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检测性能指标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的检测项目

绿色建筑的检测项目
围护结
构热工
性能
非透光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冬季热桥部位内外表温度检测
控制项
运行阶段
现场检测
JGJ/T 132《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夏季内外表最高温度检测
控制项
运行阶段
现场检测
JGJ/T 132《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Βιβλιοθήκη 控制项竣工阶段现场检测
JGJ/T 132《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暖通空
调系统
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
控制项
评分项
竣工阶段
运行阶段
型式检测
第三方检测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现场检测〕
冷热源系统实际能效系数
评分项
竣工阶段
运行阶段
型式检测
第三方检测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现场检测〕
冷热水泵耗电输冷〔热〕比
评分项
竣工阶段
运行阶段
型式检测
施工阶段
运行阶段
现场抽样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环
境检测
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
甲醛
控制项
运行阶段
现场检测
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X》
GB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TVOC
室内噪声级
控制项
评分项
竣工阶段
运行阶段
现场检测
GB 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X》附录A
透光围护结构
外窗传热系数
控制项
施工阶段
竣工阶段
进场检测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一、概述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是指通过符合能源节约和环保建筑技术要求,改进建筑节能性能,降低与公共建筑的资源消耗及污染,实现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影响的设计。

具体包括:综合节能调控技术设计、节能采光设计、热工特性设计、节能新材料设计、智能建筑系统
设计、新能源应用设计等,是近年来全球设计行业关注的焦点。

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1.总体能耗指标
在节能设计中,应提高公共建筑设计时对系统概念的发展,优化节能能力,并建立节
能耐用的总体节能技术体系,如:节能建筑建设中采光、热设备、空调系统高效运行,使
总体能耗降低,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2.局部能耗指标
具体的节能应用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是建立节能设计当中的系统尺度(如窗、墙、屋面),合理选择遮阳、隔热、耐用性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环保、节能标准,并通过系统性、可靠性、关联性评估以保持空调、动力、采光设备等局部系统节能组合方式有效运行。

三、绿色建材选择
绿色建材选择,是指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对建筑材料制造工艺及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适用的绿色建材,保证节能能效,并低碳环保的原则。

绿色建材特点是外观美观,材料安全、健康、可循环利用,有效降低公共建筑投资,能耐用有效延长建筑寿命,避免
及节省使用能源等方面优越。

四、建筑节能设计实施技术
建筑节能设计中的新技术实施,应考虑将主流绿色建筑及节能技术应用公共建筑,如:绿色建筑有风能、太阳能设计、地源热泵系统、绿色建筑材料、能源恒温/恒压系统、恒
定温度空调、系统节能监控技术等,并对空调系统运行及机组控制、过程控制等进行优化
改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建筑。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下文将从可持续性、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一、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材料的来源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同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1.2 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

包括但不限于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1.3 生态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应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绿化和生态廊道等。

二、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2.1 能源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采用能源高效的建筑设计和装备,包括建筑外墙保温、高效照明装置、太阳能利用等。

建筑在运营阶段应具备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

2.2 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供电和照明等。

建筑应考虑方位、窗户面积和太阳能系统设计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2.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节约用水,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收集和利用雨水,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等措施。

三、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3.1 室内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有效的通风、过滤和净化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积累。

七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七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七类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1.节能性能:该指标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的措施,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隔热和通风系统的设计等。

2. 水资源管理:该指标考虑建筑的节水措施,包括收集雨水、
回收废水和使用低流量设备等。

3. 室内环境质量:该指标评估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噪声和光
线等环境因素,以确保住户的舒适和健康。

4.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该指标考虑建筑在土地利用和生
态系统保护方面的影响,包括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土地污染和绿化等。

5. 废物管理:该指标评估建筑的废物管理方案,包括废弃物的
分类和回收、减少废物产生和安全处置等。

6. 可持续交通:该指标考虑建筑周围的交通设施、交通方式和
可持续性,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

7. 社会责任:该指标评估建筑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福利、社
区关系和贡献等。

- 1 -。

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指用于评估和检测建筑物节能性能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建筑物的设计者、施工方和使用者确定建筑节能目标和要求,以及相应的评估和检测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1.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如国家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该标准规定了建筑节能设计的指标和要求,包括建筑
外墙、屋顶、窗户、采光、空调、供暖等方面的节能设计要求。

2. 建筑节能评估标准: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该评估标准考虑了建筑
物在节能、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材料使用等方面的性能,并分级评估建筑的整体节能性能。

3. 建筑节能测试和监测标准:如国家标准《建筑节能测量与评价标准》(GB/T 51161),该标准规定了对建筑节能性能进行测
试和监测的方法和指标,如建筑热工性能测试、能耗监测等。

4. 建筑能源管理标准:如国家标准《建筑节约能源现场能源管理评价指南》(GB/T 25777),该标准指导建筑物的能源管理工作,包括能源计量、能源使用分析、能源管理措施等方面。

5. 建筑节能标识标准:如国家标准《节能建筑标识与认定标准》(GB/T 50378),该标准规定了节能建筑的标识和认定方法,对
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可进行认定,以鼓励建筑节能。

这些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结合使用,以评估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并指导实施相应的节能措施。

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评估报告概述: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和人类健康,以提高建筑能耗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本报告将对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进行评估,从不同角度探讨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原则和评估方法。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它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健康舒适和社区互动等方面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1. 节能减排:采用高效的建筑外墙材料、隔热保温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

2.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水资源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环境友好:选择低碳材料、绿色建筑产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4. 生态保护:注重保护建筑周边的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5. 健康舒适:通过合理的室内设计、通风系统、光照系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关注居民的健康需求。

6. 社区互动:鼓励居民参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三、绿色建筑评估指标1. 节能性能评估:评估建筑的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2. 资源循环评估:评估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 环境友好性评估:评估建筑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 生态保护性评估:评估建筑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关系、是否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5. 健康舒适性评估:评估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等。

6. 社区互动性评估:评估建筑与社区的互动程度,是否鼓励居民参与环保活动。

四、绿色建筑评估方法1. LEED评估体系: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包括能源与大气、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创新设计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阶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影响为目标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进行评估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一、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设计应采用有效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隔热材料、节能灯具、太阳能电池板等,以最大程度减少建筑物对能源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另一个关键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建筑设计应考虑雨水收集、节水设备、废水处理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循环利用。

三、环境材料选择环境材料选择是评价绿色建筑的重要标准之一。

建筑物应选择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和经过认证的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四、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是对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之一。

建筑物应考虑采光、通风、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等因素,以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五、可持续运营与管理可持续运营与管理是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应考虑定期维护、节能管理、废物处理等问题,以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六、社区与环境意识社区与环境意识是评价绿色建筑的一个新兴指标。

建筑物应与社区相结合,鼓励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并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结: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指对建筑设计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通过节能与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运营与管理以及社区与环境意识等方面的考量,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评价指标,以建造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首先,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检测。

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对于建筑的整体环保性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建筑材料应具有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低放射性污染,低含氟材料等特性。

因此,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对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其次,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检测。

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建筑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绿色建筑的核心要求之一。

因此,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建筑能源消耗的实际测量和评估,对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能源利用率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再次,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室内环境质量检测。

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对于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建筑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采光、声环境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最后,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建筑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检测。

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应包括对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利用率、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节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加强对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检测性能指标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性能指标
1
墙体节能工程
保温材料抗压强度、干密度、导热系数(传热系数);浅饰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检验等。
2
门窗节能工程
玻璃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外窗气密性等。
3
幕墙节能工程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玻璃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传热系数等。
6
配电与照明工程
电线、电缆截面、每芯导体电阻值;照度、照明功率密度等。
4
屋面节能工程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传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采光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浅色饰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料导热系数(传热系数)、密度、吸水率;风机盘管、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组、风机等设备性能;风口风量、系统总风量、风管漏风量;空调冷冻水总流量、水力平衡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