效度,信度,步骤)。

论李阳疯狂英语对现代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李阳疯狂英语对现代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李阳疯狂英语作为一场英语学习革命,打开了中国人学英语的全新局面, 找到了短时高效,能说会道的“捷径”。本文从语言习得自然规律,图式理论,“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等方面对李阳疯狂英语进行解读,认为它是有充分 的理论依据,且在方法论上抓住了中国人学英语的强势与弱点。本文还提出了李 阳疯狂英语对现代外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李阳疯狂英语,理论解读,启示。 Abstract: As a revolution of English study, Li Yang Crazy English has opened up a brand new era for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for having discovered “the shortest way” to high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strong English speaking competence. This paper analyses Li Yang Crazy English theoretically by applying natural language acquisition principle, Schemata Theory, Input Theory and Output Hypothesis, coming up with a conclusion that it is well theory-based and has explored Chinese peopl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ever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es for modern languages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Li Yang Crazy English, theoretical analysis, implications 1、引言 “李阳”,“疯狂英语”,“脱口而出”等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词了。从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短短10几年时间,李阳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对语言独到的 见解,虽非“科班出身”,却用自己的实践开创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全新局面——短时高效。他本人由一个多次补考的英语落后生一跃而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 “万能翻译机”,而其致力于推广的疯狂英语深受全中国各行各业的人士欢迎, 如今中国,凡学英语的人都会有一、两本或更多的疯狂英语书籍,或者有意无意 地会对自己进行“疯狂”训练。在这狂热的背后,对这种独特而新奇的训练方法, 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从中探讨对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遗忘速度曲线是学习必备知识

2011年04月07日 08:23:46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遗忘速度曲线是学习必备知识 复习巩固是记忆之母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

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 重点笔记资料讲解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重点笔记

新版绪论 中国的外语教学实践需要自己的教学理论指导: 首先,语言教学对象不同。主要:母语背景和母语文化背景,母语的特殊语言结构特点和母语文化背景对中介语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不同。母语使用的环境、师资、教学方法的不同对目标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国人学外语的目的与他国学习者不同。 第四,中国“官本位”的文化中,只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基础上的外语教学理论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长官意志”对外语教学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教学实践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 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落后 ①缺乏专业的研究队伍 ②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对重大、宏观问题的研究,如师资培养理论、课程设计理论、教材编写理论 ③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脱节。论文是为了发表,为了评估 ④教师理论意识淡薄。没精力关注;理论太理想化 2.师资质量不高 3.教学资源匮乏

4.教学理念落后 5.应试倾向明显 6.权钱干扰严重。“长官”说了算,“形象工程” 第一章 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 传统外语教学重点:如何教。更关心教材编写、教学法设计等。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人们发现必须重新认识外语习得的本质及相关因素。 研究重点转移的原因还有: 1.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本人及主体的个性特点 2.教学方法经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认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其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等都影响课堂表现 4.母语习得研究证实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该教什么”, 而是1.促进习得的条件是什么;2.如何在课堂上创造这些条件 对学习者的研究包括1.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2.学习过程的研究 学习者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性格等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都理解错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都理解错了! 【来源】《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漏屋著 一提到机械记忆的背诵单词,很多人都会说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光听“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这个名字就够给力的,再一看这个带着 夹鼻镜大叔的照片,还有个什么曲线,更加显得权威无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也是各种机械记忆学习法的主要依据。但时下很多流行的,很多宣称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开发的“单词记忆法”,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理解却是错误的,那么学习方式中自然也是存在错误的了。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下面就来看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来听一个中国传统相声《黄鹤楼》和《汾河湾》中,有关“忘词儿”的段子吧: 大叔跟帅哥在一起表演唱一段戏,轮到大叔唱的时候,大叔老是“掉链子”唱不上来,于是帅哥开始质疑大叔的能力。 哥:“你到底会不会啊?” 叔:“会倒是会。” 哥:“忘了?” 叔:“没忘。” 哥:“那你倒唱啊?” 叔:“想不起来了。” 哥:“那不一样嘛。” 叔:“那不一样!忘是忘,想不起来是想不起来。想不起来不是全忘,不是满忘。就这一句想不起来,你一提我就知道了。你提一句大不了我也小不了你,人有失手马有乱蹄,惯骑马惯跌交,推小车子备不住要倒,久在江边站没有不湿脚的,吃烧饼没有不掉芝麻的,吃饭没有不掉饭米粒儿的,各位没挑眼你挑什么眼呐你!” 大叔听帅哥说他“不会”急眼了,觉得说他“忘了”也是冤枉他了,他只是想不起来了,并没有忘。大叔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是:“我一经提醒就能顺利唱出来,这跟辅导一个对唱词一点儿也不会的新手相比,显然容易得多。这证明我对唱词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记忆,所以我是有一定的功力的人才,你不应该笑话我。”这跟艾宾浩斯有什么关系?呵呵,大叔的辩护词,正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的核心。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关系在哪里。 艾宾浩斯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遗忘特征,是对刚记住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遗忘速度最快,随后遗忘速度逐渐减缓。比如刚成功背诵的内容,过了

艾宾浩斯记忆法表格91792(二类参考)

学习类+ 1 序号 学习日期 学 习 内 容 复习周期 1天 2天 4天 7天 15天 31天 36天 41天 1 1 2 2 1 3 3 2 4 4 3 1 5 5 4 2 6 6 5 3 7 7 6 4 1 8 8 7 5 2 9 9 8 6 3 10 10 9 7 4 11 11 10 8 5 12 12 11 9 6 13 13 12 10 7 14 14 13 11 8 15 15 14 12 9 1 16 16 15 13 10 2 17 17 16 14 11 3 18 18 17 15 12 4 19 19 18 16 13 5 20 20 19 17 14 6

学习类+ 2 序号 学习日期 学 习 内 容 复习周期 1天 2天 4天 7天 15天 31天 36天 41天 21 21 20 18 15 7 22 22 21 19 16 8 23 23 22 20 17 9 24 24 23 21 18 10 25 25 24 22 19 11 26 26 25 23 20 12 27 27 26 24 21 13 28 28 27 25 22 14 29 29 28 26 23 15 30 30 29 27 24 16 31 31 30 28 25 17 1 32 32 31 29 26 18 2 33 33 32 30 27 19 3 34 34 33 31 28 20 4 35 35 34 32 29 21 5 36 36 35 33 30 22 6 1 37 37 36 34 31 23 7 2 38 38 37 35 32 24 8 3 39 39 38 36 33 25 9 4 40 40 39 37 34 26 10 5

艾宾浩斯记忆法背单词的表格及说明一览

新的艾宾浩斯记忆法背单词的表格及说明一览

循环单词记忆法——新老师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 午 A B C D E F G H I J 晚 上 A AB BC ACD BDE CEF DFG AEGH BFHI CGIJ

11 12 13 14 1 5 16 17 18 19 20 上 午 D E F G A B C D E F 晚 上HJ I J H I J 21 22 23 24 2 5 26 27 28 29 30 上 午G H I J A B 晚 上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上 午 C D E F G H I J 晚 上 循环单词记忆法:此表是将所有单词分为10部分,每个字母代表一部分;数字代表天数。循环的周期为:5分钟;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4天。1-10天的上午的那一遍实际为三遍(每5分钟回顾一下前面背的单词,每半小时再回顾前面背的单词,时间不必过于精确,自己估计就行)。空格的那些天按说是可以不背的,但就个人经验而言,单词不可一日不背,我建议每天都要背单词,直到考试。 背单词时不要一边背一边写,对我们来讲基本没有什么作用,just看就可以了,也可以拿支笔做些标记。你可能觉得一天背那么多单词不可能,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那是因为我们在背每一个单词时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原则上背每个单词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5秒,再多了其实也是无用功。 背单词时不要去记它的拼写,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白它们的意思;也不要指望一遍就能把他们背住和

由于遗忘而烦躁,因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单词是在一遍一遍的循环过程中记住的。 背单词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特别是第4天到第10天(尤其是8、9、10三天),中间会让人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但是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到底你会发现自己的单词量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 以上是新老师传授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如果你在背单词中总结出了更为适合你的方法那就按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说的这些仅供参考。 祝愿大家能够一举通过考研,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 重点笔记

新版绪论 中国的外语教学实践需要自己的教学理论指导: 首先,语言教学对象不同。主要:母语背景和母语文化背景,母语的特殊语言结构特点和母语文化背景对中介语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不同。母语使用的环境、师资、教学方法的不同对目标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国人学外语的目的与他国学习者不同。 第四,中国“官本位”的文化中,只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基础上的外语教学理论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长官意志”对外语教学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教学实践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 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落后 ①缺乏专业的研究队伍 ②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对重大、宏观问题的研究,如师资培养理论、课程设计理论、教材编写理论 ③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脱节。论文是为了发表,为了评估 ④教师理论意识淡薄。没精力关注;理论太理想化 2.师资质量不高 3.教学资源匮乏 4.教学理念落后 5.应试倾向明显 6.权钱干扰严重。“长官”说了算,“形象工程” 第一章 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 传统外语教学重点:如何教。更关心教材编写、教学法设计等。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人们发现必须重新认识外语习得的本质及相关因素。 研究重点转移的原因还有: 1.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本人及主体的个性特点 2.教学方法经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认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其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等都影响课堂表现

4.母语习得研究证实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该教什么”, 而是1.促进习得的条件是什么;2.如何在课堂上创造这些条件 对学习者的研究包括1.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2.学习过程的研究 学习者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性格等 关键期假说:儿童大脑有一个逐渐成熟,功能逐渐固定化的过程。 主要体现在语音的精确度上。 可能的解释:大脑中专司语音的部分较早地完成固定化得过程,而学习其他语言成分的机制则与认知能力有关,因而也受到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情感因素的制约。 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在生理基础和社会心理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母语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习得语言的同时,也学会了看待世界和周围环境的方式;外语学习如果在掌握母语之后进行,则认知基础发生了变化,学习任务已不同于母语习得。 语言潜能包括: Carrol认为:1语音编码能力2语法意识3语言学习推理和概括能力4 记忆力Pimsleur认为:1 语言智力2动机 3 听力 Skehan认为1音位编码能力2语音分析能力3记忆力 语言潜能研究的局限和困难:很难区分一般智力和语言潜能,语言潜能与诸多其他因素有关,如认知风格等。认知风格指人们接受组织和检索信息的方式上的差异。包括场依赖型和场独立型。不同的学习目的和任务,不同的学习环境需要不同的认知风格。 学习过程的研究: 经历了从对比分析到偏误分析,再到中介与分析的过程。 研究的重点:1.原有知识的作用 原有知识包括:1母语知识;2对语言的一般知识;3世界知识 偏误分析发现,外语错误只有一部分是由于母语知识的干扰引起的,另一部分由于认知因素,如过度概括,过度使用类推规则导致,还有一部分难于确定其真正原因。 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作用:1促进学习,即正迁移;干扰外语学习,即负迁移。 现在研究重点:1.如何确定正负迁移的比重和性质;2.如何提高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学习者策略研究: 研究重点:1.分类2作用3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 分类:1 学习策略:以最小的努力,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和外语知识学习新的外语知识2交际策略:交际时因外语知识不足而使用的种种补偿或回避手段。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帮助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对于英语学习的帮助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1]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是用于表述记忆中的中长期记忆的遗忘率的一种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单词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 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