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 继电保护 课程设计 教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__线路距离保护原理

. -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21年7月11日1 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如下列图1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E ϕ=、X G1=15Ω、X G2=11Ω、X G3=11Ω、L 1=L 2=61km ,51=BC L km 、31=CD L km 、21=DE L km ,线路阻抗/4.0Ωkm ,85.0===IIIII I rel rel rel K K K ,I BCmax =311A 、I CDmax =211A 、I DEmax =151A 、5.1=ss K ,2.1=re K 。
AB图1电力系统示意图试对线路中保护8和保护1做距离保护。
1.2 要完成的容本次课程设计要完成的容是熟悉线路的距离保护原理及对保护1和护保护8进展整定计算,并对所要用的互感器进展选择。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容2.1 设计规程在设计中要满足继电保护的四个根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各个保护之间要相互配合,保证每个保护都不会出现勿动和拒动现象。
并且在各个保护的配合下,实现全线的有效保护,杜绝“死区〞的存在。
2.2 本设计的保护配置2.2.1 主保护配置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构成距离保护的主保护。
(1)距离保护的Ⅰ段ABC图2距离保护网络接线图瞬时动作,Ⅰt 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一般可以忽略。
保护1的整定值应满足:AB set Z Z <I⋅1考虑到阻抗继电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引入可靠系数Irel K (一般取0.8-0.85),那么A B Ιrel Ι1set Z K Z =⋅同理,保护2的Ⅰ段整定值为:BC Ιrel Ι2set Z K Z =⋅(2) 距离Ⅱ段与相邻的下级线路距离保护Ⅰ段相配合,同时带有高出一个t ∆的时限,以保证选择性,例如在图2中,保护1的整定阻抗值为:)Ι2set min A B 1⋅⋅⋅+=Z K (Z K Z b rel set II II动作时间:t Ⅱ=t 1+∆t2.2.2 后备保护配置当主保护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动作,在延时很短时间后〔延时时间根据各回路的要求〕,由后备保护将启动并动作,将故障回路跳开。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熟悉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和保护范围;•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分析其动作过程;•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继电保护的作用和重要性;•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与结构•电流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电压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距离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差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三章:继电保护的功能与保护范围•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差动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接地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
4.第四章: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和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和检修;•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保护知识;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故障特征。
2. 学生能独立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继电保护实验电路。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及可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
3. 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安全意识。
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继电保护原理:讲解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常见保护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继电保护装置:介绍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故障类型及特征: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特征。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继电保护配置:讲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a. 搭建简单继电保护实验电路,观察保护装置动作特性。
b.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继电保护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2周:继电保护原理。
第3周:继电保护装置类型及结构。
西南交大继电保护及课程设计

-、问答题(16分)1.三段式电流保护其各段是如何实现选择性的?比较三段式电流保护第1. I.川段的灵敏度和保护范围。
电流I段是靠电流动作值来实现动作选择性的,因为动作电流大于本线路末端短路时可能通过保护的最大短路电流,保证了区外短路时不会误动。
电流II段是通过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限共同实现选择性的,因为II段的动作电流大于相邻线路电流I段的动作电流,因此相邻线路I段以外的范围短路,保护不会误动,而I段范围内的短路,则因为其动作时限大于相邻线路I段的动作时限而不会误动。
电流III段是通过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限实现选择性的,因为III段的动作值满足灵敏度逐级配合关系,且动作时限是按阶梯原则整定的,则距离电源最远的保护动作时限最短,然后逐级增加一个时限级差△t。
由于电流III段的动作电流是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的,因此动作值最小,从而动作最灵敏。
二单项选择题(88分)2.小电流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普遍采用()。
A.全补偿B.过补偿C、欠补偿正确答案: B3.考虑助增电流的影响,在整定距离保护I段的动作阻抗时,分支系数应取()。
A.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B.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大值C.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正确答案: C4、() 既能作被保护线路的主保护,又可作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
A.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B、闭锁式距离纵联保护 C.纵联电流相位差动保护正确答案: B5.大接地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点距母线远近与母线上零序电压的关系是() .A.无关B.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高C、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正确答案:6、以下关于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的保护范围最大B.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般在本线路首端发生短路时不应该动作切除故障C、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在本线路输送最大负荷时应该动作跳闸正确答案: B7.方向闭锁高频保护发信机起动后,当判断为内部短路时,() 。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和功能;掌握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保护需求;学会使用保护装置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操作;能够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继电保护的应用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解释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动作的判断依据。
2.常用保护装置:介绍常用的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3.保护参数的设定:讲解保护参数的设定方法,包括动作电流、时间延迟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4.继电保护的应用:介绍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输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
5.继电保护的设计:讲解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保护级联、保护区域划分、保护装置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装置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和性能,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参数设定和保护方案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3. 学会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了解不同保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参数配置和调试;2.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大学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包括保护原理、保护装置分类及其工作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原理内容: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2. 常见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故障类型、故障特征及对系统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内容: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电压等。
3.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选型:分析各类保护装置的构成、参数设置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内容:保护继电器、测量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等。
4.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学习参数调整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内容:参数计算、调试方法、调试工具等。
5. 故障诊断与处理: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方法、处理流程及预防措施;教材章节:第五章 故障诊断与处理内容:故障诊断方法、故障处理流程、预防措施等。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与调整。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
- 解释继电保护的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分类- 列举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距离保护装置、方向保护装置等。
- 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 继电保护主要参数与调整方法- 介绍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如整定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
- 讲解参数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响参数调整的因素。
4.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应用- 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检测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等。
-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阻抗保护PT断线电流检测可靠系数
1.2
牵引负荷阻抗角(°)
36.87B相馈线保护
1978.171 馈线CT变比 80 2405.344 牵引变压器二次侧母线PT变比 275
牵引网末端最大短路电流(A)
最小运行方式牵引网近端15%处短路 电流(A) 最小运行方式牵引网末端短路电流 (A) 供电臂最大负荷电流(A) 牵引变压器二次侧母线最低工作电 压(V) 供电臂长度(KM) 牵引网单位阻抗电抗值(欧/千米)
低电压保护 设置目的: 防止在无负荷时电容和变压器同时投入; 在电源恢复时,仅电容器不在投入状态。 动作电压 一般按额定电压的50%-60%整定。 动作时限 大于牵引母线上所接馈线短路保护的最 长动作时延,取0.5-1s.
过电压保护 用于保护电容器的过电压、馈线母线 的过电压,受电容器设备谐波过负荷和电 动机车组的允许过电压两方面的限制。 动作电压 一般按额定电压的115%-120%整定。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一、设计原始资料
基础数据
YN,d11牵引变压器保护(见表1)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保护(见表2)
A相馈线保护(下行)(见表3)
B相馈线保护(下行)(见表4)
表1 YN,d11牵引变压器保护
变量名称 变压器一次侧最小三相短路电流(A) 变压器二次侧最小三相短路电流(A) 牵引网末端最小短路电流(A) 变压器最低母线电压(kV) 牵引变压器容量(MVA) 牵引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流(A) 牵引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流(A) 牵引变压器一次侧CT接线系数 牵引变压器二次侧CT接线系数 牵引变压器一次侧CT变比 牵引变压器二次侧CT变比 牵引变压器一次侧PT变比 牵引变压器二次侧PT变比 差流速断保护可靠系数 变量值 1775.89 1429.25 919.08 24 20 104.98 422.11 1.732 1 40 160 1100 275 1.2 变量名称 过电流保护可靠系数 低电压保护可靠系数 过电流保护返回系数 低电压保护返回系数 牵引变压器过负荷系数 牵引变压器一次侧母线电压(kV) 变压器中性点CT变比 过负荷保护可靠系数 二次谐波闭锁条件 重瓦斯保护(M/S) 主变过热(℃) 主变通风启动信号(℃) 主变通风停止信号(℃) 牵引变压器变比 变量值 1.2 1.2 0.95 1.05 1.5 110 32 1.45 0.18 0.6~1 75 55 45 4
(3) I SD KK I D .max
动作时限
t 0.1s
距离保护 其整定计算包含以下内容: 根据所选择的成套保护装置或继电器 的动作特性是否为偏移特性,确定偏移 量的大小. PT断线检测:对电压,电流判据进行整 定计算. 对于任务书给定的复线电力牵引网,一 般需设两段距离保护,根据所选择的成 套保护装置或继电器的动作特性进行 整定 。
20MVA牵引变压器涌流倍数
5
表2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保护
电容器组涌流倍数
过电压保护返回系数 电流速断保护可靠系数 过电流保护可靠系数 谐波过电流保护可靠系数 差流保护可靠系数
变压器二次侧最小两相短路电流(A) 1429.25
A相并联电容器组容量() (4并4串 连接) B相并联电容器组容量() (4并4串 连接) 变压器二次侧母线额定电压(V) 变压器二次侧母线最高电压(V) 变压器二次侧母线PT变比 1600 1600 27500 31500 275
比率制动特性
二段比率制 动系数 (0.5-0.7) 一段比率制 动系数 (0.15-0.3)
差动电流
速断动作区 比率制动 的动作区 制动区 制动电流 制动二段 动作值
I ZD I 2 I2
I CD I DZ I CD K1 ( I ZD I1 ) I DZ I K (I I ) K I K I I 1 2 1 2 2 2 ZD DZ CD
0.23
系统接线图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图
27 . 5kV (A) 27 . 5kV ( B)
21TA 1 21TA 2 13Q F
22TA 1 22TA 2 14Q F
2TR1 2TR 2
4TR1 4TR 2
25TA
26TA
二、设计任务
1)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主变、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馈线保护的配置方案设计; 2)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主变、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馈线保护的整定计算; 3)学号尾数为0、1的学生必须画出主变保护的原 理接线图和保护的展开图,并作相应说明; 4)学号尾数为2、3的学生必须画出A相馈线保护 的原理接线图和保护的展开图,并作相应说明; 5)学号尾数为4、5的学生必须画出B相馈线保护 的原理接线图和保护的展开图,并作相应说明;
制动一段 动作值 当I ZD I1
当 I1 当 I ZD
二次谐波闭锁
I 2 A KI CDA I 2 B KI CDB I 2C KI CDC
K=15~20%
三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110kV侧) 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 一般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整定。
I DZ KK I n
电流速断保护 过电流保护 谐波过电流保护 差电流保护 差电压保护 过电压保护 低电压保护
整定计算 电流速断保护
该保护用于断路器到电容器连接端的短 路故障。 动作电流 按躲开电容器投入时产生的最大涌流 进行整定。 I dz KK IYL.max 1.2IYL.max 灵敏度校验 按最小运行方式下变压器二次侧发生 两相短路的短路电流进行灵敏度校验。
三、主变压器保护配置方案及设计
配置方案
差动速断保护 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 高压侧三相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 低压侧单相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 零序过电流保护
过负荷保护 重瓦斯保护
主变过热保护
整定计算
差动速断保护 整定原则 一般按躲过变压器空载投入时的最大励 涌流整定,需考虑接线系数。 I SD KK I LY .max 灵敏度校验 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电源侧发生两相短 路的短路电流进行校验。 变压器电源侧两相金 I D.min Klm 2 属性短路的最小电流
I zd
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 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 一般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0.2-1倍整定, 需考虑接线系数。
I DZ KK Ibp.max (0.2 1)In
灵敏度校验 按最小运行方式下变压器低压侧发生两 相短路的短路电流进行灵敏度校验。 I D.min Klm 2 I DZ
I dz K K Ktx f max I max I max (1 X C X L ) I n
流互最大允许误差, 取0.1
并补感抗 并补容抗 并补投入时涌流有效值
灵敏度校验 对于并联电容补偿支路来说,最小短 路电流同额定电流,可以用流过并联电容 补偿支路的额定电流来进行灵敏度校验。
动作时限
躲过牵引网可能发生的瞬时过电压,取1-2s.
五、馈线保护配置方案及设计
配置方案
电流速断保护 距离保护 过电流保护 高阻接地故障保护(作为可选项配置)
整定计算 电流速断保护 为系统发生近距离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 置快速出口而设。作为辅助保护以消除阻抗 保护的动作死区。 动作电流 按被保护范围末端发生短路的最大短路电 流整定。
5
0.95 1.3 1.05 1.2 1.3
电容器组PT变比
A相电容器组CT变比 B相电容器组CT变比 A相电容器组额定电流(A) B相电容器组额定电流(A)
275
10 10 38.1 38.1
电压保护可靠系数
电流保护返回系数 差电压保护返回系数 电容器组同型系数 低电压保护返回系数
1.2
0.95 0.95 1 1.05
电容器组额定电压(V)
42000
差压保护灵敏系数
1.5
表3
A相馈线保护
1656.321 馈线CT变比 126 2295.743 牵引变压器二次侧母线PT变比 275
牵引网末端最大短路电流(A)
最小运行方式牵引网近端15%处短路 电流(A)
最小运行方式牵引网末端短路电流(A) 919.08
阻抗保护电抗可靠系数
1046.38
阻抗保护电抗可靠系数
1.2
970 24000
阻抗保护电阻可靠系数 电流速断保护可靠系数
1.1 1.3
12.14 0.509
阻抗保护电阻偏移值(欧) 阻抗保护电抗偏移值(欧)
1 1
阻抗保护灵敏角(°)
65
阻抗保护PT断线电流检测可靠系数
1.2
牵引负荷阻抗角(°)
36.87
牵引网单位阻抗电抗值(欧/千米)
(2) Id Klm .min (1.2 1.5) I dz
过电流保护 用于电容器组内部故障,接地故障保护, 也作电流后备。 整定原则 电容器组电容有10%的偏差,使负荷增大; 电容器允许1.3倍额定电流长期运行;
合闸涌动不误动。 I dz (1.3 1.4) I n 灵敏度校验 按最小运行方式下变压器二次侧发生 两相短路的短路电流进行灵敏度校验。 (2)
动作方程
5 2 7 2 9 2 11 I ( I 5 ) ( I 7 ) ( I 9 ) ( I11 ) 2 3 3 3 3
2 3 2 I dz
动作时限:120s 差电流保护 用于电容器装置接地故障的主保护。 动作电流 按投入电容器组产生的涌流可能造成的 不平衡电流整定。
可靠系数,取1.3 同型系数,取1(不同 型),取0.5(同型)
1.2
供电臂最大负荷电流(A) 牵引变压器二次侧母线最低工作电压 (V) 供电臂长度(KM) 牵引网单位阻抗电抗值(欧/千米)
1364 24000
阻抗保护电阻可靠系数 电流速断保护可靠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