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熟悉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和保护范围;•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分析其动作过程;•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保护功能。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继电保护的作用和重要性;•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与结构•电流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电压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距离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差动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三章:继电保护的功能与保护范围•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差动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接地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和保护范围。
4.第四章: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和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和检修;•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继电保护知识;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word文档良心出品)

1 设计原始材料1.1 具体题目一台双绕组降压变压器的容量为20MV A,电压比为35±2×2.5%/6.6kV,Y,d11接线;采用BCH-2型继电器。
求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
已知:6.6kV外部短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为10536A;35kV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600/5,35kV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00/5;可靠系数取。
试对变压器进行相关保护的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对变压器进行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设计、配置、整定计算和校验。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保护方式的确定)2.1 设计规程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根据设计技术规范的规定,针对变压器的各种故障、不正常工作状态和变压器容量,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
(1)对800kV A以上的油侵式变压器:应装设瓦斯保护做为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保护。
(2)对于变压器的引出线、套管和内部故障:①并联运行、容量为6300kV A及以上,单台运行、容量为10000kV A及以上的变压器,应装设纵差动保护。
②并联运行、容量为6300kV A及以下,单台运行、容量为10000kV A及以下的变压器,应装设电流速断保护。
2000kV A及以上的变压器,如果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应装设纵差动保护。
(3)对于由外部相同短路引起的遍野器过电流,应装设过电流保护。
如果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装设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4)对于一项接地故障,应装设零序电流保护。
(5)对于400kV A及以上的变压器,应根据其过负荷的能力,装设过负荷保护。
(6)对于过热应装设温度信号保护。
2.2 本设计的保护配置2.2.1 主保护配置电流纵差动保护不但能区分区内外故障,而且不需要与其他元件的保护配合,可以无延时的切除区内各种故障,具有明显的优点。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故障特征。
2. 学生能独立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继电保护实验电路。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及可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
3. 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安全意识。
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继电保护原理:讲解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常见保护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继电保护装置:介绍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故障类型及特征:分析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特征。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继电保护配置:讲解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a. 搭建简单继电保护实验电路,观察保护装置动作特性。
b.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继电保护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2周:继电保护原理。
第3周:继电保护装置类型及结构。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_6

设计任务书一、电网接线(1)各变电站、发电厂的操作直流电源电压U=220V(2)发电厂最大发电容量2×50+1×100=200MW,最小发电容量为50MW,正常发电容量为100+1×50=150MW(3)线路Х1=0.4Ω/km,Х0=3Х1Ω/km(4)变压器均为Y N,D11,110±2×2.5%10.5KV, Y K=10.5%(5)△t=0.5S,负荷侧后备保护t dz=1.5s,变压器和母线均配置有差动保护,K zq=1.3(6)发电厂升压变中性点直接接地。
其他变压器不接地。
(7)降压变压器差动保护时限为0〞。
过流保护动作时间为1〞。
二、设计任务(1)电网运行方式分析。
(2)各开关保护配置方案,计算配置各线路的保护及计算出各保护的二次动作值(设Х1=Х2)(3)检验各保护的灵敏度。
(4)*设计一套电压二次回路断线时闭锁,故障时开房。
(选做)(5)*绘制1QF保护的展开图。
(选做)三、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一份(含短路电流计算,保护整定,校验,AUTOCAD绘制保护配置原理图等)参考文献:1.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下)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原理,水利电力出版社吕继绍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整定计算4.有关技术资料与教材设计任务书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设计资料分析和参数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参数分析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系统运行方式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线路保护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3. 学会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了解不同保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参数配置和调试;2.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大学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包括保护原理、保护装置分类及其工作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原理内容: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2. 常见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故障类型、故障特征及对系统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内容: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电压等。
3.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选型:分析各类保护装置的构成、参数设置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内容:保护继电器、测量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等。
4.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学习参数调整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系统参数配置与调试内容:参数计算、调试方法、调试工具等。
5. 故障诊断与处理: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方法、处理流程及预防措施;教材章节:第五章 故障诊断与处理内容:故障诊断方法、故障处理流程、预防措施等。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与调整。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
- 解释继电保护的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分类- 列举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距离保护装置、方向保护装置等。
- 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 继电保护主要参数与调整方法- 介绍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如整定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
- 讲解参数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响参数调整的因素。
4.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应用- 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检测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等。
-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工作特性;2. 掌握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能够分析故障情况下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3. 掌握继电保护参数的整定原则,能够进行简单保护装置的参数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继电保护原理,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保护原理的正确性;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对继电保护进行模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为确保教学设计和评估的有效性,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继电保护原理概述: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工作特性:讲解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及其工作特性,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优缺点。
3. 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继电保护动作过程:阐述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分析故障情况下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及其判断依据。
4. 继电保护参数整定原则:介绍继电保护参数的整定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参数计算的基本技能。
5.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简单保护装置的参数计算和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保护方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04姓名:王英帅学号:201009341指导教师:赵峰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年7月18日1 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3115/E =ϕ kV ,G115X =Ω、G310X =Ω,160L =km ,340L =km ,B-C 50L =km ,C-D 30L =km ,D-E 20L =km ,线路阻抗0.4Ω/km ,I rel 1.2K =、III rel rel 1.15K K II ==,A 300I max C.-B =、C-D.max 200A I =、D-E.max 150A I =,SS 1.5K =,re 0.85K =1.2 要完成的任务我要完成的是对保护5和保护3进行三段电流保护的整定设计,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来满足对各段电流及时间的要求。
2 设计的课题内容2.1 设计规程根据规程要求110kV 线路保护包括完整的三段相间距离保护、三段接地距离保护、三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和低频率保护,并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过负荷告警功能,跳合闸操作回路。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涉及的是三段过流保护。
其中,I 段、II 段可方向闭锁,从而保证了保护的选择性。
2.2 本设计保护配置2.2.1 主保护配置主保护:反映整个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最短的延时有选择的切出故障的保护。
在本设计中,I 段电流速断保护、II 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
2.2.2 后备保护配置后备保护:主保护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后备保护。
作为下级主保护拒动和断路器拒动时的远后备保护,同时作为本线路主保护拒动时的近后备保护,在本次设计中,III 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3 短路电流的计算3.1 等效电路的建立本次课程设计线路等效阻抗如图1所示。
图1 线路的等效阻抗3.2 短路点的选取当供电网络中任意点发生三相或两相短路时,流过短路点与电源线路中的短路电流可近似计算式为ks k Z Z E K I +=ϕϕ其中,ϕE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k Z —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s Z —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的阻抗 ϕK —短路类型系数,三相短路取1,两相短路取233.3 短路电流的计算3.3.1 最大方式运行下的短路电流在保护5和保护3配合时,由于两处保护流过的电流不同,所以想要计算整定一定要考虑最小分支系数,最小分支系数为:57.1241512102415131L G1L G3L G1b.min =++++=++++=Z X Z X Z X K对于继电保护而言,最大运行方式是指在相同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大,其对应的系统的等值阻抗最小,等效电源最小阻抗值为()()Ω==++==14.0739//22//31L G3L G1s.min s Z X Z X Z Z在最大方式下,各母线的最大电流为 1.95kA 2007.143115CB s.min k .C.max =+=+=-Z Z E I ϕ1.33kA 241610311513L L G3k .A.max =++=++=Z Z X E I ϕ2.56kA 161031153L G3k .B.max =+=+=Z X E I ϕ1.42kA 122007.143115DC C B s.min k .D.max =++=++=--Z Z Z E I ϕ3.3.2 最小方式短路电流最小运行方式是指在相同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小,其对应系统的等值阻抗最大,等效电源最大阻抗值为Ω=+==391L G1s.max s Z X Z Z在最小方式下,各母线的最小电流为22kA .223k .B.max k .B.min ==I I 1.15kA 23k .A.max k .A.min ==I I 0.97kA 203931152323C B s.max k .C.min =+⨯=+=-Z Z E I ϕ0.81kA 12203931152323D C C B s.max k .D.min =++⨯=++=--Z Z Z E I ϕ4 保护配合与整定计算4.1 主保护的整定计算4.1.1 动作值保护3的I 段整定电流为34kA .22.195.1max .C .k I rel I set.3=⨯==I K I保护5的I 段整定电流为kA 07.356.22.1k .B.max I rel I set.5=⨯==I K I保护3的II 段整定电流为I Ιset.2rel k.D.max 1.2 1.42 1.71kA I K I ==⨯= II II Ιset.3rel set.2 1.15 1.71 1.96kA I K I ==⨯=保护5与保护8配合时,保护5的II 段整定电流为60kA .133.12.1k .A.max Irel I set.8=⨯==I K I 1.83kA 60.115.1I set.8II rel II set.5=⨯==I K I 保护5与保护3配合时,由于两段线路上的电流不同,所以在计算整定值时应考虑到最小分支系数,此时保护5的II 段整定电流为73kA .134.256.115.1I 3.set min .b II rel IIset.5=⨯==I K K I4.1.2 动作时间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为了满足可靠性,主保护中的电流速断保护要瞬时动作,所以动作时间可认为是0s ,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应延时一定时间后在动作(t ∆一般可取0.5s ),从而满足延时后主保护的能有效的切除故障。
各保护的时限为{}I 35II I 32II I I 5830smax ,t t t t t t t t t t I===+∆=+∆+∆ 4.1.3 灵敏度校验为了能够保护本线路的全长,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必须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具有足够的反应能力,这个灵敏度系数的含义为sen K =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的计算值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值保护3的灵敏度为sen K =k.C.minIIset.3I I =0.5<1.2 由于保护3的灵敏度不符合要求,那就意味着将来真正发生故障的时候,当有不利因素影响保护可能启动不了,达不到保护线路全长的目的,这是不允许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都是考虑降低限时电流速断的整定值,使之与下级线路的限时电流速断相配合,所以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取sen K =1.2II set.3I =k.C.minsen0.81A I K = 通过计算可知,降低保护3的电流整定值为0.81A ,这样其动作时限就应该选择得比下级线路限时速断的时间在高一个时间段,此时限时电流速断的动作时限为1~1.2s ,即II 3t =1s 。
可见,保护范围的伸长,必然将导致动作时限的升高,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加装距离保护共同构成主保护来满足要求。
当保护5和保护8配合时灵敏度为sen K =2.122.1IIset.5k .B.min>=I I 当保护5和保护3配合时灵敏度为sen K =2.13.1IIset.5k .B.min>=I I 由灵敏度校验可知,保护5的II 段灵敏度系数满足要求。
4.2 后备保护的整定与计算由以上分析可知,定时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拒动时,后备保护起作用切除故障,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通过对保护3和5的III 段电流整定来对后备保护进行整定与计算。
4.2.1 动作值保护3的III 段电流为III III rel ss set.3L.B Cmax re0.608kA K K II K -==保护5的III 段电流为608kA .0Cmax L.B ress III rel ss.maxIIIrel III set.5===-I K K K IK I其中,re K 为返回系数,ss K 为启动系数。
4.2.2 动作时间保护3的III 段时限为 III 3 1.5s t = 保护5的III 段时限为 III 52s t = 4.2.3 灵敏度保护3作为近后备灵敏度为 sen K =2.16.1IIIset.3k .C.min>=I I保护3作为远后备灵敏度为 sen K =k.D.minIIIset.31.31.2I I => 保护5作为近后备灵敏度为 sen K =2.13.65IIIset.5k .B.min>=I I 保护5作为远后备灵敏度为 sen K =2.11.6IIIset.5k .C.min>=I I 由计算可知,后备保护灵敏度都满足要求,在本次课设中,主保护拒动时,后备保护完成可以起到作用。
5电流互感器的选择本设计中使用较多的是电流互感器,所以对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电流互感器按其安装方式可分为单独安装的和设备附属两大类,单独安装式电流互感器其结构多为油浸式,设备附属式电流互感器其结构多为浇注绝缘式。
由于油浸式互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散热快,传导均匀,易修复,价格与其他形式绝缘的干式互感器相比较低,便于操作等优点。
所以在本次课程选用油浸式互感器即选LCWB7-220户外型电流互感器。
6 原理图的绘制在绘制原理图时可分为保护测量电路和保护跳闸电路,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保护测量电路体现了对电流的采集和测量的过程,满足了相间短路时对于故障的切除,保护跳闸回路则主要体现了线路短路时的跳闸过程,原理图是对三段保护的跳闸原理进行了图示的解释。
图2 保护测量电路+WC-WC图3 保护跳闸电路7 结论由于三段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整定的均不同,各自动作的条件和时间顺序也就有了先后。
发生故障时,主保护先动作,当主保护拒动时,后备保护动作,保证故障能顺利切除。
使用I 段、II 段或III 段电流保护,其优点主要有:简单、可靠,并且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够满足快速切除故障的要求,保护的缺点:它直接受电网的接线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的变化的影响,如整定值必须按系统最大运行方式来选择,而灵敏性则必须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来校验,这就使它往往不能满足灵敏系数或保护范围的要求。
因此在电网中特别是在35kV 及以下较低电压的网络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在高电压线路中可与其他保护相配合,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本次课程设计中,通过对保护3和保护5的三段整定计算,运用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相配合满足了对线路保护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1]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武汉: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王广延,吕继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分析[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3]杨正理,黄其新,王士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