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 原始材料 (2)§1.2 设计任务 (5)第二章馈线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2.1 馈线保护 (7)§2.2 变压器保护 (10)§2.3 电容器保护 (13)第三章原理图和张开图§3.1 原理图 (15)§3.2 展开图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原始资料1 YN,d11牵引变压器基础数据2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基础数据3 A相馈线保护(下行) 基础数据(不计复线牵引网互感)4 B相馈线保护(上行) 基础数据(不计复线牵引网互感)一.系统接线图1.牵引变电所示意图注:图中仅画出了一台牵引主变压器。
2.并联电容补偿装置27.5kV(A)27.5kV(B)§1.2 设计任务(1)完成主变、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馈线保护的配置方案设计;(2)完成主变、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馈线保护的整定计算;(3)画出A相馈线保护的原理接线图和保护的展开图,并作相应说明;注1:展开图需包括电流电压回路接线图、控制回路接线图和信号回路接线图;注2:不要求对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负载能力进行校验,不要求画出屏面布置图、屏后接线图和端子排列;注3:仅要求针对一个断路器画出控制回路。
第二章馈线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保护实现方式与动作特性的不同,配置方案与整定计算也就不同,但配置与整定的基本原则相同。
§2.1、交流牵引负荷的特点(1)移动负荷,大小随时变化,这主要与线路情况,机车类型,列车重量和运行速度有关。
(2)负荷电流大,馈线电流可在0到600~800A的极宽范围内变化,双机牵引更高;有些线路高达2000~3000A(3)单边供电时,供电臂的长度为20~30km;双边供电时,复线为40~50km,单线为60~70km。
(4)线路单位阻抗大于普通输电线路阻抗,0.54∠65°(5)距离长,单位阻抗大,在最小运行方式下牵引网末端短路时,电流数值较小,有时可与最大负荷相比,采用一般保护很难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熟悉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和保护范围;•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分析其动作过程;•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继电保护的作用和重要性;•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与结构•电流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电压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距离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差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三章:继电保护的功能与保护范围•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差动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接地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
4.第四章: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和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和检修;•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保护知识;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故障特征。
2. 学生能独立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继电保护实验电路。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及可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
3. 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安全意识。
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继电保护原理:讲解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常见保护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继电保护装置:介绍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故障类型及特征: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特征。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继电保护配置:讲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a. 搭建简单继电保护实验电路,观察保护装置动作特性。
b.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继电保护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2周:继电保护原理。
第3周:继电保护装置类型及结构。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和功能;掌握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保护需求;学会使用保护装置进行故障检测和保护操作;能够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保护装置和保护参数、继电保护的应用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解释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保护动作的判断依据。
2.常用保护装置:介绍常用的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3.保护参数的设定:讲解保护参数的设定方法,包括动作电流、时间延迟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4.继电保护的应用:介绍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输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
5.继电保护的设计:讲解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保护级联、保护区域划分、保护装置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常用装置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和性能,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保护参数设定和保护方案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_6

设计任务书一、电网接线(1)各变电站、发电厂的操作直流电源电压U=220V(2)发电厂最大发电容量2×50+1×100=200MW,最小发电容量为50MW,正常发电容量为100+1×50=150MW(3)线路Х1=0.4Ω/km,Х0=3Х1Ω/km(4)变压器均为Y N,D11,110±2×2.5%10.5KV, Y K=10.5%(5)△t=0.5S,负荷侧后备保护t dz=1.5s,变压器和母线均配置有差动保护,K zq=1.3(6)发电厂升压变中性点直接接地。
其他变压器不接地。
(7)降压变压器差动保护时限为0〞。
过流保护动作时间为1〞。
二、设计任务(1)电网运行方式分析。
(2)各开关保护配置方案,计算配置各线路的保护及计算出各保护的二次动作值(设Х1=Х2)(3)检验各保护的灵敏度。
(4)*设计一套电压二次回路断线时闭锁,故障时开房。
(选做)(5)*绘制1QF保护的展开图。
(选做)三、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一份(含短路电流计算,保护整定,校验,AUTOCAD绘制保护配置原理图等)参考文献:1.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下)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原理,水利电力出版社吕继绍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整定计算4.有关技术资料与教材设计任务书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设计资料分析和参数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参数分析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系统运行方式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线路保护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3. 学会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了解不同保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参数配置和调试;2.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大学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包括保护原理、保护装置分类及其工作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原理内容: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2. 常见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故障类型、故障特征及对系统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内容: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电压等。
3.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选型:分析各类保护装置的构成、参数设置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内容:保护继电器、测量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等。
4.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学习参数调整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内容:参数计算、调试方法、调试工具等。
5. 故障诊断与处理: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方法、处理流程及预防措施;教材章节:第五章 故障诊断与处理内容:故障诊断方法、故障处理流程、预防措施等。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与调整。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
- 解释继电保护的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分类- 列举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距离保护装置、方向保护装置等。
- 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 继电保护主要参数与调整方法- 介绍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如整定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
- 讲解参数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响参数调整的因素。
4.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应用- 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检测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等。
-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110KV 单电源环形网络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的设计 110KV 单电源环形网络接地短路电流保护的设计 一、已知条件1.网络接线图图1.1b=20 c=30 d=40 e=402.网络中各线路均采用带方向或不带方向的电流电压保护,所有变压器均采用纵差动作为主保护,变压器采用11/-∆Y 接线。
3.发电厂最大发电容量为360MW ⨯,最小发电容量为260MW ⨯。
4.网络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容量最大且闭环运行。
360cos 0.850.129dMW x φ⨯=''=26010.5%K MVAU ⨯= %5.1060=K U MVA231.510.5%K MVAU ⨯=10.5%MVA=31.510.5%K MVAU =8DL 7DL 6DL 5DLA DB1.5S1.5Se KMd KMPmax=20MV A Cos Φ=0.8Pmax=30MV A Cos Φ=0.8 Pmax=28MV A Cos Φ=0.85.允许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0.9S .6.110千伏断路器均采用1102-DW 型断路器,它的跳闸时间为0.05S ,Ⅱ段保护动作时间0.4 S 。
7.线路AB 、BC 、AD 和CD 的最大负荷电流请自行计算,负荷自启动系数为1.5。
8.各变电所引出线上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如图所示,S t 5.0=∆。
9.线路的正序电抗均为KM /4.0Ω。
10. 主保护灵敏系数的规定:线路长度200公里以上不小于1.3,线路长度50~200公里不小于1.4,50公里以下不小于1.5。
11. 后备保护灵敏系数的规定:近后备保护不小于1.3;远后备保护不小于1.2。
二、设计任务1.确定保护1、3、5、7的保护方式(三段式)、各段保护整定值及灵敏度。
2.绘制保护1的接线图(包括原理图和展开图)。
3.撰写说明书,包括短路计算过程(公式及计算举例)、结果和保护方式的选择及整定计算结果(说明计算方法)。
三、设计要点1.短路电流及残压计算,考虑以下几点 1.1 运行方式的考虑 1.2 最大负荷电流的计算 1.3 短路类型的考虑 1.4 曲线绘制2.保护方式的选择和整定计算1.1 保护的确定应从线路末端开始设计。
1.2 优先选择最简单的保护(三段式电流保护),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当不能同时满足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时,可采用较为复杂的方式,比如采用电流电压连锁保护或方向保护等。
1.3 将最终整定结果和灵敏度校验结果列成表格。
四 说明:2班:学号21-35位同学做相间保护,学号增加1号,b、c、d、e四条线路长度分别增加2km学号36-50位同学做接地保护,学号增加1号,b、c、d、e四条线路长度分别增加2km摘要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继电保护的萌芽期、晶体管继电保护、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和计算机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发展。
继电保护的原理是利用被保护线路或设备故障前后某些突变的物理量为信号量,当突变量到达一定值时,起动逻辑控制环节,发出相应的跳闸脉冲或信号。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要求是有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这次课程设计以最常见的110KV电网线路保护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设计,要求对整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课程有综合的了解。
特别是对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电路、发电厂的电气部分有一定的研究。
重点进行了电路的化简,短路电流的求法,继电保护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具体计算。
关键字:继电保护,电流保护,距离保护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ystem to continue to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of relay protec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inject new vitality. Therefore,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unique time in more than 40 years to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historical stages: Relay Protection infancy transistor relay, 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 integrated circuit protection and computer relay. The relay technology future trend is a computerized network, intelligence, protection, control, measurement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integration.Relay the principle is to use the protection of the physical quantity of line or equipment failure before andafter certain mutations semaphore When mutant amount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the start logic control link, to send a corresponding tripping pulse or signal. The bas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selectivity, speed, mobility, agility and reliability.The course is designed to the most common 110KV grid line protection design example of analysi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tire power system and its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Especially on relay protection, electric power system, circuit, power plants, electrical part of the research. Focus circuit simplification,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method, specific calculation of the current protection, distance protection relay.Keywords: protection, current protection, distance protection目录引言 (1)1运行方式的选择 (2)1.1 运行方式的选择原则 (2)1.1.1 发电机、变压器运行方式选择的原则 (2)1.1.2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原则 (2)1.1.3 线路运行方式选择原则 (2)1.1.4 流过保护的最大、电小短路电流计算方式的选择 (2)1.1.5 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 (3)2 保护装置的选定原则 (3)3 电网各个元件参数计算及负荷电流计算 (5)3.1 计算网络参数 (5)3.2 元件等值电抗计算 (6)3.2.1输电线路等值电抗计算 (6)3.2.2变压器等值电抗计算 (6)3.2.3 发电机等值电抗计算 (7)3.2.4 最大负荷电流计算 (7)4 最大运行方式与最小运行方式的选定原则 (8)5 短路电流计算和残余电压 Ures计算 (8)6 线路保护方式的确定 (11)6.1 线路保护配置的一般原则 (11)6.2保护方式的确定及动作值的整定 (11)6.2.1 AB线路1QF的整定 (12)6.2.2 BC线路3QF的整定 (13)6.2.3 BD线路5QF的整定 (15)6.2.4 DA线路7QF的整定 (17)设计心得 (20)参考文献 (21)1运行方式的选择1.1 运行方式的选择原则1.1.1 发电机、变压器运行方式选择的原则(1)一个发电厂有两台机组时,一般应考虑全停方式,一台检修,另一台故障;当有三台以上机组时,则选择其中两台容量较大机组同时停用的方式。
对水电厂,还应根据水库运行方式选择。
(2)一个发电厂、变电站的母线上无论接几台变压器,一般应考虑其中容量最大的一台停用。
1.1.2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原则(1)发电厂、变电所低压侧有电源的变压器,中性点均要接地。
(2)自耦型和有绝缘要求的其它变压器,其中性点必须接地。
(3)T接于线路上的变压器,以不接地运行为宜。
(4)为防止操作过电压,在操作时应临时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操作完毕后1.1.3 线路运行方式选择原则(1)一个发电厂、变电站线线上接有多条线路,一般考虑选择一条线路检修,另一条线路又故障的方式。
(2)双回路一般不考虑同时停用。
1.1.4 流过保护的最大、电小短路电流计算方式的选择(1)相间保护对单侧电源的辐射形网络,流过保护的最大短路电流出现在最大运行方式;而最小短路电流,则出现在最小运行方式。
对于双电源的网络,一般(当取Z1=Z2时)与对侧电源的运行方式无关,可按单侧电源的方法选择。
对于环状网络中的线路,流过保护的电大短路电流应选取开环运行方式,开环点应选在所整定保护线路的相邻下一线线路上。
而对于电小短路电流,则应选闭环运行方式,同时再合理停用该保护背后的机组、变压器及线路。
1.1.5 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如下:(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引起的增加负荷。
(2)并联运行线路的减少,负荷的转移。
(3)环状网络的开环运行,负荷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