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学习要点总结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学习要点总结

短间距交叉口规划 30. 短间距交叉口之间通行能力的匹配应符合规定:(1)上游交叉口流入车道组的通行能力
不应大于下游交叉口流出车道组的通行能力;(2)无法估算通行能力市,相邻交叉口进 口道数的对应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相邻两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相同时,上游交叉口 流入进口车道总数与下游交叉口流出车道总数应相同;当相邻两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不 同时,上游交叉口流入进口车道总数与下游交叉口流出车道总数相差不宜超过 1 条;(3) 两端交叉口进口道均按偏移中心线展宽时,应进行两交叉口的协调规划。当需要设置人 行横道时,应设置在渐变段中央。
立体交叉规划 31. 一般立交可选择全苜蓿形叶形、部分苜蓿叶形、喇叭形、菱形以及环形或组合型等立交
型式。 32. 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较大、并需高速度集散车辆的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的枢纽型立交,
应选用全定向型或半定向型立交;左转弯交通量差别较大的枢纽立交,可选用组合型立 交。 33. 相交道路等级相差较大,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一般立交,可选用菱形、部分苜蓿叶形或 喇叭形立交型式。 34. 城市中不宜选用占地较大的全苜蓿叶形立交;如需设置同侧的环形左转匝道时,应在两 相邻左转环形匝道间设置集散车道。 35. 左转交通量较大的立交不应选用环形立交。 36. 定向型立交 采用定向型匝道连接实现左转的互通式立交。定向型匝道是指左转车辆可以从主线左侧 驶出,直接左转 90。后,到相交道路主线左侧驶入。其特点是左转车辆左出左进。行驶路线
环形交叉口。新建道路交叉口交通量不大,且作为过渡形式或圈定道路交叉用地时,可 设环形交叉。 26. 常规环形交叉口各组成要素的规划:中心到形式和大小、交织段长度、环道车道数及其 宽度与横断面、环道外缘形状、进出口转角半径、交通岛、人行横道等。 27. 常规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的形状宜采用圆形、椭圆形、圆角菱形。中心岛曲线半径宜为 15 米-20 米。中心岛内不得布置人行道。中心岛内的交通与绿化设施应符合行车安全的要 求。 28. 常规环形交叉口环道、环道外缘及进出口规划规定:(1)环道车道数宜为 2 或 3 条;(2) 环道上每条车道的宽度应在直线车道宽度基础上增加曲线车道的加宽宽度。中心岛半径 在 15m-20m 间时,行驶小型车环道加宽宽度不应小于 0.7 米,行驶大型车环道加宽宽度 不应小于 2.4 米;(3)环道外侧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与该段环道相邻的相交道路路段 上的人行道宽度;(4)交叉口右转车道宜按直线布设,且直线与相交道路边缘线之间宜 为圆弧曲线,交叉口右转车道也可按与中心岛反向曲线布设;(5)环道进口外缘交角圆 弧曲线半径不应大于中心岛的计算半径。各相交道路的进口交角圆弧曲线半径相差不应 过大;(6)环道出口外缘交角圆弧曲线半径可大于中心岛的计算半径;(7)在环道进出 口上各向车辆行驶轨迹线的“盲区”范围,可布设三角形导向交通岛。 29. (1)进入常规环形交叉口的相交道路应改为减速让行标志管制道路;(2)常规环形交 叉口交织路段应采用交通信号灯控制。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ppt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ppt

5. 首次规定了平面交叉口的整体规划范围。
编制过程——工作阶段
准备阶段:2003.9-2004.6
调查研究阶段:2004.8-2004.11 编写阶段:2004.11-2005.12 征求意见稿阶段:2006.1-2007.4 送审阶段:2007.5-2010.9
《规范》的作用和效益
本规范为交叉口规划提供的指导和约束
第3.5.2条:
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规定
在交叉口规划设计中,简单化处理进口道,不加以展 宽,导致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的瓶颈,车流稍大一 点,即会造成拥堵。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这方面的损失 或者说浪费是巨大的!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规范》强制性规定了凡交通性 干道构成的交叉口进口道,在规划红线时必须加以相 应的展宽。 对这个问题从一个相反的角度可以认为,如果进口道 不加展宽,则路段车道数可以减少,其实可以节省大 量土地占用和巨额建设投资以及维护管理费用! 《规范》中的这条强制性规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极其重要!
《规范》的显著特点
1. 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公交优先以及保障安全、保证效 率,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理念;
2. 明确提出了城市规划各阶段对交叉口规划的要求深度、 具体内容以及开展交通工程规划工作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3. 突出强化了各类交叉口功能中公共交通优先运行和行人 过街安全的保障条件,制定了严格的交叉口内行人和非机动 车安全保障措施,明确提出了干道交叉口进口 4. 提高了城市主干路立体交叉口的建设门槛;
本条要求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范围必须包括各进 出口道及展宽道,而不得只考虑干道方向的进 出口道。因为交叉口的时空一体化设计可以在 交叉口范围内转换时空关系,如干道方向的通 行能力可以通过与其相交道路的时空资源转换 得到提高。所以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必须统一考 虑该交叉口的全部进口道范围。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1总则1.0.1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主要有新建与改建两类,新建是指新城镇、新开发区的规划设计,改建是指原有的建成区的改造规划设计。

对于交叉口而言,为改善现有大量老式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的质、效,还有对原老式交叉口实施改善治理的实际需要。

本规范除对道路交通新、改建规划提出交叉口规划设计理念上和技术上的要求外,还兼顾交叉口治理规划设计的要求。

交叉口的新、改建与治理规划设计受实际条件约束的差别甚大,为规划设计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不仅在采取的技术标准上应有所不同,有时在采取的技术方案上还须有很大差别。

因此《规范》中对新建、改建、治理规划设计提出了技术方案与技术标准上的不同要求。

1.0.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规划设计理念上的原则性规定。

要旨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改变过去交叉口规划、设计、治理以车为本的老观念,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规划、设计、治理交叉口。

1.0.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规划设计技术上的原则性规定。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1 总则23 一般规定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X围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124.1 通则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195.1 通则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316.1 一般规定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337.1 行人过街设施33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348 公共交通设施368.1 通则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X》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X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X。

1.0.2 本规X的适用X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主要有新建与改建两类,新建是指新城镇、新开发区的规划设计,改建是指原有的建成区的改造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编制人员名单
• 编制工作的总负责人:杨佩昆教授 • 主要协助人员:李克平教授和赵杰所长
• 顾问专家:全永燊、崔健球、朱兆芳、段里仁、陈洪仁、严宝杰、 张均任、刘运通。
• 主要参与《规范》编制工作的人员:杨佩昆、李克平、赵杰、陈 小鸿、刘勇、朱兆芳、王晓华、郑连勇、林群、滕生强、周涛、 王巨涛、李杰、杨晓光、林航飞、戴继锋、张慧敏、闫勃、全波、 张贻生、宋建平、钱红波、向旭东、傅彦、朱彬、白子建、谷李 忠、庄斌、周佺、高霄、张国华、白玉、姚琪
该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翻译出版《交通信号控制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翻译德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指南》,2009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主要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项目:复杂交通流交通 控制设计、设备研制及工程示范建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
• 1996年,以论文《考虑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交通行为
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微观交通仿真研究》获得达姆斯塔特
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自我介绍
• 1996~1997年,就职于德国 BPV 交通 • 规划与交通咨询公司, 任项目工程师 • 1997~1998年,debis (DaimlerChrysler • InterServices AG) 系统公司,任项目工程师 • 1998~2003年2月,布莱纳限公司,任项目工程师,部门经
•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沿用陈旧的理念、思 路和方法,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低下,瓶颈效应突出。
综上所述,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国家规范对全国的城 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建设进行指导和约束。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编制成员单位及负责人
• 主编单位:同济大学 • 主要参编单位:
n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赵杰) n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刘桂生) n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王晓华) n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林群) n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郑连勇) n 上海交巡警总队(滕生强) n 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周涛) n 郑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王巨涛) n 华中科技大学(李杰) n 前期参编: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姚琪)
• 《规范》的编制还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美 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类似技术规范,吸收了 国际主流的经验和认知。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 范要点解读
2020/11/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自我介绍
• 1979~1987年,就读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

获学士、硕士学位
• 1987~1989年,考入同济大学道交系,攻读博士学位
• 1989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DAAD) 奖学金,赴德国 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交通研究所,担任交通规划与交通工 程专业助教,同时攻读交通规划与交通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是信号控制和微观交通仿真技术
• 在征询意见阶段,向顾问专家、各高校、规划设计单位印发 了120多份征求意见初稿,共收到反馈意见50多份,包括意 见和建议600多条,对意见此进行了分类整理,对反馈意见 分别作了查证、修改、刪补等工作。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编写过程中,还举行了三次专门的与相关的《城 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协调会 以及多次专门的协调,最后明确了《规范》和《规程》各自 的重点以及协调了相关内容的技术指标和参数的一致性。
理 • 2003年3月起回同济大学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已培养硕士21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生9人,硕士生12人 •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交通信号控制;
交通仿真。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主要承担编制的规程及规范
1.国家标准:城市交叉口规划规范,住建部,2010 2.浙江省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标准,浙江省,2008 3.浙江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程,浙江省,2008 。经鉴定,
2.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上海世博客流分析,2004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交叉口规划设计及功能评价技术,2007 4.国家863项目:交叉口交通状态检测新技术, 2007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叉口行人过街心理及交通行为研究,2007
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规则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技术研究,2008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编制过程——成果概述
• 规范名称为《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包括城市立交规 划和平交规划两个部分,有关于行人与非机动车设施、公共 交同设施、道路与铁道交叉、交叉口辅助设施等共9个章节、 4个附录。
• 规范编制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国际、国内该领域的最新研究 成果,贯彻“以人为本”、“公交优先”、节约型、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各地的特殊情况以及一般性原则,在 大量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规范的工程规划原则和相 关参数、指标,特别是交叉口规划用地的控制,力争实现既 保证必要用地,又不浪费土地的目标。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住 建 部 公 告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任务来源
根据建设部于2004年安排的城市建设方面新编和修编规范的计划、由建 设部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委托同济大学为主编单位进行编制。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编制意义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积已经翻了一番。城市建设必然包含道路网 和交叉口的建设。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关键点。而我国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本国家标准来指导交叉口的规划工作,大量新开发区 道路偏宽,导致土地使用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交叉口优化设计时,却 往往因为交叉口用地的局促而无法实现优化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要点解读
编制过程——成果概述
• 为了使规范具有扎实的基础,规范编写过程中在北京、上海 、重庆等9个特大城市以及10个省城和其他16个大中城市进 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 组织了各地9个主要要参编单位,邀请了全永燊等9位行内权 威的专家为学术顾问,先后举行了10次工作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