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课件PPT

3. put on 增加(体重);发胖;穿上 e.g. They’ve put on five pounds. 他们体重增加了5磅。 It’s cold outside. Please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冷,请穿上大衣。4. pound n. 磅;英镑(可数名词) e.g. The desk weighs 5 pounds. 这张课桌重5磅。
I like…, I think…
1a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descriptions.
Presentation
1. ___ The Water Festival in Thailand2. ___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Hong Kong3. ___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in Beijing4. ___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Jiangxi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
The Water Festival 泼水节
Christmas Day 圣诞节
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
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Why?
I like Mid-Autumn Festival, because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very delicious!
I lik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 think the races are so interesting to watch.
n. 陌生人
n. 亲属,亲戚
2b Wu Ming did a lot of fun activities, but there were also downsides.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chart.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和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和法治 复习课件 (共24张PPT)

a.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b.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 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1、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法治的意义(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
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 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
3、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核心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 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 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建设法治政府/如何落实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角度: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 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 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个人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建设法治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怎么办)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 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 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
b.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 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1、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法治的意义(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
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 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
3、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核心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 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 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建设法治政府/如何落实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角度: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 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 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个人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建设法治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怎么办)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 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 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共14张PPT)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 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为__了__增__大__铁__丝__与__氧__气__的__接__触__面__积____。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_防___止__燃__烧__产__生__的__高_ _温_熔__融__物__溅__落__,__使___瓶__底__炸__裂___。 ③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_待___火__柴__即__将___燃 _尽_时__,__从__瓶__口__往__下___缓__缓__伸__入__瓶__中__。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3.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A )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 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A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2)操作步骤: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___把__导__管__的___一__端__插__入__水___中__,__双__手___紧_ 握 _试___管___,若___导__管__口__有___气__泡__冒__出_____,则装置不漏气。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 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为__了__增__大__铁__丝__与__氧__气__的__接__触__面__积____。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_防___止__燃__烧__产__生__的__高_ _温_熔__融__物__溅__落__,__使___瓶__底__炸__裂___。 ③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_待___火__柴__即__将___燃 _尽_时__,__从__瓶__口__往__下___缓__缓__伸__入__瓶__中__。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3.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A )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 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A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2)操作步骤: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___把__导__管__的___一__端__插__入__水___中__,__双__手___紧_ 握 _试___管___,若___导__管__口__有___气__泡__冒__出_____,则装置不漏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英语课件: Unit2(共35张PPT)

九年级上册Unit 2
例题跟踪演练 (B ) 4. (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 There are fifty students in Class One. Twenty of them are boys, __________ are girls. A. the other B. the others C. others D. anther 解析:本题考查代词。根据句意可知twenty boys是fifty students里面的一部分,而横线处 表示特定的另一部分且横线处作为are的主语。
九年级上册Unit 2
A rooster lying on the ground lied that he laid an egg yesterday. 一个躺在地上的公鸡撒谎说他昨天下了一颗 蛋。 He lay on the floor, reading a book. 他躺在地板上看书。 The small town lies among the mountains. 小镇位于群 山之中。 I’m sorry I lied to you. 我很抱歉向你撒了谎。 He laid the book on the table. 他把书放在了桌子上。
九年级上册Unit 2
例题跟踪演练 ( A ) 3. When she came back a few days later, she found that all things still ______ where she had ______ them. y; laid id; laid y; lain D.lying; lain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易混词。根据句意可知第一个横线 处动词的主语是all things, 所以动词表达的是位于;第 二个横线处动词的主语是she,所以动词表达的是放置。 且整个句子是用的是过去时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共25张PPT)

硫
淡黄色固体
淡蓝色火焰, 蓝紫色火焰, 放热,生成 放热,生成
点燃
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二氧化硫
注意:在集气瓶里装了少量水,是为了吸收有毒的二氧 化硫气体,以防污染空气。
课本P46实验:木炭燃烧
实验步骤: ①用镊子夹取较薄的木炭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待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变红后再将木炭由瓶口向 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应
B.氧气具有可燃性
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
气易溶于水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
合反应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
因A果.关因系为不磷成燃立烧的能是产生白烟,所以D可用
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 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 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 燃料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观察、思考
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描述其颜色、状态 想一想,氧气有气味吗?
氧气能溶于水吗?
提问: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 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氧气 的集气瓶中。
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 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
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 燃,则证明瓶内是氧气
③木炭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报告
反应物的 反应物的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文字表 名称 色、态 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 达式
木炭
黑色固体
发出红光, 放热,生成 使澄清石灰 水变白色浑 浊的气体
发出白光, 碳+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课题2《氧气》精品ppt课件

A+B…
AB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3.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 反应叫缓慢氧化。
注意: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 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钢铁制品的生锈等。
新课讲解
归 纳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
新课讲解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1: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
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点击 画面
播放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动画
【实验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说明】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 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新课讲解
实验2: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 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 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解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红磷、氧气 硫、氧气 铁、氧气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新课讲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 种物质的反应。
D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4.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红磷在纯氧中燃烧没有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课件(共14张PPT)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检验:把一根_带__火__星__的__木__条__伸入集气瓶中,如果_木__条__复__燃__, 证明是氧气。 注 意: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 可燃性。 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
物质
反应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微___弱__的__淡__蓝___色__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硫 _明__亮___的__蓝__紫__色___火焰,生成__有__刺___激__性__气__味____的气体
8.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里,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的气 体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D ) A.木炭 B.蜡烛 C.铁丝 D.红磷
9.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D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能供给呼吸 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 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__更__旺___,发出__白__光___,生成的气体 木炭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变___浑__浊___
铁
在空气中加热,只能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火__星___四__射___, 生成__黑__色__固___体____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 合 反 应 : 由 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 物 质 生 成 __另__一__种__ 物 质 的 反 应 。 (A + B→AB) 氧化反应:(1)_物__质__与__氧__气___发生的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 它具有__氧__化__性___。 (2)分类:剧烈的氧化反应,比如燃烧;缓慢氧化,比如动植物的呼吸 等。
11.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 述正确的是( A ) A.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B.硫——微弱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C.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D.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单元 课题1(第1课时) 教学课件(23张PPT)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阅读课本26页)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
出空气由氧气和氮 气组成
加
汞 + 氧气 热
拉瓦锡研究 空气成分所 用的装置
氧化汞(红色粉末)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空气成分的发现
❖最初人们以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
证明了其中有氧气和氮气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冷却到室温才打开弹簧夹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
偏大的是( C )
A.装置漏气 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 塞紧瓶塞 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 就打开弹簧夹
答:(1)点燃红磷后,插入集气瓶的速度 太慢,导致部分气体从集气瓶口膨胀逸出。 (2)弹簧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放热,导致 部分空气从导管口膨胀逸出。
空气 的成分
3.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
氧气
稀有 气体
二氧 化碳
其他气 体杂质
体积
78%
分数
巧记空气的成分
氮七八,氧二一,
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点零三,
4.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 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 续燃烧。
5.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 瓶总体积的1/5,会是什么原因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法、德、日各国工业生产 下降情况表: 美国 70% 英国 50% 德国 69.1% 法国 48% 日本 50%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中的新应用。” ——罗斯福
(2)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中的新应用”、材料三“用德国的 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分别是指这两个国家为摆脱危机采取 的什么行动?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
材料三: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 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1936年3月7日, “冬季训练行动”,德国军队开进莱茵区 ,希特勒宣布“凡 尔赛和约的精神已经被摧毁”。 ---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三: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 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1936年3月7日,“冬季训练行动”,德 国军队开进莱茵区 ,希特勒宣布“凡尔赛和约的精神已经被摧毁”。 ---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法、德、日各国工业生产 下降情况表:
九年级下第二单元 复习课
阜康市二中
姬健伟
1919年,第一 次大战战胜国对战 败国媾和的会议在 巴黎凡尔赛宫召开, 美、英、法的政府 首脑操纵了和会。 图为参加会议的美 国总统威尔逊(右 一)、英国首相劳 合· 乔治(左二) 和法国总理克里孟 梭(左三)。
伍 德 罗 ·
●“十四点原则” ●夺取世界霸权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 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这句话是 说凡尔赛体系激化了众多矛盾,其中不包括( B ) A、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B、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 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 ) A、改变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独霸地位 B、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取得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美国 70%
英国 50%
德国 69.1%
法国 48%
日本 50%
(1)读材料一的表格,找出在这场危机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 两个国家?
美国、德国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中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 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1936年3月7日,“冬季训练行动”,德 国军队开进莱茵区 ,希特勒宣布“凡尔赛和约的精神已经被摧毁”。 ---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3)材料三中“凡尔赛和约的精神”是怎样被“摧 毁” 的?
1936年3月德国军队开进莱茵区 , “摧毁” 了“凡尔赛和约的精神”。
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国际新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开始瓦解
稳定繁荣 经济大危机
摆 脱 危 机 缓 和 矛 盾
激化 矛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 国 日 本
欧 、 亚 战 争 策 源 地
罗 斯 福 新 政
危机 背 景: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时 间: 1933年开始 目 的: 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消除经济危机 特 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对工业的调整 中心措施: 意 义: 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调整 巩固和发展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简表
国别 意 大 利 德国 日本 背 景 建立标志 时间 头目 影响
大 卫 · 劳 合 乔 治
乔 治 · 克 里 孟 梭
威 尔 逊
·
●削弱德国 ●保持英国的优势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复仇 ●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
凡 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凡 尔 赛 体 系
时 间
参加国
三巨头
1919年1月 27个国家 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 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保、土和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的工具。
6、观看《我的19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会上,日本要求确认大战期间它所侵占的全部土地,特 别是使它大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材料二:
电影《我的1919》中,中国代表顾维钧慷慨陈词:“……那 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日本代表),你们日本在全世界人面前 偷了我们的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 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是不是盗窃,是 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 圣者孔子就诞生在这里。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 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 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1921年—1922年 参 加 国 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
时 间
“扬汤止沸”
“抱薪救
经 济 大 危 机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经 根本原因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
影
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暴露无遗,引发政治
内 容
(西方) 作 用
—
国际联盟1920年,日内瓦。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继 续
华 盛 《四国条约》相约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属地的权益 顿 《五国条约》 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体 《九国公约》 打破日本在一战期间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 系 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 (东方)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作 用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 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美国( A ) A、实施新政 B、与苏联争霸 C、发展知识经济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洲战争策源地分别是( C ) A、意大利、德国 B、英 国、日本 C、德 国、日本 D、意大利、日本 5.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 ) D A.改革美国政治制度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 D.消除经济危机
①在哪次国际会议上出现了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情形?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
②此次会议对山东作出了怎样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拒绝了中国的要求,把德 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 说明“弱国无外交”。
③等到何时,英美等国改变了态度,其动机如何? 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出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动机, 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罗斯福新政
欧、亚 墨索里尼 战争策 源地形 成,严 经济危机 希特勒上台 1933年 希特勒 重威胁 世界和 政治危机 “二二六”兵 1936年 军部强硬派 平 变
第一次 法西斯党徒 1922年 世界大战 向罗马进军
希特勒会见墨索里尼
1937年, 德、意、日法 西斯国家相互 勾结,结成侵 略性的军事政 治集团。这个 集团称为 “柏林—罗 马—东京轴心” 又称轴心国集 团。
材料解析题解题指导
材料解析题三个环节:读、找、答
读:
结合问题仔细阅读全部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 表格数据、图片主体),还要读提示语注释、材料 来源、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材料中的任何细节。
找: 找出材料中有助于解题的信息(显性和隐性)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关联。
答: 坚持”论从史出”。
力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