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测试实验
《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锯齿波触发电路的调试实验目的1. 熟悉锯齿波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各主要元件的作用并观察各主要点的波形。
2. 掌握锯齿波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和同步定相方法。
锯齿波触发如下图所 示。
实验线路及原理三、实验内容1)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四、实验方法1. 按图实2-1接通各直流电源及同步电压,选定其中一块触发 器(如1CF ),检查RR 〜RP 3电位器当顺时针旋转 时,相应的锯齿波斜率应上升,直流偏移 电压U b 的绝对值应增加,控制电压 U C 也应增加。
2. 用双踪示波器检查各主要点波形 1)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 1”点的电压波形,了 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T0.13Fi-l5V+ 15V6.2 kGRP3.3 < J-r- 1I2kn 霊Vh0 jyF川2)观察“1”、“ 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 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3)调节电位器RP1,观测“ 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4)观察“ 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5)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 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3 电位器),使a =170°,其波形如下图所示。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6)调节Uct (即电位器RP2)使a =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 G 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 t/DIV ”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u t 1 5宽度(ns)五、实验报告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其幅值和宽度。
总结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如果要求在Uct=0的条件下,使a =90°,如何调整?三锯齿波排对图3)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电力电子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1.将NMCL-36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NMCL—32的U、V端,NMCL-36为锯齿波触发电路。
2.打开漏电断路器电源,闭合主电路电源开关,并打开NMCL-31面板上右上角的低压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锯齿波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
观察“3”~“6”孔波形及输出电压U 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U3与U5的对应关系。
3.调节脉冲移相范围将NMCL—31的U g连线接入NMCL-36面板上的U ct ,将NMCL—31的“G”输出电压调至0V,即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1电压(即“1”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2),使α=180O。
调节NMCL—31的给定电位器RP1,增加U c t,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U ct=0时,α=180O,U ct=U max时,α=30O,以满足移相范围α=30O~180O的要求。
4.调节U c t,使α=60O,观察并记录U1~U5及输出脉冲电压U G1K1,U G2K2的波形,并标出其幅值与宽度。
用导线连接“K1”和“K3”端,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 G1K1和U G3K3的波形,调节电位器RP3,使U G1K1和U G3K3间隔1800。
各点波形参考如下:实验二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1.按图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用示波器观察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幅度相同的双脉冲(2)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单脉冲观察孔,“1” 脉冲超前“2” 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 —2V 的脉冲。
第组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2、DJK03晶闸管触发电路实验(该挂件包含“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等模块)
3、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形如图1.2所示。
图1.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G、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表1.1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实验时间 : 年 月 日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学生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班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代 码
实验项目名称
项 目 代 码
指 导 教 师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数据电压幅值与宽度表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数据电压幅值与宽度表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中,电压幅值与宽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究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性能特点。
2. 实验原理2.1 锯齿波生成器锯齿波生成器是一种周期性信号产生装置,其输出信号呈现出类似锯齿形状的波形。
该装置由一个稳压源、一个比较器和一个积分器组成。
稳压源提供给比较器一个参考电压,比较器将输入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输出一个方波脉冲。
积分器对方波脉冲进行积分处理,得到锯齿波输出。
2.2 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是一种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相位调整的装置。
它由一个锯齿波生成器和一个可变延迟线构成。
输入信号与延迟线上的锯齿波进行比较,触发电路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同步移相,实现相位调整的功能。
3. 实验步骤3.1 搭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搭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将锯齿波生成器的输出信号与可变延迟线上的锯齿波进行比较,并接入触发电路。
调节可变延迟线的长度,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产生一定的相位差。
3.2 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可变延迟线的长度,并记录下每个长度对应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值和宽度。
通过改变可变延迟线的长度,可以观察到输出信号的相位调整效果,并得到不同相位差下的电压幅值和宽度数据。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电压幅值与宽度之间的关系图表。
通过分析图表中数据点的分布情况和趋势变化,可以得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中,电压幅值与宽度之间是否存在一定规律或函数关系。
4. 实验数据电压幅值与宽度表可变延迟线长度(单位:cm)输出信号电压幅值(单位:V)输出信号宽度(单位:s)0 1.5 0.11 1.3 0.122 1.2 0.153 1.1 0.184 1.0 0.21………5.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规律:•随着可变延迟线长度的增加,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值逐渐降低。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实训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实训设备DJK01电源控制屏 1块DJK03 晶闸管触发电路 1块双踪示波器 1台万用表 1块三、实验实训线路及原理实验原理如图5-56所示。
其原理参看教材相关的内容。
图5-56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原理图四、实验实训内容及步骤1.按图接好线后,接通电源,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并与理论波形比较。
1)同时观察1、2孔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孔电压波形的关系。
2)观察3~5孔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U g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孔电压U3与5孔电压U5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调电位器RP1 ),用示波器观察1孔电压U1和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节RP2)使α=180º,其波形如图5-57 所示。
3.调节U ct(调节RP1),使α=60º,观察并记录面板上观察孔1~5及输出脉冲电压波形,标出其副值与宽度并记录在表5-2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cm”和“t/cm”的旋钮放置在校准位置,以防读数误差)。
表5-2U1U2U3U4U5U g 幅值(V)宽度(ms)图5-57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五、实验实训注意事项1.观察输出脉冲电压U g时,应将输出端G、K分别接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否则,无法观察到U g波形。
2.第3点没有波形时,请调节RP2、RP3。
六、实验实训报告1.画出α=60º时,观察孔1~5及输出脉冲电压波形。
2.指出U ct增加时,α应如何变化?移相范围大约等于多少度?指出同步电压的哪一段为脉冲移相范围。
3.分析RP3对输出脉冲宽度的影响。
4.写出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与体会。
实验实训二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训(实验实训一、实验实训二选做一个)一、实训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u′ co = uco 于是可得 Ib4 =
u′ u′ u′ ub4 p co h + + = R be4 R be4 R be4 R be4
图 6 uh+up'对 V4 导通角的影响
4.脉冲形成和放大环节 由 V4、V5、C3 等组成脉冲形成环节,由 V8、V7 等组成放大环节。
图 7 脉冲形成和放大环节工作波形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 组件 3.NMCL—05(A)组件或 NMCL—36 组件 4.NMEL—03 组件 5.NMCL—31A 组件 6.双踪示波器、万用表 三、实验线路与原理
①负半周下降段: VD1 通,C1 充电,上(-)下(+),O 接地,R 负,Q 也为负电位,V2 反偏截止,C1 不能 经 VD1 放电。 ②负半周上升段: +15V 经 R1 给 C1 充电,uQ 为 C1 反向充电波形,上升速度比 R 点同步电压慢,故 VD1 截止,Q 点电位 1.4V 时, V2 通,uQ 钳制在 1.4V
V3 的 ue3 与 ub3 差一个 PN 结电压 ②V2 饱和导通时: R4 较小,C2 通过 R4、V2 很快放电,形成锯齿波下降段
3.移相控制
图 4 移相控制环节工作波形
①up(初始调整电压)
uco=0 时,改变 up 的大小,V4 开始导通的时刻也随之改变。
②uco(控制电压)
up 调好后固定不动,改变 uco 即可改变输出脉冲相位。
⑥ ⑤ ③
④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报告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报告《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报告》哇塞,这次做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可真是超级有趣又充满挑战呢!一、实验目的我呀,做这个实验最开始就想搞明白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像我们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小世界一样,这个电路在电力电子技术里可是很重要的呢。
我就想知道它是怎么产生锯齿波的,又怎么根据这个锯齿波去触发其他电路的,感觉就像是在解开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
二、实验设备进到实验室,那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设备。
有示波器,这示波器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的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不见的电信号的样子。
还有脉冲发生器呢,它就像是一个小指挥官,时不时地发出命令信号。
电源就更不用说啦,它是整个电路的能量源泉,就像我们人要吃饭才能有力量一样,电路没有电源可就没法工作啦。
还有好多电阻、电容和晶体管之类的小元件,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士兵,每个都有自己的任务,组合在一起就能完成大任务。
我和我的小伙伴小明一起做这个实验。
小明可搞笑了,他一看到那些设备就眼睛放光,说:“哇,这些东西看起来好酷啊,我们肯定能做出超棒的实验。
”我也特别兴奋,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即将出征的小勇士。
三、实验原理这个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其实还挺复杂的。
简单来说呢,就像是一场接力赛。
首先,电源提供的电压要经过一些电阻和电容的组合,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能量做一个特殊的加工。
电阻就像是路上的小阻碍,电容呢,就像一个可以暂时储存能量的小仓库。
它们相互作用,就产生了锯齿波。
这个锯齿波啊,就像一个个小梯子,一节一节地往上爬。
然后呢,还有一个同步信号。
这个同步信号就像是一个节拍器,告诉锯齿波什么时候开始新的一轮。
如果没有这个同步信号,那锯齿波就会乱了套,就像一群人跳舞没有音乐的节奏一样。
有了同步信号之后,锯齿波就能很有规律地产生啦。
再接着,这个锯齿波要和一个控制电压进行比较。
这个控制电压就像是我们的指挥棒,我们可以改变这个指挥棒的大小,然后就可以改变锯齿波被触发的时间点。
锯齿波触发电路及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日期:地点:教二116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实验类型:操作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脉冲形成和放大,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教材。
三、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和分析。
四、实验设备(1)MCL现代运动控制技术实验台主控屏。
(2)给定、零速封锁器、速度变换器、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组件挂箱。
(3)单结晶体管、正弦波、锯齿波触发电路组件挂箱。
(4)双踪记忆示波器。
(5)数字式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1、接线与开关设置将单结晶体管、正弦波、锯齿波触发电路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主控制屏输出电压的U、V端,“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
2、触发电路调试(1) 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220V,并打开单结晶体管、正弦波、锯齿波触发电路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
(2) 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同时观察2、3端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2点波形的关系。
(3) 观察3~5端波形及输出电压u g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端电压u3与u5的对应关系;3、脉冲移相范围调节将给定器的U ct输出电压调至0V,即控制电压U ct为零,用示波器观察u2电压(即2端)及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2),使a=180O,其波形如图4-3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2-1所示。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第二章第九节中的相关内容。
图2-1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
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
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 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
由V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4、V3放电。
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
控制电压U ct、偏移电压U b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 ct和偏移电压U b的大小。
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改善脉冲的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电路的各点电压波形如图2-3所示。
电位器RP1、RP2、RP3均已安装在挂箱的面板上,同步变压器副边已在挂箱内部接好,所有的测试信号都在面板上引出。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 和“6”点电压U6 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形如图2-2所示。
图2-2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G、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八、实验报告
(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其幅值和宽度。
(2)总结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如果要求在U ct=0的条件下,使
α=90°,如何调整?
(3)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图2-3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 各点电压波形(α=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