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条文解释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23页word资料

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节地与室外环境w1 节能与能源利用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w4室内环境质量w5施工管理w6运营管理w7设计评价居住建筑0.21 0.24 0.20 0.17 0.18 ————公共建筑0.16 0.28 0.18 0.19 0.19 ————运行评价居住建筑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共0.13 0.23 0.14 0.15 0.15 0.10 0.10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全球各国正在寻求更好的发展方案。
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但也同样面临着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考虑推出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以应对当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为了实施这些行动计划,各国开发了不同的建筑评价标准来测量建筑的绿色性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是一项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策划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衡量、评价建筑及其配套系统的绿色性能。
该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建筑应根据多种绿色要求、特点及地方文化特性,综合考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能源、水、生态等方面的性能,减少建筑综合碳排放,建立持续性建筑发展模式。
针对建筑的绿色性能考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将其分为五大部分:节能、能源、水资源利用、环境及其他建筑要求。
针对这五大部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建立了三个维度:认可绿色建筑认证、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应用、绿色建筑新技术应用。
针对认可绿色建筑认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以国家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标准为依据,从用地、利用场所、空间布局、建筑外观、建筑节能、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垃圾排放、环境保护及其他建筑配套要求等多个方面,对被认可的绿色建筑进行考评,以评估建筑的绿色性能。
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应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提出了建筑外观和内部设施、建筑节能、水资源利用、垃圾排放、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建筑配套要求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要求,并有针对性地确定了每一项技术应用的评价指标,以指导各个领域的工程实施。
最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提出了“应用新技术”,要求高新技术在建筑节能、水资源利用、垃圾排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改善建筑的绿色性能。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是一个综合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它结合了多种因素,从建筑及其配套内外部进行全面考察,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帮助各国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 绿色性能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这一变化能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对模拟计算的结果准确性要求更高,对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评价标识证书影响很大。
变化五星级划分的变化——新增“基础级”原标准分为三个星级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控制项与全文强制性规范有效衔接,将作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依据,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 绿色性能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这一变化能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对模拟计算的结果准确性要求更高,对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评价标识证书影响很大。
变化五星级划分的变化——新增“基础级”原标准分为三个星级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控制项与全文强制性规范有效衔接,将作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依据,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生活便利章节】学习笔记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生活便利章节学习笔记2019年6月27日,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以下简称“标准”)全国宣贯会第一场北京站已经在万众期待中开始啦,PKPM作为会议的支持单位,以及标准配套的软件工具研发单位,也在会议现场认真学习并与专家交流。
此次小编带来了标准中关于“生活便利”章节的相关内容分享,请大家拿起笔开始记重点啦!“生活便利”章节标准中的“生活便利”章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促进处鹿勤副处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宋凌处长共同进行条文解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的“生活便利”章节条文共19条,其中控制项6条,评分项13条;新增条文5条,占比26.3%,其余条文在2014标准中第4章(节地与室外环境)、第5章(节能与能源利用)、第6章(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第8章(室内环境质量)、第10章(运营管理)相应条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总分值100分。
“生活便利”章节从出行与无障碍、服务设施、智慧运行、物业管理(预评价阶段不得分)四方面进行了要求,会议上鹿勤副处长针对前两个内容进行讲解,重点部分介绍如下:(摘自《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宣贯培训》生活便利章节讲义-鹿勤)6.1.1(控制项)--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原得分项变控制项,本条主要要求在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基本要求上,在室外场地设计中对场地无障碍路线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场地内各主要游憩场所、建筑出入口、服务设施及城市道路之间要形成连贯的无障碍步行路线。
6.1.2(控制项)--绿色出行:原得分项变控制项,本条主要从交通体系规划及居住区规划两方面综合考虑,强调以人步行到达公共(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500m,即步行时间不超过10min,另外针对无法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项目,应配备专用接驳车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并制定专用接驳车服务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示;6.1.3(控制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停车位、无障碍汽车停车位:新增条文,主要是要求在项目停车场设计阶段,对电动汽车停车及充电进行考虑深化,电动汽车停车位数量至少应达到当地相关规定要求;(摘自《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宣贯培训》生活便利章节讲义-鹿勤)6.2.1(评分项)--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强制要求了公交、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半径(500m和800m),新国标中将居住区扩大到整个民用建筑,作为得分点;6.2.4(评分项)--开敞空间步行可达:新增条文,强化绿地服务群众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和工作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主要要求在项目设计时对场地出入口、周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步行路线进行综合考虑,使人们从场地出入口到达城市公园绿地、居住区公园和广场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到达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不大于500m。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生活便利章节】学习笔记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生活便利章节学习笔记2019年6月27日,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以下简称“标准”)全国宣贯会第一场北京站已经在万众期待中开始啦,PKPM作为会议的支持单位,以及标准配套的软件工具研发单位,也在会议现场认真学习并与专家交流。
此次小编带来了标准中关于“生活便利”章节的相关内容分享,请大家拿起笔开始记重点啦!“生活便利”章节标准中的“生活便利”章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促进处鹿勤副处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宋凌处长共同进行条文解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的“生活便利”章节条文共19条,其中控制项6条,评分项13条;新增条文5条,占比26.3%,其余条文在2014标准中第4章(节地与室外环境)、第5章(节能与能源利用)、第6章(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第8章(室内环境质量)、第10章(运营管理)相应条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总分值100分。
“生活便利”章节从出行与无障碍、服务设施、智慧运行、物业管理(预评价阶段不得分)四方面进行了要求,会议上鹿勤副处长针对前两个内容进行讲解,重点部分介绍如下:(摘自《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宣贯培训》生活便利章节讲义-鹿勤)6.1.1(控制项)--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原得分项变控制项,本条主要要求在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基本要求上,在室外场地设计中对场地无障碍路线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场地内各主要游憩场所、建筑出入口、服务设施及城市道路之间要形成连贯的无障碍步行路线。
6.1.2(控制项)--绿色出行:原得分项变控制项,本条主要从交通体系规划及居住区规划两方面综合考虑,强调以人步行到达公共(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500m,即步行时间不超过10min,另外针对无法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项目,应配备专用接驳车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并制定专用接驳车服务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示;6.1.3(控制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停车位、无障碍汽车停车位:新增条文,主要是要求在项目停车场设计阶段,对电动汽车停车及充电进行考虑深化,电动汽车停车位数量至少应达到当地相关规定要求;(摘自《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宣贯培训》生活便利章节讲义-鹿勤)6.2.1(评分项)--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强制要求了公交、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半径(500m和800m),新国标中将居住区扩大到整个民用建筑,作为得分点;6.2.4(评分项)--开敞空间步行可达:新增条文,强化绿地服务群众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和工作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主要要求在项目设计时对场地出入口、周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步行路线进行综合考虑,使人们从场地出入口到达城市公园绿地、居住区公园和广场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到达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不大于500m。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条文解释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条文解释绿色建筑是一种全球性趋势,旨在降低建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绿色建筑实现了其预期的目标,需要制定评价标准。
以
下是2019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条文解释。
1.目标和原则: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建筑的
确贴近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评价标准的原则是:可持续性、健康和效率。
2.环境特征:从评价标准的环境特征入手,主要考虑自然和人工
因素,如土壤、气候、土地利用、能源供应等。
评价标准还会考虑建
筑物使用后的影响,如土地用途和生物多样性。
3.建筑物性能:评价标准考虑了建筑物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
建设、使用和退役。
评价标准还会考虑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例如外墙、屋顶、地面和采光。
4.衡量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具体的衡量标准来评估
建筑的质量。
例如可以考虑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节水量、使用的材料
类型和交通状况等。
5.证书:为了确定一座建筑是否是绿色建筑,可以开发一种证书制度,以识别和表彰那些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
6.特殊注意事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历史建筑,以及建筑物的室内环境(例如室内空气质量和光线)。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旨在通过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这种评价标准适用于新的建筑项目,但也可以用于大幅改建或翻新现有建筑物的情况。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暖通专业相关条文解析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暖通专业相关条文解析成维川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已经于2019年8月1日正式执行,与前一版相比,该版本产生了许多变化,提高了许多要求,增加了许多难度,相关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掌握。
对于暖通设计人员来说,应当加强该标准中暖通专业相关条文的学习,加强与其他各专业的沟通与协作,在被动节能、主动节能、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室内外热湿环境控制等方面,多进行一些思考,为我国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标准老标准暖通Analysis of HVAC Relevant Provisions in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of 2019EditionCHENG Wei-chuanChina Information Consulting &Designing Institute Co.,Ltd.Abstract:“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GB/T 50378-2019)has been implemented on August 1,paring to previous revision,this revision has numerous updates with both design criteria and difficult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ch means relevant practitioners should learn and master it seriously.For HVAC designers,it is required to strengthen learning of HVAC relevant provisions in this standard,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and to consider further more in aspects of passive energy saving,active energy saving,indoor air quality control and indoor/outdoor thermal-humidity environment control etc.so as to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Keywords:green building,assessment standard,old standard,new standard,HVAC收稿日期:2019-12-15作者简介:成维川(1984~),男,硕士,高工;南京市建邺区楠溪江东街58号(210019);E-mail:***************0引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1-3]于2006年颁布了第一版,于201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改颁布了第二版(以下简称“老标准”),于2019年进行了第二次修改颁布了第三版(以下简称“新标准”),经历了“三版两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条文解释
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是指对建筑物的环境性能、能源效率、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的一系列指标。
下面是2019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条文解释。
1. 环境性能:建筑应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能源效率:建筑应设计和运营以提高能效为目标,通过采用节能设备、优化建筑外围结构和有效的能源管理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建筑的能效比。
3. 资源利用:建筑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再利用材料,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应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浪费。
4. 室内环境质量:建筑内部环境应提供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建筑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光照充足、噪音控制合理,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可持续性:建筑应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满足目前的需求同时不影响未来世代的需求。
可持续性考虑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来实现。
以上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条文解释。
这些标准旨在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效率。