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5课件22中国的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件(共31张PPT)

震
台湾四大区域。
灾 特点 震源浅、烈度大、频次高。
害
分布及 东重西轻。i
地 原因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
震
达。
灾 变化及 死亡人数下降,财产损失上升。
情
原因 科技水平提高,抗震防震能力加强。 经济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经济密度大。
第四展厅——地震的特点
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
政府 加强地震监测,完善立法监督。 社会 加强宣传教育。
i
第二展厅——地震的成因
我国多地震——位于板块交 会处,地壳运动活跃。
i
第二展厅——地震的成因
我国地震震中分布图
i
第二展厅——地震的成因
我国多地震——位于板块交 会处,地壳运动活跃。
i
第二展厅——地震的成因
我国地震震中分布图
i
i i
第三展厅——我国地震的特点
i
第四展厅——防灾减灾措施
i
活动材料
我国近三月以来5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一览表
我国地震倒塌房屋分布图
i
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数据对比
中国地震烈度分布图
三四展厅内容讲解
我国地震的特点
地 分布 震 灾 特点 害
地 分布及 震 原因 灾 变化及 情 原因
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
政府
社会
i
学校
个人
第三展厅——我国地震的特点
我国地震的特点
地 分布 西多东少,集中在新疆、青藏、华北、
灾害的特点
i
应对措施
练习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 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此次地震共计造成196 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ppt课件

•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2019/10/17
教学资料精选
27
谢谢欣赏!
2019/10/17
教学资料精选
28
地质灾害的类型
类型 成因 构造 类型 分布 危害 防御 火山 地震 泥石流 滑坡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
1、往前坐
•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地震前兆
滑坡
香港山地中部滑坡 滑坡是如何形成的?
地理人教版选修5课件: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二三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N梳o理 HIIm SHISaHUgLI e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图表导读教材P30图2.7“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该图用不同的震 级图例表明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即西多东少,呈带状分布,并且地 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地震多发区有四个——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其中青藏、 新疆多发区分布在西部,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的北东 边界;华北和台湾多发区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说明 我国处在两大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 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石灰岩等可蚀性物质 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干预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 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一二三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N梳o理 HIIm SHISaHUgLI e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N聚o焦 HIOmNGaNAgNJe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里氏6.1级地 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 震;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 生里氏6.6级地震。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地震、泥石流分布图。
Z重难N聚o焦 HIOmNGaNAgNJe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材料二:某年我国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率逐月分布图。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件:2.2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件(共31张PPT)

A、概念: 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 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岩体破碎
B、发生的条件
地势起伏大 植被覆盖差
C、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D、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高度和体积
(一)泥石流
1、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植被、气 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3.泥石流的类型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冰川泥石流
黄土高原
华北和东北山地
川滇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降雨泥石流
3、我国滑坡的分布
空间分布:
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为界
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 东南密集,
昌都为界
西北稀少
东部: 稀疏 西部: 密集
时间分布:
人口密度 正 相关
中国地震灾害死亡人口(1949—2000年)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集中在华北、台湾和南北地震带
试分析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而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的原因?
西部
情况
原因
地震灾 情
较轻
人口稀疏
东部
情况
原因
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
城市总数46%的城市
严重
,90%以上的人口, 又是我国经济发达、
资产密集区
中国地震灾情年际变化(1949-2000年)
灾情变化趋势:死亡人数减少 经济损失加重
地震的防御
我国采取哪些措施使震亡人数减 少呢?
我国地震具有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的特点,并且地震 具有突发性,我们人类无法控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发挥人 类的聪明才智,尽量减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岩体破碎
B、发生的条件
地势起伏大 植被覆盖差
C、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D、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高度和体积
(一)泥石流
1、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植被、气 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3.泥石流的类型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冰川泥石流
黄土高原
华北和东北山地
川滇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降雨泥石流
3、我国滑坡的分布
空间分布:
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为界
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 东南密集,
昌都为界
西北稀少
东部: 稀疏 西部: 密集
时间分布:
人口密度 正 相关
中国地震灾害死亡人口(1949—2000年)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集中在华北、台湾和南北地震带
试分析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而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的原因?
西部
情况
原因
地震灾 情
较轻
人口稀疏
东部
情况
原因
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
城市总数46%的城市
严重
,90%以上的人口, 又是我国经济发达、
资产密集区
中国地震灾情年际变化(1949-2000年)
灾情变化趋势:死亡人数减少 经济损失加重
地震的防御
我国采取哪些措施使震亡人数减 少呢?
我国地震具有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的特点,并且地震 具有突发性,我们人类无法控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发挥人 类的聪明才智,尽量减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地理人教选修五课件中国的地质灾害

能导致滑坡。
分布:滑坡在中 国各地都有分布, 但主要集中在山 区和丘陵地区, 如四川、云南、
贵州等地。
危害:滑坡可 能导致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 交通中断等严
重后果。
泥石流
定义:由于降水 等因素,在沟谷 发育地区,挟带 大量固体物质的
特殊洪流
成因:降水、 地形、地质条
件等
分布:主要分 布在西南地区, 如四川、云南
防治措施:加强 环境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 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恢复植被, 建立防风固沙林
带等。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山区、高原、 盆地等地形容易发生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气候条件:害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活跃, 容易引发地震、火山等灾
害
水资源:地下水丰富,容 易引发地下水过度开采导 致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
地面塌陷
成因: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活 动、气候变化等)和人为因素(如 地下水开采、城市建设、矿山开采 等)
定义:地表岩层、土层在自然因 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下沉、 断裂、错位等现象
分布:中国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
江三角洲等地区
危害:地面塌陷可能导致房屋倒塌、 道路断裂、地下管道损坏等,严重 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 发展。
四川汶川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 震级:里氏8.0级 影响范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伤亡情况:近7万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
救援情况: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救援行动
重建情况:灾后重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灾 区人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
发生时间: 2018年7 月11日
地点:云 南省昭通 市镇雄县
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 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
分布:滑坡在中 国各地都有分布, 但主要集中在山 区和丘陵地区, 如四川、云南、
贵州等地。
危害:滑坡可 能导致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 交通中断等严
重后果。
泥石流
定义:由于降水 等因素,在沟谷 发育地区,挟带 大量固体物质的
特殊洪流
成因:降水、 地形、地质条
件等
分布:主要分 布在西南地区, 如四川、云南
防治措施:加强 环境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 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恢复植被, 建立防风固沙林
带等。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山区、高原、 盆地等地形容易发生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气候条件:害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活跃, 容易引发地震、火山等灾
害
水资源:地下水丰富,容 易引发地下水过度开采导 致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
地面塌陷
成因: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活 动、气候变化等)和人为因素(如 地下水开采、城市建设、矿山开采 等)
定义:地表岩层、土层在自然因 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下沉、 断裂、错位等现象
分布:中国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
江三角洲等地区
危害:地面塌陷可能导致房屋倒塌、 道路断裂、地下管道损坏等,严重 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 发展。
四川汶川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 震级:里氏8.0级 影响范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伤亡情况:近7万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
救援情况: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救援行动
重建情况:灾后重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灾 区人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
发生时间: 2018年7 月11日
地点:云 南省昭通 市镇雄县
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 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39张ppt)

案例②——中国四川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里氏8.0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汶川映秀镇,即北纬 31.0°,东经103.4°。这是中国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中直接的遇难人数是69197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比较唐山和汶川地震的伤亡人数和经济 损失的差异。
震级
伤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唐山
7.8
24.2万人 16.7万人 54亿元
汶川
8.0
6.9万人 37.5万人 8451亿元
结论: 唐山伤亡人数多,汶川经济损失严重。
分析唐山地震伤亡严重的原因?
从案例①展示的材料可分析出,唐山地震强度大,灾情严重。 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 自然因素主要有: 1、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2、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夜间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 人为因素主要有: 1、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2、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 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试想,如果唐山、汶川有周密的地震减 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吗? ❖ 试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第二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 石流的地理分布。
❖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 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 因。
❖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 特点。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图)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go)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27张ppt)

关系 正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提醒:一次地震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地震的形成原因
地球岩石圈六大板块示意图
世界地震的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80%)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5%)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105°E
新疆
南北地震带
华北
青藏
台湾
地震分布规律:西多东少
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 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地震
什么叫做地震?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都有哪些地区多发地震? 地震有哪些防治措施呢?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 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 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 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即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青藏、新疆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 亚欧 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的挤压碰撞。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
处在 亚欧板块与 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
地震死亡人 数与人口密
度 正相关
中国地震灾害死亡人口(1949—2000年)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集中在华北、台湾和南北地震带
试分析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而地震灾情却东重 西轻的原因?
人为原因: 1.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2.与建筑物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思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震灾情可能会如何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30张ppt)

20万多
1556年 陕西华县 8级
83万
1668年 山东郯城 8.5级
4万
1739年 宁夏平罗 8级
5万
1920年 宁夏海原 8.5级
23.4万
1976年 河北唐山 7.8级
24.2万
2008年 四川汶川 8.0级
8万多
我国地震基本特点?
范围广 频度高 强度大 危害大 震源浅 烈度高
东少西多
东重西轻
教材33页思考题?
案例一:河北唐山大地震,1976年7 月28日,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伤残16.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案例二: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 秒,西藏察隅县(北纬28.5度,东经 96.0度)发生震级8.5级的强烈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 人。
汶川地震已确认有69227 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 踪人数为17923人;直接经济 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世界地震带的分布
中国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历史上死亡人数较多的几次地震
时间
地址
震级
死亡人数
1303年 山西洪洞 8级
二、滑坡和泥石流
相同点
不同点
①分布地区 相同、相近( ①滑坡必须有一定的软弱面
山区)
,外力是重力
②由外力作用作用导致 ② 泥石流外力是山洪流水(
③突发性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④破坏力强大
⑤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其
重要诱因
?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
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B.地面沉降 D.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ppt
16
思考:四川省、 重庆市滑坡和泥 石流灾害频繁的 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0—1 000米左右,
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
上游区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
地表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沛,而且
盆教地学ppt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3、我国地震灾情
教学ppt
3
东经 105度是我 国地质构 造的东西 分界线
①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
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学ppt
4
•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 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 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 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 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教学ppt
9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 迅速上升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 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
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20
教学ppt
21
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教学ppt
18
课下探究:
• ①如果你是一位筑路工程师,在西南地区 和青藏高原修筑铁路和公路,简述为防止 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要注意哪 些因素?
• ②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为山 区制定一份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报告。
教学ppt
19
课堂小结
教学ppt
教学ppt
12
教学ppt
13
地壳 活动 激烈
地震频发、震级高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教学ppt
14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教学ppt
15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17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
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 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 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 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 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
250万,灾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此次地震还
波及福建、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教学ppt
7
探究活动:
• ①结合第19页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 原因”和阅读第75页“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 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 如此严重的灾情吗?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ppt
1
教学目标
•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 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 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 重的原因。
•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 情和特点。
教学ppt
2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特点 2、我国地震分布
教学ppt
6
案例②——台湾岛“9·21”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
震, 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
这是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
许多活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
整个灾区死亡2 329人,伤8 722人,失踪39人,倒
塌各种建筑9 909栋,严重破坏7 575栋,受灾人口
• ②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 ③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 的差异。
• ④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 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人的防震意识等)。
教学ppt
8
发现:(1949 — 2000年)人口密度 ≥400人的地区的死 亡人数是人口密度 200—400人的地区的 10倍;是人口密度 100~200人地区的 100倍。
•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 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 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 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 压碰撞。
教学ppt
5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 氏7.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 即北纬 39.6°,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 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 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 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面积 的1/3。唐山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 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
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
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
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
地震教学p灾pt 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11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自学问题
•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 2、时间分布特点 • 3、空间分布特点 • 4、灾害的严重后果
教学ppt
10
•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
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
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
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