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大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电力设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作用。
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研究和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和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包括过流保护、欠频保护、过电压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继电保护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设备,以及如何配置继电保护设备。
3. 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法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分析、保护方案的选择和参数设置等。
4. 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步骤、调试方法和维护要点,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排除和改进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教科书学习和参考文献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和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理解和掌握。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包括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设计、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设置和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方案等。
四、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向学生介绍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理解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原则。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熟悉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和保护范围;•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分析其动作过程;•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继电保护的作用和重要性;•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与结构•电流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电压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距离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差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三章:继电保护的功能与保护范围•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差动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接地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
4.第四章: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和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和检修;•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保护知识;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和功能;掌握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保护需求;学会使用保护装置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操作;能够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继电保护的应用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解释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动作的判断依据。
2.常用保护装置:介绍常用的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3.保护参数的设定:讲解保护参数的设定方法,包括动作电流、时间延迟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4.继电保护的应用:介绍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输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
5.继电保护的设计:讲解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保护级联、保护区域划分、保护装置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装置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和性能,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参数设定和保护方案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3. 学会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了解不同保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参数配置和调试;2.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大学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包括保护原理、保护装置分类及其工作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原理内容: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2. 常见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故障类型、故障特征及对系统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内容: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电压等。
3.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选型:分析各类保护装置的构成、参数设置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内容:保护继电器、测量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等。
4.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学习参数调整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内容:参数计算、调试方法、调试工具等。
5. 故障诊断与处理: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方法、处理流程及预防措施;教材章节:第五章 故障诊断与处理内容:故障诊断方法、故障处理流程、预防措施等。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第一章引言 (2)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及过程 (4)1概述 (4)2 变电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划 (5)3 短路电流计算 (8)4 主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继电器选择 (14)第三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0)摘要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器在35kV变电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不仅保护着设备本身的安全,而且还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做好继电保护的整定对于保障设备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本设计以35KV降压变电所为主要设计,主变容量为6300KVA,电压等级为35/10KV。
分析变电站的原始资料确定变电所主接线路,完成对主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以及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冷却风扇自启动的计算与设计。
同时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继电保护误整定的情况。
关键词:变电所;主接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Abstract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 protection devices in the 35kV substation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not only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itself, but also prot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therefore, do relay protection setting the safety and ce- curity equipment for the normal production is very important.The step - down substation main access routes to complete the main transformer relay setting calculations, as well as over-current protection, overload pro tection, cooling fan from the start of the calculation and design.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ctual work setting relay error situation.Key words: Substation;Main access routes;Relay;Setting calculation第一章引言1.1 二次系统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电力网的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被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是因为该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只能通过对地电容或阻抗形成小电流回路。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简单,单相接地电流仅为线路和设备的电容电流,但过电压水平高,要求有较高的绝缘水平,而当接地电容电流超过一定的允许值时,可采用经过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电阻接地。
在3~63 k V配电系统中,电压等级不高,电器制造业的水平对于满足其设备绝缘的要求(按线电压考虑)还有余地,配电线路不长,对地电容较小,因此,常把这些系统设计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在当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时,如果单相接地电流大于一定允许值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电阻等阻抗接地。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系统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不变(仍对称),且系统绝缘又是按线电压设计的,接地电容电流比负载电流小得多,所以允许短时运行而不切断故障设备,故可不中断供电(国家规程规定允许暂时运行1~2h),而利用绝缘监视装置给出信号,以便运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清除,因而大大地提高了该类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这也是利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主要优点之一。
采用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的接地形式一般用于大型发电机中性点,本文不再赘述。
随着供电网络系统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采用电缆线路的用户日益增加,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地增大,导致电网内单相接地故障扩展事故现象频繁发生,使得单相接地后,跳闸的要求日益迫切。
这是因为在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尤其是弧光引起的过电压,极易造成线路非故障相绝缘薄弱处发生对地击穿,造成两相或三相短路事故,长时间弧光电流引起局部过热,可能造成架空线路烧毁和电缆放炮。
对于配电网中越来越多的地下敷设电缆(一般单相接地故障多发生在电缆线路上),虽然单相接地故障概率极低,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发展成为永久性相间故障,所以必须尽快检出单相接地故障线路并断开,将危害减到最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力系统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参考教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程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点;3. 学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能够进行常规保护方案的设计;4. 具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的能力;5.了解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a. 继电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b. 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a. 出线保护装置b. 过流保护装置c. 距离保护装置d. 差动保护装置e. 频率保护装置f. 转子开路保护装置g. 母线保护装置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a. 保护原则和设计准则b. 选用保护装置的依据和方法c. 保护的设置和参数的选择4. 继电保护的特殊问题a. 自动重新合闸保护b. 同期重切保护c. 同期选址抗饱和保护d. 光纤继电保护及其应用5. 继电保护设备的试验与调整a. 保护设备的试验方法b. 保护设备的调整和校验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三、参考教材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包含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等内容,适合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材。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该书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应用。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机械工程出版社):该教材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到保护装置的详细原理,系统地介绍了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且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适合作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1)一、设计目的 (1)二、课题选择 (1)三、设计任务 (1)四、整定计算 (1)五、参考文献 (2)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3)一、摘要 (3)二、继电保护基本任务 (3)三、继电保护装置构成 (4)四、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4)五、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及接线图 (6)六、继电保护设计 (7)1.确定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抗 (7)2.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 (8)3.整定保护1、2、3的最小保护范围计算 (8)4.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 (9)5.保护1、2、3的动作时限计算 (11)参考文献: (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
2、对课程中某些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4、学习设计型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课题选择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三、设计任务1、设计要求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相关课程知识。
2、原理接线图四、整定计算,20,3/1151Ω==G X kV E φ,10,1032Ω=Ω=G G X XL1=L2=60km ,L3=40km,LB-C=30km,LC-D=30km,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2.1=I rel K ,=∏rel K 15.1=I ∏rel K ,最大负荷电流IB-C.Lmax=300A,IC-D.Lmax=200A, ID-E.Lmax=150A,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ss=1.5,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Kre=0.85。
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及线路L1、L2、L3同时投入运行;最小运行方式:G2、L2退出运行。
五、参考文献[1] 谷水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2] 贺家礼.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3] 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2[4] 方大千.实用继电保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5] 崔家佩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6] 卓有乐.电力工程电气设计200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7] 陈德树.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一、摘要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专门技术之一就是继电保护技术,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它要有一个专门保障体系,其中。
电力系统断电保护能在全系统范围内,按指定分区实时地检测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快速及时地采取故障隔离或告警等措施,以求最限度地维持系统的稳定、保持供电的连续性、保障人身的安全、防止或减轻设备的损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电动机、电容器等元件的保护方案选择,自动装置的选择及整定计算等等。
关键词:继电保护技术、自动装置二、继电保护基本任务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是:1.自动、迅速、有选样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并保证其他无故障元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不正常运行情况,并根据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种类和电气元件维护条件,发出信号,由运行人员进行处理或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元件予以切除。
反应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有一定的延时动作。
3.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和电力系统中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三、继电保护装置构成继电保护装置构成的方框图。
它内测量元件、逻辑元件和执行元件所组成,测量元件将从被保护对象(输电线路或其亡电气设备)输入的信息(如电流、电压等)与预先给定的信息(称为整定值)进行比较,鉴别被保护设备有无故障或正常下作情况。
并输出相应的信息。
逻辑元件根据测量元件输出的信息.判断保护装置是否该动作于跳闸或动作干信号、是否需要带延时跳间或延时给出信号输出相应的信息。
执行元件根据逻辑入件输出的信息,送出跳问信息或报警信息予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或报警信号回路。
图1. 继电保护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四、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对于作用于断路器跳问的继电保护装置有四点基本要求。
1.选择性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的动作应当具有选择件,它仅将故障部分切除能继续运行.尽量缩小中断供电的范围。
2.动作迅速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尽快的动作.切除故障部分,这样做的好处(1)系统电压恢复得快,减少对广大用户的影响。
(2)电气设备损坏程度减轻。
(3)防止故障扩大,对高压电网来说,快速切除故障更为必要,否则会引起电力系统振荡甚至失去稳定。
(4)有利于电弧闪络处的绝缘强度恢复.当电源切除后又自动重新合上(即采用白动重合闸装置)再送电时容易获得成功(即提高了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
3.灵敏性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反应故障的能力,一般以灵敏系数的大小来衡量。
4.安全性和可靠性(1)选用确当的保护原理,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简化接线,减少元器件的数量和触点的数量。
(2)提高保护装置所选用的器件质量和工艺水平,并有必要的抗干扰措施。
(3)提高保护装置安装和调试的质量,并加强维护和管理。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基本要求之外,在选用继电保护装置时,还必须注意经济性,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采用投资少、维护费用较低的保护装置。
五、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及接线图图2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接线图图2给出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接线图,其中1KA、2KA、lKS、KCO(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构成第1段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3KA、4KA、1KT、2KS、KCO 构成第2段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5KA、6KA、7KA,(采用两相三继电器式接线)、2KT、3KS、KCO构成第3段定时限过流保护, 出口中间继电器KCO触点带o.1s 左右的延时,为的是躲过线路上避雷器的放电时间。
电流继电器7KA接于A、C 两相电流之和上,是为了在Y,d接线的变压器后发生两相短路时提高过流保护的灵敏性。
每个继电器都由感受元件、比较元件和执行元件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感受元件用来测量控制量(如电压、电流等)的变化,并以某种形式传送到比较元件;比较元件将接收到的控制量与整定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的信号送到执行元件;执行元件执行继电器功作输出信号的任务。
继电器拨动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型、感应型和整流型等;按反应的物理量可分为电流、电压、功率方向、阻抗继电器等;按继电器在保护装置中的作用可分为主继电器(如电流、电压、阻抗继电器等)和辅助继电器(如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等)。
由于这些继电器都具有机械可动部分和触点,故称它们为机电型继电器,由这类继电器组成的保护装量称为机电型继电保护。
六、继电保护设计1.确定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抗将系统电路等效,分为最小运行方式和最大运行方式,最大运行方式的电路如下图3所示图3最大运行方式下等值电路图由于G1,G2离短路故障点远,可以合并为一个发电机,又可以将图3进一步化间为图4,如下图4最大运行方式下合并后的电路按照设计要求,对图4的参数计算得到X1=6.7Ω, X2=12Ω, X3=10Ω , X4=16Ω , X5=12Ω, X6=12Ω , X7=8Ω 按照上图求得保护3在最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抗为()()3.28543//21max 3=+++=X X X X X X Ω最大方式下把G2和L2退出运行,得到最小运行方式,如下图5所示图5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路图中X1=20Ω , X2=24Ω , X3=10Ω , X4=16Ω , X5=12 Ω, X6=12Ω, X7=8Ω所以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保护3的等值电抗为()()Ω=+++=3.23543//21min 3X X X X X X2.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当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运行时C 母线短路,此处有最大的短路电流为;KA X E I kc 63.1min3max ==Φ当系统在最大运行方式下运行时C 母线短路,此处有最小的短路电流为;KA X E I 35.1max3min 3==Φ对于D ,E 母线发生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计算,同样的道理KA X X E I kd 08.16min 3max =+=Φ KA X X EI kDmxin 95.06max 3=+=Φ KA X X X E I ke 88.076min 3max =++=ΦKA X X X E I ke 79.076max 3max =++=Φ3.整定保护1、2、3的最小保护范围计算由于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应躲过本线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I k m ax ,故应考虑最小运行方式下的三相短路电流.故有,保护1的第Ⅰ段的动作电流为:I Enax rel op •=K I ññ1=1.06KA动作时间为 0=t op并且保护1的电流保护的第Ⅰ段的最小保护范围应在最小运行方式的条件求取,因为当保护处于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的外部发生短路时,电流测量元件的保护范围可能会超出本线路的长度.保护会发生误动.从而失去选择性,又 Ω=⎪⎪⎭⎫ ⎝⎛-=7.1823min 1X I E l X SAnax op S 0000002min 1155.40100 =⨯l X l X DE故满足要求同理,对于保护2, 3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也可以如此进行计算I Dnax rel op •=K I ññ2=1.30KAKA I Cnax rel op 96.1K I ññ3=•=保护2的最小灵敏度的计算为: 0000005min 21538100 =⨯l X l X CD保护3的最小灵敏度的计算为:0000006min 1159.20100 =⨯l X l X DE 当最小灵敏度大于0015时,满足保护设计要求,经计算都满足4.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由于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而该线路的剩下部分的短路故障必须依靠另外一种电流保护,即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对于此种保护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的整定分别为:k I b op rel op min 2ññ1/K I •=t t t t op op ∆=∆+=21其中t ∆为时限阶段,它与短路器的动作时间,被保护线路的保护的动作时间误差等因素有关.这里我们取t ∆=0.5S ,所以对于保护3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的动作电流应与相邻线路电流保护的第Ⅰ段相配合,即KA k I b op rel op 48.1/min 2ññ3K I =•=分支系数为: 1min =k b所以该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的灵敏度为:4.124.1min==I I K op kc sen故不满足灵敏度的要求.断路器3QF 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与相邻线路电流保护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相配合即有k I b op rel op min 2ññ3/K I •=KA k I b op rel op 20.1/min 1ññ2K I =•=所以 k I b op rel op min 2ññ3/K I •==0.99KA此时的灵敏度 4.167.1min==I I K op kc sen 满足要求此时断路器3QF 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动作时间和断路器2QF 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动作时间相配合s t t t op op 123=∆+=对于保护2QF 的电流保护的第Ⅱ段与相邻线路1QF 电流保护的电流保护的第Ⅰ段相配合KA k I b op rel op 20.1/min 1ññ2K I =•=此时的灵敏度 4.144.12min ==I I Kop ke sen 满足要求5.保护1、2、3的动作时限计算整定保护1、2、3的过电流保护定值,假定母线E 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0.5s ,确定保护1、2、3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校验保护1作近后备,保护2、3作远后备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