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是指为及时掌握、跟踪和报告传染病疫情情况,以切实防控疫情传播,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建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传染病疫情登记: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设立专门的登记系统,对各类传染病病例进行登记和统计,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就诊情况等。
2. 疫情跟踪和调查:卫生主管部门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进行跟踪和调查,追踪病例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并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
3. 疫情报告: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设立疫情报告系统,及时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类传染病疫情情况,包括病例数、病例地域分布、病例类型等,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报告。
4. 疫情应急响应: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包括疫情管控、病例救治、病原鉴定等。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能够提高疫情监测和报告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第 1 页共 1 页。
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一、门诊日志的书写、传染病疫情的登记、填卡报卡制度:1、门诊日志的书写:要严格按规定书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就诊日期和初诊或复诊七项,不能缺项、缺页、错项;字迹要工整、清晰可辩,诊断项明确,特别强调的是如诊断是传染病及传染病疑似病例一定要记录详细地址。
2、发现传染病或及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传染病登记。
3、发现传染病或及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应及时、准确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填卡项目包括报告类别、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户口地址、现住地址、病名、发病日期、初诊日期、既往史(病毒性肝炎)、报告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4岁加填家长姓名)等。
4、临床科室、检验室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登记本一致,在发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例时,必须进行传染病登记。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在诊疗事情中,若发现《中华群众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敷陈的各类传染病,必需按规定敷陈,并填写传染病敷XXX,并及时向卫生院防疫科敷陈。
2、对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必需立刻敷陈卫生院防疫科,同时填写传染病敷XXX,卫生院防疫科接到敷陈后,必需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3、对乙类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甲类办)及丙类传染病在每天下午5时前向卫生院防疫科敷陈,卫生院防疫科接到传染病敷陈卡后做好疫情登记,并于当天进行网络直报。
4、所有的传染病均需进行网络直报,其具体规定是: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2小时内;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5、对突发事件或传染病暴发时,不管甲、乙和丙类均要马上报告,卫生院防疫科接到报告后立刻电话通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进行网络直报。
6、如发生漏报现象,一经核查,追究当事人责任。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是一种针对传染病的管理制度,旨在及时掌握和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登记制度:要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单位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进行登记,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传播途径等相关信息。
2. 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单位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进行及时报告,确保信息的流转和公共卫生部门的掌握。
3. 监测制度:通过对登记和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追踪传染病的传播趋势和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预警传染病的爆发和扩散。
4. 应对措施:根据疫情监测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隔离病患、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卫生防护措施等,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5. 信息共享: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疫情监测和应对能力。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对于保护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及时掌握和响应传染病的发生情况,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第 1 页共 1 页。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范本(3篇)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范本1.认真按实记载门诊日志门诊日志为发现、检索传染病的基础资料。
____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登记家长姓名、电话号码、学校年级及班级。
2.相关科室发现传染病阳性结果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的阳性结果时要询问并登记病人的详细住址和电话号码,同时电话报告防保科及首诊医生。
3.接到传染病报告卡临床首诊医生在接到检验科或放射科的报告,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报告防保科4.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填写新的传染病报告卡,卡上标记的星号必填,同时报告防保科。
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短期内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防保科。
5.网络直报办公室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簿和肺结核转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保存____年。
6.特殊病例对于____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办公室,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询问患儿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号码。
7.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在____小时内上报,对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在____小时内上报。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____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
9.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告办公室。
10.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日常诊治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暴发苗头,应立即电话报告办公室,办公室核实后及时向市疾病中心报告。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范本(2)尊敬的领导:近日,我国出现了一起传染病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的蔓延,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向您提出有关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的建议。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是一种监测和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规模和影响范围,方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防控措施。
在疫情暴发初期,及时登记和报告疫情可以阻止疫情扩散,降低疫情的危害性;在疫情维持期间,可以通过登记和报告疫情,做到层层传导,多方协作,共同抗击疫情。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登记制度(5篇)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登记制度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工作制度一、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____为学校的疫情报告人。
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2.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员,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要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负责指导做好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每天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
二、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1.当同一班级的学生一天内有____个或连续____天内有____个以上学生有相似的发热等症状,学校需要在____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
2.当同一班级,____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____天内有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需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报告方式在第一时间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分管领导、疾控中心报告,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进行疫点处理。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登记制度(二)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工作制度一、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白雪光为学校的疫情报告人。
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2.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员,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要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与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与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传染病的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登记与报告的目的1. 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准确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趋势。
2.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控措施。
3. 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预警,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 保障公众健康,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三、登记与报告的范围1. 传染病疫情的发现:包括临床医疗机构、检验机构、疾控中心等单位发现的传染病疫情。
2.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各级疾控机构应及时报告已发现的传染病疫情。
四、登记与报告的程序1. 传染病疫情的发现:各级医疗机构、检验机构等在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应立即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病原体名称、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时间、发病地点等。
2.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各级疾控机构应及时报告已发现的传染病疫情。
报告内容包括:登记信息、报告单位、报告人员等。
报告方式可以是电话、传真、邮件等。
五、登记与报告的要求1. 及时性:传染病疫情的发现应当立即登记,疾控机构应及时报告已发现的传染病疫情。
2. 准确性:登记与报告的内容应准确无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完整性:登记与报告的信息应包括病原体名称、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时间、发病地点等。
4. 保密性:登记与报告的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5. 统一性:登记与报告的格式和要求应统一,便于信息的汇总和分析。
六、登记与报告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构: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登记与报告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
2. 评估内容:对登记与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登记与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
3.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登记与报告制度的有效执行。
七、登记与报告的意义1. 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展情况,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与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与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情况,保护公众健康,建立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1. 信息来源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可以来源于以下途径:a. 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记录和报告发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b. 监测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监测机构应定期收集和汇总传染病疫情信息。
c. 疫情报告平台:建立统一的疫情报告平台,医疗机构和监测机构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和报告。
2. 信息内容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应包括以下内容:a. 传染病名称:明确报告的传染病名称,确保准确性。
b. 发病人数:记录发病人数,包括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c. 发病时间:记录传染病的发病时间,有助于分析疫情的传播趋势。
d. 传染源:尽可能确定传染病的传染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e. 传播途径:记录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f. 感染范围:记录传染病的感染范围,包括地理范围和人群范围。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1. 报告时限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应及时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具体报告时限如下:a. 疫情初次发现: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将发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给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健康委员会。
b. 疫情变化:医疗机构应在12小时内将传染病疫情的变化情况报告给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健康委员会。
2. 报告渠道传染病疫情报告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a. 电话报告: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电话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b. 电子邮件报告: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c. 疫情报告平台:医疗机构和监测机构可以通过疫情报告平台进行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报告。
传染病疫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1.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2.首诊医师对所有考虑为传染病的病例,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断处置。
3.报告病种: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它暴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4.报告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特殊疫情报告(暴发疫情、重大疫情、灾区疫情、新发现的、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应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
5.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由防保人员负责核对登记、审核并进行网络直报。
6.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患者以及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7.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8.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等,包括门(急)诊、住院部、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已报疫情的传染病患者,注明“传染病疫情已报”。
9.传染病报告卡等资料按年分月装订成册,资料保存3年以上。
10.医院实行传染病自查制度,防保人员每日对各科门诊日志进行检查,发现漏报、迟报传染病,应督促医生补报。
11.每天要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进行传染病直报工作,如遇双休日、节假日要有人值班,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确保报卡及时性。
12.每月定期完成疫情分析,并及时反馈给院内各科室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做好直报帐户、密码保护工作。
如果发现帐户信息泄露,须在最短时间内报告系统管理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根据疾控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 传染病疫情发现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 传染病信息登记
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1、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2、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3、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4、有传染病疫情发现,则马上按规定,由疫情报告人报告校长室,上报教育局和区疾控中心。
沧州渤海新区中学
2018年1月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